A. 見錢眼開!你認識英鎊上那幾張臉嗎
歡迎來到新東方英語學習部的中學新概念課堂!今天,我們將探討一個既令人興奮又充滿知識性的話題:英鎊紙幣上的人物與背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揭開「見錢眼開」背後的神秘面紗!
英鎊(Great Britain Pound)是英國的本土貨幣,主要由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自其誕生起,英鎊經歷了多次演變,從最初的白色英鎊到現在的F、G序列紙幣,共有八個版別。流通中的英鎊主要包括5、10、20、50英鎊的紙幣和1、2、5、10、20、50便士及1、2英鎊的鑄幣。其中,1英鎊等同於100便士,紙幣主要用於購物與支付,鑄幣則常用於乘車、投幣電話及找零。
英國是工業化(instrialization)的先行者,曾在國際金融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這使得英鎊一度成為國際結算業務中最廣泛使用的貨幣。
下面,讓我們通過匯率圖,一窺英鎊與美元自1990年以來的走勢。可以觀察到,英鎊兌美元的匯率經歷了兩次顯著下跌,分別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有關。脫歐公投期間,中國媒體報道了英鎊貶值導致倫敦消費激增300%的現象,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
目前,英國的經濟環境尚不確定,但英鎊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價值的貨幣之一。截至撰寫本文時,1英鎊相當於8.8人民幣,即50英鎊紙幣約等於4.5張人民幣。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英鎊紙幣上的人物世界,了解那些影響英國歷史與文化的傑出人物。
首先,讓我們聚焦於英鎊紙幣的正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Ⅱ)。女王出生於1926年,自1952年即位,至今在位已近66年,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她的形象出現在5、10、20、50英鎊的紙幣上,旨在彰顯其維護英聯邦統一和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影響力。
女王以其「超長待機」而聞名,廣受尊敬。除了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致辭(The Queen』s Christmas Message)中的傳統問候,她還有著對酒精、巧克力及糖果色大衣的深厚喜愛。
接下來,讓我們認識幾位英鎊紙幣背面的「小夥伴」。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是G序列5英鎊紙幣上的主角。作為1940年至1945年及1951年至1955年的英國首相,他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002年,他被BBC評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至暗時刻》(Darkest Hour)這部電影展現了丘吉爾的英勇事跡。
簡·奧斯汀(Jane Austen)是一位著名英國女性小說家,以其作品《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和《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聞名。她的作品融合了男女平等的原則,旨在引導讀者擺脫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理智與情感》的壓頭韻元素為她的作品增添了特色。
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和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是F序列50英鎊紙幣上的重要人物。他們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代表,合作25年,於1776年製造出第一台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推動人類步入蒸汽時代。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得功率這一概念的單位被命名為瓦特。2017年的《帕丁頓熊2》中,蒸汽火車的打鬥戲致敬了他們的工業貢獻。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E序列初版10英鎊紙幣上的作家。他的作品如《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霧都孤兒》(Oliver Twist)、《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等,深入描繪了英國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當時復雜的社會現實,對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除此之外,達爾文、亞當·斯密、牛頓、莎士比亞、南丁格爾等人物也曾作為女王的「小夥伴」出現在英鎊紙幣背面,他們的貢獻對英國乃至全球產生了深遠影響。
最後,讓我們展望2020年英格蘭銀行即將發行的G序列20英鎊紙幣,看看哪位傑出人物將加入這一行列。
B. 現行流通英鎊紙幣什麼面額有對應圖案
現行流通的英鎊(英格蘭銀行)是F序列和G序列,所以票面正面均為女王肖像,背面人物不一樣。
F序列:20英鎊背面人物為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50英鎊背面人物為工程師馬修·博爾頓和詹姆士·瓦特。
G序列:5英鎊背面人物為前首相丘吉爾;10英鎊背面人物為小說家簡·奧斯丁;20英鎊背面人物為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特納。
C. 英國貨幣層次是怎麼劃分的
英國貨幣層次劃分:
M1——紙幣+硬幣+私人部門的英傍活期存款。
M3——英鎊M2(M1+公私部門英鎊定期存款)+英國居民的非英鎊存款。
M4為: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註:M0=現金(通貨)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簡介
西方主要國家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是一個統計學概念。西方主要國家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西方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確定的貨幣供應量(M)統計指標,大同小異,狹義貨幣(M1)均為現金加活期存款。
各國具體劉分內容如下:
美國:M1——鑄幣與通貨十付性存款(指各種可用於支付的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可轉讓支付命令帳戶存款、自動轉帳帳戶存款等)。
M2——M1+儲蓄存款。
M3——M2+存款機構的(CD等項。
西德:M1——通貨+活期存款。
M2——M1+四年以下期國內非銀行定期存款。
M3——M2+法律擔保的國內非銀行儲蓄存款。
D. 英國貨幣單位從小到大是什麼
英國貨幣1基尼=1.05英鎊,1英鎊=20先令,1先令=12舊便士,所以1英鎊=240舊便士,1基尼=21先令252舊便士。不過在1971年先令被廢除,舊便士改為新便士,現在只有鎊和新便士兩種貨幣單位,1鎊=100新便士。
1733年以後,英國基尼幣已經超出了本身原有面值的數倍,逐漸成為了人們收藏的貨幣。實際上到這里基尼幣已經完全失去了現金功能,只能充當慢慢升值的收藏品。1816英國政府宣布基尼退出了流通貨幣行列,不再進行面值交易。
(4)英國紙幣的序列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英國貨幣史
1928年,英國議會通過《通貨和鈔票法案》(Currency and Banknotes Act 1928),在法律上確認了英格蘭銀行為全國的貨幣發行唯一機構。從此,英格蘭銀行券正式成為了英國紙幣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紙幣流通的大一統。
1931年英國徹底脫離金本位後,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為了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僅靠政府信用背書,不可兌現),並延續使用至今。英國貨幣制度也轉變為了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制度。
E. 英鎊什麼序列
英鎊的序列指的是它的貨幣符號和它在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英鎊是一種採用十進制體系的貨幣序列。其基本貨幣單位是英鎊。它是英國的官方貨幣,代表著其經濟的價值和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下面是關於這一點的詳細解釋:
一、英鎊的貨幣符號和地位
英鎊在貨幣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英鎊的符號是£或£,是全球廣泛使用的貨幣之一。作為英國的官方貨幣,英鎊代表著英國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表現往往對全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二、英鎊的十進制體系
英鎊採用十進制體系,這是現代貨幣體系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在這種體系下,貨幣分為多個單位,如英鎊、便士等。這種體系使得貨幣的換算和使用更加便捷,有助於促進商業交易和金融活動。在這種序列下,不同面額的紙幣和硬幣有不同的價值單位,用以適應各種經濟活動的需要。這種設計體現了貨幣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時英鎊也是世界上相對穩定的貨幣之一,具有較高的國際信譽和市場認可度。這為英國的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英鎊的匯率波動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因此,了解英鎊的序列對於理解全球貨幣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三、總結
綜上所述,英鎊是一種採用十進制體系的貨幣序列,代表著英國的經濟價值和全球影響力。其靈活的貨幣單位和穩定的國際信譽為英國的貿易和金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了解英鎊的序列對於理解全球貨幣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