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人的高筒禮帽為什麼沒有流行至今
身著燕尾服,手拿文明仗,頭戴高筒禮帽,是工業革命前後英國紳士的典型形象,也是當時在英國最流行的生活時尚。然而,這一生活時尚在工業革命後不久,就不再流行下去了。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據說有一個典故(未經考證,如不屬實,尚需鑒諒)道出了其中原委。姑且陳述如下,以期共賞。
工業革命後,由於機械化生產與市場經濟的出現,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資本主義社會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比人類社會在以往所有時代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的總和還要多的多。」(馬克思《共產黨宣言》)馬克思的這句話充分表明了工業革命以及市場經濟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在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這種大背景情勢下,一些本來只在上流社會流行的生活時尚,在普通民眾中也開始迅速地流行起來。這其中,高筒禮帽的廣泛流行在英國便是典型的一例。與此同時,一些本來只有上流社會的紳士及其太太、小姐們才能進入的歌舞劇院,也向普通民眾敞開了門戶。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當觀看歌舞演出的所有男士都頭戴著高筒禮帽時,勢必造成了這樣一種情形,即因為前排觀眾的高筒禮帽嚴重地遮擋了後排觀眾的視線,而使演出的效果大打折扣。由於這個原因,為公眾開放服務的歌舞劇院在紅火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逐漸冷清了下來。面對這一情形,歌舞劇院的老闆們十分焦慮,但又苦無良策。因為,當時在英國的服務行業中有一條不成文的服務規范:對顧客永遠不說「不」字。因此,歌舞劇院的老闆們雖然明知是高筒禮帽毀了他們的生意,卻又不便直言道出:不要觀眾頭戴高筒禮帽。這可怎麼辦呢?怎樣才能讓觀眾們在觀看演出時不戴高筒禮帽呢?在苦苦掙扎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有一位老闆想出了一個精妙的辦法。有一天,在演出開始前,這位精明的老闆便首先向觀眾們致辭:各位尊貴的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盡管我們已經為在場的各位來賓准備好了一場精彩的歌舞晚宴,但是為了能讓今晚這場歌舞晚宴的氣氛更加熱烈、更加激情,請允許我冒昧地提議:在場的每一位尊貴的夫人和小姐們,請你們務必全部戴上拿在你們手中的花邊禮帽,以充分展示出您那高雅的風度與嫵媚的姿態,讓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沉浸在一道靚麗的風景與激情之中吧!這位老闆的致辭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當他走下舞台,觀眾席上的女士們紛紛戴上了她們出門必備的花邊禮帽時,觀眾席上的所有男士也都紛紛地摘下了已經戴在了他們頭上的高筒禮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女士優先是英國紳士必備的禮儀。當有人提議讓女士們展現風采時,男士們便不得不退居其後,以便給女士們展現風采留出足夠的空間。類似的致辭在經過了反復的演說之後,歌舞劇院中就再也看不到男士頭戴著高筒禮帽來觀看演出了。
久而久之,頭戴高筒禮帽不僅不再被人們認為是紳士風度的象徵,反倒認為是有悖於紳士風度的一種不良習俗。因此,高筒禮帽在英國也就不再流行下去了。而永遠不說「不」字的服務行規和女士優先的日常禮儀,則被人們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