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明是戰勝國,為何英國在二戰後會成為最大的輸家
因為二戰之後,英國老祖宗留下的家底已經差不多花光了。所以英國這個殖民地曾經遍布全球,向來對任何事情都是說一不二的,日不落帝國在二戰結束後二十幾年,殖民體系轟然倒塌,在世界的影響力直接被美國代替,縮水後的英國甚至在歐洲也說不上話。
所以二戰之後的英國除了表面名聲之外,實則空虛的厲害,連日後對於軍隊的日常開銷也緊張得很,不得已縮減軍隊,這更加讓英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滑!所以二戰英國會成為最大的輸家!
② 二戰前後的英國:為什麼說它贏了德國,卻失去了世界
德國在1939年9月份的時候對波蘭發起進攻,率先拉開二戰的序幕。緊接著英國就對德宣戰,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直到1945年德國投降,英國才算是從這場戰爭中解脫出來。幾乎從頭到尾參與其中的英國因為這場戰爭遭受了極大的損失,憑借殖民擴張發達起來的英國也因為戰後殖民體系的瓦解而從世界一流國家行列中跌落出來。
後來隨著美國、德國的崛起,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逐漸下滑,工業水平也漸漸落後於這些國家。即便如此,在二戰爆發之前大家都還是默認它是世界第一的。但是為了打贏德國,二戰期間英國幾乎花光了所有的家底,還從美國那裡借了不少錢。一窮二白的英國只能削減各個方面的開銷,如此一來英國實力的下滑就避無可避。最後殖民體系徹底瓦解,英國也從世界第一的王座上下來,成為了依附於美國的二流國家。
③ 二戰後英國為何斷崖式衰落,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強國
文/寂寞的紅酒
英國曾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超級大國。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帝國,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獨霸了一個多世紀。在其鼎盛時期,其領土和人口占據了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控制了全球22%的貿易,金融和海上航線都處於英國的壟斷之下,英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世界領導者。然而,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歷了斷崖式的衰落,其殖民體系瓦解,全球勢力急劇縮減,由世界霸主淪為了二流強國,逐漸變成了美國的小跟班。那麼,二戰後英國為何迅速衰落呢?
首先,英國的衰落實際上並非始於二戰後,而是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其衰落的根源在於未能有效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這對其科技和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英國只能依賴其龐大的殖民地和過去的積蓄來維持其地位。到了1894年,美國經濟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不久之後,德國也超過了英國,到了30年代,蘇聯也迎頭趕上。到了二戰時期,英國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霸主。二戰後的衰落只是這一過程的全面體現。
其次,盡管英國霸主地位維持了百年之久,但隨著蘇聯、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新興強國的崛起,英國的地位受到了挑戰。特別是德國,不僅在軍事上與英國抗衡,還在全球范圍內給英國製造麻煩。德國支持的布爾戰爭幾乎耗盡了英國的財政資源,隨後德國挑起的一戰和二戰更是將英國的國力消耗殆盡。二戰後,英國已經沒有力量維持其霸主地位,只能讓位於美國,連「二戰三巨頭」的地位都未能保住。當殖民地喪失殆盡後,英國只能成為美國的小跟班。
第三,二戰後,全球范圍內興起了獨立運動,殖民體系土崩瓦解。英國已經無法維持其全球殖民勢力,也沒有必要堅守全球霸主的位置,英國將社會發展和資源整合放在了首位。現在的英國福利制度雖然不是全球最高,但卻是最好的、最完善的,這與二戰後的政策轉變有關。英國人在二戰後將丘吉爾趕下台,這種政治和思想上的成熟,是非理性但非常理性的選擇。英國雖然放棄了世界霸主地位,卻換來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也為英國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那些商業巨子為何紛紛賣掉資產前往英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一點。
盡管英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再,但其在全球留下的深刻烙印仍在。英國的文化、制度和許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英語也已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語言,英國仍然領導著英聯邦。
④ 為何丘吉爾讓英國贏得二戰後會被民眾趕下台
雖然當時丘吉爾帶領英國士兵贏得了二戰的勝利,但是在二戰之後他卻被百姓趕下了政治台主要是因為當時在丘吉爾的帶領之下百姓發現自己的生活依舊非常的貧苦。當時丘吉爾的一些承諾也並沒有實現,百姓認為如果讓丘吉爾繼續領導英國的話,英國將變得更加糟糕。
當時丘吉爾上台演講的時候,也曾向英國百姓表示出他非常大的野心。當時他公開說想要繼續維護英國的統治地位,並且建立更多的殖民地,讓英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當時他的這些講話明顯是不符合英國實際情況的,並且常年的戰爭只會讓英國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困難。英國百姓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並不支持丘吉爾的這番講話。在二戰當中,英國遭到了德國軍隊的猛烈攻擊,同時百姓也受到了戰爭的迫害。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英國百姓迫切的想要改善生活,但是卻沒想到丘吉爾卻還是把目光放到了戰爭當中。
⑤ 二戰末期,帶領英國打贏戰爭的首相丘吉爾,為何卻黯然下台
1945年在世界歷史上極為關鍵的一個年份,在這一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第2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二戰元兇德國和日本相繼投降。
與此同時,作為二戰三巨頭之二的英國首相和美國總統,卻也相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是1945年2月,領導美國加入二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病去世。很快沒過幾個月,帶領英國打贏第2次世界大戰,按道理應該威望極高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在英國大選之中失敗,黯然下台。也就是說,在1945年到這一年,前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新晉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領導人相繼換人。
英國首相丘吉爾
而作為對手的艾德禮卻為人謙遜,舉止得體,並能夠耐心的傾聽選民的意見,同時,他由根據英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並順應英國名義,堅持維護英美蘇聯盟,自然獲得了選民的普遍好感。
正是在種種作用之下,帶領英國打贏二戰,與斯大林、羅斯福並列的二戰三巨頭丘吉爾,在威望如日中天之際,卻在大選之中遭遇慘敗,黯然下台。下台之後,丘吉爾曾引用名言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志”。丘吉爾說這句話時究竟是心中冒酸水還是真心大度,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屬於丘吉爾的時代就此落幕。
⑥ 贏了虛名輸了國家地位艱苦卓絕的英國為何會成二戰中最大輸家
因為當時的加點幾乎已經花光了,曾經英國是一個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國家,說一不二,在二戰以後實力減弱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