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會被劃分紅線

英國為什麼會被劃分紅線

發布時間:2022-09-26 14:38:46

⑴ 「麥克馬洪線」埋下了什麼禍根

「麥克馬洪線」是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麥克馬洪構想的一條印藏分界線,其西起不丹邊境,向東伸延至西藏察隅,將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英印政府。對於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但該線卻從此埋下了中印邊境東段爭端的禍根,並終致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

1914年3月,英國侵略者為了實現其侵略企圖,施展陰謀手段,趁「西姆拉會議」之機和辛亥革命鼎革之際,策劃中、英、藏三方會議,於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北、中西姆拉召開,企圖把西藏從中國領土分裂出去。由於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條約上簽字,英國陰謀未能得逞。英國代表麥克馬洪誘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進行私下秘密交易。1914年3月24日,印度政府外交秘書亨利·麥克馬洪等人在德里以贈給西藏5000支槍、50萬發子彈,支持西藏「獨立」,幫助西藏趕走漢軍等條件為誘餌,脅迫夏扎在秘密換文上簽字,秘密換文的附件上有一張以粗略紅線劃分印藏東段邊界線的地圖,換文中對此圖既沒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沒有說明是依據什麼原則、條件劃出的,而僅劃在比例尺為1英寸等於8英里的地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麥克馬洪劃的這條粗略紅線,西起不丹邊境,向東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圍包括西藏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有著豐富的礦物、生物和水利資源)劃歸英屬印度。劃定後的印度東北邊界,就從喜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山脊。對於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後來,英國給西藏提出的兩個承諾並未能實現,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對「麥線」也不承認。由此可見,「麥線」是非法的、無效的,但從此埋下了中印邊境東段爭端的禍根。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企圖通過武力手段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國成立之初忙於內務和抗美援朝戰爭,無暇顧及中印邊界問題之機,派兵100餘名越過西山江、達旺河,侵佔門隅首府達旺,強迫一直在那裡行使管轄權力的中國西藏地方政府搬遷;印度在侵佔達旺前後,還侵佔了「麥線」以南門隅的馬果等地。1951年至1954年侵佔中國約245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9年3月22日,即西藏反動上層在拉薩發動的武裝叛亂被我平息,拉薩戰役結束的當天,印度總理尼赫魯正式給中國總理周恩來寫信,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尼赫魯不僅要求將已被其非法佔領的東段邊境「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和中段邊境2000平方公里的我國領土劃入印度,還要把西段邊境一直在我國政府有效管轄下的阿克賽欽等地區330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也劃歸印度。尼赫魯無理要求的中國領土總面積約有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印度當局在其無理要求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後,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

1959年8月25日印軍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駐朗久附近的工作隊開槍射擊,在印軍遭我還擊2人斃命後,於27日倉皇撤逃。

1959年10月20日,印軍3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偵察,遭我邊防巡邏隊扣押後,60多名印軍於21日越境圍攻我巡邏隊,我被迫還擊,雙方互有傷亡,在我擊斃印軍9人,俘7名後,印軍余部狼狽逃竄。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兩次事件,掀起反華浪潮,配合當時聯合國在辯論「西藏問題」時對我國的誣蔑;從1961年到1962年9月,印軍先後在西段邊境的我國領土上建立了43個入侵據點,侵佔我國領土4000平方公里。在東段,1962年6月印軍又越過「麥線」,侵入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的克節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據點,企圖改變「麥線」方向,以線北約11公里的拉則山脊(印方稱塔克拉山)作為邊界。9月17日至19日,印軍30餘人向擇繞橋頭我軍哨位瘋狂挑釁,以刺刀、步槍、沖鋒槍逼我執勤戰士後撤。對峙至20日,印軍終於首先開槍,打死我軍幹部1人,打傷戰士1人,我被迫還擊。雙方交火至29日,我橋頭哨位主動後撤。印軍得意忘形,得寸進尺。10月8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於10日進攻我軍各哨所。到20日前,共打死打傷我軍邊防幹部戰士47人。在西段邊境,印軍不斷包圍我巡邏小組,伏擊我運輸人員,射擊我哨所。印軍飛機頻繁侵犯中國領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間,入侵進行軍事偵察活動就達120餘架次。

1960年1月開始,中國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單方面命令軍隊後撤20公里,對此,印度軍隊不僅沒有絲毫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向中國境內進攻。1960年4月,周恩來飛赴新德里,同尼赫魯舉行邊界問題高級會談。尼赫魯態度無絲毫轉變,再次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1961年,中國政府多次向尼赫魯提出和談建議,並實行隔離政策,均被一一拒絕。進入1962年,局勢越發緊張起來。6月,印度軍隊加快了武裝入侵中國的速度,東段已越過「麥克馬洪線」,進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區。截至8月底,印軍在中國境內建立了100多個據點。這些據點最近的距中國哨所幾十米甚至幾米遠,形成「面對面」的對峙,有的嵌入中國哨所之間,有的還插到了中國邊防哨所背後來了。印度軍隊一步逼近一步,顯然要上門來鬧事了。

1962年9月,印軍第7旅侵佔「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克節朗地區,並向駐守擇撓橋的中國邊防部隊開火,打死打傷中國官兵47人。10月16日,中國政府決定:為了打擊印軍瘋狂氣焰和侵略行動,決心在東線殲滅越過「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印軍,西線拔除紅山頭和加勒萬河谷印軍14個據點。從10月20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東段、西段奮起自衛反擊。在西段,痛快淋漓地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立的43個侵略據點;在東段,趕走了侵入克節朗、達旺等地的印軍。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絕。11月中旬,印軍再次在中印邊境地區向中國發起新的軍事進攻。

中國邊防部隊於11月16日再次反擊。中國邊防部隊在西山口以一部兵力正面牽制,主力從兩側夾擊,迂迴包圍,18日晨對入侵西山口地區的印軍達成合圍,戰至當日16時,中國邊防部隊先後收復西山口、申隔宗、德讓宗,19日奪回邦迪拉,21日逼近中印邊境傳統習慣線。其他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同時向當面入侵印軍實施反擊,攻佔了梅楚卡、塔克辛、瓦弄等地,全部拔除設立在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的印軍侵略據點,粉碎了印軍的再次進攻,將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印軍精銳打得一敗塗地。整個反擊作戰殲滅印軍8700餘人,其中生俘達爾維准將以下3900餘人。

這一仗打得印度全國震驚,尼赫魯慌忙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擺開拚命的架勢。1962年11月21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全線停火,12月1日開始後撤,至1963年3月1日,全部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20公里以內的地區。並將繳獲的人員、武器、裝備全部還給印方。這一招,大出印度和國際社會的意外,國際輿論普遍叫好。

毛澤東評價中印邊境之戰說: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印度人說捉了我們的俘虜,結果交不出一個人來。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十年的穩定。

歷史完全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事實上,從1962年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印邊境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局面。這個局面的取得與這一仗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這一仗,是難以維持這么長的和平穩定的。歷史是一面鏡子。即使在印度將中國視作敵人的日子裡,中國也沒有將印度視作敵人。在世界進入和平與發展的今天,在國與國領土和主權爭端上,試圖以武力相威脅,或者訴諸武力解決爭端,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⑵ 英國被劃紅線是什麼情況

據消息,當地時間29日,歐盟委員會首席脫歐談判代表邁克爾·巴尼耶(MichelBarnier)布魯塞爾表示,英國將在2019年3月正式離開歐盟,且在過渡階段必須遵守歐盟劃定的紅線。

巴尼耶稱,「在這段有限的期間內,整個歐盟規則將繼續適用於英國,這些規則包括歐盟法院管轄下的完整的歐盟監督和執法框架。」

此外,在此期間歐盟通過的新規則亦同樣適用於英國,但英國對此卻毫無發言權。他表示,這是因為英國將繼續擁有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的「全部經濟利益」。

正常,既然已經加入了這個組織,脫離這個組織也得遵守規則。

⑶ 英國殖民的國家,故意留下了哪些領土糾紛難題呢

當今世界並不和平,很多地區是由於邊界糾紛導致長期的對抗。

大英帝國曾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幾乎在全球各大洲(南極洲除外)都有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二戰結束後,全世界范圍內反帝反殖民獨立運動風起雲涌,很多新興國家應用而生。英國在脫離帝國統治時,卻總是“故意”留下一些領土爭端,成為地區間的不安定因素,並遲遲不能得到解決。

克什米爾地區示意圖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城”。猶太人長期生活在歐美國家,成立一個猶太人自己的國家,是一個長期的理想。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英國將託管地區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這為猶太人和伊斯蘭教人的沖突埋下了伏筆,也為將來建設以色列國做了准備。

1948年5月14日,在英國的託管期結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國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沖突時有發生,隨著在每一次戰爭的勝利,以色列的領土面積不斷擴大和鞏固。而耶路撒冷也成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的首都。

⑷ 英國為什麼要分蘇格蘭和英格蘭

英國劃分為四個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然後它們又分別劃分為:
英格蘭行政區 (參見英格蘭郡縣列表)
蘇格蘭區劃列表
威爾斯區劃列表
北愛爾蘭區劃列表
英格蘭被劃分為9個行政區:東北英格蘭、西北英格蘭、約克郡和恆伯、東密德蘭、西密德蘭、東英格蘭、大倫敦、東南英格蘭、西南英格蘭。除了大倫敦地區下設32個自治市(Borough Council)之外,各個區域下設郡或特別管轄區。
蘇格蘭包括了32個自治市。威爾斯有22個自治市、北愛爾蘭有24個自治市、2個市以及6個郡。
英國還擁有幾個不同性質的殖民地:英國領地英國直轄殖民地(Crown Colony)英國的君主同時還是其他15個國家的象徵性國家元首,雖然英國對這些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十分有限

⑸ 英國為什麼會分成四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

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29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蘇格蘭、威爾士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倫敦也稱「大倫敦」(Greater London),下設獨立的32個城區(London boroughs) 和1個「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區議會負責各區主要事務,但與大倫敦市長及議會協同處理涉及整個倫敦的事務。此外,英國還有12個屬地。

⑹ 英國殖民地的旗幟為什麼分紅底和藍底是根據什麼條件劃分的

由上而下三面旗分別是英國的民船旗、政府船旗、海軍旗,又稱紅船旗(Red Ensign)、藍船旗(Blue Ensign)、白船旗(White Ensign)。這三面旗出現於十七世紀,對世界旗幟歷史有相當深遠的影響。昔日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國給殖民地用的官方旗幟皆是以藍船旗為底,再於右方放置該地的徽章;也以同樣的模式使用紅船旗加徽章成為當地民船旗。現今澳大利亞、斐濟、紐西蘭、吐瓦魯國旗在左上角有英國國旗,即是自殖民時代沿襲下來;而英國目前持續控制中的海外領地更是依然維持使用這種形式的旗幟。除了國旗外,為數不少曾被英國統治的國家為自己設計船旗、軍旗時亦模仿了三船旗,將國旗置於左上角。

⑺ 英國為什麼要分成4個小國家威爾士蘇格蘭他們是由英格蘭統一管理的嗎

不是它是分成四個國家,它本來就是四個國家組成的聯邦。
就像俄羅斯分成N多個國家,但是它們的主權是一體的。
應該是劃分成邦管理吧,但以England為行政中心。

⑻ 英國分為哪四個部分,為什麼要分開

因為英國原本就是四個國家,在中世紀,蘇格蘭是蘇格蘭,英格蘭是英格蘭,其差距和德國與法國一樣大。 但英格蘭在金雀花王朝開始就不斷侵入威爾士公國,最終完全掌握了威爾士的大公位,而蘇格蘭的斯圖亞特王朝國王詹姆斯六世憑借著母系血統繼承了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士一世,從而使英格蘭蘇格蘭成為一個邦聯。但兩者有兩套政府來管轄,其唯一的通點就是國王是同一個人。就像當年滿清的皇帝同時繼承了中國皇帝的稱號和蒙古大汗的稱號是一樣的(同樣還有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會兼任匈牙利國王。) 而愛爾蘭則一直在受到來自大不列顛的侵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被並入英國,最初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後來雖然愛爾蘭獨立了,但北部一直被不列顛人控制著,所以英國的全稱便改為今天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⑼ 英國為什麼有四個地區呢四個地區有什麼權利

1.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2.
行政區劃: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29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蘇格蘭、威爾士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倫敦也稱「大倫敦」(Greater London),下設獨立的32個城區(London boroughs) 和1個「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區議會負責各區主要事務,但與大倫敦市長及議會協同處理涉及整個倫敦的事務。此外,英國還有12個屬地。
司法: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會被劃分紅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八幾的義大利什麼樣子 瀏覽:533
伊朗怎麼看待美國航母 瀏覽:35
中國有哪些蔬菜收購市場 瀏覽:195
西班牙義大利巴西哪個厲害點 瀏覽:965
中國熱門地區有哪些 瀏覽:29
為什麼要伊朗武器禁運 瀏覽:841
印度人為什麼推火車 瀏覽:674
印度為什麼有硝酸銨 瀏覽:882
義大利酸辣粉哪些牌子正宗 瀏覽:880
去印尼有什麼好帶回國的特產 瀏覽:114
義大利的生菜怎麼做 瀏覽:257
去英國統計學怎麼選 瀏覽:261
三萬元在越南能怎麼消費 瀏覽:394
明清以前的中國發明有哪些 瀏覽:240
英國突擊隊用什麼槍 瀏覽:454
出印尼產品要什麼認證 瀏覽:593
義大利有哪些知名摩托車 瀏覽:386
印度是什麼網路用詞 瀏覽:751
伊朗有多少種物種 瀏覽:622
義大利的一行現在怎麼樣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