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一戰英國有多少坦克

一戰英國有多少坦克

發布時間:2022-07-15 02:21:36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軍備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形成了侵略性
的軍事政治集團——同盟國。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國先後簽訂協約,逐步形成了與同盟國相對立的協約
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島和
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製造了一
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加深,各帝國
主義集團迫切希望從戰爭中尋求出路。
戰爭爆發前,兩大軍事集團都加緊擴充軍備。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
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就達7.045億人,動員完畢
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人,動員完
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在空軍和海軍力量上,協約國也明顯強於同盟國。英國有
飛機258架,法國有156架,俄國有263架;德國僅有232架軍用飛機。戰爭開始前,協約
國海軍編制內有各種水面艦艇762艘和潛艇74艘;德國和奧匈帝國有水面艦艇403艘和潛
艇35艘。
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
戰略進攻,輕視防禦;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決定戰爭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
打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准備。反映在戰爭
計劃上,各國都把打一場速戰速決的短期戰爭作為制定戰爭計劃的前提。德國為避免東
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一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
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極欲奪回阿
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
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遷回,從背
後打擊法軍主力。
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
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與俄國作戰,同時又對巴爾乾地區的
塞爾維亞、黑山作戰。法國的戰爭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部地區,視戰局發展情
況進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反擊德軍入侵。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並封鎖奧匈帝國海軍於亞得里亞海。俄國的戰爭計劃富有極強的進攻色彩,准備
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計劃把戰爭中陸上作戰的
重擔推給法國和俄國,只派遣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海軍則用於保障英國及
協約國交通線的安全,破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海軍,伺機與敵艦隊進行爭奪
制海權的總決戰。
綜觀各國戰爭計劃,各國都過分誇大了純軍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於爭奪本國
利益,各自為戰,各軍種也是單獨作戰。因此,各國沒有很好協調陸軍和海軍的行動。
盟國之間也沒有制定總的聯合作戰計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亞檢閱部隊,在薩拉熱窩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
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
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在歐洲大陸首先點燃的戰火,迅速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其中歐洲
戰場是主要戰場,由西線戰場、東線戰場、巴爾干戰場以及義大利戰場組成。參戰國還
進行了多次海戰,並把空軍第一次用於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戰爭進程可分為以下幾
個階段:
1914年,雙方速決戰計劃破產,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大戰爆發後,德軍擔任主
攻的部隊和擔任牽制任務的部隊按計劃行動。8月21-25日,德軍同法軍和英國遠征軍
在法國東北邊境進行多次交戰,即「1914年邊境之戰」。德軍突破法軍防禦,向法心臟
地區進軍。9月,法軍組織了反擊德軍的「馬恩河戰役」,迫使貿然南進的德軍撤退,
瓦解了德軍的速決戰略。至此,西線大部地段的軍事行動開始形成陣地戰。
但9—10月,在法國北部地區,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迂迴對方翼側而實施連續機動
作戰。在東線,東普魯士德軍挫敗了俄國優勢兵力進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鮑勃爾
河一帶。但俄軍在加里西亞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德國為援助奧匈,對俄軍發動了大
規模進攻,德軍失利。德國對東線戰爭規模的擴大使其陷入了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遠東地區趁火打劫,於1914年8月宣布對德宣戰,乘機奪取德國在華利益,出現
了遠東戰場。土耳其於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國作戰,在近東開辟了新戰場。戰局更
趨復雜。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爭奪也非常激烈。在這一階段,英德海軍的海上軍事行
動,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兩次黑爾戈蘭海戰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戰。
雙方圍繞著封鎖與反封鎖,進行了一系列規模不等的海上戰役。
1915年,戰爭重心轉到東線,東部戰場進入了對峙狀態戰爭使雙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軍隊的後備兵員和後勤補給發生嚴重困難,迫使各國加緊國民經濟的總動員。英法
在西線基本上轉入戰略防禦,以便養精蓄銳,恢復元氣。為了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
它們要求俄國在東線加緊進攻。德國改變了戰略方針,在穩定西線戰局的情況下,集中
兵力進攻俄國,企圖一舉擊垮俄國,爾後打敗英法。1915年1—3月,俄軍對德奧聯軍發
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均遭慘敗。德國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於5月初對俄國
戰線中部發動了著名的戈爾采戰役,迫使俄軍全線潰退,損失慘重。德軍乘勝深入俄境,
企圖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年5月,原同盟國成員義大利轉而對奧匈帝國宣戰,在奧匈
東南部開辟了新戰區。9—10月,整個東線也從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同年10月,保加利
亞參加同盟國作戰,德奧保聯軍以優勢兵力佔領了塞爾維亞。
這一年,西線戰局相對平靜。英法聯軍利用德軍兵力東調之機,發起了幾次規模不
大的進攻戰役,企圖牽制德軍,減輕俄國戰線的壓力。德軍也發動過數次局部反擊。其
中在4—5月的伊珀爾戰役中,德軍首次大量使用毒氣。
1916年,戰爭重心再次轉到西線,協約國逐步取得戰略主動權。
1916年,德國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爭打敗法國。
從2月21日起,德法展開了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由於兵力不足,德軍猛攻不
克,傷亡慘重,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為了減輕凡爾登所受的壓
力,對索姆河上德軍堅固防線發動猛烈進攻,史稱「索姆河戰役」。
此役中,英軍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戰。
東線俄軍按照協約國協調一致進攻的戰略方針,為策應西線英法聯軍作戰,對德軍
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突破了奧匈軍隊的防線。此間,意軍也對奧匈軍隊進行了數次規模
不等的進攻戰役。同年8月,羅馬尼亞參加協約國作戰。1916年的海上戰場,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軍主力在日德蘭半島以西,進行了整個大戰期間最大的一次海戰。
1917年,德國轉入全面防禦,俄國爆發革命,美國參戰。
經過兩年半戰爭,德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協約國方面卻增強了實力,戰場形勢越
來越不利於德國。德軍被迫在東西兩線轉入防禦,同時寄希望於海上開展「無限制潛艇
戰」,企圖切斷英法海上交通線。在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美國借
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墨西哥企圖結成德墨反美聯盟,於1917年
4月對德宣戰,成了協約國在財政和軍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參戰者。同時也使美得以參
與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線的主要戰役是4—5月法軍對德軍發動的「尼維爾攻勢」戰役。由於德
軍預有準備,法軍的進攻遭到慘敗,並引起法軍大規模騷亂。為配合法軍作戰,英軍也
單獨發動了數次有限進攻,均未取得重大進展。東部戰線,該年9月,德軍發起里加戰
役,這是東線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十
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國主
義大戰。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
俄國退出戰爭後,德國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機。1918年,德國集中兵力於西線,企圖
在美軍主力到達法國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則決定在西線固守陣地,待美軍主力到
達後發動總攻。為實現統一指揮,法國將軍福煦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軍事統帥。7—9月,
英法軍發動局部進攻,取得進展。9月,美國遠征軍在總司令潘興率領下,發動了聖米
耶爾戰役。9月26日,英法美聯軍發動總攻。在協約國軍步步緊逼下,德國的興登堡防
線全面崩潰。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奧匈投降。11月
初,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
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
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
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
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
驗的結果。

2. 一戰的時候有哪些國家使用了坦克

第一個使用坦克的是英國,其型號包括MarkI~Ⅴ,獵犬

——當時美國的三種坦克,左起: M1918;法式的FT17;和英式的MkVIII

3.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坦克,算二戰時的

輕型坦克 - 20噸以下
中型坦克 - 20噸至40噸
重型坦克 - 40噸至70噸
超重型坦克 - 70噸以上
有些坦克因設計思想及戰場需要而有特別功能:

兩棲坦克
兩棲坦克又稱為「水陸兩用坦克」,意指「無需使用輔助設備及能通過水障礙的坦克」,部份輕型坦克有此功能。

裝甲架橋車
大部分裝甲架橋車需要在敵人的炮火下進行作業,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裝而成,車體裝有架橋裝備。

掃雷坦克
掃雷坦克就是裝有掃雷裝置的坦克,用於戰場上排雷開路任務,而掃雷裝置一般有滾壓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種。

噴火坦克
噴火坦克是二戰至越戰時期出現的坦克衍生型,主要分別是它把主炮移除,改為射程可達數十米的火焰噴射器。但由於作戰模式轉變,越戰後已沒有再出現。

4. 一戰中坦克首次出現,其使用時間為

一戰期間,英國、德國、法國還相繼研製出多種坦克。如英國的塞犬,法國的施納德、聖沙蒙、雷諾,德國的A7V等。其中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首開旋轉炮塔的先河,成為坦克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5. 目前英國有多少種類型的坦克一共有多少輛

在英國方面傳出了要廢棄坦克的消息後,很多網友對英國國內有多少坦克非常感興趣。據悉,目前英國的坦克主要有兩種,是挑戰者以及勇士。如今英國一共有615輛坦克,其中挑戰者有227輛,勇士有388輛。眾所周知,英國的坦克可為英國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而今英國為了促進武裝力量現代化,竟然考慮廢棄所有坦克。消息傳出後,很多國家都表示難以置信,很多網友也表示坦克廢棄坦克,是認真的嗎?

英國的坦克目前並沒有進行下一步的處理,主要是英國的坦克被考慮廢棄是發生在疫情期間。如今英國的經濟是吃緊的,沒有財力物力精力先去處理這615輛坦克。想法是非常豐滿立體的,但是現實還是很骨感的,即便要廢棄也要等待時機,不得不說,英國的軍事方面也在走下坡路了,軍事上的力量也在消弱。

6. 誰能介紹一下一戰時英軍使用的馬克Ⅰ型坦克和後期的馬克Ⅳ型坦克,要詳細數據,謝謝!

馬克1型坦克
世界上第一種坦克型號,其實就是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
該坦克是英軍隨軍記者斯文頓發明的,他看見英軍傷亡慘重,便萌發了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製造一種牢不可破的戰車的想法.於是將這個想法匯報了上級,由海軍部同陸軍部共同研製.馬克"1在製造的時候,為了保密當時"機槍破壞器"這個名字,大家把這個鐵傢伙稱做"水櫃",用英語說就是"TANK"(中文譯音"坦克"),這個"TANK"(坦克)的名稱,一直引用到現在.具體屬性上面已經說了,我就不重復了。
馬克IV型坦克:
馬克IV型是典型的菱形坦克,由馬克1型(大遊民)改進而來,吸收了Ⅱ、Ⅲ型的一些長處,在康布雷戰役中大顯威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最廣泛、最成功的英國坦克。說來頗有意思的是,馬克IV型坦克卻有雌雄之分,雌雄區別在武器上。雄性馬克IV型裝置了2門小口徑火炮,發射6磅重炮彈,另外裝置4挺7.696毫米劉易斯機槍。而雌性則只裝置6挺7.696毫米劉易斯機槍。因此雌性IV型比雄性IV型要輕1016公斤。

1917年6月,馬克IV型坦克進入英軍服役。馬克IV型有8名乘員,車內條件比前幾型有了改進。乘員室內裝有比較好的通風設備,在車輛頂部和兩側設有安全門。車內裝了風扇,向發動機吹冷卻空氣,通過尾部散熱器把熱氣排出車外。車上增設了消音器,降低車輛噪音。 採用劉易斯機槍給IV型坦克帶來了麻煩,劉易斯機槍有較大的圓形冷卻套,要裝機槍就得在甲板上開個安裝孔。劉易斯機槍安上了,這個安裝孔也留下了。馬克IV型一上戰場,這個安裝孔便成了敵人彈片和彈丸鑽入車內的通道,那個機槍冷卻套也會被敵人輕兵器打得支零破碎。所以,後出廠的IV型坦克都換上了霍奇基斯機槍。
英國共生產5種菱形坦克,從坦克的鼻祖「小遊民」型坦克到馬克Ⅰ、Ⅱ、Ⅲ、Ⅳ型,不過前4種產量少,獨馬克IV型是生產數量最多的菱形坦克。隨著世界大戰結束,菱形坦克很快退出了軍事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那種重量輕且速度快的坦克。

7. 請問一戰時期各國生產的坦克數量是多少

.. 一戰才剛剛發明的坦克 英國先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坦克是英國的「小威廉」(中國譯為「小遊民」)。它是1915年9月英國威廉福特公司的威廉特理頓發明的,它是利用從美國進口的一對加長的「布勞克」拖拉機履帶在豎起的角鋼架上鉚上鋼板製成的。世界上最早參戰的坦克是英國I型坦克索姆河戰役。

8. 一戰中出現了坦克嗎

一戰中有坦克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陷入了慘烈的塹壕戰,戰爭成為了傷亡巨大的消耗戰。為了打破陣地戰僵局,戰爭又一次迫使人類開發新的進攻性武器。 在斯文頓上校的倡議下,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組織成立了陸地戰艦委員會,投入新式武器的秘密研製工作。1915年,一種奇特的鋼鐵戰車在英國福斯特工廠製造出來,它的代號稱作「小遊民」。而英國海軍則針對其可笑的外形開玩笑地叫它「水櫃」,按照英文發音就是「TANK」;世界第一輛坦克就這樣誕生了。

1915年12月,第二輛坦克「大遊民」製成。這種坦克成為了第一種投入使用的坦克,被英國軍隊編號為MKⅠ。1916年9月15日,32輛秘密運抵戰場的MKⅠ坦克在索姆河戰役激烈期間投入戰斗。德軍在這種陌生的「鋼鐵怪物」面前手足無措,任何槍彈攻擊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戰達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時也意味著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到來。

1917年11月20日,英軍在康布雷戰役中將多達476輛的坦克集中部署在12千米寬正面,發起了空前規模的進攻作戰,一舉突破了德軍三道防線,獲得了巨大勝利。

一戰期間,英國、德國、法國還相繼研製出多種坦克。如英國的塞犬,法國的施納德、聖沙蒙、雷諾,德國的A7V等。其中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首開旋轉炮塔的先河,成為坦克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9. 二戰和一戰中有哪些武器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武器:

陸地:大炮、重機槍、坦克(後期,英國,性能不佳)

空中:飛艇、飛機(開始只能用於偵察,後期能打機槍了)

海上:戰列艦、潛艇(性能不佳)

二戰:

陸上:坦克、裝甲車、摩托化步兵、大炮、出現了通用機槍

海上:航空母艦、戰列艦、潛艇、驅逐艦(護航、打擊潛艇)

空中:戰斗機、轟炸機、攻擊機、滑翔機、傘兵

雷達出現並用於實戰,原子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隱蔽目標和機槍陣地射擊,廣泛使用了迫擊炮和小口徑平射炮。為了對付空中目標,廣泛使用了高射炮。飛機上開始裝設航空機關炮。隨著坦克的使用,出現坦克炮。機械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對提高炮兵的機動性有重要的影響。騾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當時交戰國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徑火炮外,還重視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發展。一般採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彈炮和220~240毫米加農炮。法國1917年式22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達22公里。德國1912年製成的420毫米榴彈炮,炮彈重1200千克,最大射程9300米。許多國家還採用過在鐵道上運動和發射的鐵道炮。

20世紀30年代,火炮性能進一步改善。通過改進彈葯、 增大射角、 加長身管等途徑增大了射程。輕榴彈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彈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農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閂和裝填機構的性能,提高了發射速度。採用開架式大架,普遍實行機械牽引,減輕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火炮威力增大,採用自緊炮身和活動身管炮身,以解決炮身強度不夠和壽命短的問題。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時間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徑和直射距離不斷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提高了飛行高度,出現了大口徑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由於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成了軍隊的主要威脅,出現了無後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坦克,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之美稱,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是戰爭中的威力極大的武器。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的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已用於作戰,當時飛機的速度已達180~220千米/時,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轟炸機載彈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速度達到750千米/時,轟炸機載彈量可達10噸左右。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展到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性能顯著提高;80年代飛機的升限已超過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航程超過20000千米,最大載重量超過100噸。

潛艇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其研發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和生產。特別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更是核三位一體的關鍵一極。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戰斗群的核心艦船,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程打擊能力。

航空母艦有多種分類方式。按艦載機分類,可分為專用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專用航空母艦主要有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或直升機母艦)、訓練航空母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已在二戰後全部退役。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斗機和攻擊機;按排水量大小可分為大型航母(排水量6萬噸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發展至今,航空母艦已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艦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在不依靠當地的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時至今日,航空母艦已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為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10. 一戰時的坦克都有什麼型號有圖片最好。

1、英國坦克

英國是最早設計使用坦克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一戰英國有多少坦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的糊糊湯怎麼做 瀏覽:142
印尼1兆盾是多少 瀏覽:162
印度的自然條件和中國比哪個更好 瀏覽:685
中國的有多少個教堂 瀏覽:197
越南長山山脈平均多少米 瀏覽:224
現在從印尼回中國要什麼手續 瀏覽:581
伊朗核問題具體怕什麼情況 瀏覽:852
英國衛衣怎麼說 瀏覽:762
中國人民紙幣多少錢 瀏覽:645
日本投降時中國有多少財產 瀏覽:203
匡威m9160c印尼產跟國產什麼區別 瀏覽:106
伊朗現在有多少口罩 瀏覽:54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色彩 瀏覽:631
為什麼伊朗老有戰爭 瀏覽:173
韓國什麼比中國還便宜嗎 瀏覽:16
中國賴茅兩斤一瓶多少錢 瀏覽:913
中國現在在多少沒 瀏覽:438
印尼虎為什麼會黑色 瀏覽:930
怎麼給義大利人點外賣 瀏覽:105
印尼號碼怎麼注冊微信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