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厦门统一实行核酸检测,渔民检查后鱼虾也要进行,这一举措有何科学依据
我国自从初扑灭国内疫情以后的几次疫情反复大多能够追溯到冷链生鲜货物污染。比如北京新发地市场、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所以,三亚的情况也不例外。那么对于冷链甚至是活的海鲜进行核酸抽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新闻反映问题的科学性所在。给鱼类的嗓子做咽拭子?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它们并没有“喘气儿”的生理结构,而且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海鲜也不可能含有新冠病毒。它们染毒的唯一可能性是被境外渔民处理的时候沾染飞沫。
所以,它们可能粘有病毒的部位应该是鱼身,而非一直禁闭的嗓子眼儿。很多新闻报道中也提到了,采样部位包括鱼身,但因为群众确实对捅鱼的嗓子眼无法理解,所以目前的图片和视频信息都只有防疫人员给鱼捅嗓子眼的照片。当然了,这种一眼看上去就很搞笑的图片更容易制造舆论话题,传播更快。是对于出水即死的冰鲜海产而言,比如深海鱼、不耐缺氧的鲭亚目、鲱形目。人家出水就死了,嘴闭得严着呢,染毒也是身上。对于活海产,比如黑鲷、活海蟹甚至其他活着的软体动物,那就更简单了,直接对暂养缸里的海水进行环境核酸检测就好了啊。
其实,这是一篇生物信息学文章,没做实验,用已有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预测。当然,我们并不能直接预测某种生物是否可以感染新冠,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的分子,ace2,这个分子是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钥匙,细胞有这个钥匙,那么就可能发生新冠的感染。当然,不同物种之间ace2差异很大,因此作者选择计算不同物种ace2和新冠能否结合成稳定的聚合物为检测标准。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理论上,新冠不能感染大部分鱼类,或者新冠很难感染鱼类。事实到此明确了,肯定新冠不能感染鱼类的,主要关注的是题目和摘要,或者说是从概率上认为可能性较小。而认为新冠可能感染鱼类的,则是对可能这两个字的程度需要强调,毕竟还是有可能感染的两个物种。所以,一般认为,鱼类是不会感染新冠的。但是,沾染是可能性很大的事情
② 各地节日风俗
1、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带岭南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2、在韩国、朝鲜和越南,农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朝鲜半岛, 农历新年被称为“年节”或“旧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农历新年假期从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换休,共6天。
3、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国家也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华人众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03年和2004年分别将农历新年定为全国公共节日,但菲律宾不放假。
4、日本曾按旧历(类似农历)过年。从1873年起改用新历后,虽然日本大部分地区不过旧历新年,但是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等地区还保留着完整的旧历年俗。
(2)海南渔民怎么防止越南的人来偷鱼扩展阅读
不同民族过春节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
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
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
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③ 关于风土人情的散文
<<风土人情之我说 人之我说>>
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钱关系。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夹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国人。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
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散文]长白山天池>>
《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长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着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
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独特、鲜艳的服饰。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木叶传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文章来自青藤文学网:http://www.7cd.cn,转载请保留版权!
这三篇 中外 山水 风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时候可以有所取舍 选择需要的段落 删减你以为没用的
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 祝春节愉快
④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1.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4)海南渔民怎么防止越南的人来偷鱼扩展阅读:
红皮书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全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
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论述了中国鸟类濒危物种的分类地位、濒危等级、种群现状、致危因素、现有保护措施、饲养繁殖状况等。
参考资料
网络-濒危动物
⑤ 【越南专题】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水与火最美的交融—美奈
从美奈开始,才真正觉得到了热带。
炙热的阳光让人无法在没有树荫遮挡的海滩和公路上多待一分钟,
更别说闲情逸致的散步了。
穿着人字拖戴着太阳眼镜拎着冲浪板走在道上的,
大多也都是喜爱晒日光浴的白人。
美奈,越南东南部的一个渔村小镇,有长达10公里的半月形海滩。
美奈,有个美丽的名字,它原是海边的一个小小渔村。当夜幕来临海风拂过椰影重重,一定满天星斗,延绵至无尽的海里;到那颗启明星点亮天际,霞光染红了沙滩,勾勒出渔村的轮廓,温暖。
以美奈渔村为中心点,位于渔村以西分别是中、东部海滩和西部海滩,其中西部海滩以大型度假村为主,而中、东部以背包客Guest House为主。美奈 只有一条主路,由西向东穿过渔村再向北延伸,再约行三十多公里到达白沙丘 。
Hai Dang Resort位于渔村以北二十多公里,远离渔村,更远离喧嚣的西、中、东海岸。如果喜欢热闹,又离Sinh Tourist近,海鲜排挡就在门口的话,这里并不适合。但Hai Dang的优势在于,这更像是远离尘嚣的伊甸园,面朝东边的大海,面朝东方的日出。
其实美奈就是一条挨着海,直的大路。分东、中、西3个区域。东部是本地居民聚集处,中部聚集了大量的海鲜大排档和旅馆,西部为高端的度假酒店。虽然很多人提到美奈的海鲜便宜又好吃。可能这几年去的人多起来了吧,它们的海鲜其实跟深圳价格差不多,而且品种很少,对比深圳市场的海鲜,美奈的海鲜就是小巫见大巫。
美奈是一路下来我觉得是越南最适合度假的城市,中国人很少,大部分是欧美游客。整个城市柏油路笔直,租一辆摩托车,白沙丘日出,红沙丘日落……酷到没有朋友。
到美奈的第一感觉就是热!热!热!
从北到南一路下来黑了很多,但是美奈已经黑到没有朋友。50+++的防晒霜抹在身上原本就很油,再加上晒黑了,强烈的阳光照过来,整个人黑到发亮,只求不晒伤。
仙女溪是美奈的一条溪流,水质清澈,水里的沙子很软,岸边生长有四叶草等植物。仙女溪的水水很浅,沙很细,经过烈日的暴晒之后,水温有点暖暖的。当你赤脚涉水而行时,脚踩在细细的沙面上,细沙和着暖暖的水,流溜过你的脚趾缝,仿佛仙女用她的纤纤玉手抚摸一般惬意。
仙女溪的入口非常不起眼,不是仔细看地图,估计一晃眼就过去了。入口在当地人的房屋旁,四周臭烘烘的,看到大家想要下水,而又不敢下水的纠结表情也是特别搞笑,从里面游玩出来的一大叔冲着我说了句“Don't worry,it's fine",瞬间,鞋一脱就下去了。
仙女溪的尽头是一座小型的瀑布,其实上游还有一条比较宽的河流,所以在这个瀑布冲凉一定要考虑到上游的沙子也会顺着水流冲下来,看到有人抹完脸上的溪水之后又从嘴里不断的往外吐沙子把在场的人全逗乐了。
在美奈不能错过的还有美奈渔村交易渔港。这里有傍晚出海和早起渔作的人们,有热闹的海产品交易,当然也有现买现做,无比新鲜的海鲜烧烤,也有附近的居民前来这里批发,到处都能闻到鱼腥味,闻到海的气息。你会看到穿着传统服饰的越南妇女,竟然开着摩托车到海边等待丈夫的收成,也会看到一些特殊的捕鱼的工具,看到一些鲜活的海鲜躺在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篮子里,正等待着被送往酒店或者其他食肆。
PS:小渔村日出和日落美哭,有时间的小伙伴一定要去看看。
美奈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庞大的沙丘,白沙丘,红沙丘和极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构成的红色河流。白沙丘比红沙丘更为壮观,更值得一游,白色的沙子,甚至可以进行滑沙运动。在这里可以感受沙漠的深处有淡水湖泊,湖泊旁长满了高大幽深的热带丛林植被,沙丘包裹着碧湖绿树,湖上飘着朵朵荷花。感受风吹荷浪翻涌,岸边丛林树梢沙沙作响,沙粒流动无痕。
海滨度假的地方,多的是沙滩,鲜少有沙漠。从小在深圳海边长大,对于海,我的兴趣不大,但是一半沙漠,一半海的美奈却显得非常特别,这也是美奈吸引大多数人的原因吧。
住的房间很小,隔音有点差,隔壁住了两个韩国人动静很大。这次下来发现思密达讲话比我们还大声,经常在店里听到一阵高亢的交谈声多半都是韩国人。另外发现自己辨别中日韩三国人的能力已达到Max,全程一次都没错过。
美奈海滩其实有些隐蔽,需要穿过公路旁边的巷子才能到达,如果你住在海岸线上的任何一家酒店则不必担心这点,酒店的海滩不会封闭起来,沿着走就好。风筝冲浪是非常受欢迎的游乐项目,有基础的话可以直接租赁装备一试身手,没有基础也不需要担心,大把的教练会带着自己的装备坐在沙滩上,只要价格谈得拢,他们有的是时间教你。
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位于沙丘高处的一个机位才拍到了一条溪流区分两种地貌的美景,不过在有风的天气里比沙粒还要细小的石灰岩粉末对相机和人体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胁,眼镜和口罩是必不可少的装备,相机CMOS上的污点必须手动清理才能去除。
光着脚丫没走几步
就直接遭受了狂风的暴击
人被风刮的惨不忍睹
全身上下和所有装备都完整地接受了沙子的洗礼
连背包里最小的角落也没有幸免
相机也没有逃过一劫
白沙丘的日出和红沙丘的日落总会有一样让人难以忘怀,把自己放在红沙丘之后似乎忘记了自我的存在,也正好可以让我完整的欣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懒散的躺在沙丘上凝望天边的夕阳,每个人都在垂涎这份温暖,有太多的不舍让我有种去追逐的冲动。
红沙丘适合看落日,挑一个高处,坐在沙丘,遥望远街的海及海上的落日。看着夕阳渐渐地西沉,映红了半个天际,紫色的晚霞与棕红色的沙丘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显得更加艳丽,蓝天白云,搭配上红色的沙丘,如果是女孩子穿一袭红色长裙非常容易出片。
红沙丘如果要滑沙,要注意那些当地的小孩子,他们会跟着你,说帮你拍照,教你滑沙,给些小费即可 ,但是!!!他们的目标可不是你的小费!是偷你包里的东西,千万不要把包给他们拿。
美奈的渔村是一整片滩涂地,海面上远远近近散满渔船,空气里弥漫着实打实的腥味,好像回到电影【情人】女主角初见男主角那个脏乱又真实的渔村码头。
在美奈的海滨,吃boke式的烧烤几乎成了中国游客的专利。大批的中国游客涌向boke去品尝着完全不懂烹饪的越南人神经兮兮的发明创造,青口贝上撒上韭菜和花生碎烤出来完全没有了本身的鲜味,而被众多国人追捧的龙虾其实也没有非常优越的价格。反而在当地居民聚集区的路边摊倒是能找到很多不错的选择,但是价格依然不会很便宜。螃蟹300,000盾一公斤,龙虾450,000盾 青口和众多贝类也要到50,000盾一公斤,做法单一,口味一般。
写越南有美食的攻略作家们我真的怀疑他们是否吃过中国的各类菜系。越南的海鲜除了相对中国各大海鲜市场的水产更肥一些几乎没有更多的可比性。如果各位吃过深圳的海鲜拍档,威海田横岛的蛤蜊,湛江的碳烤生蚝,深圳的各类海鲜火锅,我想越南的这些吃食你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国人在美奈的必游景点无非是红白沙丘,仙女溪 ,除了仙女溪让我有了一丝惊喜,红白沙丘很负责的说没有一点悬念,如果你在中国去过内蒙的响沙湾,库布奇,宁夏的腾格里、沙坡头,甘肃的月牙泉或者新疆的随便一个戈壁哪怕是北京边上的天漠或者是南戴河的黄金海岸,那么对你来说,红白沙丘 都是弱爆了的地方。绝对弱爆了。如果你不是摄影爱好者拉着你的女朋友,或者你就是那个摄影爱好者的女朋友穿一身奥黛顶一个斗笠站在沙丘上拍成月份牌美女的话,那么这个景点就更是弱爆了!
仙女溪细腻的沙子脚感让我有点兴奋,露天的喀斯特地貌居然有很多石笋,难道当年这里是溶洞?难道仙女溪是以前的地下河?我很邪恶的想是不是因为当年美军把山给炸没了漏出来这么一个山谷。
本来以为美奈就是以上的游玩项目,完了就该走了,但是当我走到美奈的沙滩才知道,美奈的风筝冲浪才是吸引人的地方,起码是吸引我的。在沙滩上流着口水看着一群欧美帅哥美女一个个牵着风筝在浪里左冲右冲,搞得我也很想去学习冲浪。
在越南拍人像,最痛苦的就是起早床。越南比中国早一个小时时差,就是说,中国6点日出,越南就是5点,要抢日出前的光线,就得4点起床。
好在,我快奔三这个年纪的人不爱过夜生活,酒店的电视也没有中文频道,常常是拍完日落,吃完晚饭,就洗洗睡了,第二天4点也能起得来!照完差不多9、10点,吃早饭,就回酒店补瞌睡。睡到中午,骑着摩托车出去觅食,吃完再回酒店接着睡,下午3点出门踩点,拍日落……这样折腾了几天,倒觉得早起早睡也是一件蛮神清气爽的事情了。
美奈的渔村,以原生态为特色。怎样的原生态呢?!就是没人管理,没人打扫,天生天养的状态!
大海的胸怀是宽广的,你给他多少垃圾,他都会一点不少的还给你!
沿着渔村长长的海岸线,海浪冲上来的垃圾无处不在。清晨,我们想在渔村海滩找个干净的位子做俯卧撑,来回走了几趟,都找不着位子可以下脚。
渔村最有特色的,就是渔民用的“簸箕船”。这可不是用来打鱼的,只是用来将不能靠岸的渔船里的海鲜运到岸上用的。
我走了越南几个城市的渔村,只有美奈的“簸箕船”被刷得光彩照人,很有颜值。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可以作为人像的完美背景。
谷歌地图的美奈渔村定位不太准确,跟着走会走到渔民家里。还不如跟着太阳走,早上往东边走,下午往西边走,哪里人少,“簸箕船”多,就在哪里照。
这里的渔民不太友好,不知道是不是出海打渔经常被咱们中国军舰驱逐的原故。我在渔村照相,一个渔民过来问坐不坐船出海打渔,我礼貌的拒绝了,然后继续照相。他就来来回回地在我镜头范围里走动,直到我离开为止。
一个老太太全程看我拍摄,还嫌看得不过瘾,主动把我引到一个渔船旁,意思是那里离海边更近。到渔船要经过一个简易的竹桥,我有点不敢过,老太太脱下拖鞋,先走上竹桥,示意要拉着我过。我赶紧也准备脱鞋,她却摆摆手让我穿着。等把我引到渔船旁,老太太就坐在不影响我照相的地方。
这时另一条渔船划了过来,船老板热情的邀请我上船,我正准备上去,老太太赶紧拉住我,和船老板说了几句什么,船老板悻悻地把船划走了。老太太又满脸神秘的对我说了几句越南话,我没听懂,想着可能是“上船是要钱”之类的。
拍完照,老太太又把我带下竹桥,我十分感谢,但心里想着“接下来会不会要钱了?!”结果人老太太根本没那意思,反而觉得挺骄傲似的。这时一个正在打扫庭院的小姑娘,终于鼓起勇气,羞涩地用英语和我打招呼,问我从哪里来?多少岁了?此时围观的渔民也聚拢过来,好奇地看我拍出来的照片。顿时,一种暖暖的情绪在我心头荡漾开来,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但只要你是友好善良的,就会被善良对待,我始终相信自己心中保存的这份纯善。
美奈,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奇特的组合,却又不矛盾,美得无可奈何。左边,大海,右旁,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