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国王的姓氏有哪些

意大利国王的姓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1 17:00:31

❶ 欧洲各国王室的姓氏

大部分的王室成员都没有姓氏,他们为世人所知完全是透过他们头衔——×国王,×王子,×公爵。到终于有必要出现姓氏时,一切已经太迟了。英国王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得不“发明”出“温莎”这个姓氏。德意志共和国对他们的过气王子还算守信用,将王室的头衔换成为他们的姓氏:巴伐利亚王子、乌特姆贝尔(Wurttembery)公爵、黑森(Hessen 伯爵,就成了德国王室成员的姓。另外,希腊、挪威和丹麦家族的王室成员,依然没有姓氏.

这就要联系欧洲具体的历史政治来谈了:
欧洲王室,是一个时代的错误,是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特权阶级,抑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国家象征?过去,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这些欧洲君主制国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
中世纪时期统治者蓬勃发展成了一个契机,在一个全新的游戏场上,无名小卒荣升为一国之君。初期这些新君由选举产生,一旦他们的王朝建立起来,其首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变成世袭的君主。一旦手中有了实权,他们就要将权力合法化,通过一小撮天才辅助,这些新君发明出“君权神授”。神学家指天发誓,赋予他们王冠完全是上帝的意愿。获得宗教的认可无疑为结束争论增添了筹码。
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欧洲只有一个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有他才可以戴皇冠,并享有“陛下”(Majesty)的头衔。皇帝之下是国王,国王只能戴王冠,被称为“殿下”(Highness)。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自恃羽翼已丰,于是昭告天下,他是“自己国家的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为自己打造了一顶皇冠,要求臣民尊称他为“陛下”。风起云涌,其他国王竞相仿效,但他们在争论谁先谁后的过程中反目成仇,最终导致战争频频爆发。在权力得到巩固后,这些国王开始培植专制主义,通过残酷的手段开拓出现代的欧洲.
欧洲历史上,除了严守中立的瑞士,近似于君主共和国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外,君主制其实是政治体制的不二选择。如果一个王朝灭亡或者一个国家宣布独立,这在19世纪经常发生,那么,人民就会直截了当地放眼国外,寻找一位新王子登基为王。
因此,除了最老的王朝——法兰西家族,和最年轻的王朝——塞尔维亚的Karadjordjevic,欧洲主要的王朝都有外国血统。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过(意大利)帕尔马公国,之后又统治两西西里王国,还有西班牙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也是波旁王朝的后裔。Benelux(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全称)王国和巴尔干王国一样,都隶属于日耳曼家族。而从人丁兴旺的萨克斯-科堡家族(创造了欧洲帝王史的家族)中走出来的,不仅有维多利亚女王心爱的丈夫,还有后来的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和我一样,都属于希腊家族成员,但希腊家族最初也根本不是希腊人。
现在的王室的姓氏也是现代才有君主自己取或沿用先辈的.

英国:姓氏 温莎,-------------------- 现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
瑞典:姓氏 古斯塔夫,---------------- 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挪威: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哈拉尔五世
丹麦:姓氏 格吕克斯堡,-------------- 现任女王玛格利特二世
列支敦士登:姓氏 不详,-------------- 现任大公汉斯-亚当二世
卢森堡:姓氏 不详,----------------- 现任大公 不详
荷兰:姓氏 奥兰治,------------------ 现任女王贝雅特丽丝二世
比利时: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
摩纳哥: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与比利时国王同名)
西班牙:姓氏 波旁,------------------ 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❷ 求历届意大利国王名单以及意大利历史脉络

意大利历史

意大利的历史,在地中海地区,不论从文化或社会发展角度都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有着重要的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记录。许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巴西里卡塔,都有着重要的考古遗址。大希腊,伊特鲁里亚文明,以及其后的罗马帝国分别统治了这片土地许多个世纪。发源于这里的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确定了近现代欧洲思想和艺术的根基。

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意大利却姗姗来迟。1861年3月17日半岛上的各公国和西西里合并成为意大利王国。萨伏伊王朝的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成为国王。意大利统一的策划者是维克托·伊曼纽尔的首相卡米洛·本索·迪·卡沃尔伯爵,革命者加里波第也立下了赫赫功勋。此后的十年中,罗马在法国的保护下仍归属于教皇管辖。直到1870年9月20日,罗马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这也标志着意大利统一的完成。梵蒂冈成为意大利境内的一个独立国家。

1922年,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掌握了政权。并进而与纳粹德国以及日本结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的一员,直至后来战败。1946年6月2日,一份关于结束君主制政体的备忘录标志着意大利共和国的诞生。1948年1月1日,新宪法生效。由于与法西斯政权的联系,原皇室成员被迫流亡国外。

意大利是北约以及欧盟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❸ 意大利人的姓氏大全

意大利常见姓氏
排名 原文 译文
1 Rossi 罗西
2 Russo 鲁索
3 Ferrari 法拉利
4 Esposito 埃斯波西托
5 Bianchi 比安奇
6 Romano 罗马诺
7 Colombo 科伦坡
8 Ricci 里奇
9 Marino 马里诺
10 Greco 格雷科
11 Bruno 布鲁诺
12 Gallo 盖洛
13 Conti 孔蒂
14 De Luca 德卢卡
15 Costa 科斯塔
16 Giordano 佐丹奴
17 Mancini 曼奇尼
18 Rizzo 里佐
19 Lombardi 隆巴迪
20 Moretti 莫里蒂

❹ 西方王公贵族姓氏有哪些

有美第奇、波吉亚、科尔内利乌斯、布鲁图斯、奥尔西尼等。

1、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着名家族,创立于1434年,1737年因为绝嗣而解体。在欧洲文艺复兴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德·美第奇是代表人物。

2、波吉亚家族

15和16世纪影响整个欧洲的西班牙裔意大利贵族家庭,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仅次于美第奇家族最着名的家族。具有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统的罗马教皇家族,前后出了三位教皇。其家族名称来源于其家族封地博尔哈(Borja)。

3、科尔内利乌斯氏族

古罗马六个最显赫的贵族氏族之一,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出身于西庇阿家族,是其一个支系。在大西庇阿生活的时代,西庇阿家族正处于其权势的颠峰,是科尔内利乌斯氏族中最有力的分支。

4、布鲁图斯家族

拉丁语:Bruti,古罗马尤尼乌斯氏族中的一个家族。“Bruti”是“Brutus”的复数形式。其呼格为“Brute”。“Brute”这种称呼,以莎士比亚戏剧中凯撒的台词“Ettu,Brute?”而为世人所熟知。

5、奥尔西尼家族

意大利贵族家族,在中古世纪的意大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皆有强大的影响力。家族成员包括切莱斯廷三世、尼古拉三世、本笃十三世三位教宗、34位天主教枢机、为数甚多的雇佣军首领以及其他重要的政治人物及宗教人士。

❺ 有关意大利贵族姓氏.

法语的de和意大利语的di是一样的,后边跟的一般都是一个地名,也就是说是以这个地方为领地的贵族,

di caprio,caprio就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岛

而del,de后边跟的都是人名,一般都不是什么贵族

del piero,piero的后代,不是贵族

不过法语的de只限于法国,比利时的姓里很多有de,都不是贵族

❻ 意大利历史上的国王

一、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 (前382年–前336年;希腊文 Φιλιππος, 翻译 Philippos) 马其顿国王(前359年-前336年)。阿敏塔斯三世(Amyntas III)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亲。
马其顿虽不属于传统的希腊城邦,但与希腊城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腓力早年就曾在希腊的底比斯城邦为质。腓力回国之后,于公元前359年夺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他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他在内政方面,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促进贸易,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但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作为。
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联军,第二年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死于刺杀。
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间,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为希腊城邦的首领,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累计了巨大的潜力,已经为其子亚历山大的大征服准备好了充分条件。
二、腓力二世 (法兰西)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法国卡佩王朝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
1、早年事迹
腓力二世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之子,母亲为香槟的阿黛勒,生于巴黎。其父由于健康欠佳,在1179年便让14岁的腓力在兰斯加冕。1180年4月28日,腓力与埃诺伯爵之女埃诺的伊莎贝拉结婚,这使得阿图瓦作为嫁妆被并入法国王室领地。
路易七世于1180年9月18日去世后,15岁的腓力二世成为法国唯一的国王。他的叔父香槟伯爵亨利一世、兰斯大主教纪尧姆·德·布卢瓦和沙特尔伯爵蒂博五世被宣布为法国的摄政。
2、他的统治
腓力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一位强大的君主。在执政初期,他首先力图摆脱摄政的束缚。与埃诺的伊莎贝拉的婚姻在客观上有利于腓力与香槟家族的斗争。尤其是1180年其父路易七世病危时,腓力二世抛开摄政独自与来访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会谈并签订条约,使香槟家族陷于孤立。后来他迫使香槟的亨利割让了大量领地,包括阿米耶努瓦、维尔芒杜瓦和瓦卢瓦。这些领地成为王室领地的一部分,充实了腓力二世的力量。然而不久,香槟家族与佛兰德伯爵菲利普·德·阿尔萨斯联合,发起一场反对腓力二世的战争。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腓力于1185年与菲利普达成协议,解决了双方的领土纠纷。
腓力二世奉行明显的使国家集权化的政策,力图抑制使法国王权陷于瘫痪的强大诸侯。这主要通过以下办法来实现:争取小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支持,与经济繁荣的城市维持良好关系(腓力二世大大扩展了路易六世给予城市自治权的制度,并且把市政宪章实行到诸侯领地内的城市中去,这就使得大贵族受到自己领地内城市的掣肘),极力拓展王室领地。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王室领地的直接扩大,这使腓力二世有能力与桀骜不驯的贵族进行对抗。通过4次大规模的合并领地,腓力二世事实上成为法国最大的封建领主。
王室领地的最大扩展来自于腓力二世与英格兰金雀花王朝诸国王的斗争。金雀花王朝的始祖亨利二世由于出身法国贵族而在法国境内拥有大量领地,包括安茹和诺曼底,又通过婚姻获得对阿基坦的统治权。为了削弱亨利二世的势力,腓力二世竭力挑拨亨利和他的几个儿子(亨利、理查、约翰)之间的关系。腓力二世支持理查和约翰在亨利二世晚年发动的叛乱;在理查一世继承王位后,他又积极策划打击理查。
腓力二世是1189年~1192年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欧洲的另外两位重要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英王理查一世也参加了这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毫无成果:腓特烈在小亚细亚渡河时淹死,腓力二世与理查矛盾明显而分道扬镳(腓力于1191年返回法国)。理查单独与穆斯林领袖萨拉丁议和后,在返回途中被新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的封臣、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亨利六世后来成为腓力二世的重要盟友,他们在反对理查的问题上是意见一致的。腓力二世不断蚕食金雀花王朝领地的行为终于引起理查的反击:在佛兰德伯爵博杜安九世和纳瓦拉国王桑乔六世的支持下,理查一世在法国本土向腓力发起攻击。一时间腓力二世似乎腹背受敌,因为桑乔六世从南方侵袭法国。但是理查一世的运气很不好。在与腓力二世艰难地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停战协议(1199年1月13日)之后,理查去围攻其宿敌利摩日子爵的领地沙吕斯堡。他在是役中被箭射中,不久因伤重去世。理查对腓力的战役没有取得任何重要结果。
在理查一世去世后,腓力二世继续反对他的继任者约翰(亨利二世最小的儿子)。腓力与约翰的第一次矛盾爆发于1200年,起因是后者与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的婚姻。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原本是马尔什伯爵于格十世·德·吕济昂的未婚妻,她与约翰的婚姻使吕济昂家族失去了可能的领地嫁妆,于格·德·吕济昂遂请求腓力二世主持公道。腓力二世抓住机会打击约翰,他以领主的身份要求其封臣、阿基坦公爵约翰到法国应诉。在遭到约翰当然的拒绝后,腓力宣布金雀花家族在法国的所有领地都被法国国王没收。腓力并于1202年与布列塔尼公爵阿尔蒂尔一世结盟。阿尔蒂尔是约翰的侄子,他拥有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金雀花王朝的许多法国附庸都希望用他来取代刚愎自用的约翰。腓力二世利用这一点诱使阿尔蒂尔一世向他效忠,约定夹击约翰的领地(诺曼底和普瓦图)。然而阿尔蒂尔在1203年7月31日于米拉波附近遭到约翰的奇袭,被俘虏后带往鲁昂。不久阿尔蒂尔就神秘地失踪了,普遍认为他被约翰下令杀害。腓力二世于是挑明了反对约翰的立场,于是年再次进攻诺曼底;他在摧毁了许多城堡之后,集中兵力攻打加亚尔堡。尽管英国士兵英勇奋战,这座工事还是于1204年3月6日陷落。整个诺曼底随后都落入腓力二世手中。令人惊异的是,在腓力二世侵入诺曼底时,约翰却返回了英格兰。
1206年10月13日,腓力二世与约翰在图阿尔签订和约。这个和约对法国王室压倒性地有利:约翰被迫放弃罗亚尔以北所有原属金雀花王朝的领地,包括诺曼底、阿基坦、安茹和图赖讷。按照条约,约翰应保有普瓦图;但腓力于1207年就又侵入了这一地区。
约翰希望夺回失去的领地,与欧洲大陆上另一位重要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结盟,约定从东西夹击腓力二世的法国。他可谓是找错了结盟对象;奥托四世本身正受到教廷史上最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孤立。1214年2月,约翰最终在拉罗歇尔登陆,很快进入安茹。1214年7月21日,腓力二世领导法军与约翰和奥托四世的联军在布汶战役中展开决战。法军在战斗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布汶战役具有历史意义。它不仅是罗马帝国灭亡以来西欧发生的第一场伤亡重大的战役,而且还标志着法兰西取代德意志成为欧洲大陆上最主要的国家。德国在以后的历史中不断衰弱、分裂,而法国则在百年战争后成为西欧的头号强国。
尽管腓力二世与教会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但他从未受制于他们。他对教皇关于清剿朗格多克地区的异端的要求充耳不闻。他也拒绝了为英诺森三世发动一场反对阿尔比派异端的十字军。1223年7月14日,腓力二世去世于芒特,遗体安葬在圣但尼修道院。
腓力二世是第一个没有在生前就给王储提前加冕的卡佩王朝国王。因为此时,法国王室的力量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再用这种方式来确保王位了。
3、在巴黎的建设
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巴黎市区周围建起了坚固的城墙。约在1200年,腓力二世在巴黎中心城岛西端建立一座方形城堡;这座城堡后来成为卢浮宫的前身。同年,腓力二世正式批准巴黎大学的成立。于是从那时开始,许多学校被建立起来,包括现代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1257年,时为路易九世统治时期)。
4、家庭
历次婚姻的对象及所生子女:
△埃诺的伊莎贝拉,阿图瓦女伯爵,埃诺伯爵博杜安五世之女,1180年结婚
·路易八世
△丹麦的英格博格,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一世之女,1193年结婚
·无子女
△默朗的阿格尼丝,默朗公爵贝尔托尔四世之女,1196年结婚
·玛丽
·让-特里斯坦
·菲利普·于勒佩尔,布洛涅伯爵
△阿拉斯的“一位贵妇”
·皮埃尔·夏洛特,图尔主教
三、腓力二世 (萨伏依)
腓力二世(Philippe II de Savoie,1438年2月5日出生于尚贝里,1497年11月7日逝世于同地)是布雷斯伯爵,从1496年至他逝世短期还出任萨伏依公爵、皮埃蒙特统治者、奥斯塔和莫列讷伯爵。他是萨伏依公爵路易斯最年轻的儿子。
1、事迹
腓力年轻时对他父亲造反,结果被战败。他父亲让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将腓力从1464年至1466年关押在洛什的城堡中。腓力被释放后支持勃艮第公爵查理反对路易十一,他是萨伏依公爵和法国国王最重要的反对者之一。
他的曾侄子查理二世死后他短期成为萨伏依的公爵。
2、婚姻和子女
△1473年4月6日腓力与波旁公爵查理一世的女儿玛格丽特(1438年—1483年)结婚,其子女包括:
·萨伏依的露易斯(1476年—1531年),与昂古莱姆伯爵查理结婚
·希罗尼穆斯(1478年出生和逝世)
·菲利贝特二世(1480年—1504年),萨伏依公爵
△玛格丽特死后腓力于1485年11月11日与旁提耶夫伯爵的女儿克劳丁结婚。
·卡洛三世(1486年—1553年),萨伏依公爵
·路易(1488年—1502年)
·菲利浦·德·萨伏伊(1490年—1533年),日内瓦伯爵,内穆尔公爵
·阿索隆(1494年出生与逝世)
·约翰·阿玛丢斯(1495年出生与逝世)
·菲利贝尔特(1498年—1524年),与朱利亚诺二世·德·梅第奇结婚
△此外他还有以下私生子女:
·瑞内(1468年—1525年),1499年被承认,尼斯和普罗旺斯总督
·安东内特(1500年逝世)与摩纳哥领主让二世结婚
·彼得,主教
·克劳丁(1528年逝世)与霍恩伯爵结婚
·玛格利特
·简
四、腓力二世 (西班牙)(图)
腓力二世 Felipe II(西班牙语实际读音为:菲利佩)(1527年5月21日—1598年9月13日)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菲利佩一世 Filipe I,1581年起)。他的执政时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腓力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国力达到巅峰,历史学家常以这段时间为哈布斯堡王朝之称霸欧洲。腓力二世雄心勃勃,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1、哈布斯堡王朝巨大遗产的继承者
腓力二世是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的儿子,母为伊莎贝拉 (葡萄牙)。在查理五世于1556年宣布退位后,腓力二世继承了哈布斯堡帝国除家族起源地奥地利和德意志之外的其余所有部分。查理五世的弟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称号和有名无实的在德意志的最高地位,而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来源——西班牙和尼德兰——都归于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总共继承了下列领地:西班牙、尼德兰、西西里与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兰及全部西属美洲和非洲殖民地。
2、在西班牙和尼德兰的统治
腓力二世继续执行其父在西班牙执行的一切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在他统治时期,中央政府真正开始剥夺一些历史上的王国和民族地域(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巴伦西亚,特别是加泰罗尼亚)的独立性。腓力二世扑灭了1590年至1591年阿拉贡为保持其自治地位而发动的暴动。他并且取消一些城市的自治法规,可能是为了更有利于王室获得直接的税收。在腓力二世时代,西班牙的集权程度和官僚体系的臃肿可与东方国家媲美。
腓力二世对低地国家实行毫不妥协的铁腕统治;[[1567年]]他任命着名的将领和刽子手阿尔瓦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为尼德兰总督。后者严厉镇压尼德兰人民的一切反抗活动,处死了大约8000人。
腓力二世为坚定而狂热的天主教徒,他的很多政策中都能看到宗教信仰的影子。这大大影响了他在一些问题上的判断,并使政府卷入一系列宗教纷争。特别是由于腓力二世希望铲除各种异端或异教的决心,中世纪的宗教审判和迫害异端在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腓力二世大力支持天主教宗教裁判所,使大批持异端邪说的人(无论是真有其事还是受到陷害)在火刑(火刑柱)上化为灰烬。他的另一项政策则使1568年—1570年被强制迁徙到西班牙内地的摩尔人受到残酷迫害。从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开始的对穆斯林和犹太人的迫害和驱逐最终使西班牙的种族构成趋于“纯化”。
3、国际舞台上的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执行了积极的对外政策,似乎他有决心也有能力推动一场把整个欧洲统一到一面旗帜下的运动。在即位之初,腓力二世曾因为希望维持他对意大利领地的支配和削弱教会力量而与教皇保罗四世发生一场不小的冲突。他也继续进行其先辈为之努力的意大利战争。1557年,西班牙军队在圣康坦战役中击败了法国军队。腓力二世于1559年和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签订了对西班牙有利的卡托—康布雷西条约,从而结束了绵延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
腓力二世领导了对严重威胁欧洲的奥斯曼帝国的回击。在他牵头之下,组成了反对土耳其的“神圣同盟”,同盟成员除西班牙外,还包括教皇、萨伏依、威尼斯和热那亚。[[1571年]],腓力二世的异母弟弟(查理五世的私生子)胡安 (奥地利)在勒班陀战役中全歼了奥斯曼帝国舰队。这次胜利因其终结了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扩张而永垂史册。
1580年,腓力二世派遣阿尔瓦公爵率军强行合并葡萄牙。
4、对英国和法国的干涉
1554年,当时还是王储的腓力二世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结婚,但婚后腓力二世几乎不曾在英格兰住过。腓力二世与玛丽均为天主教徒,他们共同对国内的新教徒实行恐怖政策。然而在玛丽一世死后,同情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登上英格兰王位。腓力二世曾向伊丽莎白求婚未果。伊丽莎白对新教的明显偏爱促使腓力二世作出入侵英国的决定,他于1588年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无敌舰队。
1588年5月,拥有130艘舰只和3万余名战士的无敌舰队在麦迪纳—西多尼亚率领下向英格兰发起远征。在着名的英吉利海峡遭遇战中,这支舰队被机动灵活的英国海军击溃了。在返航途中,又由于风暴因素而在苏格兰海域折损了很多舰只。
在无敌舰队对英国的进攻遭受巨大的挫折之后,西班牙大伤元气。尽管其强大实力还未倒塌,英格兰也不可能立刻成为与之平起平坐的国家,但从此西班牙在海上的威力就趋于衰落。
腓力二世的另一项错误决定同样源于他的宗教热情。在法国发生可怕的法国宗教战争之后,腓力二世马上倒向了天主教神圣联盟一边,该联盟由吉斯家族领导,致力于消灭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1591年形势最混乱的时候,西班牙的军队甚至开进了巴黎。腓力二世希望他的女儿与第四代吉斯公爵吉斯公爵 (第四)-查理·德·洛林结婚,并使后者继承法国王位,但最终未能成功。1595年,腓力二世被纳瓦拉的亨利(此时已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击败。后来腓力二世终于承认了亨利四世的国王地位。
5、评价
腓力二世是有作为的伟大君主,他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国力昌盛,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是,他的雄心壮志是建立在无视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前提之下的。为保障无休止的军事行动,西班牙支出了巨额的军费;腓力二世不得不多次增税。尽管西班牙有美洲殖民地的强力支撑,她仍未能解决军费浩荡作成的财政危机,以至腓力二世在1557年、[[1575年]]和1598年3次宣布国家破产。毫不妥协的宗教政策也使腓力二世到处树敌。由于这些弊端,腓力二世的统治从长远看对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在他去世后,西班牙很快衰落了。
6、家庭
△配偶:
·葡萄牙的玛丽亚·曼努拉(1527-1545),终年18岁。
·英格兰的玛丽一世(1516-1558),终年42岁。
·瓦卢瓦的伊丽莎白(1545-1568),终年23岁。
·奥地利的安娜(1549-1580),终年31岁。
△子女:
·唐·卡洛斯(1545-1568),未婚,终年23岁。
·伊莎贝拉·克莱拉·尤金妮亚(1566-1633),原本自幼和鲁道夫二世订婚,经过多般拖延,后者在她30岁后悔婚。33岁改嫁其七弟阿尔布雷希特七世(1559-1621),享年67岁。
·卡特琳·米盖拉(1567-1597),18岁嫁萨伏伊公爵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终年30岁。
·费尔南多(1571-1578),未满七岁夭折。
·卡洛斯·洛仑佐(1573-1575),未满2岁夭折。
·迭戈(1575-1582),8岁夭折。
·腓力三世(1578-1621),终年43岁。
·玛丽亚(1580-1583),3岁夭折。

❼ 古代欧洲各国家帝王姓氏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国王和皇帝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贵族的等级划分,欧洲和中国古代是一样的,最高等级是皇帝,皇帝以下是国王,再往下是贵族,分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男爵以下就是平民了。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但是为什么会有皇帝呢?因为,除了国家,还有一个比国家更大的范围就是世界(中国古代叫天下)。
以后中国为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叫天圆地方。天是万物的创造者,是最伟大的。天下面的这个世界就叫叫“天下”。天下这个方方正正的大地分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居住在天下正中的民族叫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为什么我们华夏族有资格居住在天下的正中央呢?因为天最爱我们。天下太大了,因此天要找一个人来替他管理天下,他就找他的嫡长子来管理,这个嫡长子就是天子(在东周以前,天子叫做“王”)。可是天子一个人也管不了天下,天子就把天下分给了他的叔叔和弟弟,每人分到一块土地,同时得到不同的爵位,不管是公、侯、伯、子、男,他们的领地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到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最后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周天子已经不行了,这七个国家的统治者都自封为王,而且互相承认。最后秦国统一天下,秦王觉得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比王还要高,于是发明了皇帝这个词,从此王国变成了帝国。
欧洲的情况又是另一个样。
欧洲第一个统一国家是古罗马。罗马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现在的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经过多年的扩张,将地中海北岸收入囊中。后来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盘踞在北非的宿敌迦太基,形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最初了罗马实行共和制,但由于帝国过于庞大,统治帝国需要强大的军队。渐渐的,将军的实力不断增长,最后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击败政敌,当上了“独裁者”。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后来凯撒遇刺,但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自称“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屋大维之后的继任者,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凯撒的子孙,他们自称“凯撒”,以表明自己的皇族血统。罗马帝国采取总督任命制,一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就是总督,比如凯撒就当过高卢总督,总督在当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原本总督应当定期会罗马述职,罗马也有权任免或更换某个地区的总督。但由于到了后期帝国渐渐腐化、堕落,加上接连不断的宫廷政变,军队造反等原因,使得罗马自顾不暇,那些缺少监管的总督,就慢慢由帝国任命的官员转变成自立为王的贵族。这就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来历。由于罗马贵族不断的堕落,对人民的压榨越来越厉害,人们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基督教开始在帝国流传开来。罗马帝国开始时镇压,或来不得不妥协,先是宣布基督教合法,慢慢的后来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由罗马皇帝兼任教皇。基督教从领导人民反抗的先驱,变成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武器。后来,由于日尔曼民族大迁移,罗马帝国抵挡不住,终于土崩瓦解了,但是基督教留了下来。有那么一段时间,“罗马皇帝”这个帽子大家都在抢,今天这个自称皇帝,明天那个自称皇帝。最后,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公元962年加冕为“皇帝”,并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德意志国王兼任罗马皇帝。在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史称鲁道夫一世。从此,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皇位几百年,直到一战前夕,奥地利皇帝依然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欧洲各国贵族王室的血统几乎都能跟哈布斯堡家族沾上边。
以上讲的看似废话,但如果你没有这方面了解的话,下面的话你是看不懂的。
王室和贵族最看重的就是血统,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欧洲是一致的。中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形成了统一国家,以后经过了多次改朝换代,每经历一次,上一个帝国的皇族血统基本上就死绝了,因此不存在延续的问题。但欧洲不同,自从古罗马崩溃之后,欧洲就再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也就没法爆发大面积的农民起义之类的活动,这对贵族血统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说英王查理一世被国人送上了断头台,他的孩子就跑到了海外,过了好久又回来当国王。而且欧洲各国的王室还经常通婚,法国国王是西班牙国王的舅舅,英国公主嫁给德国国王的事经常发生。我们知道,在欧洲也像中国一样随爸爸姓,但是孩子跟舅舅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一旦一个国家老国王没生儿子就死了,找不到皇位继承人,从外国找一个跟老国王有血缘关系的来当国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都是一家子。比如说英国女王安妮在1714年死后,由于英国国内找不到继承人,按着血缘表排,最后在德国汉诺威家族找到一个合适的,把人家从德国大老远的接过来当国王,这就是乔治一世。
亲属关系一般说来分三种:沿着爸爸那条线排下来,跟自己一个姓的,这叫血统关系;沿着妈妈那条线排下来,跟妈妈一个姓的,叫血缘关系;沿着老婆那条线排下来的叫姻缘关系。欧洲因为信奉基督教,不像中国,老婆随便娶,儿子使劲生,因此国王无后的事比较常见。比如说老国王死了,让他的外甥来当国王,那自然不是一个姓了。
至于说到路易X世,亨利X世,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你是有一点误会。其实在欧洲,爸爸和儿子重名很常见,比如我叫亨利·琼斯,我可以给儿子起名爱德华·琼斯,也可以让他叫我的名字,那他就是亨利·琼斯二世。X世这种叫法不一定是贵族才能应用,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
至于国王的姓,通常相对应的是:XX王朝。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英王乔治一世,他是从德国汉诺威家族来的,因此从他开始的王朝叫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前四个国王都叫乔治,因此他们分别是乔治一世至四世。但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因为女王的丈夫是德国人,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因此他们的孩子跟爸爸也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女王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位,汉诺威王朝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顺便说一句,因为在这个家族中以前有六个爱德华,因此这个国王被称为爱德华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国王改姓了。因此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成了温莎王朝。不过这个规则可能要被打破了,因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是希腊王子蒙巴顿,他就要求女王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查尔斯王储)继位后,将温莎王朝改为蒙巴顿王朝。但遭到女王和王太后的否决,直到1960年,玛丽王太后去世后,伊丽莎白二世决定王朝名继续为温莎,但是孩子们的姓氏改为蒙巴顿——温莎 。
跟你说了一大堆,并不是想给你念欧洲王室的家谱。只是希望你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欧洲的历史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是真复杂,光那些贵族的家谱就能让人晕死。很高兴你也对这些感兴趣,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❽ 各国王室都姓什么

大部分的王室成员都没有姓氏,他们为世人所知完全是透过他们头衔——×国王,×王子,×公爵。到终于有必要出现姓氏时,一切已经太迟了。英国王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得不“发明”出“温莎”这个姓氏。德意志共和国对他们的过气王子还算守信用,将王室的头衔换成为他们的姓氏:巴伐利亚王子、乌特姆贝尔(Wurttembery)公爵、黑森(Hessen 伯爵,就成了德国王室成员的姓。另外,希腊、挪威和丹麦家族的王室成员,依然没有姓氏.

这就要联系欧洲具体的历史政治来谈了:
欧洲王室,是一个时代的错误,是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特权阶级,抑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国家象征?过去,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这些欧洲君主制国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
中世纪时期统治者蓬勃发展成了一个契机,在一个全新的游戏场上,无名小卒荣升为一国之君。初期这些新君由选举产生,一旦他们的王朝建立起来,其首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变成世袭的君主。一旦手中有了实权,他们就要将权力合法化,通过一小撮天才辅助,这些新君发明出“君权神授”。神学家指天发誓,赋予他们王冠完全是上帝的意愿。获得宗教的认可无疑为结束争论增添了筹码。
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欧洲只有一个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有他才可以戴皇冠,并享有“陛下”(Majesty)的头衔。皇帝之下是国王,国王只能戴王冠,被称为“殿下”(Highness)。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自恃羽翼已丰,于是昭告天下,他是“自己国家的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为自己打造了一顶皇冠,要求臣民尊称他为“陛下”。风起云涌,其他国王竞相仿效,但他们在争论谁先谁后的过程中反目成仇,最终导致战争频频爆发。在权力得到巩固后,这些国王开始培植专制主义,通过残酷的手段开拓出现代的欧洲.
欧洲历史上,除了严守中立的瑞士,近似于君主共和国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外,君主制其实是政治体制的不二选择。如果一个王朝灭亡或者一个国家宣布独立,这在19世纪经常发生,那么,人民就会直截了当地放眼国外,寻找一位新王子登基为王。
因此,除了最老的王朝——法兰西家族,和最年轻的王朝——塞尔维亚的Karadjordjevic,欧洲主要的王朝都有外国血统。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过(意大利)帕尔马公国,之后又统治两西西里王国,还有西班牙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也是波旁王朝的后裔。Benelux(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全称)王国和巴尔干王国一样,都隶属于日耳曼家族。而从人丁兴旺的萨克斯-科堡家族(创造了欧洲帝王史的家族)中走出来的,不仅有维多利亚女王心爱的丈夫,还有后来的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和我一样,都属于希腊家族成员,但希腊家族最初也根本不是希腊人。
现在的王室的姓氏也是现代才有君主自己取或沿用先辈的.

英国:姓氏 温莎,-------------------- 现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
瑞典:姓氏 古斯塔夫,---------------- 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挪威: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哈拉尔五世
丹麦:姓氏 格吕克斯堡,-------------- 现任女王玛格利特二世
列支敦士登:姓氏 不详,-------------- 现任大公汉斯-亚当二世
卢森堡:姓氏 不详,----------------- 现任大公 不详
荷兰:姓氏 奥兰治,------------------ 现任女王贝雅特丽丝二世
比利时: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
摩纳哥:姓氏 不详,------------------ 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与比利时国王同名)
西班牙:姓氏 波旁,------------------ 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❾ 意大利姓氏有哪些

姓氏如下:

首先意大利姓氏比较多的,常见的有罗西(Rossi)、鲁索(Russo)、法拉利(Ferrari)、埃斯波西托(Esposito)、科伦坡(Colombo)、比安奇(Bianchi)、里奇(Ricci)、罗马诺(Romano)、布鲁诺(Greco)等等。

简介: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❿ 欧洲皇室姓氏

一、欧洲皇室姓氏列举如下:

1、诺曼王朝(House of Norman):

(1)1066-1087: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2)1087-1100: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3)1100-1135: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4)1135-1154:斯蒂芬(King Stephen) (布洛瓦王朝)。

2、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1)1154-1189: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2)1189-1199: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3)1199-1216:约翰 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

3、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1)1216-1272: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2)1272-1307:爱德华一世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

(3)1307-1327:爱德华二世King Edward II

(4)1327-1377: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4、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1)1399-1413: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2)1413-1422: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3)1422-1461: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5、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

(1)1461-1483:爱德华四世 King Edward IV

(2)1483:爱德华五世 King Edward V

(3)1483-1485:理查三世King Richard III

6、都铎王朝(House of Tudor):

(1)1485-1509: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2)1509-1547: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

(3)1547-1553:爱德华六世 King Edward VI

(4)1553:简·格雷 Lady Jane Grey

7、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

(1)1603-1625: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2)1625-1649: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8、斯图亚特王朝复辟(House of Stewart):

(1)1661-1685: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

(2)1685-1688: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3)1689-1691: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9、汉诺威王朝(House of Hannover):

(1)1714-1727: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

(2)1727-1760:乔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3)1760-1820: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4)1820-1830:乔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10、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1)1901-1910: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

(2)1910-1936: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11、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

(1)1910-1936: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

(2)1936:爱德华八世 King Edward VIII

(3)1936-1952:乔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二、英国的王室比较特别,没有共同的姓比如:

1、历史上的亨利和爱德华这两个姓氏你会看到间隔出现,有的原因是因为后代不想和前代的王室一样,尤其是出现暴君的时候,其后的英国国王有的改了姓,也有像法国的女婿因为英格兰的内战而来到英格兰并称为新的国王。

2、再者,英国王室后来因为男嗣的问题出现了女王,王室的姓氏更加不能继续下去,英国王室一般纳都是叫某某王朝,就和我们的朝代相似。

(10)意大利国王的姓氏有哪些扩展阅读:

王室王位继承:

1、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

2、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3、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与会英联邦各国首脑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继承法》,王室成员无论男女都将能拥有同等继承权,不过这只会对查尔斯王子的后代产生影响,并不改变已有的王位继承顺序。同时,英国君主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的禁令也被废除,但君主本人还必须是新教徒。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国王的姓氏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女王加冕服装多少钱 浏览:658
英国本科签证还没下来怎么办 浏览:634
中国男篮和伊朗小分怎么算 浏览:426
怎么找印度辅料商人 浏览:28
印尼鱼胶都有什么 浏览:365
莆田到越南怎么坐车 浏览:453
美国用什么打伊朗炮艇 浏览:974
中国离婚率最多的是哪个城市 浏览:275
如何用越南语来唱你的眼睛 浏览:679
如何加入美丽中国 浏览:778
英国的坦克是什么时候投入战斗的 浏览:293
伊朗哪个国家油田最大 浏览:75
印尼驾照换国内驾照怎么办理流程 浏览:710
越南拍照用什么app 浏览:974
到印尼雅加达落地签多少钱 浏览:866
伊朗这些国家为什么长年有战争 浏览:925
印尼的燕子叫什么意思 浏览:796
印度有多少军人被枪杀 浏览:395
越南一个亿等于多少兆 浏览:907
手机印尼巴士怎么添加皮肤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