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何有人说意大利是二战时期投降率最高的国家
因为意大利并不太愿意打这一场战争,意大利当时战斗力和军队实力也非常的不弱小,但是就是没有很大的主动性去挑起这场战争。也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军队里心声不统一,这一个也是关键。
因此,完全可以说意大利的确是有很多次投降,但是这也留下了强大的军事军备力量,二战时的投降虽然总是被人拿来说事,不过在当时来说,而且还是对于当时的意大利来说是极为明智的选择。
B. 意大利既然1943年就投降了。那么它还算是战败国吗
“战胜国”和“战败国”其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义,并不是说打完仗所有参战国家都坐下来分分看哪些是战胜国哪些是战败国,只是一些根据历史和相关合约、国际法等,普遍接受的观点。比如德国、日本肯定是战败国,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和法国肯定是战胜国。那么法国在德国占领时期还有傀儡政府呢,要怎么算呢?
二战之后,1947年意大利同同盟国在巴黎签订了“意大利和平条约”,规定了战后意大利归还侵占领土或者承认侵占领土独立,并规定了战争赔款,同时“正式”的终止了同意大利的敌对关系,这说明“意大利”这个国家(并非某个特定政权)确实是算作战败国的。但是从来没有什么合约或者会议正式认定哪些国家属于“战胜国”,哪些属于“战败国”,但每个参战的国家在战后都通过各种条约获得了惩罚或者补偿。
C. 意大利为什么是二战中最先投降的国家
二战爆发,意大利是轴心国集团(由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中的一个国家。意大利最先投降原因包括:工业实力最弱、墨索里尼领导的军队战斗力低下、人民迫切结束战争。具体分析如下:
D. 二战意大利不是 无条件投降的,那她当时有什么盟国可以接受的投降条件吗,具体
首先这里要搞清楚几个事情。第一,二战后期跟盟军协商投降事宜的并不是墨索里尼,也不是意大利王室。而是所谓的巴多里奥的“新政府”。那么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巴多里奥这个人。
巴多里奥元帅是意大利军队的元老。他曾紧随墨索里尼,1935年率兵征服了东非的埃塞俄比亚,洗刷了意军在埃杜瓦惨败的奇耻大辱,当上了埃塞俄比亚的总督,不久又登上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的宝座。
1940年底,巴多里奥告诉想在希特勒面前显示实力的墨索里尼:希腊军队不堪一击,意大利军队可以从阿尔巴尼亚平步开进雅典。墨索里尼信以为真,下令入侵希腊。不料一贯被意大利人看不起的希腊军队竟弄得意军洋相百出,连连惨败。巴多里奥由此身败名裂,成了墨索里尼的替罪羊。从此巴多里奥心怀不满,成了反墨索里尼的核心人物之一。
1943年7月25日,就在下午墨索里尼参见意大利国王之前,巴多里奥就组建起了自己的意大利“新政府”。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而依然是这一天的下午,希特勒向他那些被惊得目瞪口呆的军事顾问们宣布:“意大利领袖已经辞职,我们的死敌巴多里奥接管了政权!”希特勒担心意大利出现的局势会鼓励德国国内的反叛分子,因此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派驻意德军把意大利国王和巴多里奥等抓起来,恢复墨索里尼政权。也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巴多里奥才加速了跟盟军协商意大利投降的事宜。
但是不是这样就说明意大利向盟军投降是有条件的呢?显然是不能的!
虽然在此之后,巴多里奥曾希望并要求盟军尽快、迅速的占领整个意大利,后又建议盟军派出伞兵部队空降并占领罗马等等(如果说这算是楼主认为的意大利向盟军提出的条件的话),但这些建议和计划后来都一、一被狡猾的德军识破,并每次都抢先一步将其破坏。以至于二战盟军与德军在意大利境内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29日才告一段落。这无疑让巴多里奥“打开大门迎盟军”的如意算盘大打折扣。不仅如此,甚至一时之间,他本人连同意大利王室还被驻意德军赶得狼狈逃窜!
因此,当后来英国着名军事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富勒将军在评这场令人倍感纠结的意大利战役时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作战手段不够、没有战略目的,也没有政治基础的战役……(它让)意大利战争变得没有意义!”
E. “意大利:我投降。敌方:不同意!然后意大利打败敌方请求投降。敌方被迫接受意大利投降。”历史上真有这
半真半假。
【古比井战役】。
北非第三阶段的战役,是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指挥的一次进攻性战役,当时隆美尔军团高歌猛进,对英军发起全面进攻,在隆美尔的北非军团南翼,是由意大利的【公羊座】装甲师为主的意大利军队防守,防守地点【古比井】防线战略要地。主要任务是防止英军突破形成对隆美尔军团的反包围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防线。
意大利的【公羊座】装甲师,全称,意大利第132“阿里埃特”装甲师,是意大利在北非的三个陆军装甲师之一该师师长为马里奥·巴罗塔少将。该师拥有2个坦克团,一个为轻型坦克L3为主的轻型坦克团,另一个则由意大利M13中型坦克为主的坦克团。反坦克炮团拥有,2个炮兵营,该炮兵营武备的是75毫米27L野炮,这种火炮的改装版本就是,M42da75/34意大利突击炮的主炮。M42自行突击炮类似于德军的三号F型突击炮,其主炮威力,跟德军的3号F型突击炮几乎火力相当。
当时意大利公羊座装甲师,拥有M42,12辆和14辆自行M40(M41) 75/18突击炮组成反坦克炮团,当时还有3辆M43,105毫米突击炮,和M43,2辆,102毫米突击炮,组成重炮火力。以上的型号都是意大利M型坦克的变型车组成。
毫无疑问当时这个装甲师的配置代表着意大利装甲师的最高水平,是当时意大利仅有的三支装甲师精锐之一。当时英军第22装甲旅,正向【古比井】意大利防线压了过过来,当时拥有装备的精良的意大利【公羊座】装甲师的师长马里奥·巴罗塔少将,顿时心里也没底,打怕打不过,不打德国人那边也不好交代,等于把伟大的隆美尔将军给卖了。
于是的师长马里奥·巴罗塔少将,命令手下的卫兵,前去找英军指挥官商量,看看能不能让他们绕道,或者停止推进。想不到他的卫兵刚走出去阵地,英军就开始全面火炮压制,一阵炮击后卫兵被炮火轰成了沙土,连渣渣都看不到。意大利【公羊座】装甲师的师长马里奥·巴罗塔少将,也被英军炮火熏成满脸土灰,心里一气心一横一跺脚,下令全面还击,同时不知道谁下命令,意大利的坦克群冲出了阵线,在意大利重炮的掩护下,跟英军第22装甲旅来了个坦克大决战。结果意大利装甲师居然在短短2个小时击毁英军坦克【79辆坦克,击伤英军53辆】英军第22装甲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意大利只损失了43辆M43,M13各型坦克。
在意大利南翼防线的对英军的打击下,德军在第三阶段的北非战役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三次咸鱼翻身,在北非战场,就有2次,其余一次发生在东线。其实热爱和平的意大利人,本来在【古比井】战役发生前就怂了,如果英国人不逼得那么急,孤军深入还开炮打人的话结果就不同了,活该被揍。意大利军队始终都抱着一颗万事可以商量的心去对待战斗的。
F. 二战意大利🇮🇹为何投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牵扯到了六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当中,有些非常难打,比如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中国都没有投降。但是当时有一个国家,是最“不敢”打的,这个国家就是意大利。
说到意大利这个国家真的是非常奇葩了,其实他的战斗力并不弱,二战时的意大利空军和海军还是非常强悍的,但是陆军就不是这样了。意大利的陆军根本就没有战斗意志了。
意大利陆军在一战的时候,打仗也非常厉害,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发动这场战争,当时墨索里尼跟军队并不是一条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次战争还没有开始,意大利就已经投降了的原因。
二战时,碰上意大利军队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打输了很惨,打赢了也很惨,因为意大利战俘就会赖着你,收拾包袱主动住进战俘营,每天想着的就是吃什么喝什么,真的是二战中的一股清流。
1943年,意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与同盟国停战。意大利投降盟国后,迅速调转枪口对德宣战,同盟国阵营也同意接纳意大利,所以在战争结束时,意大利是作为战胜国出现的。
G. 二战时,此国主动投降却遭拒绝,后来怎样
1929年,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不单单使美国的经济陷入绝境,甚至还祸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当然,意大利也不能幸免于难,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党魁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不但没有控制住局面,反而还主张“领土扩张才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的唯一出路”。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开始,法西斯便开始了扩张道路。
不巧的是,撤退的意军正好碰见了残存的英军,为了不耽误回家的时间,意军在未开战之前主动选择投降。然而,英军却把意军视为待宰的羔羊,不但拒绝投降,还想把他们全部歼灭。
意军看到英军的“不识抬举”十分生气,于是便摆开阵势,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将其歼灭,仅仅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如此看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H. 意大利在战争中总是投降,为什么德国不抛弃意大利呢
德国需要盟友。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德国的盟友。虽然意大利最终背叛了德国,但它也有合作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到不平等条约的过度压迫,这必然会引发德国的反叛心理。德国没有自大到足以用自己的力量挑战世界,德国也需要盟友,尽管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属于边缘化的角色。但它也可以分担一些压力。而且除了意大利的脆皮坦克,小口径无用火炮之外,意大利士兵虽然比不上德国士兵,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还可以。
I. 二战希腊为什么不像意大利投降
看不起意大利,优势兵力进攻希腊,结果被虐的和什么一样,有个笑话
二战时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最后是德国人帮他们打下来的希腊,具体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为侵占希腊和争夺地中海霸权于1940年10月~1941年3月采取的作战行动。1940年6月德军在西欧得手后,B.墨索里尼决定抢在德国之前占领希腊,以增强意大利的地位。意军作战计划规定:从阿希边境发起进攻,突破希军防线,粉碎其基本兵力集团;尔后向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基)发展进攻,歼灭希军残部,占领希腊全境。意军“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辖第9、第11集团军,由V.普拉斯卡上将指挥)共15.7万人,其中准备入侵希腊的主要兵力共8个师约8.7万人,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希军(总司令为A.帕帕戈斯上将)部署在北部地区的第1、第2、第5军共12万人,但阿希边境一线仅部署有2个师另2个旅和13个独立步兵营,共2.7万人,20辆坦克、220门火炮和36架飞机。希军决心依托边境筑垒地域组织防御,阻止意军突入国土纵深。 1940年10月28日,意军分三路向弗洛里纳、沃武萨和约阿尼纳发起进攻,向南推进50~60公里。希军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顽强抵抗。英国为保持其在巴尔干的影响、开辟对德作战新战场,于10月29日开始援助希腊,派遣航空兵支援希军作战。11月3日,希军在沃武萨粉碎意军进攻,夺回战场主动权;随后集结1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3个步兵旅的兵力,于14日发起反攻,击溃意第11集团军,21日占领科尔察。至年底,希军推进至波格拉德茨和希马拉一线。意军从本土派兵驰援,1941年1月向科尔察和克尔曲拉发起进攻,受挫。希军占领克尔曲拉,2月初进抵发罗拉以南山区后,因天气恶劣转入防御。3月,意军在德国进军巴尔干之前再次发起进攻,又告失败。4月,德军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迅速将两国置于德、意占领之下。
J. 同盟国对于意大利的投降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鉴于意大利新政府有投降意向,8月18日,正在魁北克举行会议的罗斯福和丘吉尔,命令艾森豪威尔派遣其参谋长美国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和盟军地中海司令部情报处处长英国肯尼思·斯特朗将军,前往葡萄牙里斯本与意大利特使卡斯泰拉诺将军开始谈判。
他们带去了在魁北克会议上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的军事投降条件,其中包括意大利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海军和空军撤往盟军指定的地点并接受同盟国的指挥;立即撤回在国外各战场作战的军队;盟军有权使用意大利的机场和军事基地。
8月19日,双方在葡萄牙首都的英国大使馆会晤,同盟国代表递交通牒并通知卡斯泰拉诺: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按照现在交给他的这些条件,接受意大利政府的无条件投降。意方代表得到10天的期限,以便将此决定通知意大利政府。8月31日,史密斯将军在西西里岛再次会见卡斯泰拉诺。后者表示,由于意大利处于德国控制之下,停战不可能在同盟国要求的时间,即盟军完成登陆意大利以前宣布。在遭到同盟国拒绝之后,卡斯泰拉诺当晚即返回罗马请示其政府。
9月3日下午,在西西里,盟军代表史密斯将军和意大利代表卡斯泰拉诺将军经正式授权,签署了短期停战协定,生效日期为萨莱诺登陆日。届时,意大利将宣布投降,退出战争。这样,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的一个主要目的——将意大利逐出战争,在攻击开始之前就已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