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怎么解决水资源问题

伊朗怎么解决水资源问题

发布时间:2022-06-09 23:18:45

❶ 国外部分国家水权制度的发展

4.1.1 美国

美国的水权制度以法律为主,呈现东西部地区差异。美国的水权属于财产权,与土地所有权相连。美国水权分为河岸权、优先专用权、混合水权和公共水权四种。水权的分配主要是优先专用权的申请。对于水权的转让,河岸权等作为私有财产可以转让,节水者可以转让水定额可取补偿。水价则是由调水工程受益者一次性支付资源水价。美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水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机构—水银行和水权中间服务。美国还对许多大型水利工程给予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

4.1.2 日本

日本现代的水权体系始于1896年颁布的《河川法》。《河川法》规定,河流中的水资源属于公共财产,任何人想取水必须征得相关政府部门许可。但法律同时也规定,已经存在的用水单位对水的取用得到法律的默许,这种水权制度称为“惯例水权”。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惯例水权也逐步向一般水权(即“许可水权”)转变。此时,原来的用水单位需要放弃以往的权利而去获得新的许可水权。大部分的惯例水权都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改造。

对于新的水权需求,国土交通省会根据该河流的水流态势,在满足老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新的水权。如果水资源量不足,政府则会要求新的用水单位建设新水库或参与到一个水利发展规划之中。

总之,日本的水权制度隐含着一个原则,即:尊重已经形成的权属格局,后来者主要通过另辟来源满足自身需要。

4.1.3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州政府,水权类型分为三类:一是批发水权,即授予灌溉和供水职能的管理机构电力公司的水权;二是许可证,即授予个人及管理工程直接取水用水的权利,有效期15年;三是用水权,即与土地相关的农户灌溉、生活和畜牧用水权利。水的分配,早期是用水户申请,州政府批准。现在是通过政府实行水权拍卖,水权交易取得。以上三种水权可以临时或永久转让,也可在区内外转让,也可部分转让。水价完全由市场决定,主要是拍卖及招标方式。

4.1.4 瑞士

瑞士水资源产权制度经过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水权逐渐从各州(或地方)转向联邦,地下水和一些喷泉也从私有化转向公有。

4.1.5 英国

英国的水资源经过了从地方分散管理到流域管理的历史演变。目前实行的是中央水资源按流域统一管理和水务私有化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4.1.6 法国

法国采用“议会式”的流域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流域水管局来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城市水务管理是将资产所有权转让给私营企业经营,实行有计划的委托管理,即租让和特许,水权及水利资产归城镇所有。

4.1.7 西班牙

西班牙《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的水管理原则是实行按流域管理。根据法律,全国跨大区的河流共成立了9个“流域水文地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所在流域的水事务。

4.1.8 伊朗

伊朗采用跨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的模式实现总体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设立统一的税务局统筹管理水价制定、水资源分配和污水处理。

❷ 国外部分国家水资源管理模式

4.2.1 美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水权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美国的水权制度以各州的法律为主,呈现出地区差异性。美国东部水资源丰富,采用河岸权;美国西部干旱缺水,采用的是优先专用权。

美国建立了水权的交易机制,美国的河岸权作为私有财产,可以转让。一般允许用户对所拥有的优先专用权进行有偿转让,节约用水者把省出的水满足其他用水户需要时也能够得到合理补偿。美国有比较发达的水权交易市场。在美国西部,大多数水权交易通过市场来进行,由水权管理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交付相应费用买进水权和出售多余水权。然而政府需要保留或购买一些水权,以维持带有公益特点的用途,比如养鱼和保护生态环境。

美国区别不同性质的水利工程,给予不同投资政策。与其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比,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美国联邦政府对类似我国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如防洪、环保和印第安人保护区的工程给予拨款建设,而且运行管理费用也是政府拨款解决。对有偿服务型水利工程如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给予长达五十年的低息贷款,建设期免还本息,灌溉工程只还本不还息。

美国的水资源属州政府所有,水资源管理实行以州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全国无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各州自行立法,以州际协议为基本管理规则。州以下分成若干个水务局,对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水务进行统一管理。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则由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协调,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美国联邦水资源管理共有四个部门,依据联邦政府授权的职能相应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担负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保;内政部国家地质调查局水资源处负责收集整理、监测、分析和提供全国所有水文资料,在四大河流域设有办事处,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准确水文资料,为水利工程建设、水体开发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议;国家环保署制定环保规定,调控和约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止水资源污染;陆军工程兵团主要负责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和施工。

美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对水资源有效管理,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污染。管理重点是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在用水结构中,工农业用水量在下降,城市居民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增长较快,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水量增长。

美国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节约效果明显。水价制定遵循市场规律,水费包括供水债券、水资源税、供水与污水治理费、地下管道接管费、家庭排污附加费、废水检测费、取水许可费。水价每年修订一次,近年来水价年增幅8%,达到自1985年以来全国保持用水零增长的目标。如水价增长一倍,家庭用水减少25%。

总之,美国水权、水价和水市场的运营,使开源节流成为市场机制调控的自觉行动,在促进美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起了显着的作用。

4.2.2 英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4.2.2.1 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英国目前定型于中央对水资源的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水务私有化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央依法对水资源进行政府宏观调控,通过环境署发放取水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实行水权分配、取水量管理、污水排放和河流水质控制,并实施管理成本与收入平衡原则,每年预算约6亿英镑,主要来源于防洪税、取水许可证及环保费、政府拨款和项目合作费。

英国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为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三级机构。

①国家级机构包括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环境标准、批准取水许可以及防洪的国家环境署和代表政府对水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水服务办公室。

②区域级机构多为按流域划分的水管理机构和税务局,后来私有化改为水公司。

③地方则一般设置用水户协会。

4.2.2.2 英国私有化的供水公司

英国供水公司在获得政府取水、污水排放许可证的基础上,或者说在政府分配的水权和指定的服务区域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9年英国水务体制改革后,将十大水务局进行私有化改造,成立了十个大型流域性供水公司,保留原来29个小型私营供水公司。十大供水公司的水务管理区域基本按流域划分,负责本流域的供水和污水治理。如泰晤士河水公司1989年实行私有化后,并于当年上市,目前效益很好。1998年英国出台新的法案,主要是打破管网和供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实行供水与管网分离的体制。

4.2.2.3 英国水资源管理特点

①以流域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这一层次主要是政府行为。英国政府通过国家环境署推行流域取水管理战略(CAMS),按流域分析水的供需平衡、环境平衡、水资源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的必要及可能性、工程布局及成本、社会成本效益。

②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水务一体化经营与管理。这一层面主要是市场行为,这主要是以水权为基础,水权资产化经营转化为水服务商品。水务一体化的载体是水务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本市场融资进行基础配置建设,服务对象是企业、事业单位、家庭等个人和团体。

③完善公民参加水管理机制——消费者协会。

④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有稳健来源。环境署年均收入6亿英镑,45%来源于取水、排污及环保。

⑤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虽然水资源已经基本上能满足本国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但是英国仍然致力于不断提供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取水环节,英国规定用水单位必须取得由环境署颁发的许可证,同时交纳一定的费用,政府通过控制审批及许可证的发放,避免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其次,英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采取对水资源质量进行严格监测等措施,减少水资源污染程度,不断提供现有水资源的质量。另外,英国还大力提倡节约用水,1993年,英国专门成立了全国水资源需求管理中心,着重研究如何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英国各界开展了节约和高效用水的广泛宣传,积极推广节约用水的各种先进设备。

4.2.3 法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法国历史上曾实行以区域为主的水资源管理。1964年修订水法,对水资源管理进行改革。主要内容为:①从法律上强化了全社会对水污染的治理,确定治理时间和目标;②建立了以区域为基础的解决水问题机制;③建立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作为流域综合治理主要融资机构,将全国分成六大流域,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实现流域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4.2.3.1 法国水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及其功能

国家级的政府机构是环境部、农业部、设备部(建设、交通、居住部)。环境部起主导作用,内设水利司,主要职责是拟订水法规、水政策并监督执行,监测和分析水污染情况,制定与水有关的国家标准、协调各类水事关系,参与流域水资源规划。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业及村镇的供水、农田灌溉和农业污水处理。设备部负责防洪及派往各地区管水的分支机构。除此之外,还设立一个水资源管理的部际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

4.2.3.2 法国流域水资源管理

根据法律授权,流域委员会是一个流域水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其职能主要包括制定区域水政策、批准流域规划、审查工程投资预算、监督项目的实施等。委员会采取“议会”形式,充分吸收各类用户代表参与决策过程,如塞纳河—诺曼底流域委员会共由118人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员代表45人,用户代表45人,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代表21人,各方专家代表7人,管理面积97万km2,人口1770万。

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是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事务。职能是:制定流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征收水资源、排污和用水费。流域管理局征收全部水费的20%左右作为公共收入用于投资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收集发布各种水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法国市政水务管理,市镇供水和污水处理是在市镇内进行的,可以由市政府直接组织经营和管理或是租让给私营公司经营和管理,即为委托管理。20世纪90年代之后,委托管理占了75%以上,政府的直接管理不到25%。委托管理分两种形式:租让和特许。租让合同下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和水价制定,租让期一般为12年。特许合同下,经营者既参加投资固定资产,又参加水价制定,经营期限为20~30年。租让形式在法国更多些。

4.2.3.3 法国管理水资源模式特点

①流域委员会是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具有“权利机构”、“议会”、银行、技术咨询服务、培训等综合职能。

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采取以水养水政策。用法律形式确定流域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统一规划治理及管理。

③城市水务管理实施有计划的委托管理模式。即将经营权租让或特许给私营企业,政府控制水价,居民安全感强。基础设置以政府投资为主。

4.2.4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模式

澳大利亚最早采用英国水权,实行河岸权制度,但逐渐发现这种制度不适合缺水的澳大利亚,后来政府规定水资源为公共资源,归州政府所有,由州政府调整和分配水权,规定水权可以交易。在对水权的界定方面,州政府对河道内的水和所有地下水拥有使用和控制权,农户对河道外的水拥有使用的权利,同时有从流经其土地的河道内为家庭生活和家禽引用而取水的权利。其他取水、用水都必须申请,而水权可以转让。

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水改革以来,各州政府和地区负责自然资源管理,制定相应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市场、水权交易、全成本回收定价、灌区管理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运营方式多样化,如BOOT投资方式等制度改革,各州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推行改革,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保证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使有限水资源为社会效益创造最好最大价值。

4.2.5 日本水资源管理模式

4.2.5.1 日本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

在2001年1月政府机构改革之前,日本中央政府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部级机构多达6个,分别是:环境厅,其下的水质保全局负责水质保护;国土厅,其水资源部负责水资源规划;厚生省,由生活卫生局水道环境部负责饮用水卫生;农林水产省,林野厅指导部负责河流上游流域治理;通商产业省,其下环境立地局负责工业用水,资源能源厅负责水力发电规划管理;建设省,由河川局负责河流治水和用水,都市局下水道部负责下水道规划和综合协调。这些机构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1998年8月,以6个有关部级机构的9个相关处为成员的“构筑健全的水循环体系相关省厅联络会议”组成。该会议以构建健全的水循环体系为目标,首先开展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换,并研究互相之间开展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和途径。2001年1月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因国土厅和建设省都被合并于国土交通省,相关的部级机构减少为5个。

日本还有一个半官方的水利机构——水资源开发公团,是根据1961年颁发的《水资源开发公团法》和《水资源开发促进法》成立并开展工作的。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各项长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远景规划,对日本的七大水系统一进行开发、治理,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统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事业。

4.2.5.2 日本水资源管理层次

日本的水资源规划分为全国规划和水系规划2个层次。从规划的沿革来看,先有水系规划,后有全国规划。水系规划是根据《水资源开发促进法》的规定,以“水资源开发水系”为对象制定的。根据该法的规定,凡是在产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迅速,需要制定紧急用水对策的区域,作为该区域主要供水水源的河流水系将被指定为“水资源开发水系”,并对该水系制定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自《水资源开发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先后有利根川、淀川、筑后川、木曾川、吉野川、荒川、丰川等七大水系受到指定,并制定了各个水系的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各部门用水量的预测及供给目标,为了达到供给目标所需要兴建的设施的基本情况,其他有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化的重要事务。

4.2.5.3 日本的水资源定价体系

日本的水价分为三个体系,分别为生活用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生活用自来水的供给者是自来水公司,为各地方政府设立的公营企业,水价低于供水成本,差额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此外,城市居民除负担水费外还须负担污水处理费。

工业用水的提供者同样是地方政府的自来水公司,平均价格大大低于生活用自来水的价格。造成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巨大价格差异的原因有:第一,供水成本本身的差异;第二,中央政府从促进产业振兴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的工业用水设施建设费用给予补贴;第三,许多地方政府出于吸引投资的考虑,实行工业用水的优惠价格,由地方财政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补贴。

农业用水的使用者为农民,由于他们本身拥有水权,因此不是按用水量支付费用,而是以支付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的形式付费,这些费用均以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作为分摊标准。此外,城市居民除负担水费外还需负担污水处理费。

4.2.6 埃及水资源管理模式

埃及对尼罗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靠兴建在其干支流上的水利工程,其中最大的是着名的阿斯旺高坝水库,是埃及最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种功能。由于埃及人口增加较快,90年代末人口增加到6600万,水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尼罗河的水源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其缺乏的水源主要靠重复利用污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尽量利用本来就很少的降雨来解决。由于增加水资源存在较大困难,循环使用水资源成为最重要手段。对农业废水采取与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方法,每年达到47亿m3。城市废水通过净化用于农业目前处于试验及小面积应用阶段,每年约5亿m3

4.2.7 伊朗水资源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世界最主要石油产区,在中东地区,珍贵的不是石油而是水。伊朗位于西北亚,是缺水地区之一,但是在不到200mm降水量的情况下,伊朗却能够充足供应居民自来水和热水,可谓是一个奇迹。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例,2.8万km2的土地缺水,伊朗政府为了解决德黑兰的水问题,在德黑兰和邻近的四个省成立了统一的德黑兰水务局,超越了行政区划,由伊朗电力和水资源部统一管理水资源。管辖范围包括德黑兰北、邻黑海、伊朗最丰水的马赞达兰省、德黑兰西北水资源较多的加兹温省和德黑兰西南水资源较多的库姆省。这种跨区域和行政规划的统一管理保障了干旱地区的供水。

德黑兰水务局同时监管污水处理,德黑兰建了一个日处理量达250万t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德黑兰降雨不到200mm,基本上没有雨污水,可以说德黑兰的污水处理是全覆盖的,几乎没有遗漏。污水处理厂是国家控股,公司制运作,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德黑兰税务局还负责管理价格,以水价累进来限制用水,措施十分严厉。居民用水价格合人民币2.5元/t,但是每月超过30t,每多用一吨就要加价,如用户超过90t,可加到人民币25元/t,对一般收入家庭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在大旱之年,水务局以提价来促进城市节水,并进一步压缩农民用水,对农民损失,则由政府按照损失给予补助,这笔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多用水的累进加价和提高水价的收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合理经济机制来抗旱。另外,在德黑兰水权的配置也有优先权,水资源要统一配置,首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其次保证工业用水,包括发电用水,因为工业生产效率高;再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最后保证水流下泄,作为生态和旅游用水。

4.2.8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小结

由以上美、英、法、澳等国水资源管理可见,国外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是通过两个层面实现的,一是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二是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其不同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目的的不同。流域统一管理是平衡和协调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利益不同方面,实现最终流域的水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协调供水与排水的关系,在此前提下,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服务对象不同。流域管理主要是区域和行业,服务与被服务对象是由政府协调的;城市水务服务对象是直接用户,是居民、企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

第三,管理性质及手段不同。流域管理属资源管理,以法律、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包括规划、资源配置、水权确定、收水资源费、发许可证等;城市水务属资产管理,即水商品——城市生活与生产用水,以经济手段为主,是以成本效益为原则。

4.2.9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借鉴意义

4.2.9.1 健全我国水权立法,把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提高到立法层面

国外的先进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水权管理的保障。我国公民享受纯净水源的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南水北调等一系列调水工程是否符合被调水源地公民的意愿,他们又是否得到应有的补偿?政府为了税收或者政绩而允许部分企业排放污水,破坏水源,是否侵犯了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水权虽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但是我国公民的水权也应该得到保护。

4.2.9.2 在缺水地区可以采用优先使用权的方法

美国东部水源丰富,西部缺水。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分布更是不均衡,因此美国的水资源优先使用权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甘肃等缺水地区应该优先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生产灌溉用水。澳大利亚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它的水权分配方式也适用于我国的缺水地区。首先保障家庭生活和家禽的用水权利,其他用户要向政府申请。而大量用水的企业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审查,审查企业是否存在水浪费现象,是否存在减少排污的设备,是否符合排污标准,水资源利用如何,然后酌情决定是否批准其用水的权利。

4.2.9.3 可以采用累进制定价方法

倡导节约,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可以采用累进制定价方法对用水进行控制。例如,一个城市的生活用水规定一个用水量,超过这个量就要加价,而且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所增加的价格也要上涨。而节约的水量则应该给予补偿,这样更容易形成节约用水的氛围。

4.2.9.4 水资源管理需要政策支持和群众参与

英国公民参与水管理机制的完善,每一个区域都有消费者协会,由地方行政人员和一般民众代表组成,对供水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消费者协会的存在实际上相当于地方参与水管理。从现阶段来讲,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成为一种消费品。在我国,水资源主要靠政府分配。城市由供水公司供水,相对于供水公司而言,我国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而消费者协会在我国也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因而对于水管理机构的监督与反馈是很少的。所以要把公民参与加入到水资源管理中。

4.2.9.5 完善水权交易市场

我国的水权交易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水权市场不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水权交易是未来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方向,借鉴美国政府的经验,政府保留部分水权是必须的。一是为了保护特殊用途的预留;二是保证水权交易市场的均衡,限制垄断。在我国,水权的绝对分配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可以以省或市为单位,各地区之间水权可以交易。调水工程要对水源地居民给予补偿,而补偿的金额可以由城市间协商决定或者根据市场价格,由价格机制决定。污染权同样可以采取交易的方式,按照科斯定理和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果交易和谈判成本为零,无论初始权利归属于哪一方,最终都能够达到均衡状态。我国可以规定一个总的排污量,通过分配或拍卖的方式出让给企业,如果企业排放量超过其拥有的排污权,就要购买其差额。而市场对排污权的需求增加,其价格就会上涨,这样企业的排污成本就会升高。企业宁愿投资进行绿色生产,购买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减少排污量,这样水资源污染就会减轻。

4.2.9.6 在水权管理过程中要把市场和政府结合起来

法国水权管理并没有实现私有化,而是实行有计划的委托管理,只是将经营权“租让”或“特许”给私营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来讲,水权私有化是最有效率的,能把水资源调配到最有效率的部门。但是在我国如果把水权彻底私有化,在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国情下,很可能会出现底层劳动者不能得到水资源的满足,而富人却会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个人无法获取水资源而大公司、大财团却可以对之形成垄断。因而,在我国,对资源的政府管制是不可或缺的,毕竟,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对于用水多、排污多的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机制,使水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最好、污染最少的企业。

4.2.9.7 水资源的差别定价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①工业和农业可以区别定价。鉴于我国当今农业的保护措施,农业用水价格应该适当调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②工业用水价格内部也可以区别定价,由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水污染定级,按不同级别征收不同水价。一方面促进企业减少排放;另一方面促进技术升级。可以用这种方式支持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打压落后部门生产。③在日本,城市居民要负担污水处理费用。我国也可以按企业和城市居民按排污量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即使该企业或个人拥有水权。

4.2.9.8 建设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主要分布在夏季,而春秋季节比较干旱,因而参照埃及的方法,兴修水利工程就可以弥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差异,把多雨时节的水源存放到干旱时期来用,而且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等方面能带来收益,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工程建设是具有正外部性的项目,而这种经济行为回报率小,周期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从事这种行业。我国政府可以对这种有益于社会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政策优惠,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和社会是一种双赢的手段。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每个国家都可以采取的节水方法。我国现阶段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采用的设备大多没有安装节水减排装置,而这一改革尚在进行中,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采用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安装这种节能减排设备。而国家方面的投资可以以减税的方式实现。农业用水大多是大水漫灌,既浪费水,效率又低。滴灌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农业用水,但是需要大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当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可以作为将来的谋划方式。

❸ 伊朗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的影响

由于伊朗水资源短缺,所以农业的影响就是农业不可能非常的发达,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进行农业生产,造成伊朗的食品粮食短缺。

❹ 伊朗 水资源

伊朗的水资源好像还可以吧,貌似没多大污染,很多地方自来水他们都直接喝,水污染最严重的我觉得是南亚那些国家吧,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当然中国有些地方也够水准了

❺ 伊朗的水资源丰富吗

伊朗国土大体分为三部分,北部里海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东部高原干旱少雨,南部沿海属于西风带控制的沙漠半沙漠气候。里海沿岸气候湿润,水资源比较丰富。中东部夏季干旱少雨,冬季雨雪较多,因此水资源主要是依赖高山雪水,及季节性河流。南部地区海拔只有10米左右,夏季干旱,冬季波斯湾的湿润气流北上与冷空气相遇引起降雨。

❻ 有人说伊朗的汽油比水更便宜,这是真的吗

作为知名的石油出口大国,很多人用遍地是石油来形容伊朗这个国家,这足以证明伊朗这个国家所拥有的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因为身处中东地区,伊朗国内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网上就有不少人的说伊朗的水比石油还贵,而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也把这句话当了真,但事实上这句话仅仅只是网友们对于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的调侃,并不是真实情况。

不管水的价值有多昂贵或者便宜,我们都应该要节约用水,尽管这个地球上并不缺乏水,但能够供人使用的淡水却并不多,有很多地方的人脸,喝上一口干净的水都是奢侈,所以我们大家都一定要珍惜水资源,坚决不浪费。

❼ 伊朗的淡水资源状况

伊朗水行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伊朗的人口在未来20年中将达到1亿,国家将面临严重的淡水短缺。

在Nahrain Tabas水库建成仪式上,伊朗能源部负责水事务的副部长Reza Ardakanian说,伊朗总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估计为1300亿立方米。

如果水消耗量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在未来20年中人口达到1亿时需水量将达到1400亿立方米,他说。伊朗将需要一个有效的水管理系统来应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

Ardakanian说水的经济价值与日俱增,农业的发展也取决于水资源。

如果水是免费的,减少用水的计划将毫无结果,他说。然而,他强调说政府必须为农业提供巨大的补贴。

最近几年,伊朗政府已经建设了许多水坝,对地表水和边界水资源进行控制,而且鼓励城市地区的节水,但用水量仍然太高。

过去26年中,伊朗在水利行业上的投资达到250万亿里亚尔。在前总统哈塔米自1997年5月执政以来,伊朗已经建设了52座水库。

❽ 水资源的资料 、论文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2年1月联合国在冰岛举行了水和环境国际会议,呼吁寻找新的途径,对淡水资源作出评价、发展和管理。199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的新课题。粮农组织最近成立了一个关于水和持续农业发展的国际项目(LAP-WASAD),这些信息表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节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
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1、世界水资源概况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降水和径流相差也很大。年降水量以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的诸岛最多;其次是南美洲,那里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气候区内,水循环十分活跃,降水量和径流量均为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而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地区之一,虽然其降水量与世界平均值相接近,但由于沙漠面积大,蒸发强烈,径流量仅为151mm。相比之下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最为干燥,与降水量761mm相对其径流量仅为39mm,这是由于澳大利亚的有2/3地区为荒漠、半荒漠所致
2、世界水资源的供给与利用

通常人们将全球陆地入海径流总量作为理论上的水资源总量,即全球水资源总量为47000km3,而这一水资源数量在全球分布又是不均匀的,各国水资源丰缺程度相差很大。人类在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而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水量很少,直到本世纪初,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只占总用水量的12%左右。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世界用水量逐年增长,1900~1975年间,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即每20年左右增长一倍。到2000年,世界总用水量将达到6000亿m3,占世界总径流量的15%。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5年用水量为1950年的3.5倍。其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78.2%下降到1985年的61. %5;而工业用水与城市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22.7%,增加到1985年的34.6%。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却不会增加;甚至会因人为的污染等因素而使其质量变差,可利用数量减少。加之,世界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与水的分布又不相称,使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大,尤其是在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这个矛盾更加突出。据统计,近40年来,全世界农业用水量仅增加了2倍、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生活用水增加的更多。

3、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总的水储量和循环量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如能妥善保护与利用,可以供应200亿人的使用。但由于消耗量不断的增长和可利用水域的污染等原因,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自然条件影响: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极不均匀分布,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致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例如我国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总水量的81.0%,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的35.9%;而华北和西北地处于干早或半干旱气候区,其降雨和径流都很少,季节性缺水很严重。北非和南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西印度是年降雨长期平均变化最大的区域,其变化幅度超过40%。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非洲西南部、巴西最东端以及智利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世界许多地区会出现区域性的供水危机。
1、概况: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

2、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❾ 如何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用南极冰山来解决他们水资源短缺的方法短期内临时救急是可行的。而且他们确实那样干过。但从长远来看此法不可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这等于人为加速南极冰川融化。对全球海洋和气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许多国际环保组织对此严厉批评。绿色和平组织还曾派船只前去拦截。若要真的执行的话应选择最佳的航线来节省资金。首先要经澳大利亚西岸,那里的西澳寒流可帮助
船支北上,经过印尼之后,到达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在夏季此海域盛形向西的季风洋流,而且强大的东南信风也会使船支节省更多的能源!之后就到达了阿拉伯海,直接沿伊朗沿岸行进,从”油闸“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此处有由阿拉泊海到波斯湾的密度流,又是顺水,越过了波斯湾就到了沙特本土了!
有的科学家曾提出过运输冰山形式水的构想。他们甚至还想出了将百吨重的冰山从南极洲运往沙特阿拉伯的几种可能的方案。
联想到目前的科技水平,大抵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案来运输冰山:
1.以液态形式:但这需要花大量的资金来融化冰山;
2.以小冰块的形式:尽管这样会节省大量的资金,但花费在各种设备上的投入必将增加;
3.以大冰块的形式:尽管这种方法资金投入少,但可能会造成许多严重的装载问题。
由于这三种方法的资金投入都非常大,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运输冰山的成本都特别高。而目前,操作及运输设备方面的技术水平还不具备处理如此大密度、大面积重物的条件。同时,有冰山的地区(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也不适合这些重型设备和机械的操作。此外,地球上现在还没有能够承担运输这种巨型冰块任务的船只。
他的方法可能吗
这也便是工程师卡米德•克哈里多夫为何提出运输冰山问题的新方案的原因,这个方案充分考虑到冰山处理方法、工具,船只的建造以及运输方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所有这些建议都申请了专利。更重要的是,与核能水脱盐工厂的生产成本相比,该方案中涉及的高质量纯净水的成本降低了。美国现代化脱盐工厂每生产1升的水,所需成本是6美元,而使用克哈里多夫的技术,每融化1升的冰山水,只需1美分。

❿ 有人说中东一直在为水而战,这是为什么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和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7年级地理导学)

因为沙漠气候和人为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确实很缺乏。50年代初,由于以色列排干胡拉沼泽并企图分引约旦河水,叙利亚同以色列关系两度紧张。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美国于1953年派约翰斯顿赴中东斡旋,促使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及以色列在1955年接受了“约翰斯顿方案”,从技术上解决了约旦河流域水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以色列建成“国家输水渠”并开始分引约旦河水,对叙利亚和约旦用水构成了威胁,1964年1月13~16日,13个阿拉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首开罗,谴责以色列。为了阻止以色列分引约旦河水、为了防止以色列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国家,会议决定来个“釜底抽薪”,在更上游的地方将约旦河水改道。与此同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以色列的“国家输水渠”进行了多次破坏,拉开了巴勒斯坦人武装反抗以色列的序幕。阿拉伯国家的约旦河上游改道工程开工后,以色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后进行了4次轰炸,使改道工程最终陷于瘫痪。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天战争”。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地下水资源丰富的约旦河西岸,以及地表水资源丰沛的包括约旦河最大支流耶尔穆克河北岸在内的戈兰高地,大大改善了自己的水战略地位。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4年,以色列为确保耶尔穆克河的人境流量,先是对约旦的东果尔水渠进行破坏,后来干脆阻挠约旦对堆积在该渠入水口附近的沙石进行正常清理,甚至人为地将入水口堵上。美国于1979年派哈比卜在两国间进行了成功的斡旋。
1974—1975年间,由于幼发拉底河的水量减少了1/4,伊拉克便威胁叙利亚要轰炸该国的阿里塔瓦拉大坝。幸亏沙特及时劝说叙利亚追加放水,这件事才平息下去。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曾要求土耳其从上游切断幼发拉底河,但土耳其的回答是:“你们可以使用我们的领空和基地轰炸伊拉克,但我们不能切断他们的水源。”显然,土耳其充分利用了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调控着国家之间的关系。
1989年11月23日,由于被告知土耳其为在阿塔土耳其水坝内蓄水而决定在1990年1月30日至2月13日间对幼发拉底河截流,叙利亚和伊拉克同时感到突然和不安。1993年,伊拉克又控告土耳其在幼发拉底河上修筑比雷吉克水坝是对国际法的践踏,而叙利亚则声称要捍卫自己合法的水权利。土耳其同叙利亚和伊拉克之所以会屡屡在水问题上发生冲突,在于土耳其始终认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它一国的水资源,因而宁愿让叙利亚和伊拉克与其分享,也不愿让叙利亚和伊拉克同它分配。
当然,中东有些水资源争端是由外国殖民主义者一手制造的。187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赫尔曼德河流经的锡斯坦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策略,结果制造出了延续上百年的赫尔曼德河水分配问题:阿富汗拥有丰富的赫尔曼德河水资源,但却缺少可耕地。相反,伊朗拥有大面积的可耕地,但却缺少足够的灌溉用水。因此,两国关系几度紧张。

水以其珍贵在中东已成为侵略的诱饵和掠夺的对象。1978年和1982年,以色列两次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850平方千米的“安全区”,目的在于掠夺利塔尼河水。此外,以色列还掠夺戈兰高地的水资源、掠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水资源。学术界目前已开始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看法: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掠夺水资源。
既然水资源引发的战争,那么只要妥善地解决了水资源的问题,中东的和平也就会到来。所以,水以其珍贵在中东已成为和平的桥梁。
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约旦同以色列这两个敌对了近半个世纪的国家开始互相接近,尝试开凿利用海水落差发电的“红海一死海运河”。可以预见,这一运河建成之日,便是两国间和平真正到来之时。到那时,两国便会“坐收”和平红利,沉寂多年的阿拉伯谷地也会变成“和平之谷”。
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zt1/bayi/364.html
http://cqh812.blog.163.com/blog/static/8279988920092248296127/

阅读全文

与伊朗怎么解决水资源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为什么还要保留君主 浏览:847
伊朗和以色列有什么仇新闻 浏览:815
外国人拿中国国籍有什么好处 浏览:222
参加中国新说唱是什么 浏览:280
印度为什么封禁app 浏览:941
伊朗导弹瞄准了多少目标 浏览:37
美国为什么要开战伊朗 浏览:491
怎么能英国游学半年 浏览:376
中国有什么好用的利器 浏览:412
古代中国国土面积是多少 浏览:931
印度仿制靶向药物哪里可以购买 浏览:634
越南语eng怎么发音 浏览:943
印尼都是用什么手机 浏览:819
伊朗医疗水平怎么样 浏览:107
伊朗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优势 浏览:499
霉菌病是什么症状印度 浏览:298
去印尼雅加达要带多少现金 浏览:252
甘肃在中国的哪里 浏览:236
印度工业为什么那么薄 浏览:961
古道的意大利文怎么读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