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的现况怎么样
伊朗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综合实力肯定是没法跟中国比的。
Ⅱ “鉴于当前的局势好转,决定恢复互联网服务”,伊朗游行真的控制住了吗
其实并没有控制住,毕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现在开始恢复互联网了,但是也只是一小部分的地区开始恢复了,说明了政府还是怕,也间接证明了游行并没有控制住。
这次伊朗的游行是非常的严重的,影响力也比几十年前更大。这次都影响到互联网的关闭了,严重程度可想而知,现在政府只敢慢慢的开放互联网,说明游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的。
Ⅲ 比起巴列维时期,伊朗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主要就是由于贫富差距和宗教问题。
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开始逐渐的恢复元气,全国的GOP也开始逐渐上升,伊朗的工业化突飞猛进,年均经济增速在8%以上,可谓是非常发达了。而且当时伊朗非常有钱,军事力量也非常雄厚,实实在在的中东第一强国。所以看照片,当时的伊朗女性可以说的非常自由,美丽且张扬。
但是现在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比如说前不久,伊朗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去球赛的现场看球了。这就是女性争取自己权力的一大进步。我想,如果没有伊朗女球迷,世界杯将缺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管怎么样这进步的一小步也来之不易啊。
Ⅳ 安定生活何时开始的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分别从采集和狩猎发展而来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劳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植物一岁一枯荣的特有现象,知道按期采集它的果实、根、茎充饥,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摸索到栽培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的是那些肩负采集重任的妇女。她们使用石锄、石斧、蚌锄等工具进行耕作,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亚洲、非洲和美洲都分别出现了农业村落,欧洲在稍晚时也出现了农业。最古老的农作物有: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出的玉米、马铃薯、甘薯,亚洲和非洲人培植出的小麦、大麦、水稻、棉花、粟,欧洲人培植出的小麦,等等。玉米的原始作物是大刍草,约在7000年前培植成功。小麦和大麦约在距今9000年前培植成功。
早期人类在长期狩猎的劳动实践中,为了补充食物,时常有意将一些幼小野生动物带回家中饲养,逐渐发现有一些动物可以驯化成家畜,从而出现了原始畜牧业。
狗、山羊最早被驯化,其次是猪、牛、驴、马,再后是火鸡、鸡。可是,世界各地驯化野生动物为家畜的时间并不是一致的。以狗的驯化为例,美洲约在距今14000年至9000年间,伊朗约在距今11000年前,丹麦约在距今6800年左右,中国约在距今6000年前。中国是最早驯养家畜的地区之一,在距今约7000年至6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大量的家猪化石出土。约在距今5000至4000年前,中国驯化了野鸡。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增加动植物的生产,生活有了保障,人口不断增长,开始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
Ⅳ 伊朗在七十年代非常开放,为何现在却越来越封闭了呢
因为伊朗的宗教阶级推翻了君主立宪政体,推行了伊斯兰教法。所以伊朗整个国家在宗教阶级的治理下国家经济倒退几十年,整个国家给外界的感觉就是又封闭又落后。
最后,霍梅尼等教士们成功上台之后,他们没有想着把国家往更加好的方面带领,而是建立封建迷信的政教合一政权,推行伊斯兰教法,一下子国家从开放慢慢过渡到了封闭落后。比如我们现在看到伊朗国民都是清一色的黑袍,还有宗教阶级发动这次革命,就把国家从前挣下来的家底都打没有,国家经济一下就倒退几十年,慢慢就变成中东最落后、最封闭的国家。
Ⅵ 伊朗现在什么情况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伊朗承诺永不寻求获取核武器,并称赞伊核协议是“历史性时刻”。
2015年8月23日,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重开英国驻伊大使馆,标志着两国中断四年的外交关系开始回暖。
Ⅶ 请问有知道关于伊朗与美国为什么断交的吗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西方文明与宗教专制的斗争,从1979年伊朗发生所谓的“伊斯兰革命”起,到现在,越演越烈。
伊斯兰革命
25年前的这个时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国家,赢得了伊斯兰革命胜利的穆斯林们最终选择并在伊朗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国家政权、法制法律以及社会生活三方面彻底伊斯兰化的共和国时代。
由亲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25年后,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Ⅷ 现在的伊朗怎么样了
内贾德很牛啊!
仅仅6个月前,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这个名字几乎不为世界所知,如今他已经是被全球媒体关注最多的人物之一。
仅仅6个月,这位伊朗总统已经以他强硬的姿态改变了伊朗核谈判的态势,并在逐步争夺中东地区的主导权,迫使白宫恳求他回到谈判桌上来。
当西方分析家们把目光都投在了那些消费着西方文化、乐于参加德黑兰北部欧式风格俱乐部的德黑兰知识分子身上时,他们没有看到德黑兰南部的中低收入居民区,他们也忽视了伊朗贫穷的农村,正是这些人使内贾德在2005年6月的伊朗总统大选中打败了有着丰富政治经验、颇具知名度的伊朗政治家拉夫桑贾尼,获得了压倒性胜利。而内贾德就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
同样,内贾德在一周内第二次说出“纳粹大屠杀是个神话”的时候,他也恰恰是在前往伊朗南部三省视察工作的途中。
在德黑兰东部的工薪阶层低收入街区纳尔马克区,有一幢毫不起眼的两层楼,这个只有90平米的公寓楼就是内贾德的家。在这里,他和他的子女住在底层,二层则住着他的父亲,一位铁匠。即使当了总统后,他也执意要留在原来的这幢公寓楼内,最后才不得不因为安全原因而离开。这一小小的细节,也许恰恰可以从一个侧面解开内贾德之谜。
如果说美国总统布什试图用快人快语博得国内民众追捧的话,那么内贾德就任总统以来在伊朗国内的每一步举措也同样走得自信而有个性。
与人民在一起,是内贾德的口号。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第一次内阁会议是在玛什哈德的伊玛姆礼萨清真寺举行的。他命令把总统官邸内所有绚丽的波斯地毯全部拿走,而这绝不是做秀。他还允诺要把伊朗的石油收入送到每个老百姓的餐桌上,并缩小经理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
“他是个有点怪异的家伙”。这是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在接受美国公众电视台采访时针对内贾德有关以色列的一番惊人之语做出的最有味道的评论。对于美国来说,内贾德让美国人感到琢磨不透,他们更熟悉拉夫桑贾尼、哈塔米等等这些与西方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伊朗政治家。内贾德的当选使美国感到忧心忡忡。
在伊朗大选结果刚刚公布后不久,美国国务院立刻发表声明,指责伊朗大选既不公正也缺少自由。随后,又有当年的美国人质出来指认内贾德参与了1979年伊朗扣押美国使馆人员的事件。甚至在内贾德于2005年9月即将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参加联合国大会时,还传出了美国可能不会给他发放签证的消息。
然而伊拉克的政治天平微妙地改变了美国和伊朗两方的政治砝码。现在美国要依赖伊朗维持伊拉克的稳定,而这反过来给了伊朗在核谈判桌上与美国叫板的筹码。内贾德当选后,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和总统纷纷出访伊朗,这两位萨达姆的宿敌与内贾德的相会似乎有点“老战友相逢”的意味,伊拉克的政治天平也越来越向伊朗倾斜了。而当内贾德口出“应该把以色列从地图中抹去”,在一周内两次抛出“纳粹大屠杀是个神话”言论时,西方政治分析家似乎从他的话语中读出了更多的意味。
2005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赴以色列调查其核武库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广泛关注,一些西方评论家认为,内贾德的反以言论是在争取国内年轻人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处于西亚通往欧洲和中亚通往印度洋十字路口的伊朗高原,多次遭到强悍的外族入侵,山河几度破碎,数不清的操着各种语言、信仰和习俗的部落、民族在这里生存。在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现代国际关系结构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国内的统一信仰、团结和邻国的睦邻友好,伊朗能够在美国、以色列的重重包围和威胁下实现发展经济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内贾德是个“有点怪异的家伙”。
而未来,这位出身平民的铁匠之子将把伊朗带向何方,将会给世界政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人们将拭目以待
Ⅸ 伊朗1979年革命对于伊朗来说是进步还是倒退
个人看法。
当初推倒王朝的时候,是各种力量纠缠在一起,有传统的慕斯林力量,也有支持进一步自幼的人。或者,单纯反对叹服的人。
但最后,是传统【慕斯林】,获得了最大的果实。之前的巴列维王朝,固然腐朽,很多人极为贪婪。但同时,也开启了伊朗的现代化,那个时候,伊朗的女生,甚至能穿泳装。
不过,他们忽略了很多事情。在大城市,已经近代化了,可广大的乡村、城镇,不仅极为落后,得不到发展,而且,依旧是传统慕斯林的天下。
由此,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最终,这个腐朽和贪婪的王朝,被打败了。可伊朗,却变成了十分保守的所在。就是今天的伊朗了。
这是生活和争执上。
不过,如果从军事和地缘影响上,却是一种强大。现在的伊朗军队,绝对不是当初的所在。叙利亚血战这么多年,伊朗军官团的支持,是重要的原因,极为凶悍!!!
同时,从政治上,什也派开始崛起,从黎巴嫩到叙利亚到伊朗到伊拉克,核心的力量就是伊朗!
问题十分复杂,从国内的生活,和争执走向上,似乎不太好。
不过,从军力和地缘影响上,却是绝对的进步。
Ⅹ 伊朗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人们出国旅游都很方便,你想去哪儿,带上钱、办个签证、订个机票就可以搞定了。近年来东南亚和西亚的国家很受中国人欢迎,包括伊朗。现在在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如果你跟朋友提出你要去伊朗旅游,他们都会问:“伊朗安全吗?”。很多人觉得伊朗像伊拉克和阿富汗,社会动荡、恐怖袭击、打仗。其实我们都需要对伊朗的印象做一些改观,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真实的伊朗。
伊朗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所以伊朗是禁酒的。在伊朗很难找到酒喝,因为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伊朗人是穆斯林。于是伊朗创造了无酒精啤酒,为了打击自己国家的酒精走私,伊朗鼓励国人喝没有酒精的啤酒来代替饮酒。他们除了有禁酒文化,还有一夫多妻制。在伊朗,一名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但同时丈夫也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妻子,不能厚此薄彼。因为伊朗男女比例失调,如果只实行一夫一妻制,伊朗将会有很多的女性找不到对象。所以想要找媳妇的中国男游客也可以去伊朗试试哦,也可以去伊朗感受一下当百万富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