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中国参与伊朗核的原则是什么

中国参与伊朗核的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30 08:07:56

⑴ 伊朗核协议为什么有中国参与

因为有利益,所以中国才会参与。

我们希望在60天内与其余签署方就此问题的权利达成协议,如果问题得到解决,伊朗将恢复其先前的承诺。如果不解决,伊朗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果将伊朗核问题再次摆在桌面上,那么伊朗方面将做出强硬回应。伊朗人民乃至全世界都应该意识到,这些行动符合伊朗核协议,并不代表伊朗核协议的终结。这些言论表明,伊拉克方面的呼吁也显示出警告信号。最初在2015年7月,伊朗与其他六个国家就伊朗核问题达成了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制裁将取消。

⑵ 中国在对待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1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般答外交的还要提到“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⑶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干条

1、外交人士:坚定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对于伊朗核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2、军事战略家:希望伊朗问题能够吸引美国亚太战略的大半精力,减轻美国为首的围堵中国和平崛起的政策。同时希望消耗美国一定的战略储备,技术储备,可以在美国打台湾牌,朝鲜牌的时候有一张伊朗牌可以抗衡。
3、外经贸人员:希望保持和稳定,中东的劳务市场和商品出口。中东和平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渠道畅通以及外贸出口的优势。
4、普通民众:受到舆论影响较大,部分人士希望美在伊朗有挫折有损失,以抵消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
5、知识分子:(这个暂且不说)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⑷ 如何正确理解伊朗核问题的中方立场

中立立场就是既不支持封杀伊朗,也不赞成动用武力对抗,继续贸易往来。

⑸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的国家地位问题。
简介: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但在安理会的压力面前,伊朗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争取到了4年的发展时间,伊朗核技术水平已经在制裁年代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关伊朗“研制核弹头”的传闻和“军事解决”的推测也出现于各国媒体,“核问题”在逐渐向“核危机”演变。

伊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伊朗核危机到底会如何收场,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担忧。

核武器的持有者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无奈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中,大小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问题上,各国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70年3月生效后,这种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输出核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而其他国家则不可以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中国是1992年3月正式递交条约加入书的,因此中国对该条约也承担相应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恰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和当今国际体系的缔造国,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在核武器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大国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仅是“大国一致”的宣言,也大体表达了188个签约国的共同愿望。但在条约生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压力,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竞赛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世界在震惊之余意识到,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宿敌同时拥有核武器,或许会避免新的战争,于是就采取了默认态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无碍大局。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定向核武器”,尽管违法,但被容忍。

不过,如果伊朗也拥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样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在南亚的核竞赛,伊朗和伊拉克这对宿敌在中东的核竞赛也曾经紧锣密鼓。两个国家的核计划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拉克核计划的哺育者是苏联,伊朗核计划的哺育者是美国;伊拉克的首座应用性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法国,伊朗的首座应用型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的竞赛高峰期,伊拉克领袖萨达姆说:“你要问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拥有核武器,他都会告诉你说,他想拥有”;伊朗国王巴列维说:伊朗“毫无疑问会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拥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扭转了两伊核竞赛暨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核竞赛的进程。革命后的伊朗以西方为敌,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萨达姆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国反应堆,以色列的空军则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即将投入运行的法国反应堆,两国间的核竞赛不得不中场停歇。

战后,萨达姆错误地入侵科威特,引发了联合国授权、美国主导、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战争,萨达姆不仅“被打回了老家”,还接连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说恢复核计划,最后连政权都丢掉了。萨达姆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核计划的彻底破灭,意味着阿拉伯人输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竞赛,同时也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不可能不受到严控和高压。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弃核,另一方也必须弃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这里被认真地派上了用场。

简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根据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基本认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都会“严防死守”。也就是说,当今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装。

伊朗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难以补偿的高昂代价

早在1957年,美国就同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那时候的伊朗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坚定盟友。两年后,美国帮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实验型核反应堆。1974年3月,巴列维公布了他的宏远规划:在1994年建成总能量为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相当于23个目前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个石油输出国竟然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计划,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刚刚以盛大的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维国王,丝毫不掩饰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于1974年6月在巴黎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核武器。当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联合电力公司签署了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总价值为5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协议,伊朗核项目年度预算也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1977年5月,法国也同意为伊朗建设两座9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

1979年4月伊朗新体制建立之时,布什尔的两座核反应堆已完成过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布什尔工程被迫中断,但伊朗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伊朗总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电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核开发应该限制在研究领域”。但从1984年起,伊朗核计划的恢复步伐加快,大量留学生被派出学习,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设施。由于德国坚持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方能继续执行协议,有关伊朗开始向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国寻求技术援助的报道随之频繁出现。据西方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两伊战争最艰苦的鏖战阶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专机就从巴基斯坦秘密运来了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样机与制造核弹头和运载导弹的设计图纸。显而易见,战争使得伊朗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建立核威慑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查和监督的规定,接受中方有关原则,中国愿意考虑向伊朗提供核电站设备”。次年2月,双方达成了建设两座30万千瓦核电站的意向合同。孰料来自中国的核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国同伊朗的核电站建设商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便于1995年1月同俄罗斯签署了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合同,紧接着又在同年4月同俄罗斯签署了开发铀矿资源和建造铀浓缩设施的协议。

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的伊朗在发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995年5月1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发表声明说:“我们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已建立了组织机构,负责获取和发展核武器”,“从其组织、计划、采购和隐蔽活动来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谋求核能力的几乎所有国家所采取的典型路线发展核武器”。一周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断绝美伊贸易和投资的行政命令,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贸易,以迫使伊朗放弃拥核尝试。

新形势下,俄罗斯取消了为伊朗建设铀浓缩设施的计划,中国则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术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罗斯继续建设核电站承诺的同时,抓紧自行发展铀浓缩技术,秘密建造相关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并取得了显着进展。

美国认为伊朗开发铀浓缩技术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伊朗一旦建成了铀浓缩设施,就能在任何时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迅速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而伊朗在巨大的压力和一连串制裁决议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放弃既定核计划的意图,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政府一贯否认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再三重申是为了发电和满足医疗与农业所需。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并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铀浓缩设施的消息传出后,伊朗的处境进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即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弹头的消息。该机构新任总干事明白相告,“我们获取的情报显示,伊朗过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发用于导弹的核爆炸装置”,他还证实了关于伊朗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说法。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放弃和退缩意味着彻底失败。因为以往半个世纪,这个国家为成为核大国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除了受到周边国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觉这一巨大的政治代价,为开发核技术与建立核设施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严重拖累了石油工业的复苏。由于战争摧残和设备老化,伊朗石油工业日渐萎缩,原油日产量从革命前的6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万桶,而国内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进口。据西方专家判断,如不及时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将不再是一个石油输出国。考虑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0%,政府预算的60%也来自石油收入,这样的前景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缩么?即便退缩,已经付出的高昂代价能都得到补偿么?即便退缩可以换来美国对伊朗体制的认同,体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但谁能补偿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和20年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安理会以往的3个制裁决议(第1737、1747和1803号决议),伊朗的核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开发及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革命卫队将领都在制裁名单之上,相关材料进口渠道和资金往来都被冻结,甚至重型常规武器的进口也被禁止,接下来的制裁又会是什么?新的制裁能保证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么?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看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

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坚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一旦伊朗拥有核威慑力,核不扩散体系势必会进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势必难保;

也有人说是伊朗同西方国家关系问题,特别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问题,只要美国承认伊朗现行体制,双边关系正常化,伊朗不再为国家安全担忧,自然就没有坚持发展核威慑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开言论则认为,他们是在合法行使本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外界无权干涉伊朗的这一合法权利。实际上,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思考,不仅要避免单一视角,也要避免冷战思维,更多的思考似乎应该集中在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和中东的宗教与民族关系上。

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在这一问题的体现就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同时尽量避免军事解决。可以说,这两项的前者是解决伊朗核危机应该坚持的底线,后者则在一定程度是愿望的表达。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和军事解决的选择是难以确定的。仅就冷战结束后海湾地区发生的三次战争而言,无论是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还是2003年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先都存在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最终都是诉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机也存在着最终以武力解决的可能。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来看,问题似乎更加沉重。中东的历史一向是各种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中东的土地一向是各种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舞台。中东主要民族关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冲突就会席卷整个地区,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犹太这中东四大主体民族各有各的后台,尽管冲突不断,但基本维持了该地区的势力平衡。

美苏冷战在中东地区最早决出胜负。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国主导下实现了和平,标志着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胜利。但与此同时,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将不仅将伊朗转变为美国的敌人,还通过什叶派的革命输出将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引发了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支持下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东势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也是逊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叶派的波斯人之间的一场新的血腥较量。

两伊战争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后果是两败俱伤。战后萨达姆的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自己亡党亡国,还给伊朗的崛起制造了绝好的机会。历史上的伊朗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区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疆域之内。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的崛起,势必会对中东新的势力均衡带来巨大的变数,引发难以遏制的核竞争。

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唯一拥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也是被伊朗视为死敌的国家。对于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和解之前,以色列弃核与中东无核化进程是难以启动的。

对于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国家也绝对不会接受。只有土耳其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伊朗的核突破不仅意味着波斯帝国有了复苏的希望,也意味着曾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4个世纪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启动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毕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波斯帝国在1300多年前臣服于阿拉伯人并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冲突不仅是中东主体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也具备了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的鲜明特征,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面对可能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而无动于衷的。

显然,除了国际行为准则以外,伊朗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国际行为准则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核,但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压力面前,伊朗和平拥有核威慑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压力面前拒不妥协,势必给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制造口实,而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断伊朗崛起的进程。

这就是核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家地位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伊朗手里。

⑹ 制裁伊朗事件的四轮制裁

联合国安理会9日以12票赞成、2票反对和1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新决议增加了制裁实体与个人的范围。
根据决议,主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的投资活动;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伊朗进行任何与可运载核武器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加强在港口和公海对涉嫌运送违禁品货船的检查措施;禁止各国与伊朗进行与核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同时禁止伊朗在国外开设可能会被用于资助其核活动的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
决议附件中包含了自安理会制裁伊朗以来通过的最大的一个制裁清单,其中包括将受到资产冻结的40多家伊朗实体,其中许多实体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
表决结束后,李保东大使介绍了中国的立场。他表示,安理会刚刚表决通过了伊朗核问题新决议,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关切,也表达了各方对尽早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期望。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全面、认真履行决议。
李保东说,中国始终认为,安理会围绕伊朗核问题采取的行动必须立足于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应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伊朗应严格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同时,条约赋予伊朗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第二,应有利于维护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三,应有利于维护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不能影响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各国与伊朗的正常经贸往来。安理会的行动应适度、渐进、指向明确并与伊方在核领域实际的做法相称,应有助于推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
李保东表示,中国以认真和建设性态度参加了决议草案的磋商,积极推动决议草案全面反映上述原则。中国始终认为制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全面最终妥善解决,必须回到对话和谈判的轨道上来。安理会通过伊朗核问题新决议并不等于关闭外交努力的大门。新决议的目的是促伊朗重返谈判,激活新一轮外交努力。李保东并强调,安理会保持团结对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至关重要,强行推动表决的做法无助于这一团结。
李保东强调,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政府重视并欢迎巴西、土耳其与伊朗就德黑兰研究堆燃料交换问题达成三方协议。希望有关各方充分利用这一协议带来的积极势头,全力推进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李保东表示,在安理会通过伊朗核问题新决议的同时,六国外长发表共同声明,重申致力于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承诺,并表示将加大外交努力,积极推动复谈。中国一直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在六国以及安理会围绕决议草案进行讨论和磋商期间,中方一直与包括巴西、土耳其、伊朗以及许多阿拉伯国家保持着密切沟通,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共同努力,为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各方积极评价中国坚持原则、主持正义,高度赞赏中国为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维护海湾地区和平与稳定、维护国际贸易正常往来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和影响,并为推动安理会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公正、客观、平衡行动做出了积极努力。
本报北京6月1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9日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朗核问题新决议答记者问表示,中国处理伊朗核问题的出发点是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和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支持“双轨”战略。安理会关于伊核问题的新决议和六国外长声明包含了国际社会对伊核问题的关切和尽早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的普遍期待。
中方始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够满足各方关切的方案,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正确途径。安理会通过决议并不意味着关闭了外交努力的大门。国际社会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外交轨道的重视与投入,争取早日找到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办法。
中方愿继续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为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制裁措施还针对涉嫌违反核不扩散政策的伊朗金融机构。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这将是伊朗所受制裁中“最严厉”的一次

⑺ 伊朗核问题中各国的立场分别是什么

最新动态:
4月28日是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朗一个月内停止铀浓缩活动的大限之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在这一天呈交伊朗核调查报告。然而伊朗方面的态度却越发强硬,先是总统表示拒绝退让,接着最高领袖表态美国若动武,伊朗就会以双倍的强度回击。如此激烈的对峙之下,美国及联合国其他各国该拿伊朗怎么办?
伊朗:美若进攻,双倍回击

2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对记者重申,发展核技术是伊朗的权利,伊朗决不会在自己的合法权利上让步。

与此同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强硬讲话。伊朗国家电视台的画面显示,在一个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会议上,哈梅内伊表示:“美国应该明白,如果他们进攻伊朗,他们在全球的利益就将遭到报复。”哈梅内伊还说:“伊朗将对任何袭击还以两倍强度的回击。”

美国:通过法案,加强制裁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众议院26日以396票赞成的压倒多数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制裁。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博纳称,该法案暗示,美国强烈希望伊朗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成员。

法案称,美国将继续对伊朗加压,直到对方放弃生产化学、生物或核武器的想法,并表明任何向伊朗出口或提供有助于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物品或技术的个人都将受到制裁;法案要求美国联邦登记处刊登出在伊朗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个人、公司或国家的名字,并规定在伊朗能源领域投资的国家不能得到美国的援助;法案还“授权”美国总统为针对伊朗的一系列活动(如人权组织、电台节目等)筹资。

==========有此一说==========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伊朗战争年内打响!

在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之际,一贯语出惊人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日里诺夫斯基4月27日突然宣称,伊朗战争将于2006年打响!

据俄新社报道,日里诺夫斯基预测,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将在今年以空袭开始,随后地面军事行动接踵而至。他还表示,深入伊朗山区的多国部队将比驻伊联军遭到更大的损失。

以色列高级官员:伊导弹能打到欧洲

以色列《国土报》27日报道,以军方高级官员称,伊朗购入的远程弹道导弹,能够打击到欧洲城市。

以色列情报部门负责人阿莫斯·亚德林26日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射程达到2500公里的BM—25导弹已经运抵伊朗。

==========热点分析==========

伊朗报复美国有3招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对美国展开报复。

第一、袭击美国驻伊拉克军队。第二、伊朗可以利用霍尔木兹海峡打击美国的经济利益。霍尔木兹海峡是进入海湾地区的门户,世界2/5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这里,是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国家的“能源生命线”。第三、利用激进组织袭击美国目标。

==========各界反应==========

联合国:还没想好

联合国安理会还没有进一步动作,正在等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再作决定。

伊朗代表团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奥利·海诺宁举行了约2个小时的会谈,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也突然出现,进行了适当参与。但是会谈后,无论是伊朗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都讳莫如深,不愿透露任何信息。
另据悉,美国已建议安理会于5月3日举行会议,讨论巴拉迪的报告。

俄德:外交解决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7日说,伊朗应该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决议。他们同时表示,只有通过外交途径才能解决伊朗核问题。

阿塞拜疆:不许借境

正在美国访问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4月26日说,他不会允许美国利用阿塞拜疆针对邻国伊朗发动任何军事行动。英法:提交草案

英国驻联合国大使埃米尔·琼斯·帕里26日透露,英国与法国最早将在5月2日向联合国提交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草案,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⑻ 伊朗核问题,中国的态度

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防扩散义务。为此中国希望伊朗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履行相关决议,在执行附加议定书,澄清未决问题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恢复国际社会对其核计划和平性质的信心。不久前伊朗与土耳其和巴西签署的核燃料交换协议,中方希望这一协议有助于推进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进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通过对话和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审议朝核问题时发言,中方重申了中国政府“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的一贯立场,并指出:六方会谈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复杂敏感时期,各方更应保持冷静克制,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应着眼大局,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

⑼ 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中方赞成,为什么

中方造成伊郎在未能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伊郎的行为危害中东和平的条件下对伊郎进行制裁。且在赞成制裁的同时,还要进行外交努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伊郎核问题。表决结束后,李保东大使介绍了中国的立场。他表示,安理会刚刚表决通过了伊朗核问题新决议,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关切,也表达了各方对尽早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期望。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全面、认真履行决议。李保东说,中国始终认为,安理会围绕伊朗核问题采取的行动必须立足于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应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伊朗应严格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同时,条约赋予伊朗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第二,应有利于维护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三,应有利于维护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不能影响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各国与伊朗的正常经贸往来。安理会的行动应适度、渐进、指向明确并与伊方在核领域实际的做法相称,应有助于推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参与伊朗核的原则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成药寄英国用什么快递 浏览:460
在越南尿毒症透析一次多少钱 浏览:86
中国多少通信基站 浏览:505
意大利回国直航机票什么时候恢复 浏览:684
英国大帝有多少 浏览:930
伊朗气候温度怎么样 浏览:164
印度高铁为什么那么快 浏览:794
柜门印尼白是什么颜色 浏览:568
伊朗什么东西比中国便宜 浏览:106
伊朗绿松石有什么用 浏览:944
中国多少台呼吸机 浏览:539
印尼什么虫子叫得像小鸟 浏览:433
越南现在哪些城市封了 浏览:956
印度有什么着名文明 浏览:764
如何介绍越南黄花梨 浏览:70
英国人罗素多少钱 浏览:424
泰国榴莲如何进入中国 浏览:598
意大利佛罗伦萨lv在哪里 浏览:679
怎么区分印度和非洲小叶紫檀 浏览:117
印尼咖啡糖是什么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