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两伊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海弯战争是咋样结束的呢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满意请采纳
❷ 阿拔斯一世对土耳其开战,伊朗是怎么反败为胜的
1602年,阿拔斯一世对土耳其开战。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伊朗国第一次成为进攻的一方,而军事组织未作根本改变的奥斯曼帝国却成为防御的一方。1603~1604年,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伊军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余万亚美尼亚人从被征服的亚美尼亚被赶往伊朗内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战争中,伊朗获得全胜。1613年11月20日,交战双方在伊斯坦布尔签订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战果的和约。
❸ 伊朗是怎么得罪美国和阿拉伯世界,混到没朋友的
地缘政治因素,不是伊朗得罪谁,而且伊朗够强大也够坚挺。对于美国来说,阿拉伯世界是它石油美元的基石,哪个国家不听话就挨揍换领导。而这块基石旁边是伊朗这个大块头。伊朗和阿拉伯世界不对付,也不听美国摆布,毕竟曾经是大波斯,也是有骨气和民族尊严的。
关于伊朗和阿拉伯不对付其实就是宗教原因,伊朗是逊尼派,其他穆斯林国家是什叶派,对于这些政教合一国家掌握信徒就可以渗透兼并国土,所以不同派别互相发展教徒,导致宗教问题和势力范围错综复杂。所以在穆斯林国家发生战争就会出现地区小霸王伊朗逊尼派的身影。
❹ 伊朗门事件是怎么回事简洁一点
伊朗门事件:由以色列牵线搭桥的武器人质和麦克法兰出访德黑兰的秘闻一经之于众,举世哗然,里根在美国国内受到广泛指责,他遇到自己的“水门事件”。1985年6月,美国环球航空公司飞机上的人质从大马士革回到美国,这件事使美国意识到,实际上是伊朗在背后牵线的结果。由此,美政府就想到要了解伊朗的宗教领袖,能否对黎巴嫩施加影响,促使在黎被扣押的美国人质恢复自由。通过中间人进行试探,伊朗暗示,期望得到前国王巴列维在美购买的一批战斗机的零部件,以便恢复使用这些早以搁置的飞机。因美国同伊朗中断关系6年,正当白宫苦于无从下手时,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戴维在总理佩雷斯同意下,向美政府提议,利用一个在伊朗长期活动的军火商考柏,宁格蒂在该国的广泛联系,来为华盛顿服务。这个建议得到当时还在担任总统安全顾问的麦克法兰的同意之后,经里根总统批准,开始悄悄执行了。麦克法兰及其助手与伊朗代表进行了极为隐密的会谈,会谈中由以色列担保,本着一飞机军用物资交换一名人质的原则,分别于1985年9月,1986年7月和11月释放了三名人质。
1986年5月,麦秘访伊朗,伊官员不仅同麦进行接触,而且美国提出一系列条件,美国只答应第一条即提供巴列维国王购买并以付款的飞机和坦克配件及其他武器。伊朗要求为得到满足,于是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于11月4日突然公开了麦访问伊朗的秘闻。以武器换人质的秘密交易,涉及到美国对恐怖活动和两伊战争的态度。美过去采用绝不向恐怖分子屈服,也不用他们谈判的政策,因此,以武器换人质立即引起国内外巨大的震惊。
❺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伊斯兰教分什叶派和逊尼派),二是领土纠纷,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与幕僚们针对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问题举行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上,他们决定一周后将向伊朗全面开战。
而就在此前一周,为试探伊朗的反应,萨达姆的军队占领了伊朗边境的两个小村庄。伊朗当局的沉默态度使萨达姆大吃一惊,也更坚定了其出兵伊朗的决心。因为,伊朗的“无反应”正是霍梅尼虚弱的表现。萨达姆相信,霍梅尼政权对前国王军队的“大清洗”正严重侵蚀伊朗军队的战斗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丧失对伊朗军队的动员能力。只要在这“腐朽的门上”踹上一脚,伊朗必将崩溃,这正是复兴阿拉伯的良机。
1981年,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领导人视察两伊战争前线的伊拉克防空设施。
而此时的伊朗也没有做好准备。伊朗情报机构1980年的报告中这样记载着,“伊朗当前没有能力去进攻伊拉克,亦没有能力抵御伊拉克的大规模入侵。”尽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霍梅尼相当乐观。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并给了他继续“革命”的勇气。最为重要的是,伊朗军队经过巴列维国王全盘美式的训练,仅从数字上也看是海湾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萨达姆之流不值一惧。对于萨达姆方面,两伊战争其实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伊朗先动手炮击了两伊边境中部地区的村庄。
然而,历史终将铭记1980年9月22日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萨达姆军队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
许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将两伊战争归咎于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输出革命的愿望,或是萨达姆的个人野心,亦或是中东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必然。
细究极恐,这场展现在世人面前长达八年的战争,实是在为西方的殖民历史善后。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遗毒,至今仍在中东发酵。
❻ 一战时伊朗在干什么
严格地来说,伊朗在大战之中是一个中立国和非参战国。但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而他的敌人俄国、英国则全面干涉了伊朗事务,这就使伊朗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冲突之中。首先,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省成了俄国和奥斯曼两国军队的战场。1915年,俄国军队驻扎在加兹温,有可能占领德黑兰。第二,英国已经决心保护英波石油公司在胡齐斯坦极其重要的企业,并且开始利用伊朗在阿瓦士周围的领土作为军事行动的基地,入侵奥斯曼帝国的伊拉克地区,以保护输油管道和其他设施免遭奥斯曼人的攻击。
❼ 两伊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
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❽ 阿根廷让三球打伊朗咋弄预计比分
体育比赛,具有公正性。打比赛让球,显然有失公平,是任何赛事都不允许的。所以,阿根廷让球的假设并不能成立。
足球是圆的,比赛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并不为少。1950年 世界杯赛上乌拉圭以2:1胜巴西,1966年世界杯朝鲜以1:0胜意大利晋级8强,1998年法以3:0大胜巴西进入世界杯总决赛,都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从正常看,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实力的确要高于伊朗队,但这并不因为着伊朗队没有一点机会赢得比赛。足球赛中,球队战术思路即战术应用、队员状态、临场表现、胜负运气等,都会影响比赛的结果。
足球比赛最吸引人的就是悬念。在比赛结束前,任何人都无法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们可以按常理推断阿根廷队必赢,但具体比分不是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何况,冷门一旦发生,平局、弱队胜出这两种结果都可能出现。
❾ 终于明白为什么伊朗对中国如此重要
伊朗是重要的能源输出国,尤其是伊朗的石油,对于世界上对原油需要最旺盛的中国来说,是餐桌上的香饽饽,而伊朗由于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卖出的石油无法进行美元结算,而那些欧洲国家大都与美国加盟,伊朗只能背水一战,俄罗斯的人口少内耗不多,所以伊朗也只能选择中国这样的大国来买他们的石油以换取所需的物资和金钱。
❿ 伊朗0:1西班牙,伊朗还有出线的可能吗
B组的第二轮比赛,葡萄牙依靠C罗的头球,战胜了摩洛哥。而伊朗运气不佳,未能守得一场平局,被西班牙1:0击败。如果要问伊朗有可能出线吗?我觉得可能性有,不过只有三成。
从目前比分上看,西班牙和葡萄牙均为一胜一平,同积四分,并列小组第一。伊朗一胜一负,积三分,列小组第三。摩洛哥两战皆负,小组垫底。小组赛还有一轮,B组中,除了摩洛哥铁定出局外,其他三支球队均有可能出线。
我是向往蓝天得鸵鸟,一名坚定的德国队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