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大力施压,为什么俄要出手力挺伊朗
美国大力打压伊朗,对伊朗实行经济封锁,武力威胁伊朗。俄罗斯出手帮助伊朗的原因是因为俄罗斯想要保住它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跟伊朗其实是有利益关系的,俄罗斯近两年在中东地区影响力逐年上升。美国对中东的控制逐渐减弱。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会选择出手帮助伊朗。
但是美军迟迟都不敢主动出击,因为伊方并非是孤军奋战,其背后还有俄军在大力援助。其实一直都是俄伊双方在商讨各种事宜,而且在美国准备大力制裁伊朗的时候,俄军方发言人表示,俄方始终都站在伊朗这边,未来还会持续加大与伊朗的合作力度,因为双方有诸多共同利益。
② 伊朗和俄罗斯现在到底什么关系/
两国处于军事合作关系,特别是伊朗的核问题,俄罗斯与美国的立场不同,无形中给了美国很大的压力,两国的良好关系让美国很敏感。
③ 波斯进军的过程是怎样的
18世纪初,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统治者屡次请求彼得一世给予帮助,以求使他们的领地摆脱土耳其和伊朗的统治。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政府即着手准备进军波斯。进军的首要任务是占领杰尔宾特、巴库和舍马哈。
1722年6月底,参加波斯进军的部队和区舰队的船只在阿斯特拉罕集结。
7月29日,区舰队从阿斯特拉罕驶向阿格拉汉湾,另有近2.2万骑兵沿陆路从察里津向该地区运动。
8月8日,步兵在阿格拉汉湾登陆,并在阿格拉汉河畔同骑兵会合。彼得一世率军沿里海海岸向南塔吉斯坦运动。
8月17日,卡巴尔达诸公爵的骑兵部队同彼得一世的部队会合。
8月30日,俄军遭到乌捷梅什苏丹马赫穆德所部的攻击。俄军击退这次攻击后,继续向杰尔宾特推进,于9月3日进入该城。
彼得一世曾打算从杰尔宾特经由尼亚扎巴德向巴库和合马哈进发。当卡尔特利国王瓦赫坦格六世和亚美尼亚大主教耶萨伊获悉俄军进入伊朗领地的消息后,分率3万和1万人的部队开到甘贾要塞附近,以便同俄军会合。解放运动在阿塞拜疆的卡拉巴赫和其他一些省展开,伊朗对这些地区的统治遂告结束。由于8月21日前往杰尔宾特为俄军运送粮秣、火炮和弹药的大部分运输船只在途中遇风暴沉没,彼得一世只得停止继续进军。彼得一世分别在杰尔宾特、阿格拉汉河畔筑垒兵营和苏拉克河畔的新建圣十字要塞留下守备部队之后,于1722年10月率主力返回阿斯特拉罕。瓦赫坦格六世和耶萨伊获悉彼得一世停止军事行动后,也撤离了甘贾。留下指挥俄军和区舰队作战的马秋什金少将,组织了几次海上远征,以占领沿海的一些独立支撑点。
1722年12月,希波夫上校率登陆队在恩泽利海湾登陆,占领了拉什特。
1723年春,土军利用伊朗内部衰弱之机侵入外高加索,夺取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此,俄军也积极行动起来。
1723年7月1日,马秋什金所部4000人分乘20只船离开阿斯特拉罕,于8月6日占领巴库。同年秋,津布拉托夫中校所部从库拉河口溯流而上,向萨利亚内要塞进发。
1723年9月23日,俄伊条约在彼得堡签订,从而阻止了土耳其在里海和卡巴尔达地区的侵略行动。嗣后,由于俄国政府考虑到同土耳其的关系恶化,此时同伊朗结盟有利于俄国,遂将里海沿岸的一些省份归还伊朗。
波斯进军使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解放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使俄罗斯同外高加索之间的关系得到巩固;对伊朗保持国家独立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这次进军中,山地和沿海地区的作战经验丰富了俄军的战术。
④ 伊朗和俄罗斯到底处于什么关系
当伊朗无法为俄罗斯提供更多利益的时候,就是俄罗斯卖了它的时候。
⑤ 据说伊朗现在不但要防备美国,还要警惕背后的俄罗斯,这是为何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可以很好的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冲突。目前的伊朗和美国是死敌,但是和俄罗斯是战略上的盟友,战略上的盟友意味着俄罗斯和伊朗并不是永久的盟友,和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没有办法比的。
所以有了这么多理由,足以说明伊朗的险恶处境,一边是强大的敌人,另一边是随时会反咬自己一口的盟友。
⑥ 在美国重重围堵之下,为何俄罗斯敢无视警告向伊朗伸出援手
如果说被坑的最惨的估计就是美国了,为啥呢?明明自己认为有盟友在,可以肆无忌惮的干些事情,结果盟友转头就帮助了敌人,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就发生了。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真的是不长记性了,明明已经知道伊朗不可在去围堵,还是贸然出手,想发起争斗。可惜,这次天不遂人意,俄罗斯的一出手,让美国陷入了一丢丢的尴尬之地。
在特朗普执政以来,很多盟友国都遭受了制裁,不过都是敢怒不敢言的状态,谁让美国一家独大呢?所以这次俄罗斯公然反水,其实也是给众多不敢言的国家,有了一个安心的机会。而这次,美国想要用军事的力量去打压伊朗也就未必会得逞了。毕竟还有诸多国家看着,而且俄罗斯也公布了自己的武器谁刚买,就敢卖的豪言,这下就算想用军事力量去压制,也会考虑一番了。
⑦ 为何中国俄罗斯要支持伊朗
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可是,美国会不会打伊朗还很难说!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
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中国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该条约。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该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核扩散,1997年5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核准了保障协定附加议定书。这是自1970年通过第一批依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无核武器国家缔结的全面保障协定实施细则以来,对机构保障体系所作的最重要修订。附加议定书的标准文本由序言、18条正文和2个附件组成,内容包括:有关国家提供有关核燃料循环的一切信息,以及视察员进入这些场所的权利;有关一国核场址上的一切建筑物的信息及视察员临时通知进入这些建筑物的权利;改进视察员指派过程的行政安排,发放多次入境签证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现代通信手段的权利;国际原子能机构遵守实施的卫生、安全、实物和其他保安方面的规定及尊重个人权利,并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保护由此得知的商业、技术和工业秘密及其他机密信息等。
正是因为这个条约,才出现了今天的这种状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条约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带有某种大国强权性质。
1.在伊朗核问题中伊朗需要强大的盟友作支援;
2.中\俄都是大国,有支援它的实力;
3.中\俄都与美国暗中较量;
4.伊朗明白自己对于中\俄的战略利益,(对于俄罗斯它和伊朗是唇亡齿寒;对于中国伊朗有它喜欢的石油)所以中\俄会帮助它;
5.伊朗同中\俄没有利益冲突.
6.其它西方大国大都敌视伊朗;
7.伊朗的周边邻国不是敌视它就是太弱.
伊朗的核问题来自伊朗的立国原则与美国国家利益的不可调和性。伊朗的立国原则就是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向所有的伊斯兰教信徒为主体的国家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的革命,渐而向全球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这立国原则可以从伊朗的宪法和国家政权的结构及外交原则上得出。伊朗的外交原则是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美国、以色列和南非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拖嗷プ鹬氐幕�∩戏⒄构叵怠<岢质涑鲆了估家馐缎翁��了估荚谄渫饨徽�咧懈哂谝磺校�恢糜谝磺泄�依�嬷�稀R晾实牧⒐��蛞彩且晾时J嘏烧�稳宋锏恼�伪Ц海�歉稣�卫硐搿H欢�饫硐敫�拦��依�嬖斐闪思�蟮某逋弧?nbsp;
在世界上公开有核力量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未公开的据推测有核力量可能性非常高的国家有以色列、巴西。然而这些(除美国外)公开的和未公开的核国家都没有受到美国极其盟国以实际军事打击为手段逼迫这些国家停止核开发,是因为这些国家有些是美国的友邦国,有些是美国无能为力去制止,有些则是制止的成本太高的原因。伊朗就不同了。
首先伊朗是个中小型国家。其次伊朗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再次伊朗在世界比较孤立。再其次伊朗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最后伊朗还是个丰富的产油国。最根本的是伊朗的核成功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中东利益构成致命性的打击。所以伊朗才会面临着美国以直接的军事打击为威胁以促使伊朗放弃核开发的危机。由于伊朗是弱小的,而且美国的军事打击的成本可以从伊朗丰富的石油中减少甚至获利,所以理论上讲美国军事打击伊朗是可行的。可以说伊朗的核危机就是伊朗国家政权的危机。
美国的国家利益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必定要维护当前的超级大国地位和继续加强自己地位的牢固性。作为一个国家的利益对外表现形式主要为对外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美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会有几个国家对美国继续加强超级大国地位的牢固性造成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地区性大国的出现和加强地区性大国地位的现实。目前能够作到地区性大国及扩大影响范围的国家及国家联盟有中国、俄罗斯、欧洲联盟。对美国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者必定是中国,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为了继续加强超级大国的牢固性,美国就必须限制及瓦解现有的地区性大国的对外影响,防止其他地区的地区性大国的出现,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美国现有的有利条件影响整个世界。在军事上,美国战略意图是在每一个可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极大影响的地区进行军事部署,从而压制对方的影响力。在东亚,美国以日本基地、韩国基地、关岛基地及最近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对俄罗斯的军事战略扼制,美国以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和北约对东欧各国的吸引来围堵俄罗斯。在欧洲,美国以北约的领导作用和对北约内部的几个国家的拉拢及对东欧国家的军事合作来牵制欧洲大陆。在东南亚,美国以其战略盟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对印度及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潜伏。在非洲,目前及以后一段长时间还不会出现对美国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出现,所以在非洲美国以其他方式来钳制非洲。在拉美,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以本土的军事力量就可以对付了。在中东,美国以其盟国以色列、土耳其及最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来应付中东的军事威胁。除了军事手段,美国还以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及扼制世界上所有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
逐鹿中东
中东的资源是富有的,但是中东的力量是贫穷的。中东是没有一个地区性大国的地区。所以对中东的争夺就变成了地区外大国的逐鹿战场了。美国在这场逐鹿中先拨头畴。美国先安排自己的盟国以色列对付中东各国,然后对阿富汗及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造成美国军事力量在中东的直接存在。在这场逐鹿中,主要的逐鹿大国还有现有的各地区性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与欧盟的共同点比较多。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共同点比较少,甚至是冲突点比较多。这些都是美国为了加强超级大国的牢固性而采取的战略。也是各地区性大国为了削弱美国的牢固性而采取的策略。美国想把中东揽为己有,这样可以加强牢固性。各地区大国为了削弱美国的牢固性,纷纷对中东进行某种帮助。这样在中东的逐鹿就变成了加强超级大国地位和削弱超级大国地位的斗争了。目前有一条鹿跑到了兵营,杀鹿和救鹿的游戏开始了。
伊朗的核成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东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反而是好事,最起码不是一件坏事。各地区性大国如果只想保住自己的地区性大国地位,那么在全球各地区都出现对自己比较友好的地区性大国的局势是有利的。目前没有地区性大国的地区有南美、中东、非洲。伊朗是想做中东地区性大国的一个国家。多极世界对各地区性大国有利,但是美国不允许,美国想做单极世界的领袖。现实的是美国节节胜利,各地区性大国节节败退,特别是在中东。美国在中东位于有利的地形,急切想射下伊朗,中国和俄罗斯及欧盟想尽办法不让美国得逞。然而中国和俄罗斯对伊朗帮助目的和方式跟欧盟是不同的。欧盟是不希望伊朗成为中东的地区性大国的,他们对伊朗的核问题的态度跟美国基本是一致的,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力量,只不过欧盟对伊朗的态度比较温和而已。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得到利益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国射下伊朗,那么美国的利益将是最大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负数,欧盟却会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利益。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给于伊朗军事和外交上的帮助使美国的军事打击变得失败,那么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将是最大的,欧盟其次,美国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负数。如果伊朗放弃核开发,那么美国的长远利益为最大,中国和俄罗斯的短期利益比较大,欧盟的利益也会有所得
战争还是和平
战争还是和平的主角是伊朗。问题的关键是伊朗是否放弃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伊朗的军事条件能够抵挡美国的军事打击或美国不可能军事打击伊朗,再加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强硬态度,那么伊朗会继续进行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美国会军事打击伊朗且伊朗会败退,或想缓和下局势待其他有利时机再开发,那么伊朗就会暂时不开发核力量。伊朗认为美国不会军事打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伊拉克的局势还不稳定,且美国的对伊拉克战争受到国际及美国国内的批评。
(2) 美国支持不了对伊朗的全面军事进攻。
(3)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不会支持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4) 美国无法说服其多数盟国对伊朗的共同军事打击。
(5) 中国和俄罗斯会牵制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6) 美国国内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这是伊朗恢复核开发的部分原因。从表面上看,美国不会打击伊朗,但是由于伊朗的核成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中东利益造成的影响太大,美国有可能会不顾国内的反对先对伊朗进行外科似打击。其实美国还是可以拉来大多数盟国对伊朗进行军事行动的,这点伊朗不要看错了。美国制止伊朗核成功的主要理由是:
(1) 美国为了全球战略,不允许在中东出现与美国敌对的地区性大国。
(2) 伊朗的核成功会巩固伊朗的现政权,会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民主进程进行破坏。
(3) 伊朗会资助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伊斯兰革命,从而对美国的战略意图进行破坏。
(4) 伊朗的核成功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缺少了军事打击这一项,至少是投鼠忌器。
(5) 伊朗的核成功及其继续壮大会影响其他中东国家的政治导向。
(6) 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会持续减少。
(7) 伊朗的核成功会对以色列造成极度的威胁。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就是决不许伊朗的核成功。除了现实的军事打击威胁外,美国也采取外交手段来制止伊朗的核开发。对于美国来说,能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优的方案,因为对伊朗的军事打击确实有些难题没解决。除了美国外,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也希望能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不过为了最坏的打算,中国和俄罗斯还是会对伊朗进行军事和外交上的支持,这也是伊朗坚持核开发的理由,同时也是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进行外交游说的理由。
以上这些分析说明了伊朗坚信美国不会军事打击或美国的军事打击会以失败告终与美国为了超级大国的战略意图一定要制止伊朗核成功的矛盾。由于战争还是和平的最重要的主角是伊朗,所以说战争的概率比和平的概率高很多,也就是说很大的可能是2006年美国与伊朗会发生战争。
如果美国与伊朗发生全面战争的话,美国会从三面对伊朗进行攻击。一面是从阿富汗进军。由于伊朗靠近阿富汗的地区是沙漠,所以美国会使用机械旅为主的地面部队进攻伊朗的东部。一面是从伊拉克进军。由于伊朗靠近伊拉克的地区以山地为主,所以美国会使用以山地部队为主的地面部队从伊朗的西部进攻。一面是伊朗的南部海岸,美国会使用从舰艇上发导弹等攻击伊朗的军事设施和主力部队,也会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机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同时从南部登陆配合东面和西面的部队进行包围战。
⑧ 波斯进军的目的是什么
波斯进军指俄国陆军和海军对伊朗在里海沿岸的领地进行的一次进军,其目的是:保障俄国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关系,帮助外高加索各族人民摆脱伊朗的统治和阻止土耳其人对外高加索的扩张。
18世纪初,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统治者屡次请求彼得一世给予帮助,以求使他们的领地摆脱土耳其和伊朗的统治。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政府即着手准备进军波斯。进军的首要任务是占领杰尔宾特、巴库和舍马哈。
1722年6月底,参加波斯进军的部队和区舰队的船只在阿斯特拉罕集结。
7月29日,区舰队从阿斯特拉罕驶向阿格拉汉湾,另有近2.2万骑兵沿陆路从察里津向该地区运动。
8月8日,步兵在阿格拉汉湾登陆,并在阿格拉汉河畔同骑兵会合。彼得一世率军沿里海海岸向南塔吉斯坦运动。
8月17日,卡巴尔达诸公爵的骑兵部队同彼得一世的部队会合。
8月30日,俄军遭到乌捷梅什苏丹马赫穆德所部的攻击。俄军击退这次攻击后,继续向杰尔宾特推进,于9月3日进入该城。
彼得一世曾打算从杰尔宾特经由尼亚扎巴德向巴库和合马哈进发。当卡尔特利国王瓦赫坦格六世和亚美尼亚大主教耶萨伊获悉俄军进入伊朗领地的消息后,分率3万和1万人的部队开到甘贾要塞附近,以便同俄军会合。解放运动在阿塞拜疆的卡拉巴赫和其他一些省展开,伊朗对这些地区的统治遂告结束。由于8月21日前往杰尔宾特为俄军运送粮秣、火炮和弹药的大部分运输船只在途中遇风暴沉没,彼得一世只得停止继续进军。彼得一世分别在杰尔宾特、阿格拉汉河畔筑垒兵营和苏拉克河畔的新建圣十字要塞留下守备部队之后,于1722年10月率主力返回阿斯特拉罕。瓦赫坦格六世和耶萨伊获悉彼得一世停止军事行动后,也撤离了甘贾。留下指挥俄军和区舰队作战的马秋什金少将,组织了几次海上远征,以占领沿海的一些独立支撑点。
1722年12月,希波夫上校率登陆队在恩泽利海湾登陆,占领了拉什特。
1723年春,土军利用伊朗内部衰弱之机侵入外高加索,夺取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此,俄军也积极行动起来。
1723年7月1日,马秋什金所部4000人分乘20只船离开阿斯特拉罕,于8月6日占领巴库。同年秋,津布拉托夫中校所部从库拉河口溯流而上,向萨利亚内要塞进发。
1723年9月23日,俄伊条约在彼得堡签订,从而阻止了土耳其在里海和卡巴尔达地区的侵略行动。嗣后,由于俄国政府考虑到同土耳其的关系恶化,此时同伊朗结盟有利于俄国,遂将里海沿岸的一些省份归还伊朗。
波斯进军使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解放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使俄罗斯同外高加索之间的关系得到巩固;对伊朗保持国家独立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这次进军中,山地和沿海地区的作战经验丰富了俄军的战术。
⑨ 图22m3算战略轰炸机吗俄军逆火为何要进驻伊朗
不算
图22M3的转场航程只有6000公里,携带12吨弹药后作战半径只有2410公里;和美国的F111同级
只能被认为是战术轰炸机
进驻伊朗可以获得一个更靠近叙利亚的基地,起飞时可以尽量多地携带弹药,增加攻击力和任务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