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是敢于正面刚美国的强硬的国家,为何经常被以色列轰炸却不反击
以色列的背后有美国的支撑,并且以色列的武器比伊朗的先进很多。如果伊朗对以色列进行打击,以色列很有可能会选择使用核武器,这样的话是伊朗无法承受的后果。虽然伊朗敢正面硬杠美国,但是以色列作为他周边国家他没有办法全力回击,因为伊朗现在的军事实力没办法跟以色列相抗衡。
从以色列空袭伊朗基地的时候来看,以色列想是把伊朗的防空系统抢先摧毁,伊朗基地一下子就全线崩溃。最关键的原因是伊朗根本就不是以色列的对手,要知道伊朗全盛状态打不过以色列了。
加上伊朗的核武器属于研发状态,可是以色列已经储存了近200枚随时可用的核弹头。就是说要是伊朗有啥不乖的行为,以色列就可以对伊朗进行饱和导弹打击,加上伊朗担心以色列最后会选择玉石俱焚,这是伊朗目前无法承受的后果了。
⑵ 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两伊战争是因为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才发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关于两伊战争的后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
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堑壕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⑶ 以色列 伊朗为什么打仗
虽然以色列空袭过几次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基地,伊朗也向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发射了20枚导弹回击,但是这远谈不上两国开战。两国在历史上还是亲密的盟友,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美国的因素。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美国同以色列和伊朗都是盟友关系,以色列在当时还援助国伊朗发展导弹技术。伊斯兰革命以后,美伊交恶,以色列跟伊朗关系也同样交恶。第二、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令以色列感到恐慌。近几年,随着对伊朗制裁的取消,伊朗石油产量从被制裁时期的100多万桶/天,恢复到400万桶/天,伊朗经济实力大增。
目前,两国在叙利亚境内的冲突并不能算是战争,伊朗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针对以色列的数次挑衅,只是发射20枚导弹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伊朗也是有底线的。而以色列呢,就要通过挑衅激怒伊朗,一旦伊朗发动大规模回击,那么就有可能引发战争,美以现在就等着伊朗钻入圈套。
⑷ 伊朗暗地里多次袭击各国油轮,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而且美国和其他的国家采取了联合制裁的方式。这让伊朗非常愤怒。所以他才会选择攻击很多国家的油轮这种报复性的手段。而且他多数攻击的都是和美国非常要好或者是美国盟友身份的国家的油轮,因为这样会给美国以及他的盟友提出了非常严厉的警告。因为美国的制裁使得伊朗它的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伊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美国不要做得太绝。
当然伊朗多次攻击其他国家的油轮并不会造成更猛烈的冲突。因为现在双方都在尽力保持克制,而且谁也承受不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压力。所以到最后可能会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解决。但是无法得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因为这属于地缘政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⑸ 伊朗为什么轰炸美国
美国暗杀了伊朗的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然后伊朗誓言报复,就轰炸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
事情刚开始,慢慢看戏吧!
⑹ 自从越战后,没有哪一个国家敢公开向美军开火,伊朗凭什么
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依靠着军事实力的优势,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带领北约空袭了利比亚,插手了叙利亚内战。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面,一直都是美国袭击其他国家的军事目标,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向美国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不包括恐怖分子和武装分子)1月8日伊朗向美国发动反击,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有国家主动向美军发动攻击,而且发动袭击的伊朗并没有收到报复,至今仍然毫发无伤。
⑺ 两伊战争一边导弹狂袭,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国的纷争让全世界瞩目,美国发射导弹炸死了伊朗高级将领,导致伊朗清真寺挂上了“血旗”开始复仇行动。不过很多人其实对伊朗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也并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实力敢和美国人叫板。不过有一点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伊朗绝对是这个星球上,最死硬顽强的国家之一。
任何与伊朗为敌的国家,都很容易回忆起3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伤亡超过百万的两伊战争。
上图_ 飞毛腿导弹
这场闹剧一般的战争被称为“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一战”。一边是疯狂人海战术,另一边是袭城炸船(伊拉克为了阻拦伊朗出口石油用空军炸游轮)。两边对打不亦乐乎。然而当这场闹剧结束,双方发现留下的不仅仅是巨额债务,还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无论是德黑兰还是巴格达,除了上百万具尸体和数百亿美金的债务。什么也没有得到。
希望历史永远不会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顶着炮火 地雷和导弹,在战场上成为炮灰。
⑻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伊斯兰教分什叶派和逊尼派),二是领土纠纷,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与幕僚们针对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问题举行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上,他们决定一周后将向伊朗全面开战。
而就在此前一周,为试探伊朗的反应,萨达姆的军队占领了伊朗边境的两个小村庄。伊朗当局的沉默态度使萨达姆大吃一惊,也更坚定了其出兵伊朗的决心。因为,伊朗的“无反应”正是霍梅尼虚弱的表现。萨达姆相信,霍梅尼政权对前国王军队的“大清洗”正严重侵蚀伊朗军队的战斗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丧失对伊朗军队的动员能力。只要在这“腐朽的门上”踹上一脚,伊朗必将崩溃,这正是复兴阿拉伯的良机。
1981年,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领导人视察两伊战争前线的伊拉克防空设施。
而此时的伊朗也没有做好准备。伊朗情报机构1980年的报告中这样记载着,“伊朗当前没有能力去进攻伊拉克,亦没有能力抵御伊拉克的大规模入侵。”尽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霍梅尼相当乐观。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并给了他继续“革命”的勇气。最为重要的是,伊朗军队经过巴列维国王全盘美式的训练,仅从数字上也看是海湾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萨达姆之流不值一惧。对于萨达姆方面,两伊战争其实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伊朗先动手炮击了两伊边境中部地区的村庄。
然而,历史终将铭记1980年9月22日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萨达姆军队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
许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将两伊战争归咎于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输出革命的愿望,或是萨达姆的个人野心,亦或是中东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必然。
细究极恐,这场展现在世人面前长达八年的战争,实是在为西方的殖民历史善后。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遗毒,至今仍在中东发酵。
⑼ 二战中的伊朗,为何会被苏联与英国联合夹击
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谁都想要。
为了推翻里礼萨·汗的统治,英军选择不宣战而突然发动进攻。 8月25日零时,苏联开始入侵伊朗。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可容纳2000人的苏联机动部队越过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切万地区的边界河阿拉斯,进入伊朗领土。他们迅速占领了马库和霍伊,然后一路向东进攻。面对苏维埃的突然进攻,大多数没有准备的伊朗部队在营房中解除了武装。为了威吓伊朗军队和平民并放弃抵抗,苏联飞机在入侵伊朗的那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第二天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为期两天的空袭共杀死了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士兵。
⑽ 以色列空袭伊朗为什么
因核协议遭特朗普撕毁一事,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冲突彻底爆发,在伊朗向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上发射了20几枚火箭弹之后,以色列也随即发起了报复。夜间,以色列也突袭了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朗部队,连续2小时的空袭共发射了60余枚导弹
从伊以双方目前的冲突地点来看,无非是对戈兰高地的争夺,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和叙利亚的边境地带,谁占有戈兰高地就具有针对叙利亚和约旦河西侧以色列的优势,这是一块战略要地!可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就将戈兰高地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都全部占领,叙利亚也曾多次向以色列政府要回,但以色列得了便宜哪是这么容易还的,肯定是果断的拒绝了叙利亚的要求。
叙利亚对戈兰高地的争夺也正好引起的伊朗的注意,为此伊朗还多次对叙利亚暗中支持,在叙利亚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当然这也是以色列和伊朗一直“你来我往”打来打去的根本原因。伊朗也想占领戈兰高地,以色列又不给,双方隔三差五的就开始打起来。但是伊朗一定会对叙利亚保持一贯的联合,因为伊朗想要遏制以色列,叙利亚是最根本的支持。以色列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虽然美国暂时不会亲自出手,但其一定会在背后为以色列出谋划策,将中东的局势搅的更乱,更复杂的军事冲突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