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二战德国为什么打伊朗

二战德国为什么打伊朗

发布时间:2022-05-23 11:21:50

‘壹’ 在二战的时候,为什么德国不去侵占中东这些地方

苏联地势开阔,大部分是平原,较好发起进攻。并且最重要的是苏联有仅次于美国的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东地区虽然现在是石油大国,但那时候大多数石油资源并未被发现。


其实德国也不是不想侵占中东地区,但中东形势复杂,当时觊觎这块肥肉的国家也不少,竞争对手多了自己也分不到多少了,当年德国向北非战场进打到苏伊士运河。但后来阿拉曼战役的失败让德国对中东望而却步。

‘贰’ 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 二战爆发后,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即使苏德战争爆发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边的意见。苏联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也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英国想要伊朗的石油资源,苏联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为苏联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没有出海口。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采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采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

‘叁’ 二战伊朗已经宣布中立了,为什么英苏还对其开战

君子无罪怀璧有罪
首先,伊朗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石油来源地之一,其次这里是援苏物资输送的四大通道之一
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不容有失
而且之前,伊拉克被德国策反,出过乱子
听说伊朗有倾德倾向之后,英国自然马上动手
瑞士则不同,在德国包围之下,但积极和德国合作,德国也需要这么一个中立国替自己出面办很多事情

‘肆’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不攻打中东西亚这些石油多的地方

第一个原因是: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中东也产油,但它不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地区。当时,世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苏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罗马尼亚、东南亚等地。中东仅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20世纪50年代后,中东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区。因此,德国人对中东石油的渴望不高。

德国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玩中东石油的想法,只是没能在北非战场上赢得英国。如果真的最后占领了整个埃及,那么巴勒斯坦的英国人也会撤退,那个时候伊朗的石油就可以通过陆运加海运的方式很轻松的运到德国人手中,意大利虽然打仗不行,但是跑跑后勤还是可以的。现在来看,德国打下中东及地中海一带就对了,一来这里离意大利和德国并不远,隆美尔就在这里战斗过。

‘伍’ 二战对伊朗的影响

反犹主义”一词在英文中为“anti-semitism”,其动词形式为“anti-semite”,它是由前缀“ anti”和词根“Semite(闪米特族)”组合变化而来,从字面意思上看,应是“反闪主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都习惯于用这一词汇来指代反犹主义。有学者认为这一词汇是在19世纪由德国记者威廉?马尔因在《犹太教战胜德意志社会》中首先提出来的,尽管这一词汇出现于19世纪,对犹太人的迫害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我们一般认为反犹主义是一种把整个犹太人作为迫害和排挤对象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社会行为,反犹主义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历史上,欧洲的反犹主义最为严重,对历史的影响也最大,欧洲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反犹的恶浪是由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

1、历史的惯性作用。欧洲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始于希腊罗马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推行希腊化政策,镇压犹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后,一方面帝国内长期推行的反犹政策在社会中形成的反犹排犹思潮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罗马帝国推行的反犹措施被后罗马时代各国所继承。日耳曼部落打败罗马帝国以后,最初并没有积极的学习希腊罗马的优秀文化,而是去继承和发展基督教,也包括对被称为“异教徒”的犹太人的迫害。例如在公元438年生效的罗马提奥尔西法典中规定的针对犹太人的附加条款,后来就成为一些人反犹的法律依据。

2、经济上的偏见和短视。由于犹太人一直被视为魔鬼和异教徒,所以他们的就业和经营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特别是高利贷行业。流散到各地犹太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敛起大量财富,但这又会成为当地人妒嫉和仇视的对象。基督教禁止基督徒进行放贷食息,所以犹太人的放贷一直被视为是“罪恶勾当”,实际上“这是一个为自己掘墓的怪圈,其背后则是基督教欧洲对犹太民族的宗教迫害和种族歧视。”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的犹太高利贷商夏洛克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欧洲人心中对犹太人的偏见。

欧洲统治者一方面迫害犹太人,另一方面又把犹太人作为“敲竹杠”的榨取对象。法国统治者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滑稽,从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国曾四次驱逐犹太人,为了财税收入又四次召回犹太人。1361年法国国王好人约翰被英国俘虏,为了筹集巨额赎金,允许犹太人返回法国,1394年又把他们驱逐了出去。以色列着名历史学家阿巴·埃班在《犹太史》中曾写道“他们(犹太人)在英国短暂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纪犹太人的命运:始则受鼓励,继而受辱,受迫害,最后则遭驱逐。”2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犹太人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也成为非理性反犹的新借口,一些反犹组织通过联合抵制的办法反对犹太人,把犹太人排除在一些行业和社团组织之外。在奥地利,一些反犹主义者在报纸上和集会上就公开打出“不从犹太人处购货”的口号。法国反犹分子爱德华·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国犹太人》一书中竟然提出:法国的经济萧条和社会贫困是犹太人的罪过。他认为犹太人在法国人口中虽然只占0.25%,可是他们却掌握着法国一半以上的财富,所以要征收犹太人“显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财产”。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就售出了十万册,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大的蛊惑作用。

3、政治地位的缺乏。犹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数族裔的面目出现的,他们的经济地位凸显了他们这一群体的独特性,但他们始终没有完全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来保障自身的利益,这使得他们始终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再加上一些当权者别有用心的纵容和挑唆犹太人常常会无端的成为权力争斗牺牲品。在中世纪,一些欧洲国家统治者为了讨好教会,不遗余力的迫害犹太人。到了近代,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为了转移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视线,又往往拿犹太人作为“替罪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沙皇政权就利用反对犹太人来转移国内的不满,在当时的反犹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纳粹势力同样是利用人们对犹太人的仇视来一步一步夺取权力的。从历史上来看,从《圣经》中在埃及为相的约瑟到在波斯国为后的以斯贴,从近代欧洲的“宫廷犹太人”到当今美国的犹太人,凡是犹太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时候,其权利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护,就可以有效的抵御反犹主义的攻击。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纪后随着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宣布为国教后,它就逐渐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来自犹太教的质疑,被基督教奉为经典的《新约》和基督耶稣一直为犹太教所否认,这种否认实际上就是对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种质疑“几千年来,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犹太教所包含的内容,犹太人对这些东西的忠诚就成为反犹主义的一个借口。它们使犹太人被视为局外人,更为重要的是被视为是对非犹太人神祗合法性的一种挑战。”3这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其次是宗教传说中的犹太人对基督耶稣的迫害,以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把犹太人附会成为出卖耶稣的犹大的后裔,这些宗教传说不论其真实与否,在基督教会不厌其烦的鼓吹下,都在一定程度加深着基督徒对犹太人的偏见,并导致了一种强烈的宗教复仇情绪。最后是在宗教价值观上的对立。

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the Chosen People)”,与上帝有着某种契约关系;基督教虽脱胎于犹太教,但已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教,它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归化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负有拯救人类和世界的使命。所以,当基督教与具有优越感的犹太教迎头相撞时,冲突就不可避免了,要么被归化,要么成为“万恶不赦”的异教徒。正因为如此,那些狂热的十字军战士在东征时就提出了“干掉一个犹太人,以拯救你的灵魂”的口号,基督教会也想尽办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来迫使犹太人改变信仰乃至消灭掉他们。

犹太人由于在宗教和价值观上的独特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有别于基督教世界。这种差异使他们往往被视为是“非我族类”,进而形成一种深刻的偏见。按理上说这种差异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的冲突,一般而言,任何民族文化内部都存在两种机能:排斥性和包容性。排斥性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稳定,它是一种文化出于保护自身的本能而对外来异质文化的做出的反应。包容性则有利于吸收外来文化并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两种机能发挥作用并不是同步的和均衡的,它与这种文化自身的自信程度和开放程度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希腊罗马以后的欧洲世界不具有中国文化上的那种优越和自信,再加上基督教占据社会思想主体地位后所带来的偏执和非理性因素,所以对异质的犹太人和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而不是宽容。这样,以两种不同宗教信仰为主体的社会在文化生活上表现出的差异竟然成了一种现实冲突的借口。

‘陆’ 二战期间,20多万苏联军队已经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全面撤军

因为当时美国支持伊朗,而苏联当时也只是勉强可以抗衡美国,所以不得不撤军。

‘柒’ 哪位知道二战德军为什么要开辟北非战场

后勤跟不上了,德国把主要力量投入苏德战场了。北非原就不是主要战场,是为了帮助意大利不被英国人痛殴帮忙去的,结果隆美尔给打成了小重点,当时的德国无法同时支持两场大战。
意大利属于典型的坑爹猪队友。如果意大利和德国是敌人的话,德国一个师就可以防卫,五个师就可以扫平意大利,但协同作战的话十个师都不一定能打赢

‘捌’ 德国为什么会有资格参加六国与伊朗的核谈判

自从伊朗核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以来,德国一直同英法两国代表欧盟积极与伊朗进行谈判,劝服伊朗放弃核计划。今年初,伊朗核危机迅速升级,联合国安理会开始介入此事。但并非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德国并没有因此而偃旗息鼓,而是更加活跃地参与各种斡旋。德国为何如此“热心”此事呢?

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一直受美国、英国等国的控制。但是,随着其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德国国力日益强大。特别是在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之后,科尔政府致力于重振德国大国地位。他通过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使德国成了欧洲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国际舞台上,德国也越来越活跃。施罗德执政之后积极参与处理全球热点事务,首开德国向海外派兵之先河,进一步扩大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施罗德政府通过向阿富汗派兵维和、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惊人之举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和威望。新总理默克尔上台伊始就马不停蹄地穿梭访问世界主要大国,致力于拓展德国国际影响力和深入提升其国际形象。

从阿富汗维和到向刚果(金)派兵、从斡旋中东危机到帮助伊拉克战后重建,几乎都有德国人的身影。在伊朗核危机这个当前世界最热点的问题上,德国不可能不发出声音。

分析人士指出,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美国需要欧盟的合作,为其开道探路。德英法三个欧盟大国中,德国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是美国重点依靠的对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与英法相比,德国国力和国内局势更加强大和稳定,政府有更多精力参与国际事务;另一方面,美国要想与欧盟修好关系,必须笼络住德国这个主导欧盟事务的大国。

德国与相关国家的良好关系使其成为沟通各方的重要“桥梁”。默克尔政府灵活的外交手法使其与美国改善了因伊拉克战争而变冷的双边关系,并继续与俄罗斯等世界上其他大国保持良好关系,这使德国在协调各方立场时游刃有余。

众所周知,德国一直在谋求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近来与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一起斡旋伊朗核问题,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这一时机扩大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套近乎”,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打基础。

‘玖’ 二战中的伊朗,为何会被苏联与英国联合夹击

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谁都想要。

为了推翻里礼萨·汗的统治,英军选择不宣战而突然发动进攻。 8月25日零时,苏联开始入侵伊朗。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可容纳2000人的苏联机动部队越过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切万地区的边界河阿拉斯,进入伊朗领土。他们迅速占领了马库和霍伊,然后一路向东进攻。面对苏维埃的突然进攻,大多数没有准备的伊朗部队在营房中解除了武装。为了威吓伊朗军队和平民并放弃抵抗,苏联飞机在入侵伊朗的那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第二天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为期两天的空袭共杀死了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士兵。

‘拾’ 谁能介绍下二战时中东(叙利亚,约旦一带)战区的交战

1.伊拉克
伊拉克虽然在二战时已经是独立国家,但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曾经想协助纳粹德国以摆脱英国人的控制。由拉希德·阿里·艾格拉领导伊拉克军队于1941年4月3日在巴格达郊区的哈巴尼亚发动兵变,想和德军配合将驻伊英军赶走。后被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将其镇压,来援的德国空军也被英军消灭,史称第二次不列颠战役,避免了德国控制中东石油的糟糕情况的发生。后来伊拉克政府对德宣战,但未派兵参战。
2.伊朗

伊朗同样是表面中立暗中支持德国。伊朗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北边与苏联接壤,而南边的中东国家又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伊朗长期受到苏联和英国的双重压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伊朗国王礼萨汗想借德国人之手帮助自己摆脱英国和苏联的控制。自1941年5月伊拉克反英兵变被镇压以后,礼萨汗知道英国人下一个肯定要动他,加上一个月后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也担心伊朗变成德军的南方基地。因此伊朗成了英国和苏联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1年8月英国和苏联军队分南北两路进攻伊朗,并要求伊朗驱逐在伊全部德国人,关闭德国驻伊使馆。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的相当忠诚,拒不接受英国和苏联的要求。9月17日联军进入德黑兰,抓捕了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在伊德国人,一半被苏联送往西伯利亚流放至死,另一半被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
3.埃及
埃及虽然在1936年已经独立但作为英联邦国家为英国出了不少力,着名的阿拉曼战役就是在埃及打的。埃及为英国军队提供了不少优质兵员,埃及国父纳赛尔就曾在二战时在英军中服役。
4.叙利亚
叙利亚原先为法国殖民地,后法国投降后被纳粹德国与维希法国控制,直到1943年趁轴心国与同盟国皆无暇顾及中东时叙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叙利亚本国军队并未以国家的形式参与二战。
5.以色列
以色列虽然是1948年5月14日才成立的,但自从希特勒在欧洲推行反犹政策以后大批犹太人开始流浪。有许多犹太人来到了约旦河边他们起源的地方。虽然这里是他们的故乡但他们已经离开千年之久,所以无依无靠,幸好他们得到了当地阿拉伯人的接济才安顿下来。但占据中东的英国人始终认为在中东的犹太人是祸水,对犹太人百般刁难,煽动阿拉伯人一起镇压犹太复国运动,而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越发兴旺,另一方面,苏联也开始对中东产生了兴趣。第一次中东战争在大国利益的穿插下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阅读全文

与二战德国为什么打伊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酸奶配什么 浏览:702
越南火警电话多少 浏览:7
意大利九月穿什么 浏览:32
伊朗的什么出口最多 浏览:326
印尼华人在哪里 浏览:332
美国跟伊朗现在打得怎么样了 浏览:63
印度死亡病例多少岁 浏览:736
伊朗为什么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浏览:190
英国苹果公园租房多少钱 浏览:364
如何对付印度装甲 浏览:1006
为什么伊朗税这么高 浏览:420
越南巴花工资多少 浏览:786
中国四大门神叫什么 浏览:273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猛将多 浏览:184
越南买红木为什么便宜 浏览:879
伊朗肺炎怎么被感染的 浏览:754
越南火锅羊肉为什么很嫩 浏览:515
疫情期间中国帮过哪些国家 浏览:552
伊朗需要中国什么样的投资 浏览:770
怎么能在网上购印度药 浏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