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在国外要过几天
1》圣诞节起源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 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那稣的诞辰。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耶苏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苏”,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苏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2》圣诞老人的传说
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出现。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基督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每年圣诞日,圣诞老人骑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 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Nicholas圣人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圣人Nicholas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所以有关圣诞老人的传说在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Nicholas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德国、法国、荷兰则将12月6日作为宗教纪念日,给孩子和穷人们赠送礼物。
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Sintirklass身着红袈裟,骑着一匹白马。Sintirklass的美国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快乐的老精灵。起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他的喜剧《纽约的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1823年,诗人Clement Moore在他的诗歌《St.Nicholas印象》中继续将Sintirklass/Saint Nicholas的形象戏剧化,这就是各位在本篇开头看到的圣诞老人。
19世纪60年代卡通制作者Thomas Nash画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诞老人作为《Harper的一周》的插图。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老人的形象传回欧洲,传到南美洲,传遍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都保存了他们自己有关圣诞老人的风俗和传说。在荷兰的传说中,圣诞老人Sintirklass还带了一个叫Black Peter的助手,乘着一艘船于12月6日来到。他带着一本大书,书中描述了所有荷兰小孩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表现好的小孩就送礼物给他们,不好的小孩便让他的助手带走。
德国的圣诞老人也带着一个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着个装着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礼物,顽皮的孩子却要给教训几棍子。
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La Befana ;法国的圣诞老人叫Father Christmas或Pere Noel ;瑞士的圣诞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斯勘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人叫julenisse 或 juletomte ;而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 Christmas(圣诞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诞老人更庄严,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诞老人便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
2. 各国特色节日及内容
世界各国传统节日
韩国的传统节日
通常在阳历1月底或2月初到来的被韩国人称作新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上最盛大的节日。全家人聚集一堂,穿最好的衣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祀后,享用丰盛的家宴,家庭中的晚辈向长辈拜年。尽管人们都继续庆祝农历新年,但阳历的元旦也有两天的法定假期。
其他的重要节日包括:元宵节,即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满月,此时农民和渔夫们裨求丰收并进行特殊的游戏;端午节,阳历五月初五,农民们休息一天共同娱乐;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还有浴沸节,农历四月初八,信徒们在寺庙中举行特别仪式并举行灯会。
有几个家庭节日对所有韩国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总是要设案庆祝,它们是:百日,就是婴儿出生后第100天;周岁,第一个生日;花甲,60岁生日,这一天被认为特别重要,因为在这一天一个人已经度过了一个年甲子的岁月;此外,还有古稀,即70岁生日。
新加坡农历春节
农历春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家家户户要大扫除,门上要贴春联,要倒贴“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要守岁以便延长寿命,到了午夜时分家长们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开始小辈要带着桔子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红包”—压岁钱。过年时要穿新衣,说吉利话,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表年年高升、发菜代表发财、桔子代表吉利等。一般华人大年初一不扫地,否则好运气要被扫掉。过年时,华人都喜欢去牛车水采购年货。春节期间,也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作精彩表演。政府也举办“春到河畔迎新年”、妆艺大游行等活动,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新加坡卫塞节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桀纪念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
伊朗人“跳火”迎新年
伊朗人过新年是在公历3月21日前后,伊朗人视火为吉祥的象征,可驱邪逐厄,迎来福神。所以,除夕之夜,家家要举行“跳火”的活动。人们要晒干了的骆驼刺在门口点三堆或七堆火,称为“祝火”,老老少少都要从“祝火”上跳来跳去像跨栏一样,中口还要念念有词:“黄的归你,红的归我。”祈求健康、兴旺。伊朗人在除夕夜喜吃七道菜,每道菜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象征一家人全年吉祥。
缅甸的泼水节
缅甸人在阳历四月中旬过年,他们用泼水来庆祝新年,所以新年也叫泼水节。传说有一年,缅王在宫口遇到神仙下凡,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纳福。这以后,人们相互泼水便成了辞旧迎新的传统。
马来人的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的传统服装,备好各式美食糕点来庆祝开斋节,其热闹气氛与汉人的春节不相上下。
印度人的大宝森节
大宝森节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娇节或万灯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房屋周围点上灯,迎新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和赎罪。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
马达加斯加人年前不吃肉
马达加斯加人在新年到来前的一周内不准吃猪肉、羊肉、牛肉等,表示五畜兴旺。直到除夕晚餐,才允许吃一些禽类,如鸡、鸭、鹅等。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送鸡尾,表示对双方长者的尊重和敬爱;向兄弟姐妹和至亲好支赠送鸡腿,表示友谊深厚、真挚和关心,以祝贺新年愉快。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在德国的传统节日中,慕尼黑啤酒节是个尽人皆知、载誉全球的节日。
慕尼黑啤酒节源于1810年,是为庆祝贺巴伐利亚储君卢德亲王与萨克森—希尔登豪森的黛丽丝公主共结百年之好而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德国的10月正值大麦和啤酒花丰收的时节,人们在辛勤劳动之余,也乐得欢聚在一起,饮酒、唱歌、跳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一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啤酒节的许多活动至今仍廷袭古风。节日的第一天上午,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瑞士、法国的游行队伍聚集在一起,人们身穿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及传统古装在慕尼黑市长及酒长老板乘坐的富丽堂皇、花团锦簇的马车引领下,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地涌向黛丽丝草场。中午12时,随着礼炮12响,顿时鼓乐齐奏、彩旗飞扬、人场沸腾。慕尼黑市长在作简短致辞后,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便在沸腾的欢呼声中揭开了序幕。这时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用单耳大酒杯将新鲜啤酒不断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饮客面前。许多身穿鹿皮短裤、背心等民族服装有巴伐利亚人手举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们逢人便高喊“干杯”,气氛十分热闹。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凉,整个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灯光装饰得五彩缤纷。人们背靠背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并在乐曲的伴奏下,即兴地唱呀跳呀,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贺,使得可以装一公升啤酒的大口有柄啤酒杯发出“当、当”悦耳的碰撞声。
啤酒节期间除畅饮啤酒之外,人们还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赛马、射击、杂耍、各种游艺活动及戏剧演出、民族音乐会等。
但2001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开幕五天来,处处显示出不足。
开幕的前三天,光顾啤酒节的共有75万人。这个数字听起来其实已经相当壮观了,但比起去年却差得远了,至少少了5万人。不论是卖酒还是表演、娱乐,都会有不小的影响。在所有想借此机会小赚一笔的生意人中,最惨的应该是经营儿童汽车游戏的,估计销售额将会比去年下降90%。
尽管参加啤酒节的人数少了,可喝得烂醉如泥等着人抬的贪杯者却有增无减。三天之内,巡逻队花了大把时间叫醒了104个醉汉,送820人到医院,还有155人因为醉酒而受了伤。警察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借酒滋事的有、趁乱偷窃的有,三天时间已经拘捕了30人。政府方面只得站出来,提醒学校和幼儿园的学生、小朋友不要到啤酒节上去玩儿。
苏格兰人新年习俗
英国的苏格兰人非常相信来年的运气好坏,全看半夜后第一个走进屋子的人,称为“第一只脚”。如果来的第一个客人是一位浅黄色头发的发性便是坏兆头;如果第一个踏进门槛的是一位黑眼珠、黑头发、肤色黝黑、年轻漂亮而又健壮的客人,那就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所以,每年的除夕,客户的家长都出门游逛,直到午夜时分才雇一个把脸涂得很黑的人带路回家。元旦那天,人们要“卜蛋”,盛一盒清水,将蛋清放入水中,从蛋清的形状来卜吉凶。新年里到别人家去作客,要带上一块煤,向主人献上这样的祝词:“啊,您家的火炉烧得旺旺的。”随后将煤块放入炉膛中,用火钩将炉火拨旺。炉火烧得越旺,主人会越高兴,因为这预示着主人一家驱逐了所有的妖孽,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感恩节中的美国孩子
美国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顾名思义,就是感因的日子。早期乘船来到美国新大陆的英国人,在海上颠簸挣扎了几个月后,终天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期间由于饥锇和传染病,许多人相继死亡。活下来的开始播种。转年,终于迎来丰收,而且出现了“救命”食物:火鸡。后来,人们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而火鸡更是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食物,那么就从火鸡说起吧。对于每年都要重复的历史,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能让他们流连忘返的是学校活动。对于节日的庆祝,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启发学生的重任,就要靠班主任了。上幼儿园的孩子,有的会提前几十天拿回一个白纸剪好的火鸡形,这是孩子和全家人一起完成的作业,发挥所有人的想象力,采用任何材料都可以,惟一的目的是给火鸡穿上衣服。装扮出来的火鸡,真可谓千“鸡”齐放啊!最让人好笑的是,一个班的孩子把自己想象成火鸡,写出不要让别人吃掉自己的理由,另一个班的孩子,把自己当作火鸡广靠,极力宣传自己如何如何的可口。
有个班上的老师,提前三个星期让学生画了一个邀请函,请父母参加他们班上的感恩节的“盛餐”。两个星期前,每个孩子又带回一张清单,上面罗列着要准备的各式食物用品,包括油炸的小鸡块、薯仔片、玉米、苹果酱、纸巾、纸碟,还有你的主意等等,请父母自告奋勇地献力献食物。这哪里是孩子的邀请?分明是由大人来做,孩子享受。
那天,20多位父母全部上阵,老师是司令员,大人给孩子端水送饭,孩子尽情地享受。老师突然问孩子:“吃完饭后,谁来整理干净?”“我们自己。”孩子异口同声地喊着。不到40分钟的“盛餐”,要准备筹划几天,结果时,孩子跟着老师的样子“谢恩父母,谢恩同学,谢恩学校”。之后,美国学校的星期四、星期五开始放个长周末。一年里,美国孩子的假期多得不得了,而且,每个节假期间,甚至每个周末,学校都不留给学生任何功课。
美国“感恩节”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星期五早晨,是所有商店一年中几乎最便宜的促销日,特别赶在圣诞节送大礼物之前,这一天意义重大。因为限制在早晨的几个小时,而且,拿出来的货品有限,所以人们不顾严寒,不怕早起,四五点就站在商店门口排队。
现具店5点开卖,5点半时,已经有100多个人站在商店门口等待进去。因为顾客太多,所以必须限制流量。为了进商店人们还得排一个多小时,进去后,付钱时要再排上一个多小时,而且,真正要买的流行玩具,早已被“抢”光。最后买下的玩具,与平日的价钱相差无几。感恩节后,还要劳累一场,但为了孩子,家长都甘心情感。
美国大学生过圣诞节
在美国与中国的春节相当的节日是圣诞节。美国大学生的圣诞节在节日开始时主要是与家人一起度过。节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家人和最好的朋友买圣诞礼物。按理说,圣诞节礼物应该是保密的,要等到大家都坐在圣诞节树下,由负责分发礼品的扮演圣诞老人的主持人分到各位手中,打开礼物时才知道自己的礼物是什么。而为了经济起见,现在不少人在购买圣诞节礼物时都会设法打听对方到底缺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购买礼物。除了送礼物外,全家人的主要活动是聚餐,到各处去看圣诞节装饰,到商店去买折价物品,此后他们喜欢或者与同学一起开车到其他地方旅行,或者到商店租很多自己喜欢看的电影与同学一起分享,或者阅读自己喜欢看的闲书,或者看电视看电影。不少学生也会乘这个时候多打工挣零花钱。
瑞典的传统节日
瑞典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在重大的节日当中,第一个是在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日之间举行的狂欢节。人们称四月三十日的晚上为沃尔帕吉斯夜,据说在这个晚上生命和春天的力量将战胜死亡和冬天。在庆祝节日时,人们每天晚上都要点燃箐火—首先是在山顶上,然后作为回应,人们在山谷里也将燃起箐火。这些箐火是节日庆祝开始的信号,它们将一直持续在天亮。在瑞典南部,人们还有箐火旁举行诗歌和唱歌比赛,优胜者不仅能获得奖品,还能得到当地最漂亮女孩的亲吻。
除了沃尔帕吉斯夜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比如太阳节是在六月进行的盛大夏季节日;龙虾节是八月份的一个节日,在那一天,人们可以尽情享用龙虾;而鹅节则在阴冷的十一月里,节日那天,传统的习谷是喝鹅血汤。瑞典人的圣诞节里没有圣诞老人,但他们却有一个圣诞守护神。为了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摆出一大份圣诞蛋糕请他吃。在乡下,人们会从家里敞开的窗口往外扔礼物,同时扔出的还有稻草人和稻草编织的动物,以此祈求好运。
------------------------------------------------------------------------------------------------------
http://morija.spaces.live.com/blog/cns!2e8f7310d150a6eb!605.entry
世界各国传统民间节日
巴西的狂欢节:
每年2月下旬的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奔放的狂欢节,尤以里约热内卢最着名。期间,全城上下倾巢而出,男女老少个个浓妆艳抹,狂歌劲舞,尽情宣泄。盛大的桑巴游行是狂欢节的高潮。艳丽的服饰、强劲的音乐、火辣辣的桑巴舞和风光旖旎的巴西美女让人流连忘返。
日本的筷子节:
为感谢筷子一日三餐辛勤地为人们效劳,每年的8月4日为“筷子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地为他们服务。农村在播种、插秧、收获、生日或婚嫁的喜庆筵席上,都要换上新筷子,以表愉悦之情。
泰国的宋干节:
每年4月13日~15日是泰国的宋干节,又名泼水节,也是泰历新年。节日来临,举国欢庆。人们为佛像洒香水、烧香、献花,并举行护佛游行;青年人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男女老少相互泼水,以示祝福。此外,节日期间还举办风筝比赛、划船竞赛、庙会、文艺演出、选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节日气氛异常浓烈。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1810年10月,巴伐利亚加冕王子路德维希和特蕾瑟公主完婚,官方的庆祝活动持续了5天。人们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观看赛马和痛饮啤酒。从此,这个深受欢迎的活动便被延续下来,流传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就固定成为啤酒节。
西班牙西红柿狂欢节:
西红柿狂欢节起源于一次街头斗殴。此后,每年8月,人们都会穿上泳衣,戴上潜水镜和浴帽涌上街头,互相投掷熟透的西红柿,欢度西红柿狂欢节。狂欢结束后,布诺居民和浑身黏糊糊的“西红柿斗士”们一起加入了街道清洁工作。
3. 老婆在伊朗,她的生日马上到了,我怎给她过一个烂漫的生日呢
录一个关于你的原滋原味的mv
自己唱歌,哈哈
4. 伊朗过生日怎么庆祝
爱国主义成为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一个国家人民的坚定信念,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人民产生的巨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使我国各族人民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伟大力量,也是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5. 有关于国家生日的详细资料..
1月 1月1日: 古巴 2月 2月4日: 斯里兰卡 2月6日: 新西兰 2月11日: 日本 (建国日) 2月16日: 立陶宛 2月21日: 伊朗 2月23日: 文莱 2月24日: 爱沙尼亚 2月25日: 科威特 2月27日: 多米尼加 3月 3月3日: 摩洛哥 3月3日: 保加利亚 3月17日: 爱尔兰 3月23日: 巴基斯坦 3月25日: 希腊 3月26日: 孟加拉 4月 4月4日: 塞内加尔 4月17日: 叙利亚 4月18日: 津巴布韦 4月26日: 坦桑尼亚 4月27日: 南非 4月30日: 荷兰 (Koninginnedag,女皇生日) 5月 5月1日: 马绍尔群岛 5月15日: 巴拉圭 5月17日: 挪威 (行宪纪念日) 5月20日: 喀麦隆 5月22日: 也门 5月25日: 阿根廷 5月28日: 阿塞拜疆 5月30日: 克罗地亚 6月 6月2日: 意大利 6月5日: 丹麦 6月6日: 瑞典 (1523年古斯塔夫1世登基) 6月10日:葡萄牙(诗人贾梅士忌日) 6月12日:俄罗斯 6月12日:菲律宾 6月17日: 冰岛 6月21日: 斯洛文尼亚 6月26日: 马达加斯加 6月30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7月 7月1日: 加拿大(加拿大日) 7月3日: 白俄罗斯 7月4日: 美国独立日 7月5日: 委内瑞拉 7月9日: 帕劳 7月11日: 蒙古 7月12日: 基里巴斯 7月14日: 法国 (巴士底日) 7月17日: 伊拉克 7月20日: 哥伦比亚 7月21日: 比利时 7月23日: 埃及 7月28日: 秘鲁 8月 8月1日: 瑞士 8月2日: 马其顿 8月5日: 以色列 8月6日: 玻利维亚 8月9日: 新加坡 8月11日: 乍得 8月15日:韩国 8月17日: 印尼(独立日) 8月19日: 阿富汗 8月20日: 匈牙利 8月24日: 乌克兰 8月27日: 摩尔多瓦 8月29日: 斯洛伐克 8月31日: 乌兹别克 8月31日: 吉尔吉斯 8月31日:马来西亚(马来亚独立日) 9月 9月2日: 越南 9月3日: 卡塔尔 9月7日: 巴西 9月9日: 北朝鲜 9月12日: 埃塞俄比亚 9月15日: 尼加拉瓜 9月15日: 哥斯达黎加 9月15日: 洪都拉斯 9月15日: 萨尔瓦多 9月16日: 墨西哥 9月16日: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成立日) 9月18日: 智利 9月23日: 沙特阿拉伯 9月24日: 几内亚比绍 10月 10月1日: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 10月1日: 尼日尔爾利亚 10月1日: 图瓦卢(独立日) 10月3日: 德国(重新统一) 10月10日: 中国(中华民国建国日)又称为双十节 10月10日: 斐济 10月12日: 西班牙 10月16日: 教廷 10月21日: 索马利亚 10月26日: 奥地利 10月27日: 土库曼 10月28日: 捷克 10月29日: 土耳其 11月 11月1日: 阿尔及利亚 11月3日: 巴拿马 11月9日: 柬埔寨 11月11日: 波兰 11月11日: 安哥拉 11月18日: 拉脱维亚 11月22日: 黎巴嫩 11月28日: 东帝汶 12月 12月1日: 罗马尼亚 12月2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2月5日: 泰国 12月6日: 芬兰 (独立日) 12月11日: 布基纳法索 12月12日: 肯尼亚 12月16日: 哈萨克 12月17日: 不丹 12月28日: 尼泊尔
6. 伊朗节日
伊朗节假日
除了正常的周四、五休息外,现把其它的休假日归纳如下
2007年1月8号 (圣人默罕默德宣言日)
2007年1月29号 (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7年1月30号 (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7年2月11号(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2007年3月10号 (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7年3月18号 (圣人默罕默德逝日)
2007年3月20号 (伊玛姆仁扎逝日)
2007年3月21号-3月24号(伊朗新年)
2007年4月1号(伊斯兰共和国胜利日)
2007年4月2号 (踏青日)
2007年6月4号(霍梅尼逝日)
2007年6月5号(纪念世界生存日)
2007年6月18号(先知女儿海蒂杰逝日)
2007年7月28号(伊玛姆阿里诞生日)
2007年8月11号(默罕默德被指派圣人纪念日)
2007年8月29号(伊玛姆梅赫迪诞生日)
2007年10月3号(伊玛姆阿里逝日)
2007年10月13号(开斋节)
2007年11月6号(伊玛姆加珐邵德逝日)
2007年12月29号(圣人默罕默德宣言日)
2008年1月19号(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8年2月11号(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2008年3月8号(纪念伊玛姆仁扎逝日)
2008年3月19号(伊朗国庆节)
注意:每年的假日是不一样的,是按照伊朗太阳历和伊斯兰教历来定的
7. 伊朗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特殊节日伊朗人有什么宗教信仰
打不死的明明,你想去伊朗留学还是旅游呢?是这样的,伊朗的全称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个国家成立1979年,1935年以前称为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属中东国家,伊朗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从气候特点上来说,伊郎地域辽阔,主要由三种气候类型:
第一类,沙漠性气候和半沙漠性气候。伊朗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属这种气候,其特点是干热季节长,可持续7个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第二类,山区气候。山区气候分为寒冷山区气候和一般山区气候二种,寒冷山区气候地区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区,包括阿尔俾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萨哈德高峰和萨巴朗高峰,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区气候地区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第三类,里海气候。里海地区是一狭长地带,地处里海与阿尔俾斯山脉之间,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先在将它的节日归类:除了正常的周四、五休息外,现把其它的休假日归纳如下
2007年1月8号 (圣人默罕默德宣言日)
2007年1月29号 (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7年1月30号 (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7年2月11号(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2007年3月10号 (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7年3月18号 (圣人默罕默德逝日)
2007年3月20号 (伊玛姆仁扎逝日)
2007年3月21号-3月24号(伊朗新年)
2007年4月1号(伊斯兰共和国胜利日)
2007年4月2号 (踏青日)
2007年6月4号(霍梅尼逝日)
2007年6月5号(纪念世界生存日)
2007年6月18号(先知女儿海蒂杰逝日)
2007年7月28号(伊玛姆阿里诞生日)
2007年8月11号(默罕默德被指派圣人纪念日)
2007年8月29号(伊玛姆梅赫迪诞生日)
2007年10月3号(伊玛姆阿里逝日)
2007年10月13号(开斋节)
2007年11月6号(伊玛姆加珐邵德逝日)
2007年12月29号(圣人默罕默德宣言日)
2008年1月19号(纪念伊玛姆侯赛因)
2008年2月11号(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2008年3月8号(纪念伊玛姆仁扎逝日)
2008年3月19号(伊朗国庆节)
最后,伊朗人信仰回回教,即伊斯兰教。打不死的明明,希望以上答案能帮助到你。
8.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过圣诞节吗
以色列和阿拉伯也有很多欧洲人,他们是过圣诞节的。但本土生长的人是不过圣诞节的。
阿拉伯国家(沙特、阿联酋、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阿曼、苏丹、索马里、摩洛哥、突尼斯、卡塔尔、吉布提、黎巴嫩、毛里塔尼亚、巴林等二十多个国家)不过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期与时值仲冬的农节和太阳节这两个非基督教节日巧合,因此庆祝习俗来源不一。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12月17日农神节是寻欢取乐、互相馈赠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伊朗人所崇奉的正义之神密特拉的生日。古罗马人在元旦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族渗入高卢、不列颠和中欧等地,又带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宗教仪式。于是,有了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大木形糕饼,张挂树枝、陈放枞树、访亲问友、来往馈赠等庆祝活动。象征温暖和长寿的火与灯光,一向是冬季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内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习俗都是如此。
9. 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习俗
新年意味着辞旧迎新,许多国家都有过新年的习俗,与中国的年俗异中有同,相映成趣。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公历,不过因宗教信仰历法之不同,新年日期也有所不同,如犹太人按犹太历法算,元旦在公历的9—10月间,按伊斯兰教历,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一年只354天,每年元旦的日期有变化。
欧美基本属于基督教文化圈,过公历新年。苏格兰人把新年视为世俗节日,比过圣诞节更来劲。美国新年最热闹的时刻要属除夕夜,到时有去教堂祈祷唱诗的。有举办家庭招待会的,有观看演出的。不少人利用元旦这一天还表“新年决心”,如戒烟、戒酒、诚恳待人之类,化解与他人的矛盾。英美举行的戴面具化妆舞会,据说也源于辞旧迎新的古老愿望。葡萄牙新年活动的高潮是斗牛,不少人在斗牛场度过新年。拉美国家深受拉丁文化的影响,元旦流行狂欢,其中巴西的化妆游行和桑巴舞大赛是旅游业的一个大卖点。
亚洲各国中,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年前许多人家门饰以竹叶、松枝、草绳和白纸串,松竹代表长青不老,白纸串表示净化和避邪。元旦前人人赶送贺年卡,各界举办“忘年会”,以此沟通信息联络感情。近几十年来,日本放送协会举行红白歌会,十分吸引人。歌会一结束,寺庙钟声响起,象征驱除108个魔鬼和烦恼(源自佛教)。
同我国接邻的越南、朝鲜、蒙古,除了公历的新年之外,春节也是民间传统的节日,有许多礼仪习俗与我国相似。如越南有扫尘守夜、拜年、踏青等活动,除夕夜吃粽子,粽子有圆有方,象征天圆地方,喜庆有余。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农村流行竖幡等,人们用竹竿一枝,修掉顶端竹叶,上挂红幡和风铃,传说风吹时发的声音会把鬼吓跑。有的地方幡竿上挂一幅弓箭画,箭头指向东方,象征驱鬼。久而久之,幡竿被称为迎春竿。
移民文化为移居国的新年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每年春节,华人华裔都要在所在社区举行庆典活动,除了团拜之外,还要上演狮子舞、龙舞,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夏威夷福建移民还办水仙花节,选出水仙王后。中国传统的元宵灯会在国外展示很受欢迎,去年山西大同康氏花灯展赴以色列展出轰动一时。今年应马来西亚邀请他们将于春节期间展出。最近印尼总统瓦希德宣布撤销禁止华人公开庆祝节日的条例,有益于华人文化的弘扬和分享。
年节文化是人类创造社群活动的独特形态,反映人们期望平安、追求幸福的共同心理,如今传媒界为人们分享节日文化提供了迅捷的通道,文化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业更为人们亲临异域节日文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着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 “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 “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10. 请问伊朗当地都会过哪些节日
07年8月份有2个节日
2007年8月11号(默罕默德被指派圣人纪念日)
2007年8月29号(伊玛姆梅赫迪诞生日)
每年的假日是不一样的,是按照伊朗太阳历和伊斯兰教历来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