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帖木儿的大事记
扩张帝国
帖木儿很聪明,这位25岁的年轻人知道,是崭露头角的时候了。这并不是说,在河中突厥人抵抗伊犁地区蒙古人重新开始的攻势中他是拼死作战的战士,相反,在当时发生的事件中,他看到了合法继承其叔叔哈吉的位置的机会。看准这一点,他及时地向入侵者秃忽鲁帖木儿汗作出了臣属的表示。这一次,谢里夫丁笔下的英雄的言论是有些伪善的一篇小杰作:为了臣服,无论他个人付出什么代价,他要为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他叔叔的利益作出牺牲;他叔叔的逃跑使其家族有衰落的危险。秃忽鲁帖木儿很高兴得到这样一位有价值的支持者,作为回报,他承认帖木儿对渴石的所有权。其间,由于察合台军暂时撤退,哈吉趁机返回渴石。正直的帖木儿毫不畏缩地对哈吉发起攻击,然而,尽管帖木儿初战告捷,但他的军队都叛离了他,除了向哈吉公开道歉外,他别无选择,哈吉原谅了他。秃忽鲁帖木儿从伊犁地区返回河中,为帖木儿挽回了局面(1361年)。秃忽鲁一到河中,河中的所有贵族--忽毡埃米尔迷里拜牙即、速勒都思部巴颜、帖木儿,以及哈吉本人--都来朝觐他。但是,这位蒙古人为了在这些凶悍的突厥人中杀一儆百,无缘无故地处死了迷里拜牙即。哈吉闻之害怕,作为持异议者离开了河中,他因此而遭受厄运,一到呼罗珊,他就在萨布泽瓦尔附近被暗杀。帖木儿立即前往惩罚兇手;但是实际上,他已轻而易举地摆脱了对手,再次成为渴石永久的唯一君主。秃忽鲁帖木儿很赞赏这位年轻人成熟的才智,在他返回伊犁时,留下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长官,并任命帖木儿为他的辅臣。直到此时,帖木儿一直是在玩着忠于察合台家族这张牌,无疑是希望在察合台的统治中占有首要位置。当察合台汗任命另一位埃米尔别吉克在他儿子身边掌握最高权力时,而他被安置在次一级的位置上。因此,帖木儿与察合台汗的代理人决裂,投奔内兄--巴尔赫、昆都士和喀布尔之主迷里侯赛因,在迷里侯赛因征服巴达赫尚时,帖木儿曾经帮助过他。接着他们两人一起去波斯,在波斯过着冒险家的生活,用剑为锡斯坦王公效劳。在这段经历以后,他们返回阿富汗,在迷里侯赛因境内的昆都士附近重新组织军队,然后又进了河中。一支察合台军企图在瓦赫什河的石桥附近阻止他们前进。但帖木儿略施一计,他们渡过河,打败了敌军,沿铁门之路,继续进军解放他的渴石城。察合台宗王也里牙思火者作了更大的努力,但是在一次大战中被打败,《武功记》认为该战发生在离渴石和撒马尔罕不远的塔什·阿里希和卡巴·马坦之间。也里牙思火者九死一生,急忙逃往伊犁。帖木儿和侯赛因穷追至忽毡以北,直抵塔什干。于是,河中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1363年)。在石桥和卡巴·马坦两战之间,也里牙思火者得知其父秃忽鲁帖木儿已在伊犁去世的消息。
河中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察合台人的统治,但是,帖木儿、侯赛因,以及河中的任何一个地区突厥贵族,离开了察合台系的君主,都不能够统治河中。成吉思汗的合法性无疑要保留,至少在形式上要保留,于是,征服者们认为有必要由察合台系的一位傀儡对他们的胜利加以承认,当然是在他的名义下,他们亲自进行统治。他们找到了都瓦的一个曾孙,名叫哈比勒·沙,当时他伪装成达尔维什而隐姓埋名。这正是他们要找的人。他们把他扶上王位,向他献上御杯,各地封建主在御前九叩首。此后,他们不再注意他。但是,他作为河中皇帝之首出现,按成吉思汗的法律,已经使这一王国合法化和神圣化。也里牙思火者,即伊犁地区的察合台人,再没有理由干涉河中事务,因为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有另一位真正的察合台人、另一个神授的汗王,在他的名义下,帖木儿和侯赛因可以问心无愧地行事,也可以消除那些墨守成规者的疑虑。
首先,恢复西察合台汗国的秩序与版图之后,将东察合台汗国纳入麾下。随后征服波斯、花剌子模。1393年征服伊儿汗国和阿富汗;而后北上进攻金帐汗国。但由于撒拉伯卡(今伊朗境内)发生外族叛乱,使其一改恢复蒙古帝国光荣之进军方向,将征服目标由蒙古各汗国转向周围各国。帖木尔原来希望恢复突厥帝国的光荣,因此本来皆以各汗国为攻击目标。但在之后却发现到蒙古族不是敌人,其他民族较蒙古族更可能阻碍他的大业。从此以后,他师法先祖成吉思汗的屠城策略,将叛乱之撒拉伯卡屠城,他随后入侵印度时,也维持同样的策略。最着名一战是与白帐汗国的脱脱迷失汗于昆都尔察(古比雪夫)河谷大战,彻底击败金帐汗国。帖木儿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从无败绩。可以说是一代枭雄。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明太祖要求西域各国依照元例进贡。从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起,帖木尔曾多次遣使进贡。
1396年,帖木尔扣押各国使节,包括中国与土耳其使节,表示对外宣战,开始第二阶段的国土扩张。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
洪武三十年(1398年)再次扣押、虐待明朝使节。
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他击败当时如日中天、扩张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间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重心。
1404年11月27日率领20万军队侵略中国,结果1405年2月18日在进军途中,在讹答剌病死,终结了其辉煌无敌的征战史。 如果帖木尔多活几年就可以与另一位杰出君主明成祖统治下的大明帝国进行一次历史的碰撞。帖木儿死时,帝国危机四伏。四个儿子,长子、次子早逝,并且帖木儿没有正式选定继承人。三子在帖木尔逝世后不久也相继去世;帖木尔两侄子为争夺王位互相厮杀。此时勇武有为的四子沙哈鲁平定内讧,继位为王。沙哈鲁一反帖木儿对明朝的的侵略政策转变为与明朝友好,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恢复通使。
帖木尔汗国也如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般分裂为四大势力,而且诸子间还发生斗争,其后由沙哈鲁长子兀鲁伯掌握大部分的实权。
帖木儿帝国在1500年被中亚草原地区的突厥游牧民族—乌兹别克人取代。1526年,帖木尔的后裔巴布儿南下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军队组织
帖木儿军队中,百人为最小单位,置百人长,千人及万人之上,皆置有千人长及万人长。全军置有统帅。遇有战事发生,则征调各级将士,按敌势之强弱,分定征调兵数之多寡。 帖木儿平日将军中马匹及牲畜,分拨与族人饲养。凡负责饲养之人,莫不加意看管。因倘有不周到之处,立刻刑罚随至,罪重者且因之被杀。
军队纪律管理
帖木尔每次出征,军中置有法官多人,随时接受诉状,加以裁判。
野蛮屠杀
帖木儿沿袭了蒙古人的作战方法,攻城之后,采取屠城的方式,在他历经屡次征伐俄罗斯及黑海北部的城市之后,都屠杀城市的居民,给当地人民留下痛苦的记忆。
民刑分开
帖木儿将民、刑各事,及行政诉愿分开;一部份法官,专理刑事案件;另一部份则理官吏贪污案件。至于外国使臣,与民间往来,则另有礼官负责。如此,帖木儿境内司法,有条不紊,职责之划分,极为清楚。
案件判决过程
帖木儿帐建立之处,法官即就其旁,建立帐幕三座,工作其中。所有在押人犯,以及原被告,皆来此处候审。法官分别案件之性质,听取诉辩后,立下判词,但于执行之前,先呈帖木儿鉴核,候其裁可,再分别执行。法官倘作书面之判词时,先由缮书记写,登过底簿后,再由法官于判决书上盖印。另有一吏,自法官之底簿上,将原文抄于清誊簿上,其判词之尾,亦由法官盖印。清誊簿系为呈帖木儿批阅者。帖木儿于此薄上用过印玺,即为批准。帖木儿用于司法案件之玺,其印文为“公正”一语,文外四边,有小圆圈3个。此间为法官司缮写判词之书记,其职务极为忙碌。 据曾经出使帖木儿帝国的西班牙人克拉维约所说,帖木儿帝国境内有相当完善的驿站制度。按照他的记载,可归纳为以下数点:
遍设驿站:
帖木儿于其汗国内,遍设驿站,备置马匹,以供换乘。较大之驿站上,常备良马百匹,多至二百匹。
驿站内的设施:
为供给各驿站人员之需及饲养马匹起见,各站旁建有馆舍。帖木儿之使者,每至一驿,立将原马交与站上更换新骑,继续前进,驿夫伴往下站,将原马领回。
马匹征用权:
万一马匹在途中疲乏或倒毙,使者即自路上所遇之骑者,借用坐骑,赓续前进,绝不中止。 按驿站之规定,帖木儿之使者,于路上倘有需用马匹之处,迎面遇有行人,无论地位高低,即属宗王、贵族、抑或行商走贩,只须提出商借之请求,对方必须下马借与。不论为谁,对此种义务,皆无推郤之余地。倘有迟疑,或竟予拒绝时,即有被斩首之危险。使者于途中借到之马,驰至附近驿站,再更换他骑。
强化通讯:
帖本儿不仅于赴撒马尔罕之大路上施行此项制度,即汗国其他各道上,莫不如是。以此,驿站与邮传使者,随地可见。其作用在使各地消息灵通,而帖木儿之巡吏,昼夜活动于四方。
对驿使的要求:
帖木儿并未限定其驿使昼夜奔驰,只规定每日行程为50程(Fusah,每Fusah约为10华里)。如此已足令其使者,不敢稍怠。故途中坐骑,即使因奔驰过度而猝毙,亦所不惜,因帖木儿所最注重者为迅速。
B. 伊朗1393年对应中国那一年
中国是明朝洪武二十六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那一年朱元璋杀了开国功臣蓝玉
C. 波斯语日期
蓝色的是入境时间:伊朗年历是1393/5/10,我们的年份是2014/8/1
红色是出境时间: 伊朗年历是1393/5/28 我们年份是2014/8/19.。。。
换算我也是醉了
D. 波斯古国历史悠久,为什么突然改名为“伊朗”呢
看过《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朋友,对波斯帝国强大的军队印象颇深。历史上,波斯帝国曾经非常强大,领土横跨欧洲、非洲、亚洲三大洲。既然波斯如此有名,为什么后来改名为伊朗了呢?主要是因为伊朗这个词比波斯历史更加悠久,也更加辉煌。 波斯改名为伊朗,发生在巴列维国王时期,具体而言是1935年,当时的国王礼萨·汗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意为这里是“雅利安人的家园”。
这对于当时的伊朗来说,绝对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从饱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跃成为全世界的优越人种,国王自然会欣然同意,人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同时又能获得德国的援助,快速的恢复帝国往日的辽阔版图。
E. 伊朗的古代史
据史书记载,伊朗的历史始于2500年前的早期的阿挈美尼德,但从那时起直到伊斯兰文明始于伊朗以来,有关早期伊朗的史料都是由伊朗最大的敌人——古希腊人所记载的。因此尽管人们常说古希腊的历史学家通常能很忠实地记载事实真相,但人们对伊斯兰文明之前的伊朗历史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些来源。
设拉子古波斯王国古迹(帕斯波利斯)设拉子古波斯王国古迹(帕斯波利斯)
是不是因为伊朗没有自己而HERODOTUS和XENOPHON(古希腊史学家),仰或伊朗的史料经过后面的几次入侵而遭到毁灭?答案不得而知。古代只有一些神话故事得以幸存,它们在萨珊王朝时期收集起来。一旦波斯语在穆斯林的伊朗得以形成后,伊朗最大的诗人之一——菲尔杜西即将这些神话故事改编成了一部宏大的叙事诗——(列王记> 《王书】其中一些部分已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和一些其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对于古代伊朗的历史,人们不得不依赖于古希腊人的记载和考古发现。
伊朗民族的起源Iran's Ethnic Heritag
尽管“伊朗人主要是雅利安种族“的说法确为事实,但实际上他们是由很多种族和民族融合而成的。在雅利安人到达之前住在伊朗高原的是古代亚洲人;而雅利安人大多是在公元前第一个1000年内移入伊朗高原的;然后是后期征服者的后代: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
据考古发现,在雅利安进入伊朗之前,住在伊朗高原上的人种既不是闪米特也不是雅利安人。这些男女属于某一生活在亚洲西部的种族,他们的生存范围从今天的土耳其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地中海地区。古代亚洲人渐渐在伊朗定居下来,他们的活动范围渐渐地向高原的西部一直延伸到ZAGROS山脉。很明显,这些古亚洲人发展了农业,特别是种植了大麦和小麦;并发展了制陶艺术,其实古代的制陶艺术起源于原始时期经太阳晒干的砖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不得面对周围其他的人种,以及那些与他们的文明大相径庭的文明。于是从北面来了一些部落,和平地同这些古代亚洲人慢慢融合,定居在原属于古代亚洲人的土地上。而在南面,这些古亚州人同SOOOOPOTAMIA的闪米特人也有了联系,这些闪米特有当时正在发展的一种以城市为中心并配以复杂的政治及军事结构的农业文明。也许人们会想,既然古亚洲人住在富含矿石等原材料的山区,而富足的闪米特盛产各式食物和日用品,这两种人应该能够和睦相处,互通贸易的。然而事实上,这两种人在几个世纪内都在进行无休止的战争。尽管闪米特人整体实力较强,且也常常获胜,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闪米特人却被文明程度不及他的高原人所征服。最终占亚洲人中的一个名为ELAMITES的部落控制了ASSURE到波斯湾的整个底格里斯山谷。他们发展了让后人瞩目的文明,但却被以后的巴比伦人所颠覆,其文明也随之毁于NABCHANDNEZZARI的统治之下。
与此同时,在ZAGROS山脉融合在一起。雅利安人渐渐的从北部平静地融入了古亚洲人的领地,并与他们融汇在一起。ARYAN人则是今天人们所称的“说印欧语系”人中的一支,而这些“说印欧语系”的人则是今天印度,伊朗和多数西欧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3000-4000年间开始移民。他们的迁移分成三支队伍:一支向西移往小亚西亚,第二支向东移往印度,第三支则选择了中间的道路过QXUS河。他们向伊朗的迁移速度起先是十分缓慢的,但到了第一个一千年无论在频率还是在速度上都有所增加。象这样逐渐扩大的迁移速度持续了几个世纪,这些新的移民同那些本地的居民慢慢融合,并在那儿定居下来。
经过几个世纪移民,最终形成了在波斯帝国和伊朗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两大王国:首先是在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王国PARSA(希腊人称之为PERSIS),它位于今天的法尔斯省和KHOUZIATA附近;然后是在今天伊朗西北部的MEDES。
居鲁士的统治The Rule of Cyrus the Great
在ZAGROS山脉的另一则,同时兴起了两个闪米特人国家:
巴比伦和阿西里亚。但到了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出现于波斯地区,他征服了这些王国并将他们合并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波斯帝国”它在居鲁士的领导之下变得日益强大。
阿契美尼德王朝The Archaemenid Dynasty
在居鲁士死后,国家即陷入连年征战的混乱局面,直至公元前521年,大流士被几位高贵的王子选为万众之王从而即形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的统治政绩卓越:他发展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总督监管疆域的制度;他修建了高质量的公路;……
但在大流士以后,尽管他的继承人曾力图征希腊。但最终一个名为亚历山大的年轻的MACEDONIAN人在公元前323年击败了大流士三世。
ALEXANDER THE GREAT和SELEUCUS NECTAR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eleucus Nectar
亚历山大很崇拜波斯文化风俗,也有效地将东西方,波斯和希腊融合一起,但在他生前却没能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完善、团结的国家。因此在他死后,他的将军们瓜分了该国。其中有一个名为SELEUCUS NICTAR的将军获得了阿契美尼德这块地方,当时叫作“ASIA”(亚西亚),但并不包括JUDEA、阿拉伯半岛和小亚西亚的一部分。
亚历山大一样, SELEUCUS NACTAR虽然是一个希腊人,但他却成为了让希腊人同波斯人和平生活在一起并享有平等权利的国王。在这段时期波斯和希腊两种文明的碰撞使得人类在艺术和文化上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然而SELEUCUS却并不善于治理国家,渐渐地许多省份开始脱离中央政府。最后经过多年的斗争,帕提亚人(即安息人〕掌握了今天的伊朗和MESOPOTAMIA,并在将近300年内控着这该地区。
安息人王朝The Parthian Dynasty
原为游牧民族的安息人意识到被征服者比他们自己更为发达的文明,于是允许被征服者在安息人总督的控制下,保留他们的财产和行政权。
F. 伊朗和中国,哪个历史古老
伊朗曾名波斯。伊朗旧石器时代约结束于公元前12000~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后彩陶为灰黑陶所代。公元前9~前8世纪米底人逐渐形成国家。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帝国盛极一时,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公元前334~前330年为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323年起受塞琉西王国统治。公元前247年为安息帝国。公元651年被阿拉伯人征服。12世纪末花剌子模王国占领伊朗。1380~1393年遭帖木儿帝国的侵略,1502年,建萨法维王朝。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入侵。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35年改国名伊朗。1979年4月王朝被推翻,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历史与大片地域的历史纠缠在一起,该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东至印度河及锡尔河,北起高加索、里海及咸海,南及波斯湾、阿曼湾与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兰自青铜时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东历史的一部分。严格来说,波斯帝国是从铁器时代开始的,伴随着伊朗人的影响,他们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国、帕提亚以及古典时代的萨珊帝国。
1、旧石器时代:
在伊朗最早的考古文物是在卡沙弗德和甘杰的遗址中发现的,这些被认为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2、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
早期的农业社区,诸如公元前10000年的Chogha Golan,以及公元前8000年的Chogha Bonut(埃兰最早的村庄),开始在伊朗西部的扎格罗斯山脉地区和周围蓬勃发展。
伊朗的西南部地区是新月沃土的一部分。人类最早的主要农作物在此生长,诸如苏萨这样的村庄(那里最早可能在公元前4395年就建立了定居点),还有像Chogha Mish这样的定居点,这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00年。
3、铜器时代:
埃兰和米底亚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埃兰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着称。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G. 去伊朗旅行,有哪10件事情是必须知道的
伊朗虽然并不富足但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伊朗如今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他们对伊朗流连忘返。不过来到伊朗旅行,有10件事是必须知道的,到底是哪10件呢?
如今许多人在夏天都离不开空调,而在伊朗有着世界最为古老的空调,不需要电力就能够帮助大家度过炎炎夏日。伊朗人非常热情,尤其是遇到中国游客,他们会显得格外的亲切。波斯人伊朗的前身,在中国的不少古书籍中,都有记录波斯,可见中国与伊朗在几千年前就交往非常密切了,也难怪如今伊朗会对中国人如此热情。
H. 帖木儿东征西讨四十余年不败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局势正如李大可君所说,帖木儿确实赶上了好时候,中亚近乎一片散沙,另外帖木儿的军队也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帖木儿的战术确实近乎蒙古,但是蒙古横扫亚欧已过百年,加之若干蒙古汗国横亘该地,周边国家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应对蒙古战术的方式,如果帖木儿单纯照搬古老的蒙古战法,还不至于取得如此成就,战术方面,帖木儿在蒙古基础上做了不少改进,更加灵活:
1.与蒙古经常以攻为守不同,帖木儿经常采取纯粹的防御阵型。在面对印度战象时,他在扎营地前散布下来大量铁蒺藜,广掘壕沟并用荆棘灌木掩盖,壕沟之后是木制栅栏。还将骆驼绑上稻草点燃驱向敌阵大破战象。诱敌陷阱设伏投毒无所不用,使战场变为自己的主场,安卡拉大战前,奥斯曼军队附近所有的水源均被帖木儿军队投毒。
2.与蒙古类似,帖木儿军队的弓骑兵数量庞大,但是格局上相比蒙古有所不同,比如用重步兵掩护骑兵侧翼。 在入侵金帐汗国时,金帐汗国军队面对帖木尔入侵时候制定的策略是典型的蒙古式,利用骑兵机动力后撤,诱敌深入,打算等敌人补给短缺后再予以伏击。但是这老掉牙的战术早被帖木儿识破,帖木尔军以动制动,没有追赶敌人,而是派出小部分军队佯追,主力部队则绕了一个大圈子,越过山岭沼泽,急行军迂回敌人侧翼,最终出现在敌军后方,在伏尔加河设伏反包围了金帐汗国军队,一举灭之。
3.相比蒙古,帖木儿的军队更加善于攻城,他不仅继承了蒙古式的攻城技巧,还专研了穆斯林世界传统的攻城战。专业的步兵及军事工程师,大量的先锋部队一直是帖木儿军的重要部分。攻城器械也更为丰富:可以发射火弹的弩炮和大型投石机,撞锤车,希腊火,大型云梯车等等...帖木儿本身也喜欢筑造固若金汤的城池。
4.比蒙古更广泛的情报网,帖木儿的军队种族混杂,间谍遍布四方,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间谍机构,间谍有潜入敌军的阿訇,伪装的天主教教士,假扮的犹太商人,看似无害的农妇,甚至有敌人的朝廷高官。
5.比蒙古更重视海上力量,帖木儿重视港口的商业和军事价值,派军队控制各咽喉水路,并派军舰袭击骚扰敌人港口,与蒙古不善水战有很大不同(崖山灭宋者张弘范)。
6.装备上,要比之前的蒙古精良一些,此时的帖木儿军队与蒙古的关系已经很遥远,军人普遍不着蒙古装束,锁板甲流行,帖木儿四处占据敌国的铁矿,转化为自身的军事资源。
I. 古代伊朗被多少国家统治
古代伊朗是个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国家。从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600年创立埃兰王国。其间几经沉浮,公元前639年被亚述人所灭,创立了米底王国。公元前550年被波斯居鲁士大帝所灭,建立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鼎盛时期,国土面积接近700万平方公里,拥有70个民族,人口约5000万人。公元前334年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由塞琉古(马其顿人)于公元前312年建立塞琉西王国。后屡次改朝换代,公元651年~公元874年被阿拉伯统治。公元874~999年进入萨曼王朝。公元999年~13世纪初是突厥王朝统治时期。公元1258年~14世纪中期被蒙古人建立的伊尔汗国统治。公元1380~公元1393年被突厥国王帖木儿征服,再次进入突厥人统治时期。直到公元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倒台,才进入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于1935年改名伊朗。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结束了巴列维王朝。纵观伊朗历史,伊朗几经沉浮,多次遭遇外族入侵,先后曾经被亚述帝国,马其顿,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突厥帝国,蒙古伊尔汗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过。
J. 谁能说下关于帖木尔帝国的兴衰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6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又译贴木尔、帖木尔、帖穆尔,1370年-1405年在位)开创的一个大帝国,以今天的乌兹别克为中心。在其鼎盛时期横亘从格鲁吉亚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首都为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铁骑屠城的前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后迁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赫拉特)。1506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其统治者转而去印度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帖木儿 Timur(1335—1405年),帖木儿帝国君主(1370—1405年在位)
(作者:阿澈)帖木儿,是中东历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关于他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另一种认为他是个突厥人,只不过自封为成吉思汗的后裔。
帖木儿常以成吉思汗的业绩来勉励自己,但他终究没有成为成吉思汗二世,虽然同样是征服了许许多多的地区,同样是洗劫了不计其数的战利品,但帖木儿的战争更没有头绪,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帖木儿后代的不争气也使他的帝国成为昙花一现。帖木儿还有一点跟成吉思汗不同,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属于什叶派,但他战争面对的对手却大多也是穆斯林,反而常常是异教徒从他的战争中捞到不少好处。
帖木儿身材高大、头也大,有着褐色的皮肤。他勇敢善战,在关键时刻能以一个无畏的战士的身份冲到最前线搏杀,又具有弹性性格,能通过暂时的屈服来赢取宽松的发展环境。他是个文盲,但却绝对聪明,是哲学家的好朋友。他曾在一次劫掠中被射伤了腿,因此也被后人称为“跛子”帖木儿,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最出色的马上帝王。
孕育帖木儿帝国的地区,称为河中地区,介于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大致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当时属于西察哈台汗国的领域。帖木儿原是渴石城城主哈吉的侄子,被任命为千户长。在东察哈台汗国的秃忽鲁·帖木儿入侵并占领渴石之后,帖木儿投奔了他,被任命为渴石城的总督。
但随后帖木儿同秃忽鲁·帖木儿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翻脸,被迫同内兄侯赛因流亡波斯,正是在流亡期间,他的腿受了终生的伤。帖木儿和侯赛因经过一番卧薪尝胆之后,卷土重来,打败了也里牙思火者,赢取了整个河中地区。随后,帖木儿和侯赛因又反目成仇,帖木儿击败了侯赛因之后,成为河中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于1370年自立为埃米尔,定都撒马尔罕,初步建立了国家。帖木儿扶植了一个察合台的后裔为傀儡,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这时起,帖木儿便不停断地向四邻伸出刀锋,扩大他的帝国。首先是攻灭了咸海边的花剌子模,然后连续五次进攻世仇东察哈台汗国,一直打到吐鲁番,迫使东察哈台汗国统治者哈马儿丁“消失在黑貂与银鼠出没之地”,从此一蹶不振。帖木儿首先解除了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巩固了新生的国家。
接着遭殃的就是伊朗和阿富汗的人民了。旭烈兀的后继者们各据一方,互相攻击,使他们成为帖木儿最好的猎物。从1380年开始,一直到1393年,帖木儿断断续续地铲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力量,吞并了伊朗和阿富汗地区。至此,帖木儿的帝国东至印度河,西到幼发拉底河,北达高加索,南临波斯湾。这基本就是帖木儿帝国的最大版图,帖木儿在其后所进行的征服影响虽大,但都以劫掠和复仇为主要目的,并没有因此夺取更多的领土。
帖木儿与金帐汗国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但主要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是因为大草原的空旷和迷离。他扶植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忽迷失,并认他为义子,但忽忽迷失在1380年夺得金帐汗之位后,被一时的辉煌冲昏了头脑,转而进攻他的义父。结果帖木儿毫不留情地回击了他,在1389—1395年三次亲征金帐汗国,三次将忽忽迷失从宝座上拖下去,其中第二次征服最为艰苦,在找不到敌方主力,又不熟悉道路的情况下,在草原中跋涉了4个多月,终于在力量耗尽之前追踪到了忽忽迷失并击溃了他。对这个地区的破坏,使横贯欧亚大陆的商道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帖木儿没有留下代理人便离开了这里。
入侵印度也是帖木儿一贯的目标,帖木儿以德里苏丹政权容忍它统治下存在人数众多的印度教徒为借口发兵,以此掩饰他对富庶辽阔的印度的垂涎。而德里苏丹国这时正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同样无力抵御生机勃勃的帖木儿帝国。1398年,同历史上众多从西北渡过印度河的侵略者一样,帖木儿在朱木拿河畔战役中大败德里苏丹马茂德·沙之后(在这场决战之前,他屠杀了10万印度俘虏),昂首挺进德里的苏丹的宝座。在大肆破坏之后,扶植了印度斯坦人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作为代理人,便一走了之。不过,从印度带来的战象在帖木儿接下来的西亚战役中发挥了作用。
1400年,帖木儿还率军攻打埃及奴隶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在攻陷并洗劫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两座城市之后,便离开了它。
1402年的丘布克战役使帖木儿的军事荣誉达到了最顶点。帖木儿在此前遇到的对手大多是老朽的或陷于内乱的,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后者因为征服了大半个巴尔干而令欧洲人谈之色变。在双方为势力范围的划分发生纠纷之后,帖木儿的大军直刺“雷霆”帝国的心脏,两位枭雄在安卡拉城外进行了决战,事实证明,帖木儿技高一筹,巴耶济德战败后被关在铁笼子里,很快忧愤而死。帖木儿的军队洗劫了小亚细亚几个大城市,包括奥斯曼帝国的都城布鲁沙,将被奥斯曼人征服的许多王公重新扶植起来。历史证明,帖木儿并没有阻止奥斯曼帝国的强大,但因其胜利使欧洲人喘了一口气,拜占庭帝国因此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寿命。
帖木儿已经打败了亚洲几乎所有的大国,除了大陆最东端的中国。帖木儿还想恢复成吉思汗子孙的荣誉,并使中国皈依伊斯兰教。他在1405年聚集了准备东征的大军,但他的病死终于使中国成为他铁蹄下的幸免。
帖木儿虽然是被征服地区残暴的破坏者,但他将各地的瑰宝和人才聚集到首都撒马尔罕,将该城建成一个繁华的都市。他积极赞助学者和艺术家,他的时代被称为“帖木儿的文艺复兴时代”,但实际上影响范围和延续时间都很有限。
帖木儿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在众多子孙的争吵和争斗中分裂并衰落了,他终究没有成为成吉思汗二世,因为一代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百余年后,他的后裔中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巴布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帖木儿所领导的战役有多少已难以计数,所洗劫城寨和屠杀人民的数量则更难以估计。他在本榜中的排名要考虑的因素是,他只是一个出色的破坏者,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他所征服的地区大多没有建立起新秩序。这就是征服了怎么大范围领土的中亚霸主帖木儿没有在本榜中位居前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