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成吉思汗在伊朗建立王国叫什么

成吉思汗在伊朗建立王国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2 13:50:05

① 世界历史上谁征服的地方最大他建立的帝国叫什么

世界历史上10位征服过最广大土地的人

1.成吉思汗(1162—1227)
从1206年到1227年,蒙古人成吉思汗征服了大约48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从太平洋
沿岸直到里海,他的帝国包括中国的北半部、南西伯利亚和中亚。

2.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
这位马其顿国王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26年间,共征服了21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他
的帝国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西亚、埃及和中东,直到印度河。

3.帖木耳大帝(1336—1405)
帖木耳大帝从1370年到1402年间征服了大约214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帝国包括
整个中东和从印度河到地中海的广大地区。

4.居鲁士大帝(前600?—前529)
这位古波斯帝国国王从公元前559年到前539年,征服了大约209万平方英里土地。
版图包括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中亚和大夏等地。

5.阿提拉(406?—453)
阿提拉是匈奴人之王,从433年到453年间,率军四处征战,人称"上帝的鞭子",共
征服大约145万平方英里土地。其中包括欧洲的东部和中部,以及俄罗斯平原的西部。

6.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从1933年到1942年,希特勒这个纳粹统治者征服了137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但是绝
大部分土地在以后的3年中又都丧失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疆域包括了几乎整个欧洲
大陆,从英吉利海峡直到莫斯科近郊,从北非直到挪威。

7.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从1796年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鼎盛时期1810年前后,这位自封的法国皇帝征服了大
约72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帝国包括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和西班牙。

8.马默德(971—1030)
马默德是伽色尼王朝的苏丹,征服了约6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他的王朝包括印度、
阿富汗和伊朗。

9.皮萨罗(1470—1541)
从1531年到1541年,这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约4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他消灭了英
加帝国,将从厄瓜多爾尔尔穿过安第斯山脉直到波利维亚的大片疆土划归到了西班牙名下。

10.科尔特斯(1485—1547)
从1519年到1526年,这个西班牙殖民者带领一支小小的远征军,征服了31万5千平
方英里的土地。他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战胜了阿兹特克人,占领了中部和南部墨西哥,接着又征服了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将这些国家全都置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他自己则成为新西班牙总督。

② 请告诉我伊朗的历史

伊朗古称波斯,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波斯人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其历史上先后有多个帝国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48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将古老的巴比伦文明融入波斯。
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王崇尚武力,对外积极扩张,使第一帝国的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大流士一世向东部进军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在西线则向当时欧洲着名的文明发源地古希腊诸城邦发动了入侵,但遭到古希腊人的英勇抵抗,在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中遭到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继位后曾再度向希腊用兵,但被准备充分的古希腊军队击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马其顿(希腊)统治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当时已经征服希腊各城邦的马其顿王国,在新任国王亚历山大的统治下,以报昔日波斯入侵希腊之仇为口号,带领希腊大军进攻波斯第一帝国,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彻底击败大流士三世的百万大军,波斯第一帝国被吞并,成为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很快陷入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和西方,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后期,约在前238年,其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先后从帝国分裂独立,东部边境又不断遭受贵霜王朝侵扰,西部边疆又面临罗马帝国的大肆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塞琉西王朝灭亡。

安息王朝(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新兴的安息帝国(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继承了塞琉西王朝的波斯帝国主体地位。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这两大帝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发。

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古罗马帝国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了对古帕提亚王国(安息)的侵略战争。在卡尔莱战役中,英勇善战的安息军成功地围歼了罗马军团于荒漠深处,罗马军团残部从亚美尼亚撤出时又遭袭击,克拉苏被俘斩首。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精锐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从这场恶梦般的战争中突围东逃,辗转于防御薄弱的安息东部地区;最后流亡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为在此称雄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收容。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郅支单于于郅支城,并“生虏百四十五,降虏千余人”。这支部队就是罗马军团残部,他们投降后被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境内,汉政府在祁连山麓设置了“骊靬县”。

频繁的战争造成安息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全国陷入一片混战,帝国末期名存实亡。

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50年)

公元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新的萨珊王朝,定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首次重新统一,史称波斯第二帝国。
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爆发战争,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先后在629年和642年,帝国两任皇帝都遇刺身亡,帝国走向了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就是明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往中国避难。

伊斯兰教时期(公元650年-1290年)

混乱的萨珊帝国很快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控制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伯人统治初期,当时同样处于强盛时期的大唐帝国在波斯呼罗珊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激烈交锋,虽然唐军由于深入敌境作战,双方兵力悬殊等原因败北,从而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权,但此战中唐军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令阿拉伯人胆战心惊,从此打消了东侵中国的企图。此后,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断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

公元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

公元1205年花剌子模王国征服波斯。

蒙古统治时期(1219年-1500年)

公元1219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灭花剌子模王国,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又相继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帝国残部,建立了伊儿汗国。公元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
从公元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了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汗死后波斯再次陷入了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中国和波斯的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发展。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萨非王朝(公元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由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公元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谈和,驱逐乌兹别克人,并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但很可惜,这是波斯在世界近代史来临前最后的辉煌。

欧洲列强的“大博弈”(公元1722年-1914年)

公元1722年,沙皇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公元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纷纷对其蚕食,其领土中被割裂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巴林和阿富汗的一部分,由俄国侵占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俄英两大殖民帝国在波斯的这种战略竞争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公元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占领。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俄国和英国对巴列维王朝保持着深厚的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中期***革命(公元1935年-197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轴心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围绕伊朗的战略资源油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苏联,英国,美国等纷纷进入伊朗。战后,巴列维王朝为了摆脱英国和苏联的巨大影响力和控制而追随美国,但不幸的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这一战略物资的存在,使其成为美国对苏联集团的冷战基地,在70年代初更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立足点。

20世纪70年代是伊朗的暴富时期。这期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猛涨,波斯湾沿岸一批产油国迅速致富。几年内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了好几番。但是,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伊朗社会内部各种固有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巴列维在此情况下欲重温昔日波斯帝国旧梦。于是他一再修订经济发展计划,大幅度地增加投资,强行加速度地推进工业建设,并宣称到本世纪末要把伊朗建成一个与工业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强国”。强国梦的悲剧由此就产生了。

大批失地农民流入城市,首都德黑兰集中了伊朗1/5的人口。以国王、王室为首的2000家豪富聚敛财富,巧取豪夺,贪污腐化,挥金如土,而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几乎未从激增的石油财富中受益,贫富差距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巴列维只能以军警和秘密特务组织“萨瓦克”维持其统治。在外交上,巴列维对美国唯命是从,甘心充当美国在波斯湾的宪兵,民族矛盾伴随着人民对西方文化大举吞食***文化的愤怒,使巴列维政权坐到了火山口上。

1977年12月,流亡在伊拉克纳杰夫的霍梅尼向国内学生和信徒发出进行反对国王的“圣战”的号召。1978年初刊登在伊朗《新闻报》上的一篇文章对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进行了亵渎,由此在1月7日至9日,引发了数千名神学院学生在宗教圣城库姆举行抗议游行示威,但遭到军警镇压,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流血惨剧。

当年9月,伊朗国内爆发了持续数周的总罢工,全国陷入严重瘫痪状态。12月10~11日,首都德黑兰发生大规模示威,有成百万群众参加。游行的组织者发表17点声明,要求结束君主制,接受霍梅尼为最高领导人,建立***政府,恢复农业,保护宗教,让流放者回国等。12月18日,为抗议军队镇压,全国再度爆发总罢工,政府机构完全陷于瘫痪。国王被迫于12月30日任命“民族阵线”领导人之一巴赫蒂亚尔为首相,并于1979年1月13日组成以巴赫蒂亚尔为首的摄政委员会。

巴赫蒂亚尔虽同意组阁,但要求解散现议会和萨瓦克,由政府控制军队警察,国王立即出国度假,将来做一名立宪君主。但巴赫蒂亚尔本人却因与国王合作被民族阵线开除。革命浪潮已不可阻挡。1978年底国王统治的基础走向崩溃,它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发生了动摇,一些士兵倒向革命阵营,王室成员、高级官员及军官纷纷向海外转移财产。巴列维的统治濒临崩溃。
美国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一贯支持国王的态度,准备放弃巴列维政权,转而与霍梅尼合作。1979年的1月26日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乘飞机出国流亡。霍梅尼从巴黎回到伊朗,建立了伊斯兰政权。1979年4月1日,伊朗***共和国宣布成立。统治了伊朗半个世纪的巴列维王朝寿终正寝。

1979年10月,因美国收留被废黜的国王巴列维,伊朗国内掀起反美浪潮。同年11月4日上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数百名伊朗男女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66名使馆人员当作人质,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引渡巴列维。美国政府断然拒绝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方面表示,若不引渡巴列维,则不释放人质。
人质事件引起轩然大波。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美国还要求西欧盟国采取同样措施。4月22日,卡特总统下令执行武装秘密营救人质的“蓝光”计划,结果机毁人亡,行动失败。直到9月两伊战争爆发。伊朗以美国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为条件释放了全部美国人质。
旷日持久的美国人质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它为日后的美伊关系打下了难以解开的结。人质事件加上新政权公然宣传“输出革命”极大地损害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形象,因此在日后爆发的两伊战争中,尽管伊朗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谴责萨达姆,也没有一个国家同情伊朗。

***革命后的伊朗***共和国(公元1979年后起至今)

旷日持久的人质事件加上“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的非理性宣传极大地损害了伊朗的国家利益,伊朗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境地。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以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教的什叶派。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

伊朗和伊拉克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进行的这场近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伊朗死伤60多万,伊拉克死伤40多万。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生产设施遭受的破坏损失超过5400多亿美元。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随着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波斯湾地区的局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先后于1991年和2003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摧毁了伊拉克的武装力量,2003年美国以“反恐怖”为名入侵并占领了伊拉克。美国的军事行动虽然打垮了伊朗的宿敌伊拉克,但也让伊朗面临美国更直接的威胁。

在两伊战争结束以来,伊朗的实力得到恢复,国力得到增强。而且其国内的政治变化有明显地回归世俗政权的迹象,但宗教势力的影响力仍然极为强大。因此,伊朗对美国的态度仍然非常强硬,美国也一样。

去年以来,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围绕这一核心利益,美国与伊朗频频叫板对方,美国不断地宣布向海湾地区增兵,而伊朗则针锋相对地以多次军事演习回应。就在几天前,美国又向海湾集结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波斯湾地区战云密布,等待伊朗和美国的将会是什么呢?

③ 成吉思汗之孙曾在这里建立的王国叫什么

蒙元帝国,也叫蒙古汗国。

④ 成吉思汗曾经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些国家呢

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后代,将开疆拓土作为毕生的追求,在短短不到50年的时间里,他们以不到40万的兵力,先后灭亡了超过40多个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南宋。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扩张进程中,蒙古人共征服了超七百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更是超千万,所管辖下的各民族人口数目达六亿,从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领土最大的蒙古帝国。

所以,总的来说,蒙古帝国版图大概范围是:北至西伯利亚,西至欧洲奥地利多瑙河流域,南抵印度,从版图上来看,就是将前苏联裹在了腹中。蒙古铁骑风驰电掣,一路横扫欧亚大陆,尤其是第二次西征,占领了从俄罗斯一直到奥地利维也纳等大片欧洲土地。

毫不夸张的说从古至今,世界各地任何一个王朝都望尘莫及。

⑤ 成吉思汗曾经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些国家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着名的征服者,比如欧洲的四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这些人的名字已经足够有排面了,但要与成吉思汗相比,他们的光环或许就暗淡许多。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东征西讨50多年,以30万常规部队,先后攻灭40多个国家,其中还包括西辽、花剌子模这样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型帝国。其征服720多个民族,涉及6亿多人口,消灭各国军队总数超千万,其中还包过欧洲人引以为豪的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下面就以不同时期的蒙古帝国版图,来看看征服区都是今天的哪些国家。

(大英帝国范围)

蒙古帝国的范围虽然广大,但是广论面积只被欧洲人列为第二,第一位的是大英帝国,因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在鼎盛时期已经高达3550万平方公里。不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蒙古帝国的扩张,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都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了灾难,野蛮的扩张殖民行为并不值得我们追捧,欧洲人曾经将蒙古的扩张称为“黄祸”,这种种族歧视的名词也代表了欧洲人对蒙古帝国扩张行为的痛恨。

⑥ 元太祖成吉思汗统治的领土到哪里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面积达2122.74万平方公里
--------------------------------------------------------------------------------
我国历史上疆土面积最大出现蒙元王朝.在成吉思汗时期的疆土面积就超过1800万平方公里.蒙古第一次西征(1219-1225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Khorazm ),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Russ),于1223年大败钦察(Kipchak )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第二次西征(1235-1244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Legnica ),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第三次西征(1253-1260 )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Baghdad ,今巴格达),屠杀八十万人,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 但是蒙元的统治有没有到达北海至今还有争议,如果到达北海(即北冰洋)那就远远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第一次把西藏和台湾置于中央统治之下.

⑦ 成吉思汗建立了几个汗国

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钦察汗国,元朝西北宗藩国,亦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1236年~1240年,术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钦察、不里阿耳等部族,并征服了斡罗思,迫使斡罗思各公国称藩纳贡。1243年,拔都结束西征回到伏尔加河上,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对于东欧各公国享有宗主权,包含罗斯公国(罗斯公国是俄罗斯国家的雏形)。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今新疆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
伊儿汗国,又称伊尔汗国或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既为欧、亚两洲文化荟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枢纽。居民民族成分复杂,主要讲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于帖必力思。境内农业发达,商业和手工业也很繁荣。与元朝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都由伊尔汗直接统治;

⑧ 成吉思汗

元太祖 成吉思汗

姓 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出 生: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
属 相:马
卒 年:宋理宗寳庆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
(1227)
享 年:66
庙 号:太祖
谥 号:圣武皇帝 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谥)
陵 寝:起辇谷
父 亲:孛儿只斤·也速该
母 亲:弘吉剌氏·诃额仑
骄 傲:开创蒙古帝国
遗 憾:父亲被塔塔儿人杀害
妻子被蔑儿乞人抢走
十三翼之战失败
攻西夏未果而亡

【太祖介绍】

即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其野蛮侵略和征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着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长经历

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

金大定末年,移营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许多蒙古部众和乞颜氏贵族来投,被推为可汗。约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札木合反目为仇,率13部联军3万之众来攻,铁木真召集诸部兵3万,分13翼(翼,意为营或圈子)迎战,失利退兵,史称十三翼之战。因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致札木合部众纷纷叛附,反而壮大了力量。

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部长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与王汗联兵,大败正在会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联军。

泰和元年(1201),率军大破札木合组织的松散联盟。次年,遭乃蛮联军进攻,退入金边墙内,大败乃蛮联军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胜攻灭塔塔儿四部。因势力渐强,引起王汗嫉恨和敌视。三年,遭王汗突袭,败走班朱尼河(今呼伦湖西南),以饮浊水与从者盟誓,共度难关。再转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 收集溃散部众4600(一说2600)余骑,经过休整,逐渐恢复元气。后侦悉王汗骄怠不备,夜袭王汗大营,大溃其众。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亡。

四年,建怯薛(护卫军)。不久,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其部众,迫哈答斤、朵鲁班等部来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将怯薛扩充至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为四怯薛长。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经过二十余年的蒙夏战争,屡创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削除金朝西北屏障,得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还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来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九年三月,集兵中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国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乣 音jiǔ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的北方诸部族人的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了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重视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广收工匠艺人,一城即得数万。随后建立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了“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使蒙古骑兵疾如飙至,劲如山压,有“蒙古旋风”之称。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次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亡金朝。

崛起,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期(1162)。当时,中国北方处在女真族的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还各自独立,1162年成吉思汗诞生。

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残酷地钉死在木驴之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孕育了以征战为主要生活内容的一代天骄。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高贵的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夫妻恩爱。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美如天仙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该活捉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刚出生的长子取名为“铁木真”。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被塔塔儿人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的孙子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他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他们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铁木真18岁时,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在铁木真一生所经历的60余场战争中,这是惟一一次没有打胜的战争。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发动进攻。打败了主儿乞部,其首领被杀,部将木华黎父子则投到铁木真帐下。后来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被封为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成了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了,札木合投降了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战败后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就向铁木真投降了。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手下几员部将如神箭手者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来远征西辽消灭曲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者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打败俄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王汗的儿子桑昆也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消灭了,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在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不自量力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貌似强大的乃蛮部被彻底消灭。

身世

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带他到弘吉剌部去求亲。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禅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铁木真。但也速该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儿人的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临终前要求其部众,将来为他报仇时,高于车轮的塔塔儿人要统统杀掉。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在草原上艰难度日。诃额仑夫人将家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铁木真兄弟身上,尤其是长子铁木真,希望他能成为将来蒙古部的首领。但铁木真的异母弟别克帖儿并不服从他的权威,已经有了领袖感觉的铁木真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的。铁木真13岁那年,几位小兄弟偶然发生了一次“抢鱼”、“抢鸟”事件,铁木真、哈撒儿与别克帖儿发生冲突。铁木真、哈撒儿一前一后,射死了别克帖儿。母亲悲愤地责打他,教育他,说:现在除了影子之外没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没有鞭子,越是在这种时刻,越应该兄弟一心,这样才能担负起振兴家族的大业。经过母亲的教育,他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永不忘记母亲的教训,一定要团结一致,为家族的振兴而团结奋斗。铁木真16岁那年,主儿乞人盗走了铁木真家的9匹银合马。铁木真在追马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知心朋友博尔术。后来博尔术成为蒙古汗国的一员名将,成吉思汗手下的四杰之一。

塔里忽台本来以为铁木真一家一定会被饿死,不料诃额仑却领着孩子们熬了过来,铁木真长成了少年英雄。于是他听从祖母的指教,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名义,借口铁木真射杀了弟弟这件事,要捉拿铁木真。塔里忽台企图用铁木真的人头祭天祭山,铁木真却打伤看守逃走了,闹得那位老太婆(塔里忽台的祖母)死不瞑目。在此生死关头,铁木真巧遇合答安一家。合答安是塔里忽台捅马乳奴隶锁儿罕失剌的女儿,她心地善良,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铁木真,并根据“遇客婚”的传统,二人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加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而作为奴隶的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少女的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侯你一辈子吧!与塔塔儿部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少年时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终于来到铁木真身边。这时合答安已经是近40岁的妇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多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合答安,不料刚一见面,自己的部众便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骆驼,铁木真非常内疚。其实,合答安对自己的丈夫是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她是个奴隶的女儿,一个女奴还敢奢望按自己的意愿谈婚论嫁吗?只是她厌恶傻骆驼跟随塔里忽台与铁木真为敌而已。铁木真知道合答安成了寡妇,便想实践自己的诺言,纳她为侧妃。合答安深爱铁木真,正因如此她拒绝了铁木真。因为她不是施恩图报的人,她知道铁木真这时需要的是年轻貌美的侧妃来调节由于血腥的厮杀带来的压力,自己还是坚持实践自己的心愿,给铁木真做奴婢,侍侯他一辈子。于是她以特殊的身份成为铁木真的一个家庭成员。不过铁木真并没有把她当奴隶看待。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铁木真母子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不息地奋斗,勇敢地抗争。在危难中,铁木真不仅结识了几个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汗国,巧遇品德高尚的恩人与情人,而且“射雕英雄”的名声也在此时传遍了蒙古草原,爱和恨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深深影响了铁木真兄弟的成长历程。

铁木真18岁时,弘吉剌部的德薛禅根据原来的婚约,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嫁给了铁木真。但美好的生活仅仅过了几个月,他的妻子就被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抢走了,并被强迫与赤列都之弟赤列格儿结合。铁木真杀父之仇未报,蔑儿乞人的夺妻之恨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为了夺回自己的妻子,他面对不儿罕山向长生天祷告,决定向强大的敌人蔑儿乞部开战。

现实的利害冲突引起草原各部的分离聚合,失去了心上人的铁木真不得不寻找可靠的盟友。当时的草原英雄克烈部的脱斡邻汗(王汗)和札答兰部的札木合为他最初的振兴贡献了力量。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铁木真才打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妻子。在回军路上,铁木真的长子降生了,铁木真感到这是个不速之客,于是起名为“术赤”。实际上是他对术赤的血统产生了怀疑,从此埋下了父子兄弟不和的种子,从而引发出后来术赤和察合台兄弟之间的矛盾。术赤是长子,他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一直是后人争论的焦点。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孛儿帖被蔑儿乞人掠走了9个月还是12个月。双方各执一词。本人在《成吉思汗传》中采取了前一种观点,也保留了对其中某些问题的疑问。这一矛盾也折射到成吉思汗和孛儿帖身上,形成了成吉思汗心理上的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术赤本人也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十分勇敢,立过很多战功,不失为一位草原英雄。可是由于常被人称为“野种”,以及其二弟察合台的不断挑衅,使他内心十分痛苦。这种痛苦在战时则转化为杀敌的勇气,而平时则不免有出世的消极意念,他的理想竟然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成吉思汗为了儿子们不至于因为争夺汗位而内讧起来,后来把术赤和察合台分别安排在花剌子模的新旧国都里当国王。术赤离草原故土最远,他的情绪更加黯淡,40余岁便忧郁而死。

1206年,铁木真在蒙古的根本之地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宣告成立,这在蒙古史乃至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通天巫阔阔出以天神名义给铁木真上尊号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分封功臣与诸子、诸弟和功臣,实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领户分封制——千户、万户与诸王制;并创造了畏兀字书,制定了法律制度;征服了林中百姓和畏兀儿族政权。蒙古草原统一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领户分封制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着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福神般的怯薛军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户、万户之后,马上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由于怯薛军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它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庞大的统治机构。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塔塔统阿创蒙古文字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灭亡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蒙古成文法——大札撒的颁布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事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现在,《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俄国人里亚赞诺夫斯基曾汇集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史料中的有关记载,得到成吉思汗的札撒条款36条、训言29条,以及其他有关蒙古法律的记述若干条。汉文史料中保存的札撒和训言也相当多,还有待于收集整理。根据以上这些不完整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成吉思汗法律的若干内容。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西征花剌子模与长春真人西行

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50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奴隶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前的争吵西征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长子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生性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从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扫清边界,中间突破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

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的中东地区相当强大,他们的国王摩诃末算端,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者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正确建议,采取了分兵把关、城自为战的被动挨打的战略。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首都,放弃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者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者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

⑨ 伊朗的古代史

据史书记载,伊朗的历史始于2500年前的早期的阿挈美尼德,但从那时起直到伊斯兰文明始于伊朗以来,有关早期伊朗的史料都是由伊朗最大的敌人——古希腊人所记载的。因此尽管人们常说古希腊的历史学家通常能很忠实地记载事实真相,但人们对伊斯兰文明之前的伊朗历史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些来源。

设拉子古波斯王国古迹(帕斯波利斯)设拉子古波斯王国古迹(帕斯波利斯)

是不是因为伊朗没有自己而HERODOTUS和XENOPHON(古希腊史学家),仰或伊朗的史料经过后面的几次入侵而遭到毁灭?答案不得而知。古代只有一些神话故事得以幸存,它们在萨珊王朝时期收集起来。一旦波斯语在穆斯林的伊朗得以形成后,伊朗最大的诗人之一——菲尔杜西即将这些神话故事改编成了一部宏大的叙事诗——(列王记> 《王书】其中一些部分已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和一些其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对于古代伊朗的历史,人们不得不依赖于古希腊人的记载和考古发现。

伊朗民族的起源Iran's Ethnic Heritag

尽管“伊朗人主要是雅利安种族“的说法确为事实,但实际上他们是由很多种族和民族融合而成的。在雅利安人到达之前住在伊朗高原的是古代亚洲人;而雅利安人大多是在公元前第一个1000年内移入伊朗高原的;然后是后期征服者的后代: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

据考古发现,在雅利安进入伊朗之前,住在伊朗高原上的人种既不是闪米特也不是雅利安人。这些男女属于某一生活在亚洲西部的种族,他们的生存范围从今天的土耳其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地中海地区。古代亚洲人渐渐在伊朗定居下来,他们的活动范围渐渐地向高原的西部一直延伸到ZAGROS山脉。很明显,这些古亚洲人发展了农业,特别是种植了大麦和小麦;并发展了制陶艺术,其实古代的制陶艺术起源于原始时期经太阳晒干的砖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不得面对周围其他的人种,以及那些与他们的文明大相径庭的文明。于是从北面来了一些部落,和平地同这些古代亚洲人慢慢融合,定居在原属于古代亚洲人的土地上。而在南面,这些古亚州人同SOOOOPOTAMIA的闪米特人也有了联系,这些闪米特有当时正在发展的一种以城市为中心并配以复杂的政治及军事结构的农业文明。也许人们会想,既然古亚洲人住在富含矿石等原材料的山区,而富足的闪米特盛产各式食物和日用品,这两种人应该能够和睦相处,互通贸易的。然而事实上,这两种人在几个世纪内都在进行无休止的战争。尽管闪米特人整体实力较强,且也常常获胜,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闪米特人却被文明程度不及他的高原人所征服。最终占亚洲人中的一个名为ELAMITES的部落控制了ASSURE到波斯湾的整个底格里斯山谷。他们发展了让后人瞩目的文明,但却被以后的巴比伦人所颠覆,其文明也随之毁于NABCHANDNEZZARI的统治之下。

与此同时,在ZAGROS山脉融合在一起。雅利安人渐渐的从北部平静地融入了古亚洲人的领地,并与他们融汇在一起。ARYAN人则是今天人们所称的“说印欧语系”人中的一支,而这些“说印欧语系”的人则是今天印度,伊朗和多数西欧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3000-4000年间开始移民。他们的迁移分成三支队伍:一支向西移往小亚西亚,第二支向东移往印度,第三支则选择了中间的道路过QXUS河。他们向伊朗的迁移速度起先是十分缓慢的,但到了第一个一千年无论在频率还是在速度上都有所增加。象这样逐渐扩大的迁移速度持续了几个世纪,这些新的移民同那些本地的居民慢慢融合,并在那儿定居下来。

经过几个世纪移民,最终形成了在波斯帝国和伊朗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两大王国:首先是在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王国PARSA(希腊人称之为PERSIS),它位于今天的法尔斯省和KHOUZIATA附近;然后是在今天伊朗西北部的MEDES。

居鲁士的统治The Rule of Cyrus the Great

在ZAGROS山脉的另一则,同时兴起了两个闪米特人国家:

巴比伦和阿西里亚。但到了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出现于波斯地区,他征服了这些王国并将他们合并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波斯帝国”它在居鲁士的领导之下变得日益强大。

阿契美尼德王朝The Archaemenid Dynasty

在居鲁士死后,国家即陷入连年征战的混乱局面,直至公元前521年,大流士被几位高贵的王子选为万众之王从而即形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的统治政绩卓越:他发展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总督监管疆域的制度;他修建了高质量的公路;……

但在大流士以后,尽管他的继承人曾力图征希腊。但最终一个名为亚历山大的年轻的MACEDONIAN人在公元前323年击败了大流士三世。

ALEXANDER THE GREAT和SELEUCUS NECTAR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eleucus Nectar

亚历山大很崇拜波斯文化风俗,也有效地将东西方,波斯和希腊融合一起,但在他生前却没能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完善、团结的国家。因此在他死后,他的将军们瓜分了该国。其中有一个名为SELEUCUS NICTAR的将军获得了阿契美尼德这块地方,当时叫作“ASIA”(亚西亚),但并不包括JUDEA、阿拉伯半岛和小亚西亚的一部分。

亚历山大一样, SELEUCUS NACTAR虽然是一个希腊人,但他却成为了让希腊人同波斯人和平生活在一起并享有平等权利的国王。在这段时期波斯和希腊两种文明的碰撞使得人类在艺术和文化上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然而SELEUCUS却并不善于治理国家,渐渐地许多省份开始脱离中央政府。最后经过多年的斗争,帕提亚人(即安息人〕掌握了今天的伊朗和MESOPOTAMIA,并在将近300年内控着这该地区。

安息人王朝The Parthian Dynasty

原为游牧民族的安息人意识到被征服者比他们自己更为发达的文明,于是允许被征服者在安息人总督的控制下,保留他们的财产和行政权。

⑩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都建了哪些帝国,谁的疆土最大

成吉思汗和子孙打下的疆土,统称为蒙古帝国,总面积达到3000多万平方公里。那么,这些疆土都包括今日的哪些国家呢?吓你一跳,高达40 个。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1368年元朝灭亡。但是,此时还不能说蒙古帝国灭亡,因为其他汗国国力还很强盛,直至14世纪中叶才开始衰落,1635年真正灭亡。

灭亡后的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多个国家,后来又经过整合,如今变成这些国家:

1、蒙古国。2、中国。3、朝鲜。4、韩国。5、哈萨克斯坦。6、土库曼斯坦。7、吉尔吉斯斯坦。8、塔吉克斯坦斯坦。9、乌兹别克斯坦。10、阿富汗。11、伊朗。12、伊拉克。13、阿塞拜疆。14、亚美尼亚。15、格鲁吉亚。16、巴基斯坦。17、印度。18、以色列、19、约旦。20、叙利亚。21、俄罗斯。22、乌克兰。23、摩尔多瓦。24、白罗斯。25、波兰。26、匈牙利。27、保加利亚. 28、沙特阿拉伯。29、奥地利。30、土耳其。31、阿曼。32、也门。33、卡塔尔。34、科威特。35、阿联酋。36、约旦。37、 摩尔多瓦。38、罗马尼亚。39、捷克。40、斯洛伐克。

阅读全文

与成吉思汗在伊朗建立王国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二战时期英国实力如何 浏览:588
印尼红酸枝有多少钱一斤 浏览:11
越南哪里批发鞋子好 浏览:343
近几天中国哪里还有大雨 浏览:23
越南币5百万兑人民币多少 浏览:359
越南服饰厂哪里最多 浏览:378
伊朗怎么去越南 浏览:723
印尼巴士汽车mod怎么下载 浏览:489
为什么车在中国卖的贵 浏览:72
波斯语为什么不叫伊朗语 浏览:882
中国比越南差多少人 浏览:527
自驾伊朗需要什么 浏览:794
为什么伊朗打工的甘肃人多 浏览:869
现在中国哪个多 浏览:232
意大利酸奶配什么 浏览:707
越南火警电话多少 浏览:13
意大利九月穿什么 浏览:39
伊朗的什么出口最多 浏览:332
印尼华人在哪里 浏览:338
美国跟伊朗现在打得怎么样了 浏览: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