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之窗埃菲尔铁塔的介绍!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建设地点: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1887年1月27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总质量:约为10100吨 建筑层数:4层 灯泡数: 20000个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建筑造价:745万7千法郎 投资单位:法国政府 设计人:斯塔夫·埃菲尔 建设用途:餐厅,观景 英文名称:Eiffel Tower 法文名称:La tour Eiffel 别称:巴黎铁塔
埃菲尔铁塔120岁生日亮灯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极为壮观。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 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 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 它由1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 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塔的四个面上, 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 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
历史背景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着名建筑。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埃菲尔铁塔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不过,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属的,而且有18038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先生当初交付图纸时就曾说:“只有适当的油漆,才能保障这座金属建筑的寿命。”这句话对于铁娘子的维护很是适用,它是不是同时也更适合于现今人们情感的维系:细致关怀,善始善终,这才是人间大美之所在。
[编辑本段]巴黎的标志
埃菲尔铁塔(又译“艾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着名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巴黎铁塔有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一样是巴黎的地标性建筑。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以设计人法国着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编辑本段]钢铁杰作
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重10000吨。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带给人心理震撼力的景象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阶梯,1711级阶梯。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 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编辑本段]埃菲尔铁塔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相信,当1800年代末期埃菲尔铁塔的构想被提出的时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国人都并不赞成。下面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个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
革命性的构想
1885年,法国官方开始计划于1889年举行一个大博览会(Great Exposition),用以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他们希望建造一个可以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 当时,石制的华盛顿纪念碑刚刚完工。这座高达557英尺的纪念碑,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法国人希望超越这一纪录,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个1000英尺的高塔。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塔的设计和建筑师。
公开选拔
1886年5月2日,法国政府宣布举行一个设计大赛,法国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被邀请参加研究关于在Champ de Mars竖起一个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铁塔的可能性。 无论参加大赛的人提出什么样的构想,他们的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 这个建筑可以用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 2. 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的拆除。
没有竞争
在5月18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超过100份设计稿参与竞争。其中大部分都非常传统,另外一些则非常的怪异。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提议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里灌溉整个巴黎;还有人建议在高塔的顶上,安装一个巨大的电灯,可以把整个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阅读报纸。 事实是,没有一个提案获得通过。就在宣布举行大赛的时候,一位53岁的建筑工程师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尔),就已经开始思索用金属为法国建造一个伟大的建筑。 几周之前,他已经会见过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国大臣,并且提交了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的计划——一座铁塔。埃菲尔制作了5329张机械制图用以描述将会用到的18038块不同的部件。Lockroy对埃菲尔的设计非常倾心,于是暗中操纵设计大赛使得埃菲尔的设计胜出。
合资建设
1887年1月,埃菲尔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了合约。埃菲尔的工程公司将会支付建造总预算160万美元中的130万美元,作为交换,埃菲尔将会获得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的由此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这时候政府已经同意在博览会后保留铁塔。)然后,所有的拥有权将转交给巴黎市政府,如果愿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铁塔。 和其他的公共纪念碑不一样的是,埃菲尔铁塔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赚钱。如果你想乘坐电梯或者楼梯到达一层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达顶层,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会便宜一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层平台还计划开办餐厅、咖啡厅、商店;二层平台计划开设邮局、电话局、面包店和画廊。这个铁塔设计能够同时容纳10416名付费的游客。
破土动工
建设始于1月26日,此时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博览会的开放仅仅有两年的时间,埃菲尔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建设。要知道,有埃菲尔铁塔一半高的华盛顿纪念碑,花费了36年才建设完成。
巴黎人的抗议浪潮
一个1000英尺高的建筑将会拉低巴黎的天空,并且压制城市的其他地标,例如圣母院(Notre Dame)、卢浮宫(Louvre)和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当铁塔开始破土动工的时候,超过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联署一份请愿书,要求停止这一工程。他们声称埃菲尔的“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名誉和形象。不过埃菲尔和市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一抗议,建造工作丝毫未受影响的继续进行。
其他的恐惧
铁塔还有其他的批评者。法国一位数学教授预计,当盖到748英尺之后,这个建筑会轰然倒塌;还有“专家”称铁塔的灯光将会杀死塞纳河中所有的鱼。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声称铁塔正在改变气候,日报《Le Matin》则用头条报道铁塔“正在下沉”。不过铁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没有停歇,一种敬畏的情绪开始取代畏惧。
世界第八奇迹
一般而言建筑都是在学习前作的基础上提升的,例如想要盖一座10层的高楼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层的建筑。而对于埃菲尔而言就没这么幸运,之前没有任何的建筑能够达到铁塔的高度。 为了完成铁塔的建造,埃菲尔设计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技术: · 和当时其他的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埃菲尔预先在自己的车间里面制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说,当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时候,能够很快速的安装完毕。 · 铆钉孔预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制作完毕,使得20个铆接小组能够每天装配1650个铆钉。 · 建造铁塔的每个部件都不超过3吨重,这使得小型起重机得以普遍应用。
塔墩
在工程开始的阶段,实际上有四个施工地点,每一个都是铁塔的支脚或者成为塔墩。这些塔埃菲尔铁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后才会汇合,而当这些桥墩汇合之后必须能够达到完美的水平,这个完美的水平面将会作为余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础。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会让整个铁塔倾斜。 埃菲尔知道自己没办法保证塔墩在建造完毕之后能够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个塔墩的底部都装置了一台临时水压泵。这样随着工程的推进,他可以通过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来进行微调。当整体调节完毕之后,工人们将会在塔墩里面嵌入铁楔子,让塔墩永远的固定下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埃菲尔没什么特别需要担心的。即便到达180英尺的高度,四个塔墩的最大的误差也没有2.5英寸。四个塔墩简单的调整并固定完毕。直到今天,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
尾声
埃菲尔铁塔是一个奇迹,不单因为它独特的设计,而且铁塔的建造还比预期的快,费用也比预计的少。博览会计划是5月6日开始,而铁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尔和他的公司以创纪录的速度赚回资金。在博览会举行的半年期间,这个铁塔赚得了140万美元,而最初的预计造价仅为160万美元,再加上还有政府补贴的30万美元,在博览会结束前就已经完全的收回投资。 建成的铁塔非常的壮观,以至于获得了许多最初批评家的欣赏。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法国首相Tirard,起初他对这个工程持反对意见,但是在工程结束之后他却颁发给埃菲尔荣誉军团勋章(Legion of Honor)。这个铁塔,成为了法国至高技术的符号,也成了法国的符号。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改变态度,以《项链》而闻名的小说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据说就时常在铁塔的二楼吃饭,他的理由是:在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欢铁塔。
关于铁塔的事实
· 每隔七年,都要为埃菲尔铁塔刷上300吨的略带红色的绿漆。之所以是略带红色的绿色,是因为这种颜色对蓝色的天空和铁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绿地冲击最小。 · 铁塔的四个塔墩正好指向正东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备用电灯装饰铁塔,作为其附近举行的一场艺术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造价高达50万美元而欲作罢。当汽车制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铁龙)得知这一计划之后,准备出资赞助这一工程,不过条件是要用灯光组成其汽车公司的标志。最后双方达成协议。 · 不幸的是,埃菲尔铁塔也成为法国最着名的自杀地点。每年平均都有四个人从铁塔上跳下或者在铁塔上悬梁自杀。第一个从铁塔上跳下自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缝,他为自己缝制了一个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为自己能飞起来,但是很遗憾,他没有成功地飞起来。
[编辑本段]三个了望台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了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了望从艾菲尔铁塔上观巴黎美景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了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了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了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下层了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编辑本段]从非议到赞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再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着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回路过铁塔都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起的风波席卷了整个巴黎城。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着名的风景画家瓦拉东的独生子乌特里罗、原始派画家亨利、卢梭等都尽情地描绘过它,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波利内尔也曾在他的诗章中赞美过它。 一个压根没想到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工程师,却创造了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品;一个不是为广播发射装置建造的纪念碑式铁塔,却因扮演着发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们的肯定,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编辑本段]关于埃菲尔铁塔的惊人之举
1.1891年,巴黎的一位面包师踩着高跷走了636级,爬到了铁塔第一层。 2.1911年,一位名叫蒙西埃·雷菲尔德的法国裁缝师,穿着自己设计的有弹簧的蝙蝠翅膀形状的披风,从铁塔顶端的护墙上往下飞。但不幸的是,他自制的“披风远征号”在飞行时失控,他在一大批观众的面前飞向了死亡的地狱。他以巨大的力量撞在地面上,撞开了一个足足有30厘米深的大洞。事后,医生检查了他的身体。医生说,雷菲尔德也许在撞到地面以前就已因心脏病突发身亡。 3.1923年6月,一位名叫皮埃尔·拉布里克的法国作家从第二层顶端沿着铁塔骑自行车回到地面。 4.1926年11月,为了给住在附近的兄弟留个好印象,一位名叫莱昂·科洛的法国人企图驾飞机穿越两个塔墩之间的间隔。他几乎成功了,但在最后时刻,他被太阳光照花了眼。因此,他只好向左转,接着撞到了一根无线电天线,飞机马上着火了,莱昂也命丧九泉。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在盟军快要从德国人手里夺回巴黎前,一位美国飞行员做了跟莱昂一样的一次飞行壮举,这次他成功了。 6.作为铁塔75岁生日庆祝的一部分,一支登山队攀登上了铁塔——他们没有用任何梯子! 7.1968年,有人将一头奶牛吊上了塔顶,以此来鼓励人们多买牛奶、黄油和奶酪之类的乳制品。 8.每年,铁塔都要完成一次自己的壮举——自动升高。因为在炎热的夏天,铁塔会因受热膨胀而自动升高约17厘米——但在天气变冷时,铁塔会自动收缩至正常水平。
❷ 埃菲尔铁塔的意义是什么
埃菲尔铁塔
简介: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Eiffel Tower)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着名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也是巴黎最高建筑物,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于1889年建成,法国首都巴黎(Paris)是欧洲大陆上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意义: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就建筑高度来说,当时是独一无二的。1884年,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时,法国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永久性纪念建筑。经过反复评选,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被选中,建成后铁塔就以埃菲尔的名字命名。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克莱斯勒大厦的出现。 它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塔的四个面上,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参见网络:http://ke..com/link?url=_46x_4__
❸ 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的主办城市
德黑兰(Tehran)
伊朗首都德黑兰,位于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市区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东、西、北三面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成弧形状的丘陵环绕。
德黑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居民住宅点,是当时的着名城市雷伊的郊区,为古代世界着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13世纪,因受到强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惨遭破坏,随后德黑兰兴而代之,由于这里是伊朗北部东西向大道与通往南部大道的交汇点,于是在短时期内便成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和贸易中心。德黑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鲜花,尤其是波斯人喜爱的玫瑰花到处开放。房前屋后,马路两侧,带有喷泉的街心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闻到花香。居民酷爱种花、养花、赏花,许多生活较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门前辟出一块园地,种上花,形成一个小花园,因此,又有人风趣地把德黑兰称为“鲜花城市”。
德黑兰气候与北京大体相当,但更为干燥。旅行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佳,夏天过于炎热,会超过40℃,且昼夜温差较大。
景点:“奥朝迪纪念塔”旅游景区,“德黑兰大学”旅游景区,“古列斯坦宫”旅游景区,“伊玛目清真寺”旅游景区,“伊朗国家博物馆”旅游景区。
早在5000朗就创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兰(Tehran)作为首都发展起来还是近200年。因此,人们把德黑兰称之为古老国家的新首都。
“德黑兰”一词是古波斯语“山脚下”的意思。在公元9纪时,这里还是一个隐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庄,公元13日渐兴旺,直到1788恺加王朝才把这里定为首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
兰距里海100里,中间隔着巍峨的阿尔布尔士山脉,整个城市建在一个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两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筑,至今这里的许多市场仍保留着古代波斯的风貌。北城则为现代化建筑,有高级饭店和各种商店,美丽的鲜花和喷泉,把整个城市装扮得清新、秀丽。从整体看,高层建筑不多,人们喜欢有院落的平房,宁静而舒适。
作为古老国家的首都,德黑兰市拥有许多博物馆。自由纪念塔气势雄伟、风格新颖,是德黑兰的门户。花岗岩的新式建筑、前巴列维国王的夏宫,在王朝推翻后,已改为“人民宫 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会徽
殿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新着名于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馆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纪到20世纪的珍贵地毯5000件,于室内保持20度衡温和均衡湿度,使地毯样品色泽始终鲜艳夺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达450万年历史。在德黑兰还有文化遗产博物馆、拉列公园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场),它们都反映了数千年灿烂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首都,德黑兰还拥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祷告时间,各清真寺的宣礼之声彼此应和,壮严肃穆。
❹ 有雅号的世界名城介绍 长一点
对称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钟楼直到鼓楼为止,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因为北京的宫殿对称地建在地理中轴线的两侧,其他建筑物都沿袭了中国古代的对称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互相对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誉,这个“花”并不是鲜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异,街市繁华,市内到处是美不胜收的园林,“花都”这个称谓暗含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当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鲜花之都。无论是在餐桌上、阳台上、院落中,还是在橱窗前、街道旁、人们的怀抱里,满眼都是盛开的鲜花,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店和花团锦簇的公园,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巴黎以浪漫着称,每个巴黎人都爱养花,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鲜花,所以称巴黎为“花都”。 “雾都”伦敦——因为英国是工业最早发展的国家,而伦敦集中了英国的大批工业。 工业的污染造成了雾都的形成。又因为伦敦自身的气候原因导致废气散不出去就像蒙着一群雾一样,所以叫它为“雾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为泰国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情调。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所以叫它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开罗——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区分布在尼罗河两岸,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和许多着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其中老城区房屋比较低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这里,仅古迹就有400多处。 “绿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绿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有11个自然森林,98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花园,占地约1256公顷,加上靛蓝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使莫斯科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个建在离陆地4公里左右的群岛上,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与177条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条水巷。城市建筑之间靠100多条水道和400余座桥梁连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似的,因为它整个都在水里,那里的路就是水,小艇成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为“水城”。 “狮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同时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状很像一只狮子,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得名. “音乐之都”维也纳——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
❺ 世界名城的资料
花都--巴黎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着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着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着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
《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
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
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对称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飞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对称。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
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到地安门、钟楼、鼓楼和安定门,组成了一
条中轴线。东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纵横交
错,分列在中轴线的两旁。因为对称,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认。许多象
征封建时代帝王权力的重要建筑,也都整齐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周围。
如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筑在轴线的南北两端的东侧;
天安门的东边,有着皇室的太庙(现已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西边,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坛(现已辟为中山公园)。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
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
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
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北京有着4 千多年的历史。辽代以后,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很多。如故宫、景山、北
海、中南海、颐和园、天坛、地坛、长城--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周口
店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遗址等。很多建筑物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坛是一个圆丘,地坛却成方形,这正符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
方"的说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东临渤海,面向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万。
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
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
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
其延长线,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
代化中轴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称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国有"黄袍佛国"的称号,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
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
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
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着名,被称为泰国
三大国宝。玉佛寺是专供曼谷王朝历代王室举行宗教典礼和礼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坛的墙上和寺四周的矮墙上,各嵌有一列绘着牡丹、莲花、小鸟
图案的彩瓷。据说,这些彩瓷还是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第二次航海时带过
来的。玉佛是由整块碧绿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宽48厘
米,被供奉在黄金制成的宝座上面,价值连城。泰国人认为玉佛是镇国之
宝,他的神灵威力无边,就连历届泰国政府的内阁组成之后,总理和全体
内阁成员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国家和国王。老百姓有升学、婚
姻、生育、就业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祷。两个人打赌起誓,也
都请玉佛作证。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仪式,由国王亲自为玉佛
沐浴、更衣、更换头饰。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长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占地面积有一座篮球场那样大,比四层楼还要高。卧佛是泰国不和睦不生
育夫妇膜拜的偶像,这里经常能看到青年夫妇虔诚跪拜祈祷的场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纯金大佛,它分为五个部件铸造,再拼
装成为一个整体。
曼谷不仅以寺院僧尼众多,寺院遍布而被誉为"佛教之都",而且事
实上也确实为佛都:拥有32个成员国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总部就设在这
里。
"狮城"--新加坡
当往来于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只一进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逊桥畔的狮头鱼身塑像高踞海滨,眼闪强光,口喷清泉,像是在向来客致
意。这是新加坡的象征,1972年建立的旅游标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狮城"的意思。相传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国的王子盘那,率兵登上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无名荒岛,最先碰到的
是一头雄伟的狮子。后来盘那在岛上筑起了城墙,城名称为"僧伽补罗",
也就是"狮城"的意思,谐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岛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国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在共和国主岛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区面积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终年保持深水位,是一个设施完善的优良自由港,也
是东南亚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区在港口区东北、新加坡河口南北两岸,是
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业、金融、通讯、船务等机构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线只有137千米,四周为海洋所环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气候炎热多雨,因有海风调节,人们并不感到闷热。境内既没有名山大川,
也没有名胜古迹,但它却以宜人的气候,良好的市政建设和周到的服务,
获得了"花园城"的称号,成为世界着名的旅游中心。
新加坡没有土着民族,现有居民都是外来移民,华人占居民的大多数,
另外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国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东方威尼斯--苏州",
"亚洲威尼斯--曼谷","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等等,可见威
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着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海滨的一个新
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
了。11-13世纪,威尼斯拥有强大的海军,独霸欧洲与东方的贸易。14世
纪末叶全盛时,财富大大膨胀,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竞相营建豪华
的教堂、宫殿和府邸,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古迹。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条河道纵横
交错,把陆地分割成110多个大小岛屿。长约3.2千米、宽37-70米的大运
河,穿行在群岛之间。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
建筑仿佛飘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对面岛上的"邻居"谈天。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 。石桥
的形式多样,各具风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亚托桥和"叹息桥"最为着名。
里亚托桥建于16世纪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桥。桥长48米,宽22米,桥
心有亭,两侧排满了小店铺。
威尼斯也是一个以船代车的城市。这里的岛上不需用汽车,即使是国
家元首来到这里,也必须弃车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种
各样的船只,有水上的"公共汽车"--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车"--
小型汽艇;有各种"水上商店"--售货船,还有救护艇、消防艇、垃圾
船、娱乐船……有一种当地特有的小划船,名叫"贡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翘起,站在右边用长桨划行。历史上最多时达到1万多只,现在仍
被当作旅游船使用。为了不影响交通,威尼斯明文规定不准在河中游泳。
多种多样的船只南来北往,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繁华景
色。
风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迹繁多着称。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
99米高的钟楼拔地而起。广场东侧的总督宫和圣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内陈设富丽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筑艺术的范例。
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缔结为友好城市。
雾都--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
城和国际金融中心,更以"雾都"着称于世。
伦敦大致可分为伦敦市和内、外伦敦三部分,由32个市(包括伦敦市)
组成。这三部分总起来合称大伦敦,总面积1 605平方千米。面积仅为1.6
平方千米的伦敦市,11-16世纪时曾是王宫所在地,现在成了银行、保险
公司、股票经营和证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区的白厅大街一带,是英国首
相官邸和内阁各部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白金汉宫所在地。因为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别繁华。
伦敦大学,伦敦博物馆,伦敦塔,伦敦桥,圣保罗大教堂,牛顿、达
尔文、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园露
天讲坛,这许许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伦敦在文化艺术上享有崇高的声
誉。那些高矗云霄的摩天大楼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教堂等建
筑此起彼落,大小公园的绿地与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驳相同,更使伦敦
具有典型的欧洲都市风光。
伦敦也是世界着名的"雾都"。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这里的
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
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
明。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
腐蚀。
伦敦的大雾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大气污染有关。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
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盆地的南北两侧是东西
走向的山岭,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注入北海,市区离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伦敦的气候温暖潮湿,属温带海洋
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
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下层空气受冷以后,往往会形
成漫天大雾,并且循环往复,久不消散。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
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
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
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
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
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
立体都市--东京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户"。1457年在此兴筑了一座江户
城。1868年(明治元年),从西部京都迁都来此,遂改名东京。1943年扩大
行政管辖范围,把东京改为东京都。日本的"都",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
东京都的面积为2 100多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 100多万人,其中市区800多
万人。从东京沿东京湾向横滨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业区--京滨工业
区;从东京往东延伸至千叶县境内,为京叶工业区。
历史上东京曾遭到两次重大的破坏。1923年关东大地震,江户时代的
许多建筑毁于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遭到报复
性的轰炸,东京成为一片废墟。可是,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幢幢高楼
大厦拔地而起,地下铁道、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东京都却以崭新
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机关都集中在市中心霞关一带。1968年落成的东京第
一幢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犹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从市中心的护城河
透过一片松林,就是过去的江户城,天皇皇宫所在地。战后新建的宫殿共
7栋,绿瓦白墙,茶褐色铜柱。皇宫一带深沟高阁,古城浓荫,还能领略到
江户时代的风貌。在皇宫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却是一幢幢连绵起伏的现代
化高楼大厦。市内最繁华的1.5千米长的银座大街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
铺鳞次栉比,奇特的广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通宵达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东京是个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对它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进入70
年代以来,城市建设正在向高空、地下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立体都
市。在霞关、新宿、池袋、涩谷等地,已经相继建成了不少超高层抗震大
厦 。池袋地区兴建了一个"阳光城"。它的主体是一座高达240米的60层
办公大楼。此外,还有9层的国际进口中心、12层的文化会馆和37层的"阳
光王子饭店"。连接这4幢高层建筑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余空地则开辟
为广场和公园。"阳光城"的土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因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这些"阳光大厦"都有强大的抗震、
抗风能力,一切设施完全自动化,人们生活在这里就像置身于一座无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样。
东京的地下街建筑,最有名的要算"东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个3层沉箱式钢筋水泥结构,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舰埋在地下
一样 。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第一层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买到的,这里也大体齐全;第二层是开阔的停车场;第三层安装空调、
供水、供电等机械设备。像这样的地下街,在东京就有20多处。
日本是个樱花的国家。每当阳春四月,东京上野公园和千岛渊等地的
樱花怒放时,千树万树,像绯红的轻云一般,把这个现代化都市装扮得更
加美丽。
绿色首都--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
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
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入夜,
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
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
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以后,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
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
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
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
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
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
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❻ 伊朗的首都在哪
德黑兰
伊朗首都德黑兰,位于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市区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东、西、北三面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成弧形状的丘陵环绕。
德黑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居民住宅点,是当时的着名城市雷伊的郊区,为古代世界着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公元13世纪,因受到强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惨遭破坏,随后德黑兰兴而代之,由于这里是伊朗北部东西向大道与通往南部大道的交汇点,于是在短时期内便成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和贸易中心。 德黑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鲜花,尤其是波斯人喜爱的玫瑰花到处开放。房前屋后,马路两侧,带有喷泉的街心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闻到花香。居民酷爱种花、养花、赏花,许多生活较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门前辟出一块园地,种上花,形成一个小花园,因此,又有人风趣地把德黑兰称为“鲜花城市”。
德黑兰气候与北京大体相当,但更为干燥。旅行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佳,夏天过于炎热,会超过40℃,且昼夜温差较大。
景点:奥朝迪纪念塔”旅游景区,“德黑兰大学”旅游景区,“古列斯坦宫”旅游景区,“伊玛目清真寺”旅游景区,“伊朗国家博物馆”旅游景区。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创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兰(Tehran)作为首都发展起来还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们把德黑兰称之为古老国家的新首都。
“德黑兰”一词是古波斯语“山脚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纪时,这里还是一个隐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庄,公元13世纪日渐兴旺,直到1788年,伊朗恺加王朝才把这里定为首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
德黑兰距里海100多公里,中间隔着巍峨的阿尔布尔士山脉,整个城市建在一个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两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筑,至今这里的许多市场仍保留着古代波斯的风貌。北城则为现代化建筑,有高级饭店和各种商店,美丽的鲜花和喷泉,把整个城市装扮得清新、秀丽。从整体看,高层建筑不多,人们喜欢有院落的平房,宁静而舒适。
作为古老国家的首都,德黑兰市拥有许多博物馆。自由纪念塔气势雄伟、风格新颖,是德黑兰的门户。花岗岩的新式建筑、前巴列维国王的夏宫,在王朝推翻后,已改为“人民宫殿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新着名于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馆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纪到20世纪的珍贵地毯5000余件。由于室内保持20度的衡温和均衡湿度,使地毯样品色泽始终鲜艳夺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达450年的历史。在德黑兰还有文化遗产博物馆、拉列公园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场),它们都反映了数千年灿烂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首都,德黑兰还拥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祷告时间,各清真寺的宣礼之声彼此应和,壮严肃穆。
❼ 各个国家.地方的名人`古迹和有名的地方
加拿大的名人
肖像摄影家:尤素福-卡什
诺尔曼·白求恩
加拿大着名古迹
锡格纳尔山:位于纽芬兰省圣约翰斯港
信号丘(Signal Hil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是加拿大着名古迹
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
紧邻多伦多中区唐人街的犹太街(Kensington Market)
法国的名人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的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
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波拿巴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
以及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
雕塑艺术大师罗丹
绘画大师莫奈,马蒂斯
法国的名胜
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着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着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 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着名的街道上举行。
日本的名人
阿倍仲麻吕(公元698~771年):中文名晁衡(或朝衡),于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擅长诗文。
丰臣秀吉(1537~1598):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全国的武将。
福泽谕吉(1834-1901):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政治家。
夏目漱石(189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日本的名胜古迹
东京的皇宫
新宿·歌舞伎町
上野公园
浅草寺
神奈川县的镰仓,箱根
大阪的大阪城
京都奈良
富士山
美国的名人
华盛顿,林肯,约翰·肯尼迪,富兰克林
美国的名胜
1. 四尊巨型总统头像:它位于拉什莫峰纪念地(The Mt.Rushmore Monument )山上用花岗岩雕刻的美国四位享有盛誉的总统头像(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雕像。
2 .金门桥(Golden Gate Bridge):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吊桥(Suspension bridge)之一。
3.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它高达152英尺。
4. 胡佛大坝(Hoover Dam):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
5.载人宇航中心(Manned Space-Craft Center):它是美国最大的航天发射基地。
6.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 ):它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儿童游乐场所。
7.圣路易斯拱门(The Gateway of St.Louis):它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拱门之一。
8.黄石国家公园(Th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9.好莱坞(Hollywood):它是闻名世界的影都。
10.美加边境的五大湖区(Great Lakes):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畔之间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为当今世界上最着名的大瀑布之一。
澳大利亚的名人
191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威廉•罗仑兹•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因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的贡献,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澳大利亚医学研究人员弗罗里(Howard Florey)因对盘尼西林的应用研究,与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和钱恩(Ernest Boris Chain)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后,缺乏制成产品的技术,弗罗里和钱恩成功地把青霉素制成可以真正使用的药物盘尼西林。
澳大利亚的名胜
大堡礁、黄金海岸
新加坡的名人
P Govindasamy Pillai (1887 -1980)
Eunos bin Abllah (1876 - 1941)
Tan Tock Seng ( 1798 - 1850)
Edwin John Tessensohn ( 1857 - 1926)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新加坡国家历史古迹
http://web.singnet.com.sg/~huang33/heritage1.htm
http://www.cseac.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67
英国的名人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国着名戏剧家和诗人)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邱吉尔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
贝尔(1847~1922)Bell,Alexander Graham 电话发明人。
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英国着名科幻作家,科学家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1642~1727年)。
英国的古迹
一.“大本钟 ”
“大本钟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
“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二.伦敦塔
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1107年,诺曼征服伦敦后,伦敦塔成了国王行辕总署和兵营。从1140年到17世纪该塔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的主要住处。英国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内被处死之后,伦敦塔就成了监禁犯人的牢狱和刑场。
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观众可以看到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银珠宝。伦敦古堡中还有一些身体肥胖称为“渡乌” 的大乌鸦,有专人饲养。伦敦塔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伦敦最悠久的古迹,游客每年达200万人。在出入口处游人可以看到两名身着古老的都铎王朝制服的禁卫,这些 “古老卫士”们,成了游客欣赏和摄影的对象。
三.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闹区的格雷·拉塞尔大街北侧。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立,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6年后正式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
埃及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室之一。陈列数量达7万多件。在希腊、罗马馆有公元5世纪雅典女神的祀庙和古罗马历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亚艺术馆,陈列有历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伦时代国王汉穆拉比赐于贵族的两块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方艺术馆,这里除中亚、南亚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品,为数达2万多件。
大英博物馆的藏书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有大量的英国和世界的经典文献、书籍、手稿、档案,不少是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还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许多种文字的书籍。仅中国书刊就有6万多种。
历史上许多学者、名流、政治活动家都曾在大英图书馆博览群书,进行研究和写作。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移居伦敦后,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巨着《资本论》。
四.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温莎古堡(WINDSOR CASTLE)
(王室举行活动时将有变动)
温莎古堡在英国的众多城堡中,规模最大的而且久负盛名。它是一组花岗石建筑群,气势雄伟、挺拔壮观。自12世纪亨利一世,温莎堡便是英国皇室主要的御所。这里的一砖一瓦精雕细琢的徽章图腾,洋溢着浓厚的贵族气息。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皇家禁卫军的交接仪式和参观圣乔治礼拜堂。参观颇富盛名的御林军交班仪式,继而饱览国家套房(State Apartments)内丰富的皇家珍藏精致家具与鲁斯本(Rubbens)、范戴克(Van Dyck)、卡那雷拖(Canaletto)的伟大艺术品。
科滋窝丘陵区(THE COTSWOLDS)科滋窝伸展于一片美丽、悠游的大自然之中,处处散布古老房舍的小震和村庄。这里是泰晤士河的发源地,出产有名的蜜糖色建筑石材,此区曾是英国羊毛生产中心。英国许多美丽的河流,多是从此地展开旅程,沿岸多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及英格兰最漂亮的乡间景色。美得如风景名信片般的水畔之城,波吨(Bourton-on-the-Water)便是其中着名的小镇之一
布伦亨皇宫花园(BLENHEIM PALACE GARDENS)布伦亨宫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宅院,这里不但是邱吉尔迷的胜地,也是欣赏才子布朗自然风格庭园的好去处,皇宫外部呈现巴洛克风格,内部的房间多的像迷宫,宫中收藏有邱吉尔家族的手稿、绘画、书籍、照片及书信。当这栋巨宅不对外开放时,还可以欣赏到1800公顷的公园喔!这座杰出的宫殿建筑,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❽ 世界上最着名的铁塔前三名
如果来到了巴黎。我相信大多数人最先选择的游览的一定就是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在晴天和夜晚的样子都是不同的,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很美。白天的铁塔配上周边的蓝天白云花花草草,很是壮观,晚上的时候,铁塔会在整点的时候,闪烁几分钟的星光,夜景十分的美丽,在对面的广场上是拍照的最佳地点,无论从哪个时刻哪个角度看,她都很惊艳,因此埃菲尔铁塔也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前来旅游。
埃菲尔铁塔作为巴黎的地标式建筑,是法国的象征。巴黎市内的建筑总体都不太高,所以不管你在法国巴黎的哪个位置,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埃菲尔铁塔在什么地方,他就像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可以为你指引方向,而且巴黎的几个着名景点,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等,在登顶后都能看到铁塔在眼前的建筑群中脱颖而出,优雅的站立在那里,埃菲尔铁塔的前面是一个广场,游客可以找远远近近不同的位置进行的凹造型摆pose。不过每天想登塔的人却很多,排队的人也会很多,所以要等很长的时间,不过我想经历了中国上海迪斯尼乐园的排队情况,大家对于排队应该都是轻车熟路了。
埃菲尔铁塔会在晚上7点亮灯,通常是亮黄光,小编有幸去过一次,我们去的那天,为了提倡对抗乳腺癌铁塔,亮的是粉色的灯,闪耀起了灯光显得异常的璀璨,其他景区旁边会有很多小商店,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一路来看一看,价格自然会比平常的要贵很多,不过出去旅游,不就是图个好的心情和好的经过吗?我觉得其实像巴黎埃菲尔铁塔这样的地方,无需多做介绍,每一个去到的人,都一定会来到这里。
先形容一下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体会吧。因为巴黎的建筑都不高,所以在很多地方都能盖得到铁塔的惊鸿一瞥,我们到达巴黎的第一天下午,到了卡罗森堡花园的路上,走过几个街区,铁塔的倩影就赫然的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那一刻才明白,先前看到的各种所谓埃菲尔铁塔的景观图,真的都描绘不出它的美丽,它带给人的震撼,就如同那夕阳下的第一眼,天边粉红的云彩,仿佛轻薄的丝巾围绕在周围,夕阳的余晖打在铁塔上,仿佛少女脸红般染上了一抹粉红,显得格外娇俏。
后来又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问过铁塔,时而感觉她像一个忧郁的女子,塞纳河的美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只能当个衬托,时而觉得他就像法国人口中的铁娘子,宛如一个高贵的贵妇,见证了巴黎的沧海各种历史的变迁。夜晚的灯火晚会是全塔通亮的瞬间开始噼里啪啦的闪电,而且是白色的,电火花,时间持续长达五分钟,那
❾ 外国的着名建筑有哪些(20个)(带国家名称的)
帝国大厦(美国)、东京塔(日本)、青瓦台(韩国)、胡夫金字塔(埃及)、 埃菲尔铁塔(法国)、金门大桥(美国)、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加拿大)、 伦敦塔桥(英国) 、希尔斯大厦(美国)、泰姬陵(印度)。
吴哥古城(柬埔寨)、 克莱斯勒大厦(美国)、 风帆酒店(阿联酋)、 比萨斜塔(意大利) 、罗马竞技场(意大利)、 雅典卫城(希腊) 、大本钟(英国)、 巴黎凯旋门(法国)、 白宫(美国)。
一、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是竣工于1931年4月11日的高层建筑物,是美国纽约的地标建筑物之一。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西33街与西34街之间。
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楼(1931-1972共41年)。帝国大厦楼高381米、总103层,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线后,总高度为443.7米,该建筑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为装饰艺术风格建筑。
帝国大厦既是一座多功能的写字楼,同时也是纽约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大量游客每天在该处排队等候电梯登顶观景。
195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帝国大厦评价为现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纽约地标委员会将其选为纽约市地标,1986年该建筑被认定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二、东京塔
东京塔(日语:东京タワー)是东京地标性建筑物,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高332.6米。东京塔除主要用于发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发送JR列车停止信号,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
东京塔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1958年10月14日竣工,此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29日东京晴空塔(634米)建成而退居第二位。世界排名目前在十名开外,前三名为东京晴空塔(634米)广州塔(小蛮腰)(600米)加拿大国家电视塔(553.3米)
东京塔的颜色为红白相间,是因为航空交通管制规定以利辨识。近年来大众的景观要求提升,铁塔不再有颜色限制,但原有的颜色就这样保留下来。灯光照明则由世界着名照明设计师石井干子设计主持,照明时间为日落到午夜0点之间。灯光颜色随季节变化,夏季为白色,春、秋、冬季为橙色。
三、青瓦台
青瓦台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首尔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原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首尔)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
现在的青瓦台是卢泰愚总统在任时新建的。青瓦台主楼为韩国总统官邸。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配楼有秘书室、警护室和迎宾楼等。
2018年8月1日,青瓦台表示,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总统办公室搬迁事项。
四、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当年埃菲尔铁塔还未建成时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五、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着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
埃菲尔铁塔是世界着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2011年约有698万人参观,在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2.7亿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
❿ 世界着名城市大全
世界着名城市大全:2019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二十强城市分别为新加坡、东京、纽约、伦敦、旧金山、巴黎、香港、大阪、洛杉矶、芝加哥、巴塞罗那、莫斯科、斯德哥尔摩、首尔、慕尼黑、斯图加特、波士顿、马德里、深圳和法兰克福。
城市基本囊括了当前世界主要城市和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美国有5个城市入选;欧洲国家占据9席,其中德国3个、西班牙2个;亚洲国家6个城市入选。20强城市中,欧洲城市最多,亚洲城市均值最高。
(10)伊朗着名的街心塔叫什么扩展阅读
2019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200强城市中,亚洲城市最多,有65个城市入围,说明亚洲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具有强烈的上升趋势,但同时也能看到,亚洲进入200强的城市均值较低,可持续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北美洲和欧洲紧随其后,各有60座城市和58座城市进入200强,其中欧洲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均值最高,城市发展质量值得肯定。
三大经济体中国、欧盟和美国共有439个城市进入城市竞争力指数关注范围,接近全部1006个城市数量的一半。其中,欧盟整体表现与美国不相伯仲,体现在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较高。中国与欧美城市之间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