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珠海航展伊朗采购了什么

珠海航展伊朗采购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6 17:02:55

‘壹’ 歼-7的谱系型别

中国研制的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歼-7系列如下: 歼7基型是基于米格-21F-13原型测绘仿制。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进气道进气锥可分三级调节。发动机为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涡喷-7是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63年按前苏联R-11F-300发动机开始仿制的,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1980年后涡喷-7基本停产。在使用初期出现了不少影响可靠性、耐久性与维修性的结构问题,通过改变结构、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基本排除故障。改进包括,新工艺制造的涡轮叶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则重新设计。后期的涡喷-7的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
到1966年4月底,中国制造了12架歼-7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歼7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转移初期的歼7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基于歼-7基型,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 。 歼-7Ⅰ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7飞机的第一种型号,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之间的矛盾的变化,出于“生存与安全”的考虑,中国决定将东北和沿海的国防工业逐步向内地转移。第三机械工业部根据战备要求,决定将由沈阳生产的歼-7转往更为安全的大后方工厂生产。同时由于沈飞承担了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任务,故歼-7基型研制成功后,研制工作交由成飞执行。
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7型机相似。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
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Ⅰ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
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
1973年6月“3改”歼-7Ⅰ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Ⅰ型)。其中40架军援朝鲜。同时歼-7Ⅰ装备有霹雳-2导弹。1958年中国空军在实战中缴获美蒋空军美制AIM-9B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两发,并于1970年成功仿制К-13导弹,命名为霹雳-2。部队一度在歼-7Ⅰ上配用航空火箭弹用于拦截无人机。霹雳-2已基本退役 。 歼-7Ⅱ是Ⅰ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号由余明文驾驶完成首飞。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Ⅰ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原本的用意是在弹射时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但由于这种联动系统比较复杂,15把锁需在1.5秒内按程序做完17个动作,再加上加工质量粗糙,所以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容易出现故障导致伤亡。在实际使用中发生了几次带盖跳伞不成功的事故,其救生系统被飞行员称为“活棺材”。因此Ⅱ型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在风挡前方,布置有一个电子设备舱,由于是从上至下逐层布置,要拆卸底层的设备(例如YD-3应答机),就必须先拆卸上层的设备,操作异常繁琐。Ⅱ型还采用了于1975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可靠性更高的Ⅱ型(HTY-2)火箭弹射座椅。该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加速平稳,减小了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弹射条件为地面高度,时速超过260千米。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千米/小时。但该型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1985年连续5次挽救了遇到飞机故障的飞行员。
阻力伞舱移至垂尾根部。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增设了一个容量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落实“6改”,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改装涡喷-7乙(WP-7B)型发动机,静推力为6100公斤。该型发动机利用了已在WP-7A发动机上的新型材料,以及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成功经验。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避免歼-7战斗机普遍存在的后机身被烧事故。
到1986年停产为止共生产各型歼-7战斗机375架,其中贵州飞机制造厂生产了约100架。
1991年6月,中国空军发现歼-7Ⅱ型后机身因发动机温度影响受损,引发大规模停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原成都飞机制造厂)经过半年针对性试飞,摸清了问题所在,并于1992年1月到5月期间派员到海空军对服役中的歼-7Ⅱ型进行维修,让飞机恢复正常使用。而1992年之后生产的歼-7系列也作了同样改进,之后再也没发生类似事件。 (歼-7H)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
1983年8月2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歼-7Ⅱ型改装霹雳8型导弹的任务,1984年3月完成改进设计,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1985年9月9日通过技术监定,被命名为歼-7ⅡH型,后来又改称歼-7H型。由于霹雳8型导弹(120千克)比原本的霹雳2型导弹(75千克)重,需要在机头增加配重。歼-7ⅡH型使用的GJ3-D通用武器挂梁可以同时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仿制自美国的AIM-9D型导弹)和霹雳8型导弹,还首次加装箔条/热焰弹投放器。
1986年2月歼-7ⅡH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93年停产为止共生产221架。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版本称为歼-7HH型,主要为应付高盐分环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可使用霹雳8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歼-7M是歼-7ⅡA型为基础重要的出口型号,1983年8月31日首飞。改革开放之初,航空工业部决定以歼-7飞机为窗口引进英国的航空电子火控设备,为空军改装100架歼-7,点名让成飞的屠基达同志参与并主持专家组与英国马可尼公司谈判。屠基达等中方人员经过对平视显示器、武器瞄准计算机、数字电路等先进技术的学习、咨询和谈判,初步确立了引进马可尼火控设备的方案。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M型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向右侧,歼-7Ⅱ则设在机头下面。换装寿命延长的涡喷-7乙(WP-7BM)发动机。 由于国民经济调整,上级决定撤消马可尼引进项目,空军也表示不要改装后的飞机。但屠基达认为,歼-7实现平视显示和快速热线射击非常重要,并且4000万人民币的合同预定金、银行信贷、保险、手续费等也已支付。因此兼任歼-7M型外贸歼击机总设计师的屠基达,与领导机关研究后决定用马可尼电子火控设备先装在M型上出口,解决缺乏引进资金这一矛盾。最终成飞制造上先通过10架飞机的制造,做好1300多项新零件的工艺鉴定工作。引进合同和到2亿多美金的出口合同胜利实施,以引进设备改装的歼-7M型诞生了。
歼-7从Ⅰ型、Ⅱ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前后共达30多项改进。1985年歼-7M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又荣获国家首枚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金质奖。歼-7M飞机在第一个出口合同之后,从1987年起,又开创了向其他几个国家改型出口的途径,成为我国唯一在国际军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飞机。该型号引进国外7项电子火控设备,提高了弹射座椅的性能指标,翼下挂架可挂霹雳-2、霹雳-7导弹或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为此进行了相应的外挂系统改进工作。翼下增加了一对外挂点,可挂火箭、炸弹、副油箱(机身挂点800升,翼下挂点500升)。但是,歼-7M型机头增加了配重,这使得空重增加,对飞机性能有不利影响。采用了新型防鸟撞风挡。起落架得到了加强,换装寿命延长的涡喷-7乙(WP-7BM)发动机,推力3420千克,加力推力6100千克。WP-7BM是国内延寿改型涡喷-7乙B的出口型号,1981年通过技术鉴定,首翻期为200小时,总寿命为600小时。
歼-7M型改进的核心是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包括GEC·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的平显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平视显示器HUD和武器瞄准计算机WAC;一部新型抗干扰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新型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等。此外,1985年,618所、西工大、132厂完成了“歼-7M操稳品质计算”和“取消配重放宽静稳定性控制律计算”的合同,并曾计划“开展歼-7M型飞机应用ACT技术”。
歼-7M型的武器装备包括两门30mm机炮、两枚导弹、57或90mm火箭弹发射器、50到250不同等级的普通炸弹。中国空军也以上述标准改装了一批歼-7,代号歼-7ⅡM。
歼-7M型曾出口孟加拉16架,缅甸24架,伊朗18架,津巴布韦22架。1987到1993年,歼-7M型共出口多达164架。1984年,在争取埃及的订单时,歼-7M败于法国幻影战斗机之下,说明即使歼-7M型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飞机性能仍然是资金富裕的外国客户主要考虑的问题。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约旦访问时接到80~110架改良型歼-7的采购意向,但用户提出5项改良要点:弹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围扩大至180~850公里/小时并应把下限进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时、飞机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对空导弹、飞机机翼需增加一对挂架以供挂载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弹、装有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和延长飞机机体、发动机及其他部件的寿命。由于约旦要求的交机时间紧,中航技公司决定先以第一、二、五项改良内容交付应急,并称为歼-7B型,后期再完成其余两项改良的歼-7M型。
1981年6月签约规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歼-7B型飞机、1983年10月开始交付歼-7M型飞机,并于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货量为20架歼-7B型、60架歼-7M型。1982年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了两架装有英国航电的歼-7ⅡA型作测试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试飞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双方同意改装完成,1984年7月开始生产并于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歼-7M型的交机。但该批飞机最后并没有在约旦空军服役,而是转口到伊拉克。其后歼-7B型也出口到埃及、苏丹,而歼-7M型则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津巴布韦等国。 歼-7II隐身技术验证机主要验证了座舱、雷达罩和进气道隐身技术。
座舱,完成了座舱雷达截面积(RCS)的计算分析,对座舱骨架齿状边缘内结构采用吸波材料进行研究。
雷达罩,完成了原理样罩的传输特性、天线方向图和RCS测试,测试结果与原理样罩的电磁性能基本一致。
进气道,开展了进气道流场计算,根据飞机强度规范计算了进气道飞机振动谱,并按照此振动谱进行了结构模拟件的振动试验,进气道喷涂吸波材料的可靠性试验。
对验证机进行了座舱、进气道等的专题技术研究及相关地面试验。其中隐身对比飞行试验RCS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整机的隐身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目标,座舱、进气道研究也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 (歼-7C/D)
歼-7Ⅲ型是测绘和仿制罗马里亚、孟加拉的米格-21MF全天候型飞机,配备仿制自米格-21MF型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1978年2月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考察了该国装备的米格-21MF型飞机;回国后1978年6月在会议上决定要发展以米格-21MF型为基础的歼-7大改型飞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贵州011基地共同承担设计工作;8月中国派出两批人员分别到罗马尼亚和孟加拉,考察并测绘了当地的米格-21MF型飞机,还带回了座舱盖、机炮和一些成件;12月从埃及购买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样机各一架并于1979年初运抵中国,同月歼-7大改型正式命名为歼-7Ⅲ型,后改称为歼-7C型。
1979年3月歼-7Ⅲ型改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主承担厂,4月决定以样机为基础仿制、改良之后再做。1980年12月完成总体设计,1982年1月完成全部图纸。1984年1月11日02号原型机完成总装,2月6日01号原型机完成总装,3月25日由埃及运到中国的米格-21MF型飞机在修复后首飞,4月12日01号原型机首次地面滑行试验。1984年4月26日,歼-7Ⅲ型在成都飞机厂首飞上天 。5月2日03号原型机也完成总装,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号原型机先后首飞。1987年4月用于装备歼-7Ⅲ型的JL-7型雷达完成定型,11月27日,用于装备歼-7Ⅲ型、仿制自米格-21MF型配备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完成定型,12月9日歼-7Ⅲ型飞机设计定型。1988年首8架歼-7Ⅲ型出厂,但由于涡喷13型发动机生产进度问题,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歼-7Ⅲ型才交付中国空军部队。歼-7Ⅲ型于1996年停产,只生产了17架。
1988年,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歼-7ⅢA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主要改进是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飞,1994年11月设计定型,1995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1999年停产,产量只有32架。由于中国空军在90年代初引进了远比歼-7系列先进的苏-27战斗机,歼-7Ⅲ/ⅢA的总产量不到50架。 为了应付20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同时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此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改型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Ⅱ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
歼7-E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每边翼下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歼-7E于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型,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Ⅰ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进。 歼-7MG型是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由于歼-7M型的热卖,当1993年5月歼-7E型设计定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马上计划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并跟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及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合资改装了一架飞机,称为歼-7MG型(G为改进的意思)。歼-7MG型尚未改装完就参加了1996年珠海航展,并引起多国的兴趣。1998年改装完成的歼-7MG型飞机在珠海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事实上歼-7MG型飞机并没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装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三架自用飞机。其中0143号飞机是歼-7M型的原型机,负责航电系统测试,而0142及0144号飞机则改装了双三角翼。
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尔爾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G型是以歼-7E型为基础改进的型号,换装了整体式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杆(HOTAS)设计。
歼7-G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2004年7月通过定型设计,2005年公开,2006年11月装备部队。歼7-G装配了新型航电设备、火控雷达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可使用中国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对空导弹。
歼-7G主要在雷达、平显和头瞄等30多个方面实现了改装,使飞机的综合性能跨上新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武器平台 。歼7-G参加了2009年中国国庆60周年大阅兵。 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歼-7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1992年初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教5使用寿命快装完结,正寻求新坐驾,而当时主要由教练型(K-8)高级教练机和歼-7E型战斗机竞争,后来八一飞行表演队选择了歼-7E型飞机。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型首飞,并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选用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
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表演。后来经过多年高强度使用,原本的歼-7EB型剩余使用寿命不再适合当表演机,部分送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并于1999至2000年间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并改用新型蓝白表现涂装,但这批飞机没使用多久就被歼-7GB型取代,同样交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
歼-7GB型则是2004年开始接替歼-7EB型飞机成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同样采用蓝白表演涂装,拥有跟G型一样的整体式风档和特技飞行需要的装备,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机灯和拉烟盒。歼-7GB型于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 。
由于歼7系列己于2006年停产,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已挑选歼-10为后继机。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本来准备在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后来决定把仿制任务交给贵州011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机七型飞机,简称歼教7。
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样机由成都运抵贵州安顺的011基地双阳飞机制造厂。1981年1月4日国防部批准了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千克、最大最飞重量8500千克,最大外挂能力1300千克。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为基础参照仿制,改装米格-21UC型的前后座舱和加大型背鳍,机腹由单腹鳍改为双腹鳍,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底一块,把翼根处的30mm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mm机炮,其余飞机结构和机载设备尽量用回歼-7Ⅱ型的。1981年歼教7的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但由于歼教7飞机没列入国家计划,经费不足,研制进步缓慢,011基地先后自筹资金2300万元填补缺口。1983年歼教7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来。到1983年3月歼教7的全部设计图纸完成,工厂随即开始5架原型机的零件制造。1985年4月9日01号原型机组装完成,随后用于静力试验的02号原型机也完成组装,6月12日完成整机静力试验,7月5日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11月8日01、04、05号原型机转飞到西安阎良飞行试验院进行国家鉴定试飞,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过设计定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教7飞机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由于歼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构型的歼-7为基础,所以低空机动性差,降落速度快,后座飞行员视野差,后座飞行员需要使用潜望镜降落。 中国将退役歼-7研制改装成空靶无人机和攻击无人机。
白色涂装
2014年2月,网络上曝光了部分白色涂装的歼-7型战斗机。该机依靠本身具有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空军的战斗序列里,曾经有一小部分歼-7战斗机刷涂了纯白色的涂装方案,十分罕见 。

‘贰’ 我们国家有没有军事市场啊

东方网12月8日消息: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12月7日报道,中国正在通过出口物美价廉的俄制武器装备仿制品的形式把俄罗斯排挤出发展中国家市场,而且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还对世界个别地区的军力平衡构成潜在威胁。

美国记者杰里米-佩奇12月5日在《华尔街邮报》上撰文指出,苏联解体一年后,急缺资金的克里姆林宫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包括俄空军当时引以为傲的苏-27歼击机。在之后的15年内,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每年都向这个亚洲强国销售坦克、歼击机、驱逐舰、潜艇、导弹,总金额高达200-300亿美元。而且,莫斯科还向北京出售了使用俄制部件组装苏-27歼击机的技术许可。

今天俄罗斯的军事优势已经结束,而对中国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通过十多年来进口和组装俄式武器装备,中国迎来了转折性的时刻,现在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像苏-27一样的大部分高精武器,中国航空制造业正处在强势崛起的上升途中。中国工程师不仅仿制苏-27的俄式电子设备和雷达系统,还为歼击机装配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国产新型航空发动机。结果导致最近两年来,北京已经不再从莫斯科大量采购武器。而且,中国现在开始准备出口这些武器装备,把俄罗斯排挤出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而对世界几个热点地区的军事平衡构成潜在的威胁。

这种时代性的转折在今年11月份的珠海航展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作为此类航展的明星,俄罗斯先前总是会以“俄罗斯勇士”高级飞行表演队的精湛演出和本国新型直升机、歼击机和运输机令观众叹为观止,并在航展结束时签订多项巨额合同。但在今年俄方在珠海没有展出一架实物飞机,仅有二十来名落寞的销售人员看护着的塑料模型。相反,中国则广泛展出了自己的新型武器,所有产品都是在俄罗斯新技术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巴基斯坦“红箭”飞行表演队最初驾驶的俄罗斯歼击机现在已改成了中巴联合生产的新型战机。

俄罗斯已陷入和许多外国公司一样的境遇,即被迫在全球市场上和中国竞争。在此情况下还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中国发展的武器系统,包括航母和歼击机,会影响台海局势,考验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固地位,同时中国武器的大量出口还可能会对南亚、苏丹和伊朗的军事平衡构成潜在威胁。虽然中国在军事层面上还远远不是美国的对手,美国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武器生产和出口国,而在2005-2009年间中国武器的出口规模仅占世界总额的2%,排名世界第9。

看到中国在武器市场上开始排挤俄制产品之后,俄政府逐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俄国防部一位消息人士说:“过去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问题,现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和我们竞争。”他表示,俄当局坚持认为,中国的歼-11B歼击机是俄式苏-27的复制品。1992年俄政府急需资金,和中国签署了10亿美元的合同,出售24架苏-27,后来到1996年中国向俄罗斯支付25亿美元,由沈阳航空公司许可生产200架苏-27。根据协议,飞机代号歼-11,应当装配从俄罗斯进口的电子设备、雷达系统和发动机,禁止向第三国转口销售。但是中国在组装完105架该型飞机后撕毁了合同,称飞机不再符合其要求。三年后北京展示了代号歼-11B的中国版苏-27。专门研究中国军工系统的俄罗斯专家卡申说:“在出售生产许可时,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会这么做。这是我们自己承担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顾不上这些。歼-11B外形上几乎同苏-27相同,但是中国声称该飞机实现了90%的国产化,装备了中国研制的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雷达,只有发动机仍是俄罗斯的。现在上面的发动机也已更换成中国国产发动机。”

歼-11B的出现让俄罗斯面临困难的选择,要么冒着被中国人克隆俄罗斯新技术的风险,继续向中国出售自己的武器装备,要么离开这个越来越吸引人的市场。俄罗斯的回应是暂停和中国的苏-33舰载歼击机采购谈判,但是谈判很快就继续进行,俄方唯一能做的是拒绝只出售数架飞机,坚持要求大订单。苏霍伊公司似乎暂时不准备放弃在中国的生意,俄专家中多数人相信,中国的苏-27复制品在性能上不如原型机。苏霍伊公司甚至还希望向中国销售作为苏-27改进版的苏-35战机。苏霍伊公司副总经理谢尔盖耶夫表示:“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飞机会更好。复制高质量的勺子是一回儿事,但是飞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儿事。”

但在私下谈话中,俄政府担心中国很快就会不用借助俄方就开始大量生产并出口现代化歼击机。不久前中国媒体曝光的歼-11B及其歼-15改型战机使用的发动机照片就是证明,表明俄军事专家对中国简单复制2001年从乌克兰得到的苏-33舰载机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

去年中国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上首次展出L-15教练机。今年6月中国产品高调亮相法国巴黎的“欧洲萨托里”武器展,7月份又在国外展示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JF-17战机。9月中国成为南非开普敦武器展最大参展商之一。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武器贸易问题专家文泽曼指出,中国开始积极参加此前没有参与过的国际武器展,大力推销各种武器装备。如果说15年前中国根本什么先进武器都没有的话,那么今天他们则开始以合理价格推销性能还不错的装备。

中国产品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兴趣,比如使用俄罗斯发动机售价不高的JF-17歼击机。克里姆林宫曾经同意该发动机向巴基斯坦转口销售,因为俄罗斯和巴基斯坦之间没有武器贸易。但在去年得知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也开始谈判采购JF-17时,俄政府曾经非常恼怒。去年中国的JF-17和俄罗斯的米格-29在缅甸激烈竞争,虽然俄方最终胜出,却被迫在售价上做出较大让步。今年俄中产品又在埃及市场狭路相逢,俄罗斯推销的米格-29价值3000万美元,中国产品至少便宜1000万美元,结果迫使兼任苏霍伊和米格公司总裁的波戈相建议克里姆林宫禁止向中国出售JF-17使用的俄制发动机,虽然俄政府暂时没有这样做,但是已经开始准备立法,建议在向外国供应武器的协议中明确写入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

‘叁’ 珠海航展 怎么没有西方战机

参考资料
核心提示:非洲某国空军代表团一位军官就说:“看到这些飞机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的机型。K-8类似于‘鹰’式教练机,歼-10类似于一款欧洲战斗机,L-15类似于意大利马基M-346高级教练机。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不愿意在这里展示其飞机的原因。你带着产品来到这里,五年后,它就会被称为歼-XX了。”

台北时报11月19日文章称,中国在珠海航展中首次展出了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和防空系统等最新型军备,其中包括FD-2000出口型远程地对空导弹和类似于“捕食者”的“翼龙”无人机。虽然中国军工产品的种类与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但与美国最先进的军备相比,中国军备仍落后一、二十年。

作为世界第四军备出口国,中国日前在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中亮相了一系列新成果。在数十种首次亮相的新军备中,包括中国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和防空系统。与历届珠海航展相同,此次航展产品包括从肩射武器到巡航导弹在内的所有军工产品。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巴里表示,随着国内军工基础的发展,中国正在军备出口领域获得更进步。“以俄罗斯和美国为例,就能够看出出口竞争场对发展本土国防工业的帮助。”在全球军备销售4100亿美元总额当中,华盛顿和莫斯科可以占到五成以上。不过,美国为控制债务削减军费之举,为中国提供了机会。

中国对外军事贸易国多为除欧洲之外的小国,这些国家与中国类似,都遭到了美国的军事禁运。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和缅甸是中国军备最大的客户,飞机是中国最畅销的军用商品。北京并没有公布军备出口的官方数字。国外媒体估计,去年中国对外军备出口总额约为20亿美元。在截止到2011年的十年中,中国对外军售已经提高了95%。

在本届珠海航展中,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歼-31隐形战机模型,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虽然歼-31被称之为“概念机”,但美国《航空周刊》杂志称,该模型与上个月底现身的神秘战机“极为相似。”

歼-31战机网络照曝光后,确定了中国在“隐形战机国家俱乐部”中的地位。正如美国弗吉尼亚州全球安全网编辑约翰·派克所言,“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曾成功研制了两款隐形战机,拥有经验较少的中国在该领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歼-31模型机的出现,也在东南和南海领土纠纷正憨之时,令中国周边国家再次注意到了中国不断提高的影响力。

此次珠海航展说明,在上世纪90年代严重依赖俄罗斯和以色列科技之后,中国正在推动国产军备出口,提高其在非洲等地区的影响力。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蒙·维泽曼表示,中国曾简单的仿制俄罗斯军备。虽然如今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发动机领域。他说:“在一些技术领域,如今中国已经能够与欧洲军备出口国展开竞争,而且中国军备在价格方面很有竞争力。”

中国在珠海航展中首次展出了FD-2000出口型远程地对空导弹,和类似于“捕食者”的“翼龙”无人机。不过,虽然中国在珠海航展期间展示的产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价值上,都有所大幅提升,但与美国最先进的军备相比,中国军备仍落后一、二十年。

诚然,中国“复制”国外先进军备的历史,不会很快被人遗忘。在珠海航展中,代表团常常围绕中国系统和国外平台之间的相似之处展开分析。

非洲某国空军代表团一位军官就说:“看到这些飞机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的机型。K-8类似于‘鹰’式教练机,歼-10类似于一款欧洲战斗机,L-15类似于意大利马基(Aermacchi)公司的M-346高级教练机。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不愿意在这里展示其飞机的原因。你带着产品来到这里,五年后,它就会被称为歼-XX了。

‘肆’ 鸾鸟2号是西方炒作吗

今年的第十三届珠海航展,我国在研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FC3真机又一次缺席珠海航展,继续以模型示人,而且,据说这FC31模型还是和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的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沈飞太过节约还是新版的FC31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如果没记错的话,FC31从第11届2016年的珠海航展开始就没有派真机出场了。不过,好在的是拿来了2.0版的FC31的模型给大家一看究竟。

2021年13届珠海航展的FC31全尺寸模型


FC31虽然没达到军方的预期,但好歹到了验证机阶段。同时,也为了不浪费对FC31的投入,于是有消息称FC31改用了成飞歼20的设计师杨伟接盘对FC31进行调整。在2.0版FC31出来后,大家也的确看到的一些歼20用到的设计和技术在FC31上获得了采用。

2.0版的FC31在杨伟团队的改进下,虽然还没达到我国军方的要求,但至少达到了四代机堪用的水准。我军不采用,但出口是没问题的。因为,我国应该决定在FC31第四代隐身战斗机项目上分两条线发展。一是以2.0版FC31为基础机型的外贸版。所以,从2016年后,2.0版的FC31战斗机就成了推销的样品机型。另一个就是以3.0版的FC31为基础机型向国内自用版发展(当然,也要看最后的发展结果,如果可以达到军方的要求就会采购,如果达不到也有再用于出口的可能。),所以,同时FC31的保密级别也提高了。这也就是3.0版的FC31战斗机都首飞两年了还隐隐密密不正式曝光,连模型都不拿出来给大家看的原因。

‘伍’ 2011印度航展中国派了什么战机参加

没有派飞机,表面原因是印度没有诚意,最后时刻才邀请中国不说,而且才邀请中国派两个人,两个人能干什么?
根本的原因在于印度的基本国策。中国一方面是印度的假想敌,可以用来转移国内矛盾,并且向国内外的反华势力邀功。另一方面又是印度的最大邻国和伙伴,印度不但不想实际得罪中国,还想从中国捞到好处。这种鼠首两端的思想导致了印度对中国的政策总是充满矛盾。
印度方面采取这种近乎儿戏的做法,无非就是不想让中国派飞机去,而是希望中国方面既不要大规模参展,又不要不去。

其实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中国派飞机去了,印度会怎么样?
航展有两个大的作用,一个是体现举办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激励民众。另一个就是航空交易平台。
那么印度有可能购买中国的飞机吗?当然不可能。
要知道,印度航展和中国珠海航展有一项本质区别。印度航展是别国向印度推销飞机的场所,所以参展的主要是比印度先进的国家。而珠海航展是中国向别国推销飞机的场所,来的大多是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外加俄罗斯这样搭车做点宣传。
所以如果像歼10(歼11要是出去,俄罗斯会翻脸的)这样比较先进的中国飞机出现在印度航展上,就不可避免的会让印度国内外怀疑,印度有购买中国飞机的打算。那样的话印度政府是无法向国内外的支持者,特别是国内的民众交代的。
而中国较低一级的飞机就是有巴基斯坦血统的枭龙,它要是在印度航展上与LCA同场竞技,特别是飞几个LCA明显做不了的动作,那非得逼些人上吊不可。
再低一级就是歼7了,歼7要是拿到印度航展上,和台风摆在一起,中国的面子挂不住,和LCA摆在一起,印度的面子挂不住。
要是再低一点?再低就是K-8,而K8恰恰也有巴基斯坦血统。
所以中国的飞机绝对不能去,中国飞机要是去了,印度航展别开了。

‘陆’ 世界着名的武装直升机

中国最新武装直升机-10全解密
对于武直-10,军方的要求很高,指标的要求是改变原来武直-9装甲薄弱,火力不强,机动性能差,航程不足等的特点。安装新一代的火控,雷达,电子装备,换装新的发动机以提高飞机的功率,武器配置多元化等等,另外对价格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要求。

“武直10”计划主要由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HAMC)负责,同时也有西方国家参与研制,比如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等,其中吴希明担任第一副总师,协助型号总师进行该型号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武直10发展自Z-9B的中型专职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是5,543公斤。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该机一共制造了6架,首飞是2003年的4月份,舰载型研制始于2003年的2月,其中的一架于在试飞时因发动机的油管破损起火并坠毁。剩余的5架原形机目前正在南昌直升机研究中心进行试飞。资料是:

机长: 14.10米 机高: 3.84米 空重: 5100公斤

旋翼直径: 13.00米 航程: 1120公里 最大起飞重: 6000公斤

尾桨直径: 2.58米 爬升率: 11/秒 实用升限: 6400米

有地效悬停升限: ?米 巡航时速: 115公

无地效悬停升限: 2000米 最大时速: 258?295公里

续航时间(25分钟余油)3小时45分。

武直-10的总体布局采用的是4片桨叶的半刚性铰接式旋翼,桨叶用碳纤维缠绕梁和蜂窝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蒙皮制成,前缘附有钛防蚀带,后缘有金属调整片。机身中部装有悬臂梁式短翼,展弦比较小,前缘后掠,偶个人觉得和俄罗斯的mi-28是一样的。武直-10还继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桨和飞行传动系统。主桨由4片全复合材料桨叶构成,直径约为12米,尾桨为11片弹性玻璃纤维宽叶。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而机体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复合材料。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座椅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材料好象以前报告过),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厚度是 38毫米左右,可以承受12.7毫米枪炮的远距离攻击,但是近距离就不行了。油箱置于机身中央,油箱外有复合材料加以保护,旋翼叶片上也有丝状玻璃纤维包裹,以抵抗弹片的攻击,另外还有最新研制的“浴火96”,该装置由垂尾前后端的一组雷达警告接收器和发动机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与机载有源,无源干扰器自成一体,有自动保护程式,也可由驾驶员人为控制。其它电战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座舱前的IFF敌我识别器等等(在此不加详述)

因为空重的增加,所以新的武直-10取消了原武直-9上的2台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1C涡轴发动机,取而代之的是两台涡轮轴发动机,也就是欧洲 MTR出品的MTR390涡轴发动机(turboshaft),发动机装在每侧短翼翼根上方(这个布局可以说是是现代武装直升机的时髦布局了),最大功率 2*1640千瓦(2*2230轴马力)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在不用装甲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发动机还装有向上转折的尾喷管,进气口装有导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尘和外来物吸入发动机。其重量比AH?64D轻三分之一,所以更显机动灵活,爬升率通常为***米/秒,最快可增加到11.5米/秒。

在电子设备方面,武直-10主要机载设备包括了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系统和干扰系统,红外抑制系统等等,这些主要是由北方公司研制。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在一九九七年时组织专家代表团,对以色列及意大利的直升机光电瞄准吊舱、头盔瞄准显示系统和机载火控雷达进行考察。其中,代表团对以色列拉费尔公司研制的塔巴沙(TOPAZ)夜视瞄准吊舱最为关注。该瞄准吊舱体积小、重量轻,可全天候和在不良气象条件下工作,执行侦察和监测任务以及对目标的探测、截获和跟踪。吊舱为一个四框架稳定平台,由吊舱组件、电子组件和操作控制三部分组成,总重45公斤,直迳300毫米,高度400毫米,轻便小巧,不仅可装在直升机上作夜视瞄准吊舱,也可装在无人机上作侦察吊舱使用。整个系统重量轻,对直升机的重量和重心,以及飞行速度、爬升率与航程等影响可降低到最低限度;采用先进的前视红外探测器件,即第二代240元FPP处理碲镉汞器件,对坦克一类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同类吊舱;具有完善的跟踪器材,可对目标进行精密跟踪,观察视场方位360度,俯仰角度+15度至-110度,转动速度每秒60度,采自动跟踪模式,稳定精度25毫弧度,对坦克目标的发现距离11.9公里,识别距离4.6公里。整体看,这是一种非常合适中型攻击直升机使用的吊舱,经过适当调整,完全可以整合成机载设备。偶国好象是引进了3套此类在装备用于仿制,似乎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去年的航展展出的一幅直-9挂该吊舱的图片,外形几乎和以色列的一模一样。

机载雷达就好比是武装直升机的一对眼睛,武器发射,对地搜索等等都离不开它,目前世界上的武装直升机普遍都安装了机载雷达,以提高对地攻击能力和武器发挥效率,赶上世界潮流的偶国武直10也不列外,采用了一种工作在35吉赫(Ka频段)上的毫米微波雷达。由北方电子研究所研制的,雷达可以将其他的机载传感器系统和处理器一起配合,用语对战术目标进行搜查,定位,目标分类,威胁优先排训和火控。雷达的电子设备包括了射频电路和处理器:其中的电子雷达中是由两个独立的可现场更换的组件组成,也就是地功率是射频装置以和可编程信号处理器,总的重量是69.5公斤,达到了小型化,多功能化的要求,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而在瞄准具这一方面,武直-10和武直-9”一样,采用了类似OH-58D 的顶置瞄准具,使它可以隐蔽地观察和瞄准目标,而不必暴露机身。其实在1996年的珠海航展上,偶国的613所已经展示过这种瞄具。而火控系统为类似法国 “星夜”(StarryNight)的数字一体化设计。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国产头盔瞄准具,结合机鼻球形FLIR,可以为机头下方的23毫米机炮和外挂武器标定目标 。

航电设备采用的是法国的制数字化系统。导航系统为3轴g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舱内前后都有平显(HUD)和3具多功能低头数显(MFD),(外加一些主要飞航仪表的指针式backup)结合HOTAS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武直-10 所配备的夜视镜以飞行员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 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

武直-10的武器挂载能力比起原来的武直-9显的更加灵活,强大。最大武器外挂约2100公斤,机身两侧的短翼约长4.32米。其主要装备包括机头下方炮塔内的一门口径为23毫米的机炮,该炮其实就是原武直-9上装备的23炮的改进型,其活动方位角为130度,由于主要是用于空对地攻击,故不能上仰。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有三种配置方案:第一是携带16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射程为600到6000米,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第二是挂载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外加2坐18管火箭发射装置。第三是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外加8枚天燕-90Y防空导弹。

可以看到,偶国武直-10的整体作战性能与技术性能,比欧洲的虎式攻击直升机要差一点点,但是美国的眼镜蛇和意大利的猫鼬攻击直升机则比不过它。与老美的AH-64和老毛子的米-28等重型攻击直升机相比,攻击作战能力要弱一点,但是武直-10有机动性好、维修方便、价格低廉,采购和使用费用合理等优势。与其他的攻击直升机相比,偶觉得有较强的火力和综合作战能力、较完善的火控系统,作战半迳大、生存能力强等优势。就装备数量来看,偶国军陆军的二十一个集团军、空军的三个空降师和海军的两个师级陆战旅,每个至少需要配备十二架的一个攻击直升机营,总数超过三百架,另外老巴和伊朗可能还要引进,到时候,偶们可就风光了哈。

外注:配合“武直10”计划研发的激光制导半主动反装甲导弹,“闪电-2”也接近完成。由于本身不具备隐身能力,所以偶们的武直10配置的是BD-21雷达吸波材料。

‘柒’ 珠海航展什么时候举行

第八届中国航展将于2010年11月16日至21日在珠海举行。 航展内容: 2010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为专业日,面向航空航天专业人士开放,没有门票销售 1、11月15日 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 2、11月15日晚 第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 3、11月16日上午 第八届中国航展开幕式 4、11月16日14:00 民机市场预测发布会 5、11月16日晚 商飞之夜 6、11月17日 “中国航空日”活动 7、11月17日 中国航展通用航空产业国际论坛 8、11月16日-11月18日 中国航展-B to B商务洽谈会(BCI组织) 2010年11月19日至11月21日为公众日,面向社会普通观众开放。 展览时间:每天 9:00——17:00 第八届中国航展将于11月16日至21日举行。目前各项参展筹备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展览亮点纷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将携装备展品首次亮相,换装歼十后的“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也将首次与巴基斯坦空军“雄狮”飞行表演队同台竞技,3架枭龙战机也会在航展上一展风采。 展览规模将创新高 据了解,首次参展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将在航展现场设立3000平方米的 “中国兵器馆”,集中展示航空装备、空降、防空、民用航空航天、信息装备等产品。 由于有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的加入,本届航展除了必须启用全部3个展馆外,还将需要搭建一个3000平方米左右的临时展馆,参展规模将大大超过上届航展,再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全新飞行表演队首次联袂亮相 本届航展上,换装“歼十”后的中国空军“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将首次在珠海上空上演高难度的6机编队飞行,与首次来华表演的巴基斯坦空军“雄狮”飞行表演队同台献技。 此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派出3架枭龙战斗机首度抵珠进行精彩飞行表演,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则将派出ARJ21支线客机参展并进行飞行表演。 BtoB商务洽谈会首度亮相 BtoB商务洽谈会将首次亮相航展,为全球航空航天产业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一对一”服务。 为全面提升航展专业性,本届航展力求在航展期间举办更多高水平、高档次、高规格的论坛、会议,着重为本届航展参展企业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适合的国际合作与洽商平台,协助国内参展企业寻找合作机会,开拓国际新市场,促进参展期间上下游企业的商贸交流与合作。

记得采纳啊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捌’ 谁可以详细的介绍中国导弹

中国是极少数自行设计出全系列弹道导弹的国家之一。但在对中国弹道导弹制造能力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这些导弹的性能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同类武器。在许多方面,中国弹道导弹目前仅相当于美苏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从1961年以来就已掌握了独立设计和制造弹道导弹的能力,并于1981年成为第一个部署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弹道导弹研制部门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美国于1961年部署了首枚洲际弹道导弹,比中国早21年。从1963年开始,美国新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都采用了固体燃料,而中国第一种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DF一3l,可能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部署。美国从60年代开始就已具备潜射弹道导弹的作战能力,而中国可能刚刚形成这种能力。

中国反舰导弹评估

原文作者称,中国反舰导弹也引起了外界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曾于80和90年代向伊朗出口。

1984年,中国研制了一种令新的反舰导弹鹰击一型(YJ-1),该弹出口型通常被称为C-80l,它采用固体燃料,体积和重量比基于P—l 5研制的任何型号都小得多。大约在1994年,该弹采用涡喷发动机的增程型YJ-2(C-802)服役。YJ-l在性能(和外观)上类似于法制“飞鱼”反舰导弹,而后者于1975年服役;YJ一2与美制“鱼叉”反舰导弹的早期型号性能相近,而后者于1977年服役。

中国目前还在研制一系列其他型号反舰导弹。其中一种可能被命名为飞龙一10(FL一10),该弹设计由直升机或高速攻击艇发射。在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研制飞龙系列导弹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展出了JJ/TL一10A和JJ/TL-10B两种导弹,它们可能与FL-10性能相同(JJ/TL一10A为光学制导型,JJ/TL一1 0B为微波雷达制导型)。洪都集团展出的另一种型号是体积更大并采用雷达制导的JJ/TL-6B型,它可能是FL-6型导弹。

CHETA已研制了一种体积更小的反舰导弹,其性能类似于法制AS—15TT(或美制AGM一65小牛导弹的反舰型),该型导弹被命名为C-701。与FL一10一样,C一701设计由直升机和高速攻击艇发射,它显然是与伊朗联合研制。C-701已进行试射,但与飞龙系列导弹的情况类似,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能加入现役。

中国导弹工业在研制反舰导弹方面的表现令人敬佩。尤其是YJ-1和性能更为先进的YJ-2分别是在性能相似的“飞鱼”和“鱼叉”服役9年和17年后部署。然而,与弹道导弹的情况不同,中国反舰导弹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军方需求,解放军海军采购饿制现代级驱逐舰就是明显证据,这些驱逐舰装备了SS—N一22“日炙”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据报道该型导弹专门设计用于击败美国宙斯盾海军防空系统。

地空导弹

中国第一种主要基于本国技术的地空导弹为红旗一61(HQ-61),这种短程导弹主要攻击低空至中空目标,采用由SAST设计的SAR制导方式。据报道,HQ一61于1991年加入现役,舰载型于1992年服役。然而,这种型号显然未获成功。HQ一61目前仅部署于解放军少数地面部队,而且只部署于解放军海军的江卫I级护卫舰。

SAST研制的另一种针对低空和中空目标的短程导弹(采用SAR制导方式)猎鹰一60(LY一60)大约于1995年服役。LY一60能够同时攻击3个不同目标,被中国军方视为性能远胜于HQ-61的导弹。该弹目前在解放军地面部队服役,有报道称它正在取代江卫I级护卫舰上的HQ一61,且可能装备于中国新型驱逐舰。

长峰机电技术设计院显然已研制出HQ一2的后继型号KS-1,它针对低空至高空目标。KS-l系统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并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据称KS一1目前正在生产。一种性能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地空导弹正处于研制过程中,它就是射程150公里的HQ-9,该弹基于性能极强的俄制S-300PMU(SA-20)技术研制,其海军型将部署于中国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据信中国还在研制两种反辐射地空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早期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其中一种为FT一2000,从表面看可能基于S一300PMU的技术研制。另一种为FT-2000A,可能基于HQ一2研制。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型号导弹的研制机构,它们都未加入现役。中国第一种空空导弹是苏制导弹的许可证生产型,即RS-2(AA—1)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中国将该型导弹命名为霹雳一型(PL-1),它于1964年服役。苏制R一3(AA一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是美制AIM一9B响尾蛇的仿制型,该弹也向中国提供了生产许可证,中国仿制型PL一2于1967年服役。AAMRI与当时的株洲飞机发动机厂(现在的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研制了PL一2的改进型并将其命名为PL一3,该弹于1980年服役。

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所属某些研制机构(很可能以AAMRI为主)还研制了性能更为先进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这些导弹包括一种仿制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怪蛇一3的型号,该弹干1997年服役并被命名为PL一8。另一种被命名为PL一9的新型空空导弹可能采用了法国马特拉公司研制的“魔术”空空导弹外壳,内部技术则采用了PL-8/怪蛇一3及其他项目研制过程中获取或研究的技术。AAMRI还研制了一种用f直升机发射的小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天燕一90。

中国研制的第一种雷达制导空空导弹PL-11直到2000年才加入现役。与LY一60一样,PL—ll显然是基于意大利“蝮蛇”空空导弹(后者又是基于美制AIM一7E“麻雀”导弹的技术研制)的设计,但PL一11的服役时间比LY一60晚了几年。此外,在俄罗斯三角旗(Vympel)和玛瑙(Agat)

设计局的帮助下,AVIC I和AVIC U所属研制机构(很可能以AAMRI为主)正在研制一种性能更为先进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该型导弹被命名为SD一10/PL一12。据报道,该弹于2004年已进行了4次成功试射,预计将于2006至2007年服役。据估计,PL-12的性能与俄制R一77(AA—12)及美制AIM一120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相似。

中国导弹工业研制短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整体能力应当受到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法国和以色列引进的技术。PL-8在美国性能相近的AIM一9M部署约15年后加入解放军现役。而即将服役的PL-9的性能将优于怪蛇一3和AIM一9M。即便如此,PL一8和PL一9在性能上仍然逊于具有超强灵活性的红外制导导弹,如于1987年服役的俄制R一73(AA一11)、1993年服役的以色列怪蛇一4以及目前正在加入现役的美制AIM一9X。

中国导弹工业的主要缺陷之一是一直未能研制出性能先进的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超视距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方式的PL-ll直N2000年才服役,SD一10/PL—12尚未服役。而同样采用红外制导方式的美制AIM一7“麻雀”空空导弹早在1958年就开始服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方式的AIM一120则于1991年服役。

对地攻击导弹

中国只研制了少数几种型号的精确对地攻击导弹(非弹道导弹)。其中一种型号为反坦克导弹(ATGM)。70年代,兵器工业总公司(研制坦克和火炮等地面武器系统)所属公司基于苏制AT一3线导反坦克导弹,研制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红箭一73的改进型红箭一8于1988年加入现役,后者最初设计为便携式武器系统,但随后又研制了车载式和直升机发射型号。最新型号(于2002年8月对外展示)设计用于攻击建筑物和装甲车辆。

中国还在研制两种型号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LACM)。其中一种型号被命名为鹰击一63,它基于70年代研制的鹰击一6(C一601)空射巡航导弹的技术研制。鹰击一63设计由H一6轰炸机发射,弹头重量500公斤,射程400—500公里。据信鹰击一63采用惯性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中段制导方式,并在末段采用某种形式的光电系统(可能是电视寻的头)进行制导,并使该弹圆周误差达到10—15米。另一种型号被命名为东海一10(DH一10),据称该弹是一种性能更为先进的“第二代”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能采用惯性导航和GPS系统并辅之以地形匹配系统进行中段制导,采用数字图像匹配终端寻的系统进行末段制导,从而使圆周误差达到10米。

中国目前还在研制短程空地导弹(ASM)。据报道,其中一种型号为俄制Kh一31P(AS一17)反辐射导弹,中国将其命名为鹰击一91。该弹飞行速度高达3.0马赫,能由苏一30或歼轰一7发射。此外,C一701虽然设计为反舰导弹,但它安装有电视寻的头,因此可象美制“小牛”导弹那样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中国消息来源承认了这种可能性,但直到2000年,该弹仍只是作为反舰导弹进行试验。

‘玖’ 最力害的武装直升机是哪国的,什么名字

武直10”计划主要由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HAMC)负责,同时也有西方国家参与研制,比如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等,其中吴希明担任第一副总师,协助型号总师进行该型号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武直10发展自Z-9B的中型专职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是5,543公斤。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该机一共制造了6架,首飞是2003年的4月份,舰载型研制始于2003年的2月,其中的一架于在试飞时因发动机的油管破损起火并坠毁。剩余的5架原形机目前正在南昌直升机研究中心进行试飞。资料是: 鰝?仧蠩t
飸=€轏7d
机长: 14.10米 机高: 3.84米 空重: 5100公斤 9nt*錣??
旋翼直径: 13.00米 航程: 1120公里 最大起飞重: 6000公斤 ? c)悈!
尾桨直径: 2.58米 爬升率: 11/秒 实用升限: 6400米 爯?霉堠
有地效悬停升限: ?米 巡航时速: 115公里 铹q8k
无地效悬停升限: 2000米 最大时速: 258?295公里 Yc巀n>?
续航时间(25分钟余油)3小时45分。 单?≈?8
&;顜Fe鱱?
兹<鹇W俞?
武直-10的总体布局采用的是4片桨叶的半刚性铰接式旋翼,桨叶用碳纤维缠绕梁和蜂窝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蒙皮制成,前缘附有钛防蚀带,后缘有金属调整片。机身中部装有悬臂梁式短翼,展弦比较小,前缘后掠,偶个人觉得和俄罗斯的mi-28是一样的。武直-10还继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桨和飞行传动系统。主桨由4片全复合材料桨叶构成,直径约为12米,尾桨为11片弹性玻璃纤维宽叶。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而机体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复合材料。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座椅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材料好象以前报告过),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厚度是38毫米左右,可以承受12.7毫米枪炮的远距离攻击,但是近距离就不行了。油箱置于机身中央,油箱外有复合材料加以保护,旋翼叶片上也有丝状玻璃纤维包裹,以抵抗弹片的攻击,另外还有最新研制的“浴火96”,该装置由垂尾前后端的一组雷达警告接收器和发动机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与机载有源,无源干扰器自成一体,有自动保护程式,也可由驾驶员人为控制。其它电战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座舱前的IFF敌我识别器等等 媰4^t4嵾
撃宱陧而
6?D/庌??
因为空重的增加,所以新的武直-10取消了原武直-9上的2台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1C涡轴发动机,取而代之的是两台涡轮轴发动机,也就是欧洲MTR出品的MTR390涡轴发动机(turboshaft),发动机装在每侧短翼翼根上方(这个布局可以说是是现代武装直升机的时髦布局了),最大功率2*1640千瓦(2*2230轴马力)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在不用装甲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发动机还装有向上转折的尾喷管,进气口装有导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尘和外来物吸入发动机。 其重量比AH?64D轻三分之一,所以更显机动灵活,爬升率通常为6.4米/秒,最快可增加到11.5米/秒。 ?仪 JO?
?薮OCzl?
O姈ふ?
在电子设备方面,武直-10主要机载设备包括了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系统和干扰系统,红外抑制系统等等,这些主要是由北方公司研制。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在一九九七年时组织专家代表团,对以色列及意大利的直升机光电瞄准吊舱、头盔瞄准显示系统和机载火控雷达进行考察。其中,代表团对以色列拉费尔公司研制的塔巴沙(TOPAZ)夜视瞄准吊舱最为关注。该瞄准吊舱体积小、重量轻,可全天候和在不良气象条件下工作,执行侦察和监测任务以及对目标的探测、截获和跟踪。吊舱为一个四框架稳定平台,由吊舱组件、电子组件和操作控制三部分组成,总重45公斤,直迳300毫米,高度400毫米,轻便小巧,不仅可装在直升机上作夜视瞄准吊舱,也可装在无人机上作侦察吊舱使用。整个系统重量轻,对直升机的重量和重心,以及飞行速度、爬升率与航程等影响可降低到最低限度;采用先进的前视红外探测器件,即第二代240元FPP处理碲镉汞器件,对坦克一类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同类吊舱;具有完善的跟踪器材,可对目标进行精密跟踪,观察视场方位360度,俯仰角度+15度至-110度,转动速度每秒60度,采自动跟踪模式,稳定精度25毫弧度,对坦克目标的发现距离11.9公里,识别距离4.6公里。整体看,这是一种非常合适中型攻击直升机使用的吊舱,经过适当调整,完全可以整合成机载设备。偶国好象是引进了3套此类在装备用于仿制,似乎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去年的航展展出的一幅直-9挂该吊舱的图片,外形几乎和以色列的一模一样。 延氋g[??
<?!g?
机载雷达就好比是武装直升机的一对眼睛,武器发射,对地搜索等等都离不开它,目前世界上的武装直升机普遍都安装了机载雷达,以提高对地攻击能力和武器发挥效率,赶上世界潮流的偶国武直10也不列外,采用了一种工作在35吉赫(Ka频段)上的毫米微波雷达。由北方电子研究所研制的,雷达可以将其他的机载传感器系统和处理器一起配合,用语对战术目标进行搜查,定位,目标分类,威胁优先排训和火控。雷达的电子设备包括了射频电路和处理器:其中的电子雷达中是由两个独立的可现场更换的组件组成,也就是地功率是射频装置以和可编程信号处理器,总的重量是69.5公斤,达到了小型化,多功能化的要求,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而在瞄准具这一方面,武直-10和武直-9”一样,采用了类似OH-58D 的顶置瞄准具,使它可以隐蔽地观察和瞄准目标,而不必暴露机身。其实在1996年的珠海航展上,偶国的613所已经展示过这种瞄具。而火控系统为类似法国“星夜”(Starry Night)的数字一体化设计。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国产头盔瞄准具,结合机鼻球形FLIR,可以为机头下方的23毫米机炮和外挂武器标定目标 。 开V?JY 陊
耰香饸?
迈鲑侵?€=
航电设备采用的是法国的制数字化系统。导航系统为3轴g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 Radar+GPS。座舱内前后都有平显(HUD)和3具多功能低头数显(MFD),(外加一些主要飞航仪表的指针式backup)结合HOTAS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武直-10所配备的夜视镜以飞行员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 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 ?灨w靉蚽
sS潱石??
髪睠!Z5?
武直-10的武器挂载能力比起原来的武直-9显的更加灵活,强大。最大武器外挂约2100公斤,机身两侧的短翼约长4.32米。其主要装备包括机头下方炮塔内的一门口径为23毫米的机炮,该炮其实就是原武直-9上装备的23炮的改进型,其活动方位角为130度,由于主要是用于空对地攻击,故不能上仰。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有三种配置方案:第一是携带16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射程为600到6000米,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第二是挂载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外加2坐18管火箭发射装置。第三是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外加8枚天燕-90Y防空导弹。 4鱛?斤靺z
桟?96?d
可以看到,偶国武直-10的整体作战性能与技术性能,比欧洲的虎式攻击直升机要差一点点,但是美国的眼镜蛇和意大利的猫鼬攻击直升机则比不过它。与老美的AH-64和老毛子的米-28等重型攻击直升机相比,攻击作战能力要弱一点,但是武直-10有机动性好、维修方便、价格低廉,采购和使用费用合理等优势。与其他的攻击直升机相比,偶觉得有较强的火力和综合作战能力、较完善的火控系统,作战半迳大、生存能力强等优势。就装备数量来看,偶国军陆军的二十一个集团军、空军的三个空降师和海军的两个师级陆战旅,每个至少需要配备十二架的一个攻击直升机营,总数超过三百架,另外老巴和伊朗可能还要引进,到时候,偶们可就风光了哈。 M,?D?筡v
誖?秥e
外注:配合“武直10”计划研发的激光制导半主动反装甲导弹,“闪电-2”也接近完成。由于本身不具备隐身能力,所以偶们的武直10配置的是BD-21雷达吸波材料(北方研制)。 =鲮wx薾v?
;辇Q跜猫
中国开发猛虎型直升机 €屃 ?Yq?
《简氏防务周刊》七日说,中国开始开发一种新型双引擎直升机命名为“直-10”。估计该种型号的直升机设计工作在去年初开始。“直-10”直升机载重量八至十吨。设计思路借鉴了法、德联合制造的“猛虎”型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机。 遆es8辏-2
a?uR>R氼?
人民解放军需要一种新型运输直升飞机,用于改进“快速反应部队”应变能力,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准备。新型设计改进了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的直-8型直升飞机缺点。直-8型飞机性能与法国航天局制造的Super Frelon运输直升飞机相类似。直-8可载27名全副武装的军人,中国已经生产了12架,主要供应人民解放军海军。 柪i愱;Bq请
目前还不清楚直-10直升飞机是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还是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 制造,但是飞机主机及其他附件是进口的。 C;c5郌r骟
人民解放军计划在其400架直升飞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力量,还计划改装原有的20架Sikorsky qY鬫2
S-70C-II黑鹰直升飞机。那批直升飞机是1984年交货,但由于美国继续实行对北京禁运,中国得不到急需的零配件。

阅读全文

与珠海航展伊朗采购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伊朗都要侯赛因 浏览:602
印尼信用卡怎么办 浏览:580
印尼为什么镍矿出口禁令 浏览:753
中国什么地方下雪 浏览:200
乌克兰客机为什么会在伊朗飞行 浏览:366
货物到达莱比锡多久到英国 浏览:266
越南到广东的水路有多少公里 浏览:930
怎么鉴定印度美版米诺地尔 浏览:308
印度疫情对中国如何抓住机遇 浏览:779
印度人如何崛起 浏览:25
为什么意大利人受不了意面加番茄酱 浏览:978
越南跟新加坡哪个实力强 浏览:48
伊朗为什么支持以色列 浏览:148
印度森林大火是怎么回事 浏览:112
印度人喝的都是什么水 浏览:453
意大利语gemma是什么意思 浏览:68
伦敦留学生在英国住哪里 浏览:72
英国的米奇旗怎么画 浏览:319
印度哪个省份最富 浏览:94
意大利家装设备有什么用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