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大选结果出炉,超级强硬派总统上台,将亲华抗美进行到底,你怎么看
据路透社6月19日报道,伊朗总统大选结果公布,莱西以支持率62%获得总统大选,变成伊朗新一届美国总统,将要卸任的美国总统鲁哈尼对新美国总统表述了庆贺称“我庆贺人民的选择”。
依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称,跟莱西市场竞争的别的三位侯选人的团体票也比不上他多,三位侯选人现阶段也对莱西表述了庆贺。
据新闻媒体,现阶段伊朗与美国中间紧紧围绕伊核协议的巴黎商谈早已贴近序幕,根据各层面的考虑到,美国表明将撤销对于伊朗的绝大部分封禁,因而,在莱西上台后,美伊关系将有一定的缓解。可是,伊朗所遭遇的内忧外患的局势将有一定的转好,可是,对立很多年,美伊彼此整体对立的趋势不容易产生实际性的更改,伊朗亲俄、亲中,协同中国俄罗斯抵抗美国的现行政策短期内内不容易产生变化,而作为非常强硬派的莱西上台后,极有可能会将“亲华抗美”开展究竟,这恰好是美国所担忧的,欧美国家更期待一个亲密接触西方国家的伊朗美国总统上台。
⑵ 伊朗大选最终谁会获胜
据伊朗伊斯兰通讯社17日报道,改革派候选人、现任第一副总统贾汗吉里16日宣布退出竞选。此前一天,强硬派候选人、德黑兰市长卡利巴夫刚刚宣布退出总统竞选。随着上述二人的退出,19日的伊朗总统大选还剩四名候选人,分别是温和派的现总统鲁哈尼和前副总统哈希米·塔巴;保守派的前副司法部长易卜拉欣·莱希和前文化部长穆萨塔法·米尔萨利姆。
伊朗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统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可连任一届。在首轮投票中获得逾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将直接当选,否则将由得票数居前两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角逐。选举结果公布后,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认可,最终胜出者还须由最高领袖任命。自从1981年以来,历任伊朗总统都获得连任。在2013年第一次大选中,鲁哈尼以50.3%的支持率在第一轮中胜出。
目前的非官方民调显示,鲁哈尼领跑伊朗大选。《印度教徒报》17日引述伊朗学生民调机构5月初的调查称,鲁哈尼的支持率是42%,莱希的支持率为27%,退选前的德黑兰市长卡利巴夫为25%,贾汉吉里和米尔萨利姆为3%,哈希米·塔巴为2%。
另据路透社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7日对总统候选人之间互相攻击的现象提出批评。哈梅内伊称,竞争对手当着观众的面互指对方腐败,使本届选举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上最恶劣的一次。他还说:“看看这个地区,安全的国家是哪一个?伊朗正在安全和平静的氛围里准备大选。这弥足珍贵。”
⑶ 伊朗现任总统是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Ahmadi-Nejad),伊朗现任总统。1956年10月28日出生于伊朗德黑兰市东南部加姆萨尔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一名铁匠。大学时代,他就读于德黑兰工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并于1997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两伊战争期间,艾哈迈迪-内贾德曾在伊朗革命卫队服役。艾哈迈迪-内贾德早年就步入政坛,曾任西南部库尔德市市长顾问。20世纪90年代,他担任西北部阿尔达比勒省省长,任内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模范省长。2003年4月当选为德黑兰市市长。他还是伊朗“伊斯兰工程师协会”的成员。2005年6月当选伊朗总统。同年8月就职。2009年6月大选,获62.63%选票,连任成功。
艾哈迈迪-内贾德作风低调、朴实亲民、勤俭廉政,深得广大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支持。在担任德黑兰市市长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期间,他采取措施改善德黑兰的交通状况,并稳定了该地区的物价。
艾哈迈迪-内贾德属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第二代。在政治上,他坚持“维护伊斯兰价值观”的立场。竞选期间,艾哈迈迪-内贾德一再重申,一旦当选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和宗教习俗的尊严。在选举中获胜后,艾哈迈迪-内贾德发表声明说,他将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和进步”的伊朗,使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典范”。
在经济上,艾哈迈迪-内贾德强调,国家资源不应当过分集中于政府手中,应当交给人民用于推动国家发展。他认为,目前伊朗对私有化的理解不全面,私有化并不意味着要出售国家财富。艾哈迈迪-内贾德还强调社会公正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公正问题应当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核心。
在对外政策上,艾哈迈迪-内贾德主张发展“公正的国际关系”,主张所有国家一律平等,伊朗愿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关系,特别是发展与周边国家、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关于伊美关系,他认为,只要美国对伊朗采取敌视态度,伊朗就不会、也没有必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在核问题上,他强调伊朗拥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术的权利。他表示要坚决维护伊朗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决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他同时表示,伊朗没有研制核武器的企图,并愿意与欧盟通过真诚的对话来解决矛盾和分歧。
许多改革派和独立政党以及一些抵制2005年伊朗总统第一轮选举的人都呼吁组成联盟来反对艾哈迈迪-内贾德,并称呼该联盟为“全国反法西斯联盟”。例如IIPF曾呼吁人民进行第二轮投票来“预防宗教法西斯崛起的危险”,伊斯兰革命组织称呼这是“法西斯统治的危险”。包含一些独立评论的评论家则声言,虽然内贾德的崛起和行动有时类似于法西斯,但是这两者有明显的差异。第一,这运动既非民族主义也非种族主义。第二,它缺乏。其他评论则认为它泛义地或错误地描述对手。许多秉持相同观点的评论家和随之产生的支持群众则认为他的是“虚构的社会主义”。
2009年6月12日,伊朗举行总统选举。6月13日,伊朗内政部长萨迪克·马赫苏利宣布,根据最终计票结果,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马赫苏利在内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艾哈迈迪-内贾德获得62.63%的选票,前总理穆萨维获得33.75%的选票,艾哈迈迪-内贾德以绝对优势成功连任伊朗总统。其他两位候选人前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穆赫辛·雷扎伊和前议长卡鲁比得票率分别为1.73%和0.85%。
马赫苏利说,此次总统选举的投票率达到85%左右,“空前的高投票率是这次选举的一大胜利,进一步加强了伊朗民族团结”。
此前呼声较高的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对计票结果表示抗议,称计票过程和选举过程均存在许多违法违规操作,并警告不会就此屈服。
在回答记者有关此问题的提问时,马赫苏利说,此次总统选举是在严密的监督下进行的,目前没有任何选举和计票存在舞弊的报告。他还说,“如果穆萨维对选举结果存在疑问,可以寻求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这是他的合法权利。”
伊朗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可连任一届。
⑷ 伊朗是什么政体
伊朗的政体是政教合一。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伊朗承诺永不寻求获取核武器,并称赞伊核协议是“历史性时刻”。
2017年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最新旅游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单中。
(4)伊朗大选结果什么时候开始扩展阅读:
美国《华盛顿季刊》日前发文称,由内贾德领导的伊朗,其军队的势力再日益增大。1978-1979年伊朗革命形成的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受到严重挑战。
自1989年起,每年的6月4日,伊朗政府都会举行隆重仪式,缅怀该国前最高领袖霍梅尼。2010年,伊朗革命卫队首次负责组织纪念活动。霍梅尼的孙子教士哈桑登台进行布道演说,但是被政府支持者们发出的阵阵嘘声轰下了台。
哈桑的遭遇展现了伊朗的统治基础已经改变。伊朗的正式国名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属政教合一政体。其最显着的特征就是以神权作为统治基础。但是,现在军队的势力越来越大。
2009年6月,伊朗大选时众多抗议示威和激烈争斗表明了充满生气的伊朗国民很希望公平选举,但是伊朗现在已是军队领导的体制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6月12日的大选引发的政局动荡可以看做是改革派和强硬派争斗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由内贾德领导的事实上的“军事政变”,改变了1978-1979年伊朗革命带来的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
⑸ 美国官员对伊朗总统选举发表了哪些干涉性言论
目前发表过此类言论的主要是国务卿希拉里,此人的言论是最尖锐的,她拒不承认内贾德在大选中获胜。
6月13日伊朗选举委员会宣布艾哈迈迪-内贾德获胜后,美国方面拒绝承认这一结果,并称美方将对竞选中爆出的舞弊传言予以关注。
美国13日拒不承认伊朗大选结果。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白宫都没有提及艾哈迈迪-内贾德和穆萨维的名字,但也没有承认艾哈迈迪-内贾德获得大选胜利。
“我们正密切关注着伊朗局势的发展,但我们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正等待伊朗民众的决定。”希拉里在与加拿大外长坎农一同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几分钟后,白宫发表了一条只有两句话的声明,称赞“这场选举中激烈的争辩和热情”,但对“不法行为的报道”表示忧虑。
12日伊朗大选结果公布前,奥巴马曾兴奋地表示伊朗“有可能会发生改变”。“选举结果最终由伊朗民众决定,”奥巴马说,“但是……你可以看见,(伊朗的)人们正在寻求各种可能。无论谁赢得伊朗选举,事实是,那里已经展开过一场激烈辩论,而这场辩论有助于让我们以新的方式与伊朗对话。”然而,伊朗大选的结果可能仍然与美国的预期不符。
对伊朗大选结果最明显表示失望的是美国犹太组织反诽谤联盟。“我们对于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再次当选表示非常失望,”ADL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原本希望这次大选会有不同的结果,向国际社会表明艾哈迈迪-内贾德的行为并不代表伊朗人民的观点。”
⑹ 伊朗什么时候大选
今年
⑺ 美国的噩梦来了!伊朗大选揭幕,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宣布参选,你怎么看
美国和伊朗最近的关联有一定的缓解,两国之间在重回伊核协约的交涉上进展顺利,伊朗总统也一表过去强势的反美心态,逐渐向美国套近乎,导致伊朗态度改变,巨大可能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比较严重危害到伊朗的一切正常发展趋势,再加上肺炎疫情危害,伊朗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乃至发生后退的局势。
因为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制裁伊朗就代表着美国的友军一起制裁伊朗,这也造成了伊朗先前乃至双色球追号预苗的钱都没了,而拜登登台以后表明想要和伊朗一切正常相处,但就在一片美好前景下,伊美关联却发生了新的难题。
但现阶段民俗呼声最高的便是极其反美丽的内贾德,称为“美国的恶梦”。在任阶段数次在国际性上与美国唱反调,美国政府部门见到他恨得牙痒,正逢伊朗和美国将要迈向一切正常时,内贾德高姿态公布参与总统大选,这也让美国政府部门忧虑将来和伊朗的外交关系市场前景
⑻ 伊朗大选最新消息 伊朗新总统会是谁
伊朗在1979年发生伊斯兰革命后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在伊朗神权高于政权,伊朗的精神领袖是神权的最高代表,伊朗宪法规定在宪监会无不决定的情况下,可以提请精神领袖来作最后决定,总统只相当于总理职权,其实是内阁政府,伊朗总统的最终决定权在伊朗精神领袖,最近伊朗第十次总统大选出现了问题,伊朗宪监会在调查并没有发现舞弊问题,但是伊朗新总统最后还是要伊朗精神领袖来决定的,伊朗精神领袖可以理解是真正的国家元首,总统只是内阁的负责人,职权相当于总理职权。
⑼ 伊朗总统的选举制度
伊朗大选通常的程序包括候选人报名登记、宪监会进行资格审查、总统候选人展开竞选活动、公民投票选举等几个步骤。
报名登记一般在上届总统任期结束前3个月开始,由内政部办理。报名登记工作结束后,内政部将所有报名参加总统选举的人选情况汇总,提交宪监会。
宪监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宪法规定的总统候选人条件,对所有报名者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总统候选人名单。
总统候选人名单确定后,候选人即可展开竞选活动,时间持续到选举投票前24小时。
最后进入公民投票程序。宪监会和选举委员会要向全国各地投票站指派监督员,具体负责监督投票情况、封存投票箱和监督选票统计等工作。 根据选举结果,获得全部选票50%以上的候选人将赢得选举。如果在首轮选举中,没有一名总统候选人的得票率超过50%,则得票数居前两位的总统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选举。在第二轮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将赢得选举。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公布后必须得到宪监会的认可。宪监会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有权宣布某个选区乃至整个选举结果无效。
在得到宪监会确认后,最终胜出者还必须得到伊朗最高领袖的任命。只有得到领袖的委任函,当选总统方能正式宣誓就职。根据规定,总统宣誓就职,必须在伊朗议会进行。
⑽ 现在的伊朗怎么样了
内贾德很牛啊!
仅仅6个月前,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这个名字几乎不为世界所知,如今他已经是被全球媒体关注最多的人物之一。
仅仅6个月,这位伊朗总统已经以他强硬的姿态改变了伊朗核谈判的态势,并在逐步争夺中东地区的主导权,迫使白宫恳求他回到谈判桌上来。
当西方分析家们把目光都投在了那些消费着西方文化、乐于参加德黑兰北部欧式风格俱乐部的德黑兰知识分子身上时,他们没有看到德黑兰南部的中低收入居民区,他们也忽视了伊朗贫穷的农村,正是这些人使内贾德在2005年6月的伊朗总统大选中打败了有着丰富政治经验、颇具知名度的伊朗政治家拉夫桑贾尼,获得了压倒性胜利。而内贾德就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
同样,内贾德在一周内第二次说出“纳粹大屠杀是个神话”的时候,他也恰恰是在前往伊朗南部三省视察工作的途中。
在德黑兰东部的工薪阶层低收入街区纳尔马克区,有一幢毫不起眼的两层楼,这个只有90平米的公寓楼就是内贾德的家。在这里,他和他的子女住在底层,二层则住着他的父亲,一位铁匠。即使当了总统后,他也执意要留在原来的这幢公寓楼内,最后才不得不因为安全原因而离开。这一小小的细节,也许恰恰可以从一个侧面解开内贾德之谜。
如果说美国总统布什试图用快人快语博得国内民众追捧的话,那么内贾德就任总统以来在伊朗国内的每一步举措也同样走得自信而有个性。
与人民在一起,是内贾德的口号。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第一次内阁会议是在玛什哈德的伊玛姆礼萨清真寺举行的。他命令把总统官邸内所有绚丽的波斯地毯全部拿走,而这绝不是做秀。他还允诺要把伊朗的石油收入送到每个老百姓的餐桌上,并缩小经理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
“他是个有点怪异的家伙”。这是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在接受美国公众电视台采访时针对内贾德有关以色列的一番惊人之语做出的最有味道的评论。对于美国来说,内贾德让美国人感到琢磨不透,他们更熟悉拉夫桑贾尼、哈塔米等等这些与西方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伊朗政治家。内贾德的当选使美国感到忧心忡忡。
在伊朗大选结果刚刚公布后不久,美国国务院立刻发表声明,指责伊朗大选既不公正也缺少自由。随后,又有当年的美国人质出来指认内贾德参与了1979年伊朗扣押美国使馆人员的事件。甚至在内贾德于2005年9月即将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参加联合国大会时,还传出了美国可能不会给他发放签证的消息。
然而伊拉克的政治天平微妙地改变了美国和伊朗两方的政治砝码。现在美国要依赖伊朗维持伊拉克的稳定,而这反过来给了伊朗在核谈判桌上与美国叫板的筹码。内贾德当选后,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和总统纷纷出访伊朗,这两位萨达姆的宿敌与内贾德的相会似乎有点“老战友相逢”的意味,伊拉克的政治天平也越来越向伊朗倾斜了。而当内贾德口出“应该把以色列从地图中抹去”,在一周内两次抛出“纳粹大屠杀是个神话”言论时,西方政治分析家似乎从他的话语中读出了更多的意味。
2005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赴以色列调查其核武库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广泛关注,一些西方评论家认为,内贾德的反以言论是在争取国内年轻人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处于西亚通往欧洲和中亚通往印度洋十字路口的伊朗高原,多次遭到强悍的外族入侵,山河几度破碎,数不清的操着各种语言、信仰和习俗的部落、民族在这里生存。在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现代国际关系结构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国内的统一信仰、团结和邻国的睦邻友好,伊朗能够在美国、以色列的重重包围和威胁下实现发展经济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内贾德是个“有点怪异的家伙”。
而未来,这位出身平民的铁匠之子将把伊朗带向何方,将会给世界政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