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波斯湾地区如何种水稻
波斯湾的气温较高,常年在20℃左右,夏季可达32℃以上。西北风强,将沙漠地区的沙土吹入湾中,海水浑浊。夏季有尘暴和霾,秋季有飑和龙卷风。
海湾地区降水稀少,日照强烈,东西两岸又多为副热带干旱荒漠。水温很高,西北部水温为16-32℃,东南部为24-32℃,浅海区夏季水温高达35.6℃,成为世界上最热的海区之一。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 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 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 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可以选用“里贝里水溶肥” 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 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 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灌、适当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节长穗肥 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着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 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二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2—3寸。
三防治病虫害 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② 伊朗的农业结构以什么为主
伊朗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伊历1393年(2014年3月-2015年3月),伊朗农业产值为1009万亿里亚尔元,占GDP的9.3%。
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大米、大麦、棉花、茶叶、甜菜、水果、干果、奶制品、鱼子酱、羊毛等。伊朗是中东地区主要的干鲜果品生产和出口国,其中,开心果、核桃、柠檬、桔、柑、猕猴桃、无花果和石榴是主要出口产品。此外,伊朗还是世界第一大藏红花生产国,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5%。
伊朗农耕资源丰富,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52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30%以上,已耕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可灌溉耕地830万公顷,旱田94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农民人均耕地5.1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为1.3万台和36万台。伊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已实现90%自给自足。
农业主产区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带,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自2003年以来,伊朗政府逐年加大农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水利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信贷与自然环境保护,以便改良农耕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力争实现政府第四个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的13.5%的行业增长目标。
③ 哪个国家种植水稻多水稻是哪个国家先有的
1: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也是生产水稻最多的国家。这同(多光照)气候面积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中国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出口最多的是泰国。2: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④ 伊朗的农业主要特征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2001年3月)。但由于地处高原,沙漠面积较大,气候干燥,供应不足。农业主要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粮食不能自给,自给率为84%。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农业产值约合9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3%,比上年度增长13%。
可耕地52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30%,已耕地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水浇地700万公顷,水稻田56万公顷。牧场面积9000万公顷,森林1270万公顷。牧场和森林的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6.9%和11%。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进口约 30%的食品。1997年牛羊肉产量72万吨,禽肉71.2万吨,禽蛋47万吨,奶489.5万吨。
近几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小 麦 1195.5 867.3 700.0
大 麦 330.1 199.9 199.9
稻 米 277.1 234.8 234.8
甜 菜 197.0 223.6 223.5
棉 籽 46.0 44.1 43.0
茶 叶 6.0 8.0 8.0
开心果 31.4 13.1 20.0
⑤ 世界水稻起源于哪里
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水稻的发展,是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
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南方比较落后。《禹贡》把南方的土地排在最末等。《汉书·景十三王传》说:长沙是低湿的穷地方。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来看,华北大平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的地方,江南人口很稀。
豫州(今河南省的一部分)的面积大约只占全国的2%,而人口倒有755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一共设了108个县;豫章郡(今江西全省)面积比豫州大一倍,但是只有35万多人,18个县。
这就极其明显地反映出当时长江以南的经济情况,远不及黄河流域。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是和当地的粮食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尽管稻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但是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谷子的总产量多。
(5)伊朗怎么种水稻扩展阅读:
分布范围
全球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中国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⑥ 伊朗水稻种植主要地区及原因
伊朗的水稻主要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南部靠近波斯湾,水源充足,北部靠近里海,而且有个山,气候比较湿润,水源充足,适合水稻,而中部是砂石地况,比较荒凉,气候炎热、干燥,降雨少,不适合水稻生长。
⑦ 大米是怎么长出来的
一是,大米生长的环境:
种植作物季数不一样,寒温带那边一般一年1季,往南是1年2季,亚热带、热带基本上是一年3季.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南方是大米.作物的生长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
二是,大米的生长过程:
是水稻啦.先在塑料棚里种苗,长到二十厘米左右再栽到水里,在经过施肥打药,到了秋天长成熟了收割了,再打出大米就好啦。
三,水质对大米生长的影响:
1,土壤和水质会影响大米生长品质.响水贡米绝对是质量上乘的大米。
2,响水贡米早在1200年前的唐朝的渤海国时期,响水一带被划为皇粮区,响水米亦被列为“贡米”,现如今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该米含有多种益于人类健康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如硒、铁、钙、锌等,稻米青如白玉,质密重量如砂、蒸煮浆汁如乳、米饭油亮溢香、米。
四,水稻如何变成大米:
水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最后长成饱满的稻子,加工后(也就是把外面的壳弄掉就是大米了)。
⑧ 水稻这种粮食最早是被谁在哪里发现的并开始种植的
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⑨ 水稻最早是几千年前由什么野生植物培育出来的
水稻由野生稻培养麦是中东大籽草
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⑩ 地理高手请进~伊朗,伊拉克或沙特阿拉伯等等国家都是沙漠吗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地区与波斯湾中富有石油与天然气,藏量居世界前列;农业多靠灌溉,主产小麦、大麦、棉花、甜菜、水果、羊毛等。伊朗水果、干果十分丰富,开心果、苹果、葡萄、椰枣等。
伊拉克: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沙特: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
利比亚: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宽阔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占总面积90%以上;西北部与南部多砾漠、石漠;其余为沙漠,间有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
问题2:中原地区并非一马平川,河北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河南也基本这样。一眼望不到头是有可能的,在黄淮海平原一点山都没有。
3.中国荒漠化还没到那种程度,黄河虽然水量小但是还是哺育者两岸人民的,但是这些地方的确干旱,陕西秦岭以北还是有些河流的,做窑洞也是黄土高原上,总有谷地地形即便是北边的沙漠也是有绿洲的。
4,没听说过大漠,可能只是再说沙漠大这样形容而已。
5.也不是,相对而言的,西方人嘛,往东发现就是东方喽,直到我们中国才发现东的差不多了,扶桑,小日本啥的,你像俄罗斯就叫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远东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