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陆军怎么去叙利亚
伊朗和叙利亚是盟国,又是邻国,交通非常方便。支持叙利亚表明两国立场是一致的。
⑵ 伊朗是怎样把军队派往叙利亚的,美国和欧洲国家没有拦截吗
伊朗是通过秘密途径把军队派往叙利亚的,美国和欧洲国家想拦截也拦截不了,因为伊朗的军队还是比较强的。
⑶ 伊朗军队怎么去叙利亚
伊拉克
当前叙利亚境内已经驻扎多股外国势力,形势似乎可能会越来越乱。随着美以两国对叙利亚做出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如何保住阿萨德政权成为当前其盟友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叙利亚的军事力量,俄罗斯紧急运送大量的武器装备叙政府军。除此之外,叙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盟友伊朗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以不断有媒体曝光,俄罗斯货船运来的不单此是俄罗斯的武器装备,还携带了大量的伊朗革命卫队成员。
伊朗就是通过这个秘密运输通道,源源不断的派遣更多军事力量进驻叙利亚,帮助叙政府军清缴国内的反对派势力。
⑷ 伊朗和以色列为什么在叙利亚
以色列打击叙利亚,有以下目的:
1、校验一下空军实际战斗力。以色列是最重视实战的国家,其空间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比美国还多,但是飞行员会新旧更替的,新飞行员打击叙利亚会增加经验。以色列也是要实验一下打击叙利亚机场时,俄军的S300防空导弹的反应如何。(或实验新到手的F35战斗力)
2、威慑巴沙尔政府。搅乱叙利亚的局势,最好叙利亚越乱越好,这一点以色列是跟中国俄罗斯是唱反调来的。反正叙利亚也无法反击,打了也就打了。
3、两者矛盾不可调和,以色列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不打算归还。(戈兰高地是中东制高点,有了这个地方,就有了水源,就可以遏制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可以用火箭炮封锁以色列(中国的火箭炮))
4、叙利亚是中东一只劲旅,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黎巴嫩战争),叙利亚人用三个残破的装甲旅顶住了5个以色列装甲旅进攻。用损失400辆坦克的代价,击毁以色列307辆坦克,其中击毁最先进的梅卡瓦型,甚至俘获了先进的马加奇6B坦克,当做战利品给了苏联,苏联迅速掌握其中的反应式装甲的奥秘。以色列也是要进一步打击叙利亚的战争潜力。
5、当然,叙利亚会反击的,2008年2月,叙利亚用老式的S200导弹,打下了以色列的一架F16战斗机。
⑸ 伊朗和叙利亚是什么关系,
截止2019年2月, 是盟友关系。
信息出处:
阿萨德2018年05月10日在接受希腊《每日报》(KATHIMERINI)采访时称:“如果您问我,从总统的角度看谁是我的盟友,我会说我最重要的盟友是叙利亚人民。
如果您问我谁是叙利亚的盟友,我会说这是伊朗和俄罗斯,当然,在安理会给予我们政治支持的中国也是我们的盟友。至于他们将来会在叙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要说这些国家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国家层面的决策制定。”
(5)伊朗怎么进入叙利亚的扩展阅读
叙利亚是美伊角力的焦点。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演变、发酵至今,使叙利亚和伊朗成为矛盾的中心,面临着现实的战争威胁。这两个具有不同民族、不同政体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是因为首先两国在国际问题上,都反对美国强权政治、对以色列持强硬立场,
叙利亚更与以色列有着领土之争。长期以来,大马士革—德黑兰—贝鲁特(真主党)构成的轴心是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一座堡垒,大马士革是这一轴心的中枢。在利比亚政局发生变化之后,中东地区最坚定的反美堡垒就是叙利亚和伊朗,而且两国关系紧密,互为倚靠。
此外,伊斯兰教的教派矛盾是一个主要原因,叙利亚是伊斯兰世界惟一什叶派占少数但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伊朗是惟一什叶派占绝对多数,宗教神职人员掌握实际权力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伊朗、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叙利亚连成一片形成的新月地带。
伊朗一直谋求向阿拉伯世界输出革命,推翻海湾各君主国,与之争夺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而叙利亚是伊朗统治中东地区的桥头堡,是伊朗向中东地区投送力量的主要途径。
⑹ 伊朗军事力量怎么进入叙利亚的,难道走海路
前期主要是伊朗的革命卫队,乔装成平明,以朝圣等理由,以陆路的方式乘坐卡车进入叙利亚,后来伊朗的部队在叙利亚最高峰达到十几万。
⑺ 伊朗如何将10万大军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派到了叙利亚
有专家表示,伊朗石油的出口是美国无法阻拦的,伊朗并非一个孤岛,即使无法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石油,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路线出口石油,而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注定了美国无法用这种长臂法则直接干涉其他国家的战略能源输送。
⑻ 伊朗军队如何潜入叙利亚两国不是邻国
传说,但官方否定。叙利亚是伊朗战略屏障,叙利亚结束,直接危险伊朗,美国在中东战略上主动性会更多些。
⑼ 伊朗和叙利亚并不接壤 可是伊朗十万大军是怎么到达
叙利亚濒临地中海的海岸线比较短,在整个叙利亚内战期间,该国主要的两个出海港口、同时也是俄罗斯地中海分舰队的主要海外基地——拉塔基亚以及塔尔图斯均在政府方手中。滨海的拉塔基亚省是执政的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的传统聚居地,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老阿萨德即出生于此,而以逊尼派为主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人口占少数的阿拉维派普遍持敌视态度、甚至在占领区内大加迫害,使得当地居民对巴沙尔政府向心力较强,反对派实际上没有一次真正打到过拉塔基亚沿海地区切断叙利亚政府的外援通道。此外,由拉塔基亚至叙利亚核心区的哈马-霍姆斯-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也在多数时期保持畅通,使得叙利亚政府始终能够得到海外盟国(俄罗斯、伊朗、中国等)的人员与物资援助。
(叙利亚反对派虽然没有控制过一个出海口,但通过与土耳其、约旦、黎巴嫩、以色列的陆地边境获得欧美和海湾国家的援助。)
拉塔基亚(Latakia)和塔尔图斯(Tartus)是叙利亚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也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核心利益,整个内战期间反对派曾不止一次试图进攻巴沙尔的家乡拉塔基亚省,或者切断连接拉塔基亚和首都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但最终都被挫败。红色为目前政府军控制区。
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在历史上与叙利亚有很深的渊源,叙利亚(特别是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曾大力介入黎巴嫩内政甚至出兵加入黎巴嫩内战,而黎巴嫩对于邻国叙利亚则抱有复杂的敬畏心理(既对叙利亚历史上插手内政有不满情绪进而加以提防,但又怕得罪强邻惹祸上身,同时也希望在面临以色列等外部威胁时能得到叙利亚的支持与保护)。由于黎巴嫩本国也存在严重的族群和教派冲突,基督教派、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等不同派系立场上或是亲叙或是反叙,黎巴嫩政府为防止受到叙利亚内战外溢的波及则尽可能维持中立、但与叙利亚政府保持有限度合作。因此叙利亚政府从黎巴嫩方面也可获得外部援助,特别是在黎巴嫩部分地区实际控制了政权的同为什叶派的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更是出动大量部队轮流进入叙利亚参战,除了屡次充当攻坚克难的先锋之外,还协助政府军恢复了首都大马士革通往黎巴嫩和滨海拉塔基亚的陆上交通线(参见2013年古赛尔战役),并反过来切断了反对派武装在叙黎边境的补给线(参见卡拉蒙山脉战役、扎巴达尼攻坚战等),为政府方立下汗马功劳。
叙利亚的另一个陆上邻国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则较为复杂。战后两国曾经都是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但1979年萨达姆掌握伊拉克政权后两国的复兴党随之分裂,继而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逊尼派出身的萨达姆大举进攻什叶派主政的伊朗,导致此时与伊朗结盟的叙利亚(阿拉维派本是游离于什叶逊尼两大主流派之外的一个小教派,老阿萨德为获得外援积极改善和伊朗的关系,最后取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认可”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同伊拉克彻底反目,之后的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干脆支持多国部队打击萨达姆政权。然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之后形势却发生了逆转,原本萨达姆时期被大力打压的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被美国人放了出来组建伊拉克新政府,这样一来反而与本来敌对的叙利亚和伊朗成为了同一教派的兄弟,从而在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也没有对叙利亚采取敌对态度,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崛起之后两国面临共同的威胁更是加强了合作。虽然伊拉克政府没有直接出兵叙利亚或提供物资援助,但却默许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到叙利亚参战,而这些民兵组织很多都受到伊朗的背后支持和援助。
伊朗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叙利亚部署得并不多,直接参加战斗的还要更少(多是作为军事顾问活动),地面部队主要是伊朗支持或招募的什叶派民兵和雇佣军,除了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阿巴斯旅”“人民动员部队”等,还有伊朗从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什叶派(这些国家大多是逊尼派主政,什叶派地位低下,加上局势动荡不安,大量迁居伊朗)中招募的雇佣兵如“法蒂玛旅”。伊朗本身并没有出动大部队到叙利亚作战。
⑽ 伊朗的这些武装力量是如何进入叙利亚的呢
伊朗有两只正规的武装力量(这种体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一是国防军,二是伊斯兰隔命卫队。二者平行设置,各自拥有独立的指挥系统和陆海空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