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和伊朗的关系
中国和伊朗的关系是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黑兰萨德阿巴德王宫同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会谈。
双方回顾中伊友好关系发展历程,就双边各领域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中国与伊朗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平稳发展。两国高层保持接触。
(1)伊朗与中国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和伊朗关系的相关介绍:
2000年6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2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并访问中国。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伊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期间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晤。2014年5月伊朗总统鲁哈尼访华并出席亚信第四次峰会。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雅加达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
‘贰’ 伊朗和中国,哪个历史古老
伊朗曾名波斯。伊朗旧石器时代约结束于公元前12000~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后彩陶为灰黑陶所代。公元前9~前8世纪米底人逐渐形成国家。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帝国盛极一时,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公元前334~前330年为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323年起受塞琉西王国统治。公元前247年为安息帝国。公元651年被阿拉伯人征服。12世纪末花剌子模王国占领伊朗。1380~1393年遭帖木儿帝国的侵略,1502年,建萨法维王朝。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入侵。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35年改国名伊朗。1979年4月王朝被推翻,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历史与大片地域的历史纠缠在一起,该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东至印度河及锡尔河,北起高加索、里海及咸海,南及波斯湾、阿曼湾与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兰自青铜时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东历史的一部分。严格来说,波斯帝国是从铁器时代开始的,伴随着伊朗人的影响,他们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国、帕提亚以及古典时代的萨珊帝国。
1、旧石器时代:
在伊朗最早的考古文物是在卡沙弗德和甘杰的遗址中发现的,这些被认为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2、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
早期的农业社区,诸如公元前10000年的Chogha Golan,以及公元前8000年的Chogha Bonut(埃兰最早的村庄),开始在伊朗西部的扎格罗斯山脉地区和周围蓬勃发展。
伊朗的西南部地区是新月沃土的一部分。人类最早的主要农作物在此生长,诸如苏萨这样的村庄(那里最早可能在公元前4395年就建立了定居点),还有像Chogha Mish这样的定居点,这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00年。
3、铜器时代:
埃兰和米底亚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埃兰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着称。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叁’ 为什么伊朗历史和中国历史如此相似
一来都是文化古国,古波斯就是伊朗。二来,都被灭国,波斯被阿拉伯人灭,中国被蒙古和满清。三来,收到西方国家侵略,伊朗近代就是英国人控制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肆’ 中国、埃及和伊朗,哪个历史更古老哪个最晚
你是指现在的政府还是历史上的。如果是现在的,那是中国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波斯语:ㄆ ㄆ,简称伊朗,1979年- )
历史上从存在国家算的话,伊朗早,公元前第3千纪上半期,埃兰人建立了国家。中国
原始社会三皇五帝前26世纪-前21世纪
更胜一筹吧
当初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国是唯一一个存在至今的。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这些都是经过了历史变迁的,古巴比伦文明毁于生态,被沙漠吞噬。古埃及和古印度毁于战争,外国文明伴随入侵的脚步侵蚀了他们的文化,遗留下来很少。而中国虽然也经过大量的风雨洗礼,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代代相传了下来。
当然是中国,伊朗也就三千年的历史,中国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呢。
‘伍’ 伊朗是不是和中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最相近
可以这么说,历史经历相似,因为都是古老民族,都曾经而现在也是较为强大的国家,都曾被少数民族统治,但伊朗的文字有变化,现在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民族文化变化较大一些。
‘陆’ 伊朗和中国相比哪个国家更古老啊
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知道 中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伊朗弹丸之地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
伊朗是两河文明的衍生文明,比中国至少早一千年
‘柒’ 伊朗与中国交往的人文历史是怎样的
据中国“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张骞派其副使访问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两万骑兵迎候,礼仪极为隆重。
东汉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来汉访问,并在中国呆了多年。
在战乱的宋朝,陆上的“丝绸之路”几度中断。这时,造船业开始发达,罗盘针相继使用,许多波斯人经由海路来到中国广州、扬州和泉州等地经商,有的还在那里安家落户。这就是后人称之为的海上“陶瓷之路”。据记载,中国发行钞票的方法在元朝传到了波斯,后来,波斯钞票上的图案还保留了中国文字。当时,两国的史学家还合编史书“史集”。波斯等国的西域乐舞也盛行于长安。
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亚的沙哈鲁王子曾先后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团互访;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各国时,其中3次访问了波斯湾的忽鲁谟斯(即今霍尔木兹)。当时,随同郑和访问的费信曾写纪行诗句描写当地的风俗及特产。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尔撰写的《中国纪行》一书,后来,成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贵史料和重要见证。据考证,多年来,两国植物的传播和移植就达几十种。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还曾在中国流行。
伊中两国在经贸合作上, 中国是伊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伙伴。
伊中两国在文化上,中国同伊朗成立文化联合委员会并定期举办会议。
‘捌’ 伊朗与中国关系如何
中国和伊朗之间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尤其是近20年来,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日益密切。当前,伊朗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伙伴国家。伊拉克被美国控制以后,伊朗的重要性更加地凸显。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主要油源在是中东地区,伊朗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伊朗控制着波斯湾的出口霍尔木滋海峡,地位相当重要。无论从理论分析上,还是现实情况看,中国同伊朗关系虽不及盟友,却非常重要。
中伊间重要协定、协议有:中伊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伊两国广播电视合作计划、中伊关于互设总领事馆协议、中伊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备忘录、中伊政府贸易协定、中伊两国外交部建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录。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1935年以前称为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属中东国家,伊朗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1937年7月8日,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79年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2月11日(1979)为国庆节。1971年8月16日同中国建交。
‘玖’ 伊朗和中国是什么关系
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不可否认“石油”是两国联系的命脉。中国目前每天原油需求量高达800万桶,其中近一半的原油都需要进口,伊朗每天出口中国的石油高达近55万桶。如果中国采取跟随美国的战略,伊朗一旦限制对华石油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打击可想而知,最后是美国制裁伊朗的目的达到了,中国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正是基于如此的推论,美国政府希望阿联酋、沙特等国加大对中国石油的供应,甚至鼓励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伊拉克的油气开采,从而减小中国对伊朗石油资源的依赖。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大幅增加,决定了中国不会冒然参与到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中去。美国虽然敦促沙特、阿联酋等国增加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但是这些国家增加的供应量不可能弥补伊朗的供应量。中国的石油消耗量预期到2030年将增长至每天两千万桶左右,无论是沙特、阿联酋都不可能担负起对中国石油的供应。对于伊朗这样的石油出口大国,中国冒然与之割断关系,伊朗始终有资源在手,受到的伤害是短暂的,对中国的影响则是波及到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稳定的方方面面,除非世界上其它国家能够完全取代伊朗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量。其次,意识形态决定了中伊是一对孪生兄弟。美国透过石油利益链条来拉拢与中国的关系,但是美国忽略了中国对于意识形态的重视。虽然中国在国际关系事务中,逐渐淡化意识形态,但是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民主机制和普世价值的渗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政权体制。中国政府出于对自身权力的维护,决定了只能和欧美保持一种表面的友好关系,对其提出制裁伊朗的措施即使不公开反对,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敬而远之。这一点在中国处理朝鲜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如果疏远伊朗,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的否认,对其自身政权党政合一也是巨大的冲击。涉及到政治体制这一原则,中国当局是绝不会让步的。其三,中国方面其实是希望伊朗与美国这种对峙关系的长期存在。中美之间的发展注定是一对遏制与反遏制的关系,虽然双方都表示对对方的发展予以认同,那不过是表面上的功夫,谁都不希望看到对方一家独大控制整个国际局势。中国在中美关系上,目前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恰恰是因为有伊朗、朝鲜等这样的政权存在,才给中国有了反制美国的机会和平台。中国如果与美国联手制裁伊朗,一旦这些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都与中国较为趋同的政权垮台,必将给中国的体制和政权稳定带来致命性的冲击。迫于美国的强势地位,虽然中国会趁机利用美国打“石油牌”获取资源带来的好处,但要中国从伊朗的政治利益链条上退出来,中国当局是要三思而后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 家 宝上周在与伊朗副总统拉希米(Reza Rahimi)会晤后,称赞中伊两国政府的关系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其实就是明确的告诉美国,在伊朗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不会轻易改变,中美在伊朗问题上全面合作是不符合中国政治、经济利益。中国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买家,中国已经承诺未来几年要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上新增投资数百亿美元。中国在伊朗问题上,政治和经济利益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最多是伊朗核计划制裁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和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