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返佣网:伊朗增产而不得:还是回头找中国企业好了
2010年,在日本国际石油公司(Japan’s Inpex Corp)因伊朗核制裁被迫离开后,中油国际(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CNPCI)接手了伊朗的项目。虽然起步很好,但由于美国压力等原因,中国也大幅放缓了进度。这让伊朗很不爽。
在鲁哈尼于2013年接替内贾德之后,该国政府就开始大声抱怨中国企业没能迅速让油井投产,一家伊朗公司随后在一份47亿美元的离岸合约中顶替了中国公司。2014年,伊朗原油部长赞加内将中国公司踢出了南阿扎德干油田(South Azadegan)这一储量330亿桶的世界最大项目之一。他还警告称,其他的中国投资也会存在风险。
但是开发南阿扎德干油田的压力与日俱增,这让伊朗人寝食难安:这个油田是伊朗与伊拉克共有的。伊拉克已经同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领导的财团签订合约,开发国境内的油田。到了2014年4月,伊拉克一侧已经成功投产。北阿扎德干项目主管Behbahani表示:
“就像一杯饮料中插了两根吸管,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因此在南阿扎德干,由于没有外国投资者,该国企业还需要4年才能完成地表设备,其工程师表示是因为缺乏资金而不是技术,不过其对壳牌公司勘探的软件也垂涎欲滴。Behbahani表示:
“我们做了能做的。若道达尔在伊朗,合约就是道达尔的,壳牌在,合约就是壳牌的。”
赞加内在今年5月的时候曾表示正在与道达尔就接管南阿扎德干谈判,但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锡(Wood Mackenzie)的Homayoun Falakshahi表示,因合约定稿多次被延误以及伊朗总统大选将近,至少18个月内西方公司都不能开工。
同时,伊朗对中国投资的立场也逐渐软化,宣布与中国公司就南阿扎德干第二期的工程和附近的Yadaravan油田进行排他性谈判。随着核制裁的结束,中油国际在北阿扎德干的建设速度也有所提高。虽然晚了几年,4个月前还是达到了7.5万桶/日的合同承诺。借助中国的帮助,在西方公司进入之前,伊朗也开始从杯子里喝饮料了。
另外,伊朗的国内局势也不能忽视:赞加内看起来也向保守派妥协了。新的国际原油合约要求外国投资者必须同为数不多的授权合作伙伴合作,这些伙伴中包括隶属于伊朗革命卫队(Revolutionary Guard)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Supreme Leader Ali Khamenei)的公司。市场人士Falakhshahi说:
Ⅱ 中国同意联合国制裁伊朗失去多少得到多少最终会失去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吗
我们都知道,制裁伊朗,无非都是实行经济制裁。由于过去06-08年三次制裁投票中,中伊两国关系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损害和任何负面的影响,恰恰相反,中伊两国的贸易还大幅度的增加,中国已经取代了欧盟,成为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这样一种平衡和考量,可以说通过新的制裁案,实际上对中国经济方面,能源方面,经贸方面,以及比较敏感的其他相关方面来讲,和伊朗的合作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这个我相信中国政府是做了认真的评估。而对于阿拉伯国家,我认为他们也是赞同的,其实就像中国一样,朝鲜虽然是我们的盟国,但是朝鲜的核威慑力量却是很强大的,如此强大的核能力就摆在中国旁边,这实质上是一个定时炸。弹,你很难估计它什么时候会出现危险;再一个,伊朗他本身不是一个很稳定的国家,他集中了世界几乎所有的伊斯兰教极端份子,那如果他产能过剩,保护的能力不足,那会不会落入到这些份子当中,从而产生全球的核威胁态势。所以在这两点考量上,我认为阿拉伯国家是会支持的。
Ⅲ 美国退出核协议制裁伊朗,中国会是最大的赢家吗
因此,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制裁伊朗,中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Ⅳ 王晋: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
跟中国没啥大好处。抛开敏感的军政利益。对中国来说,只是多了个正常的贸易国家。
美国北约收获巨大,他们的商品原材料等一大批东西又有了一群饥饿已久的买家。
伊朗收货巨大,有了正常的海外市场。正常的国际贸易,国家财务又可以飞快的往上涨。
中国获利感觉不如反而伊朗被制裁时
Ⅳ 中国在伊朗的投资有多少啊总价值大约多少美国打击伊朗的话中国损失大不
美国现阶段打不了伊郎,兵力不足,在2008年以后兵力充足的情况下,也不会贸然行动,会考虑到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打击,伊郎毕竟比伊拉克难打。当然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暗地表示支持伊郎了。中国和伊郎的关系一向很好,伊郎的武器很多都来自中国,而中国也能获得想要的,石油。伊郎对于中国的意义远大于中国在美国的利益。
Ⅵ 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
主要是经济上的利益。
由于伊朗是产油大国,但其他工业非常薄弱。他们是我国装备工业和轻工业的重要客户。
比如他们运输的传播,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是农业机械,都可以向我国购买。
接触制裁后,我们就可以卖给伊朗了。
Ⅶ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我国也要遵守吗
首先,参与制裁对中国影响巨大。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价值高达293 亿美元。目前,已有100 家中国企业进驻伊朗,并与伊朗油气部门签署了总价值约1200 元的相关合同。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中国2011 年从伊朗进口石油 数量,平均每天为 54 万桶,为中国进口总量的 11%,是伊朗石油出 口第一大贸易国。由此可见,中国参与对伊制裁,中国从伊朗断油中 造成的损失可能不是小数目。 其次,寻求能源替代模式可能受到的影响。中国参与制裁,可以逐步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同时,如果中国从沙特阿拉伯及其他国 家寻求石油替代,或许可能暂时解决国内“燃油”之急,以应经济建 设所需。但是,沙特等国家的原油质量不及伊朗原油,世界上一些大 型炼油基地的设备经过 2008 年冲击后已经改进,而我国呢?我国一 些炼油设备可能暂时无法应对,于是,设备更新需要时间,造成临时 性石油短缺也可能导致国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短期内可能造成冲 第三,中国不参与对伊制裁,且中国又无银行替代方式,中国在美国的金融机构面临制裁。这一选择就是继续同伊朗进行交易,继 续通过伊朗相关银行结账,或者采用本国货币交易,于是美国将根据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立法吊销中国在美金融机构开设的帐户,实际就是把中国的各家银行 机构逐出美国市场。美国实施这一制裁措施完全依据国内法,包括中 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立法要求,今年6 月底之后将遭 受金融制裁这一恶果。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和国务院高级官 员今年年初访问北京时也已经陈述清楚。在当前形势下这对中国海外 金融利益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由上所述,中国目前处于两难境地,似乎处于三夹板之中,既要受到美国扩大制裁的压力,同时也受到来自伊朗的挤压。 美国作为金融霸主,以制裁手段服务于国家政治战略,这似乎已经成为美国的专利,目前很少有人可以撼动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 主导地位。尽管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声明,中国以符合国际法并以 正常、公开方式同伊朗进行贸易交往,但是,这类外交政治声明难以 抵挡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内以其软实力作出的攻击。中国的石化公司 毕竟是企业,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即使是国营企业,也是国家和人 民的财产,维护海外经济利益也得从维护这些海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做 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开始放缓在伊作业。 中石油实际上推迟了在伊朗南帕尔斯第二期天然气田的钻探工程,中 海油亦撤走驻北帕尔斯天然气田的项目人员,中石化延迟了在伊朗亚 德瓦兰油田的动工日期。中国在 2012 年开始减少了从伊朗的石油进 口。尽管如此,美国方面许多人依然对中国持有片面看法,实际上已 经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石油政治层面。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的副主席博 曼宣称“中国已经成了问题的一部分”,主张对伊制裁的同时“制裁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国石油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三大油企因为开发进程延缓,也引发伊朗方面抱怨。2011 11期项目的开发工作,并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开发进程继续 这样缓慢,伊朗有可能要转包其他开发商。另据报道,2011 年10 中海油在海湾地区总额160 亿美元的天然气田开发协议被伊朗方面 叫停,原因是项目进展过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毫无疑问,中国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方面面临伊朗断油的局面,另一方面面临中国在美金融机构被逐的 困难前景。美国掌握着全球金融主导权,中国不应当失去在美国金融 市场的机会。如果美国切断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营业的机会,中国的 损失可能更大。但是,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需 要有一个缓冲的办法和可行的渠道,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缓慢 而默默地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的数量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我们的目 标既要保全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的合法经营,又要确保海外石油 对我正常供给。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思考: 首先,关键在美国。同美方保持密切沟通,抓紧时间同美方协商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必须看到,美国国会在制定《2012 财政年 度国防授权法》这一立法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世界各国面临的困难,他 们看到从伊朗立刻断油,无论对美国盟国还是中国这样的伙伴国家, 都会带来恐慌和不利,因此有意提出了缓冲期解决办法,如6 个月的 豁免制裁,或者全免制裁等等方式,既然美方留下变通渠道,我们应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该设法充分利用。 其次,我国应该抓紧宣布已经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实际情况。根据美方的相关规定,我方继续放缓进口伊朗石油是可以获得美方的 制裁豁免的,因为美国这份立法并没有对进口伊朗石油降幅做出具体 和明确的数量怪定,只要保持适量减少,继续同美磋商获得豁免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既然美方给日本、中国等国家留有余地,中国不应放 弃,尽可能充分利用,争取6 月底以前获得相关豁免,确保我国在美 国和其它国家金融机构正常运转,不使我国海外金融利益招致损失。 再次,加紧将国营企业调离伊朗,或者把有关业务从国有企业转移给相关民营企业经营,即使是金融机构,也应该由民营企业出面 同伊朗交流,争取获得国营企业经营不变但又使国家利益无损的良好 结果。 最后,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开放战略石油储备动作。如前所述,美国拥有富余的战略石油储备,政府也正受到各方呼吁解冻的压力。 他们建议,在当前制裁伊朗的时候放开美国的战略储备,以每天出售 50 万桶的数量向一些国家出售。我国应可利用这一时机,加紧同美 方沟通,设法从中获得替补性来源。 总而言之,美国现在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措施,有遏制伊朗开发核武器的近期目标,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伊朗政府。美国以 其掌握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这一权仗,大刀阔斧般地打击伊朗及其同 伊朗开展石油贸易的伙伴国家,对伊切断SWIFT 管道的做法,实际是 切断伊朗石油财源的喉管。因此,从维护国家海外金融利益而言,在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现实面前还是要遵循小平同志的遗言,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做 些周旋,在国际规则内积极开拓,不仅有利于海外能源的供应,还将 保障我国在美国等地的海外金融利益。
Ⅷ 美国正式制裁伊朗,中企会因此收益吗
有这种可能吧。
1、有一些企业,不会受益,如石油加工等。
2、有一些企业可能要受益,少了美国竞争对手,私底下进行交易。
如朝鲜,受美日韩等制裁,中国丹东掌握该70%以上交易。因此受益不少。
Ⅸ 美国又制裁伊朗,疫情之下变本加厉到底伤害了谁
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美方纸裁伊朗,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肯定是伊朗,其国内经济和军事都受到了极大制约,其次就是那些和伊朗有生意往来的国家,比如伊朗和英法等欧盟国家于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被搁置,印度与伊朗的铁路计划也被搁置,但今年7月,中伊25年合作计划高票通过,此时再看这件事,谁是受害方?又是另一个结果了。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18年5月,美单方面退出协议,同时对伊朗进行单方面经济和军事纸裁,伊美关系严重恶化。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了,美国对伊朗的经济纸裁基本上是失效了;那作为纸裁方的美国来说,他得到了什么具体的利益了吗?其实没有,而美方失去的却是在伊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美国对伊朗加大纸裁之前,美国在伊朗实际上是由不小的利益的,因为伊朗的几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都来自美国,本来中伊合作计划里,美国是可以分一杯羹的,但无奈愚蠢的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政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Ⅹ 金融危机以来中东地区的投资环境及变化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东地区原油出口收入下降,GDP增速放缓。但得益于高油价时期积累的石油美元和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中东经济未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据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下降6.6%。GDP增速在2000~2008年间一直保持在4.6%以上。但2009年下滑至1.4%。外债占G DP的比重在经历了8年的下降之后重新上升,由2008年的14.4%升至2009年的15.9%。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全球需求的复苏,中东石油出口国石油收入将有所增加,预计2010年地区GDP增速将重新升至4.1%。2009年中东地区各国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4.8%,但外汇储备增速明显放缓。
(1)两伊加快政策调整,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东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但多数国家继续维持现有油气合作政策。而两伊为拓展国际空间、发展国内经济,在对外合作政策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
1)伊拉克。
2008年伊拉克发起第一轮油气田国际招标,并于2009年成功举行;第二轮招标也于2009年12月举行。伊拉克计划通过招标吸引外资,将在未来的7年里把本国石油产量提高到6亿t。
A.恢复国家石油公司,强化中央政府的控制力。2009年7月,伊拉克内阁批准了重新恢复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的法案。根据该法案,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将拥有政府授权的更宽泛的开采和经营新油田的权利,同时也可参与油气田的勘探活动,发行债券或申请贷款等。恢复后的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将成为伊现有的3家国有石油公司(巴士拉南部石油公司、基尔库克北部石油公司和米桑省石油公司)的控股公司。该法案已提交至议会等待审议批准。同时,利用招标惩治与库尔德地方政府合作的外国公司。此次伊拉克第二轮油气田国际招标中,将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签署合同的外国公司列入黑名单,拒绝与这些公司进行油气合作。受此影响,韩国SK公司和KNOC公司没有通过资格预审,中石化因收购的瑞士Addax石油公司在库尔德地区有合资的Taq Taq公司,也未能获得竞标资格。
B.在对外合作中采用技术服务合同模式。伊拉克政府掌握着油气资源和产出的油气,外国公司只能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获得报酬,从而达到保护本国资源利益,最大限度获取石油溢价带来的收益的目的。这种方式最初受到多数外国投资者的抵制,致使第一轮招标只有鲁迈拉项目以两美元/桶的服务费达成协议,其余5个项目因双方在服务费上差距过大而流标。从后续的发展看,第一轮招标中流标的两个项目的投标者经过谈判,接受了伊方标准,在第二轮招标正式开始之前签署了初始协议。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招标中标的项目,规模比第一轮小且服务费用也比第一轮低,条件更苛刻。本次伊拉克招标的做法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今后全球主要资源国对外招标树立了一个样板。
C.提高外资持股比例。外国石油公司在招标成功后,将与伊拉克国有石油公司成立联合油田作业公司,负责油气田的运营生产工作并将其产量提高到目标值。为达到吸引外资并使外国石油公司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服务费的目的,伊拉克在第一轮招标活动中调整了合同条款,提高了外国石油公司在联合油田作业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将这一比例由49%提高至75%;而把伊拉克国有石油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25%。在第二轮招标中也将延续这一比例。
D.通过提高签字费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率缓解资金短缺。在第一轮招标活动中,伊拉克大幅提高了向外国石油公司征收的合同签字定金额度。根据最终招标协议,签署1份20年期的服务合同,伊政府将收取2~5亿美元的签字费;8份合同将合计收取26亿美元的签字费,是最初要求的1.64亿美元的近16倍,伊拉克将在合同生效两年后的5年内返还这些签字费并支付利息。在第二轮招标活动中,进一步规定签字费将不予返还。2009年5月,伊拉克政府内阁批准了向在伊作业的外国石油公司至少征收35%所得税的议案,比目前15%的所得税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该议案涉及勘探、生产、加工等各种油气合同。
2)伊朗。
A.调整合作财税条款,加快对外合作步伐。由于国际制裁制约了欧美石油公司对伊投资,2009年7月,伊朗积极邀请中国石油企业投资参与该国的炼油和石油管道建设项目,项目总额达428亿美元;承诺外资在炼厂的股份可达80%,8年免税期,炼厂原料油按9.5折计价等优惠政策。2009年以来,伊朗的上游油气合作也取得了大的突破,相继和外国石油公司达成了8项协议(表6.2)。伊朗核问题使外国公司担心投资遭遇风险,加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使多数公司受到限制,难以进入,尤其是美国公司受到本国法律限制无法进入,目前仅有其他国家的22家公司进入。伊朗对外合作中实行的回购合同模式使外国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大,又不可能获得太高的内部收益率,受到外国投资者的批评。近年来,伊朗在回购合同主体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改善回购合同的部分条款,如延长合同期、在初期工程完成之后确定资本成本、建立奖惩机制等,修订后的回购合同条款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
表6.2 2009年以来伊朗签署的主要合同情况
(2)中东地区被延期的项目严重影响全球新增产能
据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东地区有9个大型油气项目被推迟18个月以上,累计延期的高峰期石油新增产能171万桶/日,天然气产能3500万m3/日,占全球总推迟产能40%以上。其中沙特Manifa油田是全球被推迟的最大油气项目,原计划2012年投产,现推迟到2014年投产(表6.3)。
表6.3 2008年10月~2009年9月被推迟至少18个月的大型油气上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