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叙利亚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叙利亚战争的起因主要是罗马和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在希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间的军事冲突。叙利亚战争指罗马叙利亚战争(前192年-前188年),也被称为安条克战争或叙利亚战争。
随着马其顿王国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败于罗马,安条克三世认为是扩张至希腊的好机会,从前196年起,这两大势力逐渐相互在台面下对抗,并试图与希腊诸多小势力结盟来扩大自身在希腊的影响力,最终引发罗马--叙利亚战争。
战争最后由罗马获得彻底的胜利,安条克三世被迫签下阿帕米亚和约,使塞琉古帝国割让小亚细亚给罗马的盟国,也进一步确认罗马在希腊的霸权,更使罗马成为地中海惟一的一等强国。
军事冲突
在登陆希腊后,安条克三世祈望还有其他希腊势力可以加入反罗马同盟,然而亚该亚同盟对他宣战作为对应,甚至连马其顿腓力五世都愿意对罗马提供帮助,这造成希腊半岛上最强大的马其顿可能变成安条克的敌手。
虽然战争初期有些进展,但在安条克登陆希腊六个月后罗马完成战争的初步准备,派了两支罗马军团登陆希腊,绕过埃托利亚进入色萨利,同时马其顿军也进入色萨利,安条克三世希望能在温泉关抵挡罗马军。
但温泉关战役结果使他的大军遭受惨重损失,这样一来安条克三世只能撤回小亚细亚,孤立无援的埃托利亚同盟只能在埃托利亚战争后降服于罗马。
虽然在爱琴海海域上塞琉古拥有强大的海军,但罗马在与帕加马和罗德岛的同盟下组成庞大的舰队,并在科律克索战役击败塞琉古海军。
公元前191年,罗马同盟舰队封锁小亚细亚沿岸的港口,而安条克三世试图重建他的海军,更派遣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到腓尼基建造舰队,来阻止罗马陆军渡过爱琴海,也希望能在海战中击败罗马同盟舰队使联军分散,再分别一一击破。
如同安条克的计划,罗马同盟舰队遭到塞琉古舰队突袭,罗德岛丧失大量船只,使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派遣军队到北爱琴海支援陆军行动,留下罗马和罗德岛继续在萨摩斯监视塞琉古舰队,罗马联军因此而分散。
然而当汉尼拔的舰队前往达达尼尔海峡的途中遭到罗德岛舰队拦截,并在欧利米登战役中惨败。安条克三世在无奈下只能以剩下的舰队作为赌注,在前190年迈昂尼苏斯战役(Battle of Myonnesus)中再度战败。
在一连串海战胜利后,罗马大军可以肆无忌惮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亚洲,而安条克三世也聚集庞大的军队对应,虽然安条克有意接受罗马战前的条件来避战,但已经太迟了,双方在马格尼西亚战役展开厮杀,罗马军队主帅为大西庇阿的弟弟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
虽然安条克三世成功击破罗马联军的左翼,但自己塞琉古军队的左翼却遭到击败,使中央的步兵方阵遭到联军夹击,塞琉古军死伤大半,安条克只能接受这场战争失败的事实。此战后卢基乌斯获得了"征服亚洲的"的称号。
战争造成150多万叙利亚人终身残疾
自2011年3月中旬叙利亚爆发危机以来,持续7年的冲突共造成至少35万人死亡,150多万人终身残疾,近1100万人流离失所……2018年,有约1310万叙利亚人正等待各类人道主义援助。呼吁国际社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结束叙利亚战争。
半岛电视台2018年03月12日晚间报道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东北非地区负责人海尔特·卡帕拉尔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指出,持续多年的战争已经造成叙利亚150多万人终身残疾,其中8.6万多人手臂或腿截肢;叙境内330万儿童正面临各种爆炸威胁。
在过去的2017年,叙利亚儿童因战争死亡的人数是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最多的,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50%。叙利亚战火还在燃烧,仅2018年头两个月,就有1000名儿童死伤。“交战各方应该停止杀伤儿童,停止打击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海尔特在讲话中呼吁国际社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㈡ 伊朗叙利亚什么关系
截止2019年2月, 是盟友关系。
信息出处:
阿萨德2018年05月10日在接受希腊《每日报》(KATHIMERINI)采访时称:“如果您问我,从总统的角度看谁是我的盟友,我会说我最重要的盟友是叙利亚人民。
如果您问我谁是叙利亚的盟友,我会说这是伊朗和俄罗斯,当然,在安理会给予我们政治支持的中国也是我们的盟友。至于他们将来会在叙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要说这些国家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国家层面的决策制定。”
(2)叙利亚战争伊朗为什么参战扩展阅读
叙利亚是美伊角力的焦点。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演变、发酵至今,使叙利亚和伊朗成为矛盾的中心,面临着现实的战争威胁。这两个具有不同民族、不同政体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是因为首先两国在国际问题上,都反对美国强权政治、对以色列持强硬立场,
叙利亚更与以色列有着领土之争。长期以来,大马士革—德黑兰—贝鲁特(真主党)构成的轴心是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一座堡垒,大马士革是这一轴心的中枢。在利比亚政局发生变化之后,中东地区最坚定的反美堡垒就是叙利亚和伊朗,而且两国关系紧密,互为倚靠。
此外,伊斯兰教的教派矛盾是一个主要原因,叙利亚是伊斯兰世界惟一什叶派占少数但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伊朗是惟一什叶派占绝对多数,宗教神职人员掌握实际权力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伊朗、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叙利亚连成一片形成的新月地带。
伊朗一直谋求向阿拉伯世界输出革命,推翻海湾各君主国,与之争夺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而叙利亚是伊朗统治中东地区的桥头堡,是伊朗向中东地区投送力量的主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和讯网-伊朗、叙利亚局势走向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阿萨德将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称为叙利亚的盟友
㈢ 叙利亚战争再次打响,这一次伊朗为何缺席
在中东地区,可以说伊朗和叙利亚是最铁的,在当时叙利亚深陷危机,伊朗派出自己的军队帮助叙利亚打击反对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叙利亚的内战中,叙利亚最感谢的应该是俄罗斯,要不是俄罗斯及时出兵,帮助危在旦夕的巴沙尔政权,使他反败为胜,赶走了反对派,解放了大批被反对派占据的叙利亚领土,巴沙尔政权也许早就不存在了。
有可能连片连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也一起闹事,诉求独立,那就是灾难性的,会连成一片,如果他们独立成功,会形成一整片,分裂阿拉伯国家的大片领土,这是任何阿拉伯国家不可接受的。所以,伊朗不可能反对土耳其对库尔德人的军事打击。
库尔德人根本没有选择,每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他们独立的,他们继续闹下去,下场将更为悲惨。
㈣ 叙利亚战争的起因
起因是因为叙利亚占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靠近多条原油的输送管道和海上航线的出海口,目前从中东运往欧洲的原油几乎都要经过叙利亚。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导致其他国家眼红。
叙利亚政府也存在很严重的独裁腐败现象,虽然说他们的总统都是民选出来的,但其实都是前任总统的亲属,这种情况下官僚腐败成风,国家各方面都得不到发展。
而且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比较杂,个个宗教之间的矛盾也很激烈。叙利亚当权的是人数较少的阿萨德派系,这让逊尼派感觉到很不满意,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根本没什么作为,于是就一直在制造各种活动给他们添乱。
(4)叙利亚战争伊朗为什么参战扩展阅读:
20世纪之前50年间,叙利亚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组成部分。一战后,叙利亚现代国家诞生,但法国殖民当局设法将叙分成6个独立国,因遭当地人强烈反对而未得逞。二战前夕,法国从叙利亚版图上割走两块土地,即黎巴嫩和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1946年,叙利亚宣告独立,但国外各股势力纷纷施加影响。
1958-1961年,埃及一度与叙利亚合并建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3年,“复兴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执政,仅将叙利亚视为“复兴党”和阿拉伯民族的“地区统帅”。直到哈菲兹·阿萨德统治晚期,特别是其子巴沙尔·阿萨德执政时期,叙利亚才开始通过教科书、国家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塑造国家认同。
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后,沙特从克罗地亚大批采购前南斯拉夫制无后座力炮、手榴弹、机枪、迫击炮、打坦克和装甲车的火箭弹等武器,以及乌克兰制步枪子弹、瑞士制手榴弹、比利时制步枪,运抵叙反政府势力手中。土耳其2011年8月起从巴沙尔政权的友好邻邦变身为主要对手,支持叙穆斯林兄弟会等反对派,并向逊尼派反政府武装提供庇护、武器和培训,甚至默许“圣战”势力流窜到土耳其。
㈤ 叙利亚经常发生战争,到底是国家问题还是人民问题
“阿拉伯之春”影响最深的国家,至今已经打了8年,是内战吗?
“颜色革命”到了阿拉伯国家,就演变成“阿拉伯之春”,从突尼斯开始,迅速席卷西亚北非地区。一些国家陷入内战混乱之中。像利比亚、叙利亚都发生战争,最惨的当属叙利亚,打了8年,国家打得支离破碎。不过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保住了,而且目前已经占据了叙利亚大部分领土,俄罗斯宣布叙利亚战争已经结束,但叙利亚境内还依然有大国利益,真正离结束还很远。
叙利亚战争也会成为今后世界战争的一个“典范”,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这就是今后战争的一个特点。
㈥ 伊朗和以色列为什么在叙利亚
以色列打击叙利亚,有以下目的:
1、校验一下空军实际战斗力。以色列是最重视实战的国家,其空间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比美国还多,但是飞行员会新旧更替的,新飞行员打击叙利亚会增加经验。以色列也是要实验一下打击叙利亚机场时,俄军的S300防空导弹的反应如何。(或实验新到手的F35战斗力)
2、威慑巴沙尔政府。搅乱叙利亚的局势,最好叙利亚越乱越好,这一点以色列是跟中国俄罗斯是唱反调来的。反正叙利亚也无法反击,打了也就打了。
3、两者矛盾不可调和,以色列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不打算归还。(戈兰高地是中东制高点,有了这个地方,就有了水源,就可以遏制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可以用火箭炮封锁以色列(中国的火箭炮))
4、叙利亚是中东一只劲旅,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黎巴嫩战争),叙利亚人用三个残破的装甲旅顶住了5个以色列装甲旅进攻。用损失400辆坦克的代价,击毁以色列307辆坦克,其中击毁最先进的梅卡瓦型,甚至俘获了先进的马加奇6B坦克,当做战利品给了苏联,苏联迅速掌握其中的反应式装甲的奥秘。以色列也是要进一步打击叙利亚的战争潜力。
5、当然,叙利亚会反击的,2008年2月,叙利亚用老式的S200导弹,打下了以色列的一架F16战斗机。
㈦ 叙利亚战争中,为何伊朗成了除叙利亚之外,最惨的国家
伊朗陷入危机的原因除了因为自身核问题导致的美国的制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伊朗是一个传统的反美国家,遭到了美国和北约国家的围追堵截。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伊朗对叙利亚援助了大量的兵力和资金。这几个因素,让伊朗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这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伊朗的社会局势开始变得动荡不堪,目前各种示威游行仍在继续,如果这样的情况再持续下去,很难说会不会有反对派产生,一旦有反对派产生,美国是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到时候伊朗恐怕会成为下一个叙利亚。
㈧ 为什么美国要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不断挑起战争
至于叙利亚战争的爆发,依然是绕不开石油这个大问题的,叙利亚靠近地中海,其港口多铺设有往欧洲输送油气资源的管道,以及运往其他国家的油轮也多在叙利亚港口停靠。而中东其他国家的输油管道也大都要经过叙利亚才能往他国输送,比如伊拉克。 不过我们提起向外出售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能源输出大国,那就是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开始,俄罗斯就主要是以石油等天然资源换取外汇。 尽管经历了苏联解体这样的混乱时代,国内许多油气田落入了金融寡头手中,但经过普京多年来的励精图治,这已然成为了俄罗斯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这也正是俄罗斯的弱点,一旦国际油价出现了波动,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必然会出现巨大的损失,以西方诸国也多次控制原油价格跌涨,通过这种方式打压俄罗斯,意图要通过这种手段制裁俄经济运转。此次叙利亚内战的爆发,美国正是打着全面控制中东地区的油气输送的主意,并想借此将中东的石油借此输送全世界,以此将俄罗斯彻底从国际能源市场给排挤出去,以此来让俄罗斯再也翻不起身,而战争是打击叙利亚最好的手段。
㈨ 伊朗和叙利亚并不接壤 可是伊朗十万大军是怎么到达
叙利亚濒临地中海的海岸线比较短,在整个叙利亚内战期间,该国主要的两个出海港口、同时也是俄罗斯地中海分舰队的主要海外基地——拉塔基亚以及塔尔图斯均在政府方手中。滨海的拉塔基亚省是执政的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的传统聚居地,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老阿萨德即出生于此,而以逊尼派为主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人口占少数的阿拉维派普遍持敌视态度、甚至在占领区内大加迫害,使得当地居民对巴沙尔政府向心力较强,反对派实际上没有一次真正打到过拉塔基亚沿海地区切断叙利亚政府的外援通道。此外,由拉塔基亚至叙利亚核心区的哈马-霍姆斯-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也在多数时期保持畅通,使得叙利亚政府始终能够得到海外盟国(俄罗斯、伊朗、中国等)的人员与物资援助。
(叙利亚反对派虽然没有控制过一个出海口,但通过与土耳其、约旦、黎巴嫩、以色列的陆地边境获得欧美和海湾国家的援助。)
拉塔基亚(Latakia)和塔尔图斯(Tartus)是叙利亚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也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核心利益,整个内战期间反对派曾不止一次试图进攻巴沙尔的家乡拉塔基亚省,或者切断连接拉塔基亚和首都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但最终都被挫败。红色为目前政府军控制区。
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在历史上与叙利亚有很深的渊源,叙利亚(特别是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曾大力介入黎巴嫩内政甚至出兵加入黎巴嫩内战,而黎巴嫩对于邻国叙利亚则抱有复杂的敬畏心理(既对叙利亚历史上插手内政有不满情绪进而加以提防,但又怕得罪强邻惹祸上身,同时也希望在面临以色列等外部威胁时能得到叙利亚的支持与保护)。由于黎巴嫩本国也存在严重的族群和教派冲突,基督教派、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等不同派系立场上或是亲叙或是反叙,黎巴嫩政府为防止受到叙利亚内战外溢的波及则尽可能维持中立、但与叙利亚政府保持有限度合作。因此叙利亚政府从黎巴嫩方面也可获得外部援助,特别是在黎巴嫩部分地区实际控制了政权的同为什叶派的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更是出动大量部队轮流进入叙利亚参战,除了屡次充当攻坚克难的先锋之外,还协助政府军恢复了首都大马士革通往黎巴嫩和滨海拉塔基亚的陆上交通线(参见2013年古赛尔战役),并反过来切断了反对派武装在叙黎边境的补给线(参见卡拉蒙山脉战役、扎巴达尼攻坚战等),为政府方立下汗马功劳。
叙利亚的另一个陆上邻国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则较为复杂。战后两国曾经都是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但1979年萨达姆掌握伊拉克政权后两国的复兴党随之分裂,继而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逊尼派出身的萨达姆大举进攻什叶派主政的伊朗,导致此时与伊朗结盟的叙利亚(阿拉维派本是游离于什叶逊尼两大主流派之外的一个小教派,老阿萨德为获得外援积极改善和伊朗的关系,最后取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认可”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同伊拉克彻底反目,之后的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干脆支持多国部队打击萨达姆政权。然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之后形势却发生了逆转,原本萨达姆时期被大力打压的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被美国人放了出来组建伊拉克新政府,这样一来反而与本来敌对的叙利亚和伊朗成为了同一教派的兄弟,从而在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也没有对叙利亚采取敌对态度,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崛起之后两国面临共同的威胁更是加强了合作。虽然伊拉克政府没有直接出兵叙利亚或提供物资援助,但却默许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到叙利亚参战,而这些民兵组织很多都受到伊朗的背后支持和援助。
伊朗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叙利亚部署得并不多,直接参加战斗的还要更少(多是作为军事顾问活动),地面部队主要是伊朗支持或招募的什叶派民兵和雇佣军,除了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阿巴斯旅”“人民动员部队”等,还有伊朗从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什叶派(这些国家大多是逊尼派主政,什叶派地位低下,加上局势动荡不安,大量迁居伊朗)中招募的雇佣兵如“法蒂玛旅”。伊朗本身并没有出动大部队到叙利亚作战。
㈩ 在叙利亚战场中,俄罗斯与伊朗是怎样的关系
短期利益关系
俄罗斯与伊朗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关系可以说是准盟友合作关系,当然各自也有自己的打算,但从长远来看:俄罗斯需要伊朗来制衡美国、影响中东;而伊朗需要俄罗斯大国支持,从而能够与美国进行抗衡。
从根本上来说,伊朗和俄罗斯都是石油输出国,必然会在某些时候会有冲突;但俄罗斯站在中东全局考量,是不会放弃伊朗的,但对伊朗的支持力度到底有多大?只能慢慢看再说。
毕竟,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有自己的利益,而伊朗也有自己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