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民众为何愿意接受穷困潦倒的政教合一呢
和许多国家革命不同。伊朗的政教合一革命使伊朗整个国家从富裕发达直接变为了贫困潦倒,甚至是名不聊生的地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伊朗还能够继续政教合一下去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三,武装控制。除了强人,思想控制之外,伊朗也建立了无孔不入的武装控制。不光有专门保护宗教的伊斯兰革命卫队,还有专门稳固和监视国内思想的巴斯基民兵组织。
巴斯基民兵组织对整个伊朗都形成了全方位的控制,一旦有任何暴乱的事情出声,他们都会很快地平静下来,做出相关的军事裁决。在这样的强压之下,即使百姓有什么意见也没有办法说出来的,所以即便政教合一是倒退,使伊朗变得更加穷困,百姓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❷ 伊朗和叙利亚并不接壤 可是伊朗十万大军是怎么到达
叙利亚濒临地中海的海岸线比较短,在整个叙利亚内战期间,该国主要的两个出海港口、同时也是俄罗斯地中海分舰队的主要海外基地——拉塔基亚以及塔尔图斯均在政府方手中。滨海的拉塔基亚省是执政的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的传统聚居地,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老阿萨德即出生于此,而以逊尼派为主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人口占少数的阿拉维派普遍持敌视态度、甚至在占领区内大加迫害,使得当地居民对巴沙尔政府向心力较强,反对派实际上没有一次真正打到过拉塔基亚沿海地区切断叙利亚政府的外援通道。此外,由拉塔基亚至叙利亚核心区的哈马-霍姆斯-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也在多数时期保持畅通,使得叙利亚政府始终能够得到海外盟国(俄罗斯、伊朗、中国等)的人员与物资援助。
(叙利亚反对派虽然没有控制过一个出海口,但通过与土耳其、约旦、黎巴嫩、以色列的陆地边境获得欧美和海湾国家的援助。)
拉塔基亚(Latakia)和塔尔图斯(Tartus)是叙利亚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也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核心利益,整个内战期间反对派曾不止一次试图进攻巴沙尔的家乡拉塔基亚省,或者切断连接拉塔基亚和首都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但最终都被挫败。红色为目前政府军控制区。
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在历史上与叙利亚有很深的渊源,叙利亚(特别是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曾大力介入黎巴嫩内政甚至出兵加入黎巴嫩内战,而黎巴嫩对于邻国叙利亚则抱有复杂的敬畏心理(既对叙利亚历史上插手内政有不满情绪进而加以提防,但又怕得罪强邻惹祸上身,同时也希望在面临以色列等外部威胁时能得到叙利亚的支持与保护)。由于黎巴嫩本国也存在严重的族群和教派冲突,基督教派、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等不同派系立场上或是亲叙或是反叙,黎巴嫩政府为防止受到叙利亚内战外溢的波及则尽可能维持中立、但与叙利亚政府保持有限度合作。因此叙利亚政府从黎巴嫩方面也可获得外部援助,特别是在黎巴嫩部分地区实际控制了政权的同为什叶派的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更是出动大量部队轮流进入叙利亚参战,除了屡次充当攻坚克难的先锋之外,还协助政府军恢复了首都大马士革通往黎巴嫩和滨海拉塔基亚的陆上交通线(参见2013年古赛尔战役),并反过来切断了反对派武装在叙黎边境的补给线(参见卡拉蒙山脉战役、扎巴达尼攻坚战等),为政府方立下汗马功劳。
叙利亚的另一个陆上邻国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则较为复杂。战后两国曾经都是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但1979年萨达姆掌握伊拉克政权后两国的复兴党随之分裂,继而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逊尼派出身的萨达姆大举进攻什叶派主政的伊朗,导致此时与伊朗结盟的叙利亚(阿拉维派本是游离于什叶逊尼两大主流派之外的一个小教派,老阿萨德为获得外援积极改善和伊朗的关系,最后取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认可”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同伊拉克彻底反目,之后的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干脆支持多国部队打击萨达姆政权。然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之后形势却发生了逆转,原本萨达姆时期被大力打压的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被美国人放了出来组建伊拉克新政府,这样一来反而与本来敌对的叙利亚和伊朗成为了同一教派的兄弟,从而在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也没有对叙利亚采取敌对态度,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崛起之后两国面临共同的威胁更是加强了合作。虽然伊拉克政府没有直接出兵叙利亚或提供物资援助,但却默许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到叙利亚参战,而这些民兵组织很多都受到伊朗的背后支持和援助。
伊朗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叙利亚部署得并不多,直接参加战斗的还要更少(多是作为军事顾问活动),地面部队主要是伊朗支持或招募的什叶派民兵和雇佣军,除了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阿巴斯旅”“人民动员部队”等,还有伊朗从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什叶派(这些国家大多是逊尼派主政,什叶派地位低下,加上局势动荡不安,大量迁居伊朗)中招募的雇佣兵如“法蒂玛旅”。伊朗本身并没有出动大部队到叙利亚作战。
❸ 塔利班到底是个怎样的组织为啥那么能坚持战斗
自从“911事件”和美国实施了“持久自由”行动以来,阿富汗一直是美国安全的重点关注地区。在美国和北方联盟的打击下,截止2001年年底,原本控制阿富汗九成以上领土的塔利班政权被迫转入乡间,尽管如此,塔利班仍然顽强的存活着,并不断与阿富汗政府和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军对抗。直到今天,塔利班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更为活跃。
所以,塔利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武装组织,它有政治组织的性质,因为它具备一定治理能力和很强整合能力。当然,塔利班的处境也不那么乐观,盟军不断地空袭极大地破坏了其集结营地和后勤基地,使其无法达成大规模阵地进攻行动,只有靠游击、渗透和恐怖袭击来短时间占领城市。然而,一旦北约盟军的航空战力撤走,塔利班就将占据优势,对现在阿富汗政府是个严峻考验。如此看来塔利班不会轻易消失,而且未来在阿富汗政治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演变对阿富汗未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❹ 伊朗百姓不断穷困,为何还是那么支持哈梅内伊呢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失去民心,最终也会失去天下,所以成也百姓,败也百姓,说明了百姓那是每个国家统治的根本。所以任何国家都必须以百姓为根本,一切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了百姓的一切。那些不断让百姓生活提升,幸福的国家,自然越来越强大。而反之如果不断让百姓穷困,领导人自然会被推翻。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伊朗。现在伊朗百姓不断穷困,民不聊生,为何百姓却还是那么支持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呢?其实原因主要是三点。
所以穷困潦倒也并不可怕,这一点非常直接。现在伊朗的困难,反而成为伊朗人修行和团结的点,使得伊朗更加团结在最高领袖周围。但是随着西方的不断渗透和颜色革命,其实伊朗也在酝酿巨大的危机,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啊。
❺ 伊朗政府为什么要支持什叶派民兵组织
主要是因为帮助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民兵组织能让伊朗获得很多的利益,所以伊朗才会顶住各方的压力来支持什叶派的民兵组织的。其实伊朗、伊拉克那边一直是战乱不断的,政府军、武装分子、民兵组织更是乱成了一锅粥。什叶派的民兵组织是伊拉克境内的一个组织,按道理来说和伊朗政府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出于种种利益因素的考虑,伊朗政府也就选择了支持什叶派的民兵组织。
第三个原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什叶派的民兵也是积极的反抗美国的,这点是目前伊朗最看重的需求。毕竟伊朗现在就是一个与美国为敌的国家,美国也在很多方面都打压和制裁伊朗。看到什叶派的民兵能够积极的反抗美国,那伊朗政府当然要支持这个难的的火种了,虽然他们的实力很有限,但也能给美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与伊朗的目的是非常一致的。
❻ 美国说伊朗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是这些国家战乱的根源,大家觉得这么说对吗
不是因为国家,是因为民族因素与美国的霸权主义而造就的。
据外媒12月16日报道称,伊朗外长扎里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被记者问及支持恐怖主义?扎里夫否认,并怒批沙特和美国才是中东的动乱根源,甩锅给伊朗无法接受。
伊朗对于胡塞武装的支持则就更不要用说了,胡塞武装袭击沙特联军的军舰所使用的反舰导弹就是伊朗提供的。
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持续了千年之久。即便是没有美国介入,中东地区的战乱也不会减少。伊朗作为什叶派领袖是矛盾的一方,自然要为中东的乱局负主要责任,美国只是那个将矛盾激化的推手而已。
❼ 伊朗军队中的革命卫队和国防军,两者的装备实力到底谁更强一些
无论是从军事方面还是从政治方面来看,伊朗军队中的革命卫队都要比国防军还要更厉害些。这两者大概就是跟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跟正规军一样的差别,因为伊朗的革命卫队是有着自己很完善的海军、陆军以及空军的装置。所涉及的范围也要比国防军的还要广一些,主要就是用来控制伊朗国内的一些敌对势力人员,可以说伊朗的革命卫队已经是完全渗透到伊朗的各个方面了。
三、经济实力的强力。
革命卫队其实也算是一个垄断组织,它垄断了伊朗的绝大部分重要的经济来源企业,像石油行业、制药行业以及工矿业等等,都是由革命卫队来负责的。
有了这三点的加持,革命卫队早就已经甩了国防军几十条街了。
❽ 伊朗的实际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1月8日,是整个伊朗全国沸腾的一天,因为伊朗主动对美国位于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发起打击,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欺负人,这次在伊朗民众眼中,美军对外发动战争的“邪恶空军基地”终于尝到了空袭的苦果。据统计,至少有15枚导弹在当天从伊朗升空,攻击美国的空军基地,那么胆敢挑衅美国的伊朗,实际军事实力究竟如何呢?
所以说,一个不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美国三番两次反悔和制裁下,也会努力去研制核武器来防范美国,如果未来伊朗拥核,以特朗普政府为首的美国将要负起很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