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公布了美国自己击落了自己的无人机,是在故意让美国出丑吗
伊朗这么做就是为了美国出丑。因为美国暗杀过伊朗的高级将领。所以伊朗对美国恨之入骨
⑵ 历史上武力攻击民航客机的国家都是什么下场
一、《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关于不得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规定:
(1)各个缔约国均承认,武力攻击飞行中的民用客机,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避免的行为。如果不得不对客机实施拦截,那么不得使客机内的乘客以及机组人员有生命的威胁,同时还需确保客机的安全。此项规定不应该被理解为,改变了《联合国宪章》对国家权力和义务的规定。设立本条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飞行中的民用客机的飞行安全。
(2)各个缔约国均承认,如果入侵的客机不顾规定擅自飞越被入侵国领空或该国有合理的根据认为客机的飞行目的与公约的规定不符合,被入侵国家有权利要求入侵的民用航空器在指定的机场降落。当然,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被入侵国也可以给与该航空器另外的指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公约内规定的一切合理的措施与手段,或国际法有关规则规定的任何其他方法,缔约国都可以采取。但是,缔约国对于拦截的相关规定必须对国际社会公布。
(3)本公约第 2 条列出的全部要求所有民用航空器都必须遵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个缔约国家应该将这些规定纳入国内法,以使得拥有该国国籍的航空器、或所有人的主要经营场所在该国的航空器不违反以上法律。各缔约国应加强国内立法,加大惩罚力度,以严惩违反此法律或规章的行为。
(4)各个缔约国应通过合理的方式防止拥有该国国籍的航空器、或所有人主要经营场所在该国的航空器被滥用,使其用于与公约规定相违背的用途。该规定不导致以上条款之间的相互矛盾。
二、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原则存在两个例外:
1、基于领空主权使用武力。国际社会公认本公约所指因保护领空而使用武力需在非常时刻。同时,需注意的的是,击毁入侵的不会造成实质性威胁的客机是违反国际法的;
2、出于自卫使用武力。
《联合国宪章》规定允许国家行使自卫权,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利。自卫权的行使需满足宪章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必要性与比例性原则。领空保护和自卫权作为使用武力的例外,不构成国际不法行为,无需承担国际法律责任。不法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如:国家工作人员失职误将民用航空器当作国家航空器使用武力、一国故意击落入侵领空的民用航空器等,违反了国际法中的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等基本原则,构成国际法中的不法行为,使用武力国应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三、最严重的武器攻击民航客机的事例——以色列击落利比亚定期航班
1、1973年2月21日,利比亚一架定期航班从利比亚首都前往埃及开罗,因恶劣天气迷路误入当时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之上的领空。机上108人遇难,幸存者仅5人。
2、以色列同意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赔付遇难者家属,并同意与国际调查组合作调查此事。但仍坚称以色列的空中武力行为符合国际法。与此同时,以色列国防部长Moshe Dayan认为以色列国防部可能判断失误……但是这并不是犯罪。然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调查结果却截然相反。
1973年6月4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称:“击落利比亚民用航空毫无根据”并“强烈给予谴责”,认为该行为是对《芝加哥公约》的严重违反……严重地威胁了国际民用航空安全。
四、至今成迷的攻击民航时间——前苏联击落大韩航空747-KA007客机
1、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韩航空的波音747KA007号客机因失误偏离航线500公里进入前苏联的军事战略区上空,在无视苏联战机的拦截警告后,被苏联空对空导弹击中坠入日本海。飞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共269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2、事后,苏联阻扰了多国的救援工作,而且单方面的对空难事件进行了调查。因此,事故原因到现在也一直是个迷。
3、苏联声称击落韩国客机是基于苏联领空自卫权,符合《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的国家实践,也符合先前的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惯例。苏联对此次事故进行了内部调查,并得出结论:苏联使用武力自卫完全符合苏联边界法。
苏联政府对在事件中遇难的无辜者表示遗憾,但是重申:美国应完完全全为此事负责。指控美国事先有图谋的给 007 航班下达了在苏联重要军事敏感区收集情报的任务。由于在可视度非常低的深夜客机航行时没有打开航行灯,所以苏联拦截机并不知入侵的飞机是民用航空器,该客机也没有对拦截信号和警告作出任何反应。
五、民航史上,首次接受惩罚的武器攻击民航客机的事件——美国击落伊朗655号民航客机
1988年,美国驻波斯湾的“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射了两枚导弹,在伊朗领空击落了一架伊朗 655 号民航客机。客机上机组人员与乘客共29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伊朗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谴责美国的不法行径,并请求国际法院判决美国对此事负责及赔偿。国际法院决定在1994年对案件进行实质问题审理。期间,美国与伊朗进行了多次谈判协商。
1996年伊美两国之间已达成和解协议:美国拨款1.31亿美元,解决伊朗与美国之间的求偿争端。其中,7000万美元作为对伊朗四项求偿案的赔偿,其余6100万美元作为对1988年空难事件的赔偿,以彻底解决美伊长久以来的求偿纠纷。但伊朗必须终止在国际法院的诉讼。伊朗同意了美国的建议,与美国在1996 年2月26日签订《解决国际法院美伊求偿法庭若干案件的总协议》。协议中,美国对空难事件表示歉意,同意赔偿遇难者及其家属损失。
⑶ 美国为什么空袭伊拉克,伊朗指挥官怎么会被炸死,这事件的前因后果是什么,科普一下
之前什叶派武装袭击美军,干死了一个承包商,之后美国采取不理智的方法,处死了伊朗人,伊朗人在大使馆抗议,冲进大使馆闹,场面一片混乱,特朗普听说了,就让伊朗派代表来和谈,结果就在路的中途炸死了指挥官,之后美伊双方互怼,乌克兰的飞机飞过也没辛免于难,坠毁了,之后双方都吃亏了,就准备和谈,美其名曰,为了世界和平,面子上过的去,美国又在暗地里玩阴的对伊经济制裁
⑷ 1988年美国击落伊朗客机,为什么没人受到惩罚
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和伊拉克都开始对进出霍尔木兹海峡的中立国船只进行攻击。美国出动舰队,以武力护送进出海峡的盟国及中立国船只。在这期间,美国和伊朗多次发生交火,因此在1988年7月3日惨剧发生前,海峡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事发当日上午10时17分(伊朗时间),伊朗航空公司655号航班客机从阿巴斯港国际机场升空,预计在28分钟后抵达迪拜。这次飞行任务非常简单:爬升到4300米的高空,飞行很短一段距离,然后在海峡对面的迪拜着陆。只不过这次飞行有一些特殊——由于一名乘客迟到,客机比预计时间晚了27分钟。就在655号航班飞越霍尔木兹海峡之际,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也进入霍尔木兹海峡。当时从“文森斯”号上起飞的一架直升机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遭到伊朗巡逻艇攻击,“文森斯”号紧急赶到事发海域支援。这时,“文森斯”号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一架从阿巴斯港起飞的飞机,而且正迅速向“文森斯”号接近。“文森斯”号的美军官兵立刻绷紧神经——阿巴斯港的机场属于军民两用,从该机场起飞的飞机很可能是伊朗空军派来对“文森斯”号采取作战行动的军用飞机。从雷达讯号判断,这架飞机可能是当初美国在伊斯兰革命爆发前出售给伊朗的F-14战斗机,也有可能是一架民用客机。“文森斯”号官兵翻开海湾民航班次时刻表查阅后发现,“那段时间不应该有民航客机越过霍尔木兹海峡”。基于这个判断,“文森斯”号负责观测雷达的安德森上士判断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架伊朗F-14战斗机。当655号航班距离“文森斯”号约11海里时,舰长罗杰斯按下发射防空导弹的指示按钮。两枚防空导弹相继向目标射去。30秒钟以后,第一枚导弹击中目标,飞机凌空爆炸。“文森斯号”巡洋舰上的美军官兵一片欢呼,庆祝自己精确命中目标。但附近美军“蒙哥马利”号护卫舰的水兵却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什么F-14战斗机,而是民航机庞大机翼掉进了海里。不久,“文森斯”号的官兵也发现大事不妙,但一切为时已晚。遇难人员包括238名伊朗乘客、13名阿联酋乘客、10名印度乘客、6名巴基斯坦乘客、6名南斯拉夫乘客、1名意大利乘客和16名伊朗籍机组人员。美国政府在空难发生后发出照会,对机上有乘客遇难表示遗憾,但拒绝认错,拒绝负责,也拒绝道歉。伊朗于1989年提交诉状,将美国告上国际法院。这场官司一直打到1996年2月22日,美国答应支付伊朗6180万美元作为赔偿,从而与伊朗达成庭外和解。但美国明确表明这笔赔偿为“特惠金”,不肯承认要对事件负责或负有法律责任。看完这报道, 你认为谁该受到惩罚...?
⑸ 美国击落伊朗655航班200多人丧命,大家都知道是他们干的而且他们也承认了,为什么美国不承认错误
因为美国认为自己没错,在自己的周围发现有威胁的目标,就需要采取措施,直到将对方消灭。
⑹ 哪位政治达人给我介绍一下两伊战争的始末吧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编辑本段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编辑本段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停战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编辑本段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附:图片为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庆祝两伊于当日正式实现停火
⑺ 有人能给科普一下当年美国军舰在伊朗把民航飞机击落的是么
1988年7月3日 USS CG-49 Vincennes 在波斯湾击落伊朗航空 IR655 空客A300飞机一架...舰上雷达误判爬升中的A300为俯冲并准备发起攻击的伊朗空军F-14...文森斯号舰长就是这么解释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军事法庭信了~~~但是同一时间在同一水域的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Sides和另一艘意大利军舰的雷达记录都表明A300是在爬升而不是俯冲。最狗血的是发起攻击前美国海军通过无线电语音警告并要求伊朗客机改变航向,但是用的121.5MHz根本就TM不是民用空管通讯频率...
⑻ 哪位大大比较清楚波斯湾民航事件
1988年7月3日,美国“温森斯”号巡洋舰,用导弹击落了一架飞临霍尔木兹海峡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机,造成290名乘客机组全体人员遇难的惨案。海湾烟云越来越浓,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逐步占了下风,而美国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制造任何借口的机会。
1988年7月3日,在伊朗阿巴斯港机场,标号为A—300,编号为655的伊朗客机,已载着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由辅助跑道平缓地滑向主跑道上的起飞线。机上除了少数外国人之外,乘客大多是伊朗人。他们将直飞海峡对面的迪拜机场。整条航线的全程为:德黑兰——阿巴斯港——迪拜。
这时,美舰“温森斯”号正在霍尔木兹海峡一带执行任务。
当地时间10点10分,“温森斯”号军舰上的1架直升飞机起飞不久,突然遭到炮击。紧接着,4艘伊朗炮艇以飞快的速度朝“温森斯”号冲来,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式。两艘美国军舰立即作出反应,用火炮击沉两艘伊朗炮艇,击伤一艘。
10点47分,“温森斯”号上的荧光屏出现了一个亮而短的光线,这是一架似乎从阿巴斯起飞的机影映现的。从各种情况判断,这架飞机是伊朗空军的F—14战斗机。
但阿巴斯是一个军民两用的机场,机影也存在着是民间飞机的可能性。为了证实这一点,必须依靠民间飞行的飞行指南。而价值高达几亿美元的尖端设备却对判明情况不起什么作用。有关负责人匆匆翻开了航行指南,查阅类似的定期航班。但出现的机影比规定时间晚17分钟,于是便认为是别的飞机。
舰长又指示用敌我识别装置进行核实。第一装置接受到民用和军用双方的信号。在第二装置,来自不明飞机的信号是民用飞机使用的传输模3。但同时,还有军用飞机使用的传输模2的回答。经分析,据说同布署在旁边的伊朗F—14飞机一样。
飞机正向西南方向飞去,对着“温森斯”号的方向。从发现机影仅用了2分钟,于10点49分,“温森斯”号就向该机发出了警告。该舰3次用紧急民用频率,4次用军用遇难频率,前后发出7次警告电报。
为“宇宙盾”护航的驱逐舰“塞蒂斯”号也发了5次电报。但不明飞机既不通报名字,也不答复改变航线的要求。
罗杰斯舰长决定请示上级,便同中东联合机动舰队司令安索尼少将通了话。从前一年的“斯塔克”号事件以后,根据新的作战准则,敌机在靠近30公里以内时,舰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相机行事。但当飞机接近这个范围时,谨慎的罗杰斯舰长又一次请示上级,安索尼少将批准其发射。
10点52分,飞机到达30公里的线内,舰长认定“可能是敌机”,于是便下令“宇宙盾系统”作好发射准备。
2枚“标准Ⅱ型”舰对空导弹被装上了发射台。电子计算机继而调整着导弹诸元。导弹本来是可以自动发射的,但为了等待不明飞机在最后关头退避,决定用手动发射。
“温森斯”号用军用和民用两个频率又第2次发出警告。但飞机仍没有答复,而且从3000米的高度开始下降并快速向“温森斯”号飞来。这立即被认为是一种俯冲的征候。F—14机如果俯冲下来,对“温森斯”号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罗杰斯舰长想起1983年在黎巴嫩发生的海军陆战队兵营爆炸事件,担心对方会采取拼命的战术。
随着对方飞机的接近,“温森斯”号舰可供采取手段的范围越来越窄。因为“标准Ⅱ型”导弹在10公里以内是无法使用的。如果对方进入10公里以内,到头来,只能使用那2门只在1500米范围内有效的法兰克斯20毫米机关枪。舰长需要保护舰只,是尽快发射导弹?还是等到最后一瞬,只靠那两门法兰克斯机枪?罗杰斯犹豫起来。
10点55分,飞机已接近15公里处,舰长命令发射导弹。
共发射了2枚导弹,导弹至少击中了1架,荧光屏上的机影和航迹立时消逝,宇宙盾系统显示目标坠落。
据一些目击者后来说:“当时在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普什姆岛东南海域,漂浮的尸体、行李衣物以及飞机残骸碎片,足有三、四英里长。”几小时后,伊朗的营救直升机拖着照明灯,把飞机坠毁的海域照得通明。海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尸体,其状之惨目不忍睹。经过几小时的奋战,伊朗蛙人从大海中打捞出150具尸体,其中包括38名印度、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南斯拉夫等外国人。
是这个么?
⑼ 载人180的波音737伊朗坠机黑匣子没找到,美国说是技术原因
坠机原因尚不清楚,至于美国说是技术原因这一说法,也缺乏确切的证据。
据伊朗通讯社报道,有载人180的波音737型客机在霍梅尼国际机场附近突然坠毁,飞机上载有180名乘客,飞机在起飞的一段时间里突然坠毁,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众多媒体已经就此事展开报道,事件在持续跟进中。此事最受影响当然是波音公司,波音737类型客机是波音的摇钱树,自1967年向全世界交付,是指几日共生产了6687架,最近几年,波音737连遭多起事故,导致百人丧生,波音737也遭到了全世界舆论的一片哗然,包括中国,已经有众多国家停飞波音737,有些国家还在使用波音737,包括乌克兰。此次坠机的具体原因还尚未可知。
⑽ 1988年美国和伊朗交火事件
【历史解密】1988年美国军舰击落伊朗客机内幕
“轰隆”“轰隆”两声响,两枚“标准—2”防空导弹从美国“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飞机坠落了!”巡洋舰上响起美国海军的一片欢呼声。突然,“文森斯”号巡洋舰了望员喊了一句:“糟了,目标不象是F-14战斗机。”
导弹击中的目标确实不是F-14战斗机,而是从伊朗的阿巴斯港飞往阿联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客机。导弹响处,机毁人亡,655次班机上的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是1988年7月3日发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难事故。那么,美国军舰为什么要针对伊朗目标进行打击?一架大型客机怎么会被美军误认为是体积小得多的战斗机?这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起灾难事件最终又是怎样收场的呢?
1988年7月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当地时间上午10时47分,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航班从阿巴斯港机场起飞,准备飞往阿联酋的迪拜机场。这架民航客机是欧洲空中客车A300型,机长是穆尔辛?礼萨扬,他是一位拥有7,000小时飞行经验的资深机师。飞机上除了16名机组人员外,还有274名乘客。
655航班起飞后,飞机由阿巴斯港机场塔台指挥开启应答器,向海湾前进。飞行航线是惯常编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线飞往迪拜机场,航程总计只有28分钟。因为距离短,飞机采用简单的飞行模式,先爬升至4300米,巡航片刻后在迪拜降落。
当地时间上午10时55分,655次航班正飞行在海湾南部地区上空,其航线正好与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巡洋舰的航线相交叉,而让人诧异的是,“文森斯”号巡洋舰此时竟然处在伊朗领海内。就在此时,悲剧发生了,在伊朗客机距“文森斯”号约14公里时,“文森斯”号突然发射了两枚“标准——2型”防空导弹,其中一枚直接命中655次客机机翼,飞机随即起火,坠落于大海之中,机上290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其中还包括六十几名12岁以下的儿童。
消息一经传开,举世皆惊。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追问,美国军舰为什么要击落伊朗民航客机?两国究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美国是不是有意击落伊朗客机的呢?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美国与伊朗巴列维王朝关系密切。1979年发生的“伊斯兰革命”结束了巴列维王朝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号召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而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从此,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
1979年11月4日,伊朗数百名穆斯林学生攻占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把其中的60余人扣为人质,以迫使美国把前国王巴列维引渡到伊朗,并且归还在美国的伊朗资产。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美国人质才获释离开伊朗。
在此期间的1980年4月7日,美伊断交。断交后,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美国都对伊朗实施遏制和孤立政策,从此,两国关系处于严重的敌对状态。
1988年,正处于两伊战争期间,海湾局势异常紧张。美军于1987年7月决定派军舰去海湾护航后,多次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军事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先是1987年中,伊朗用导弹击中美国油轮和挂美国旗的科威特油轮多嫂,美军则随后进行报复,击沉伊登陆舰一艘、采油平台两座。
1988年4月,美军一艘护卫舰触雷,造成19名官兵受伤,美国军舰随即摧毁伊朗两座采油平台、击沉击伤伊朗军舰6艘。因此袭击客机事发生前,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另有消息说,在客机被击落前,美军海湾部队曾得到情报称,伊朗空军F-14战斗机正在海湾地区加强活动,可能要对美军采取行动。由此看来,不能排除美国故意击落伊朗民航客机的可能性。
那么,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为什么会出现在伊朗海域呢?
2012年,美国《新闻周刊》披露了这起灾难事件的有关内幕。
1988年7月3日,当地时间6时33分,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舰长威尔.罗杰斯,接到正驶过海峡西面入口的美国海军“蒙哥马利”号护卫舰报告,6艘伊朗革命卫队炮舰离开海岛基地。罗杰斯随即下令“文森斯”号巡洋舰进入作战状态,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伊朗炮舰接近。
据美国海军后来提供的官方说法,“蒙哥马利”号护卫舰当时发现13艘伊朗炮舰。据说,其中几艘正围着一艘名叫“斯托瓦尔”号的利比里亚油轮转。
“蒙哥马利”号护卫舰又报告:利比里亚油轮附近发出5到7声爆炸声。听到这些神秘爆炸声的报告后,设在巴林的美国舰队指挥部立即与“文森斯”号巡洋舰联系,中东联合特遣队司令安东尼.莱斯少将命令“文森斯”号巡洋舰前去支援“蒙哥马利”号护卫舰。
“文森斯”号巡洋舰上一架“海鹰”式直升机奉命出击,20分钟后飞到伊朗炮舰上空盘旋。直升机驾驶员马克.科利尔发现,伊朗炮舰正围着一艘德国货轮转,没有射击,只是一般的骚扰。
这时,美伊两国军舰都已进入阿曼海域。阿曼海岸警备队通过无线电命令伊朗革命卫队炮舰返航,并希望美国的“文森斯”号巡洋舰也离开。文森斯号和伊朗炮艇随后被一艘阿曼军舰驱逐。当时,美国军舰赛茨号和蒙哥马利号都在附近。
此时,美军巴林指挥部的水面战斗指挥官理乍得.麦肯纳上校回到指挥中心,看到“文森斯”号巡洋舰越过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即将进入伊朗领海,非常吃惊。他很恼火,问舰长罗杰斯搞什么名堂。罗杰斯回答称,在支援“海鹰”式直升机,追击伊朗炮艇,还说通讯联络出了故障。
随后,“海鹰”式直升机机长罗杰.赫夫报告,直升机受攻击,正在逃避。罗杰斯当即命令“文森斯”号巡洋舰加速前进。
在东北200海里处的阿曼湾口,美国“福雷斯特尔”号航空母舰指挥官莱顿.史密斯获悉“海鹰”式直升机受攻击以及“文森斯”号巡洋舰正在追踪进攻者的消息后,命令两架F-14战斗机和两架A-7攻击机出击。
刚好在10时45分时,伊朗的阿巴斯港机场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机准备起飞,目的地是阿联酋的迪拜。殊不知,两周一次往返于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间的伊朗民航班机的航线正好处于“文森斯”号巡洋舰的上空。
此时,“文森斯”号巡洋舰的雷达也测到阿巴斯港机场有飞机起飞的信号。阿巴斯港机场是军民两用机场,从该机场飞往海湾的飞机自然就成了美国海军舰艇的“假想敌”。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文森斯”号巡洋舰负责观测雷达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飞机究竟是军用飞机还是民航客机,结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机的判断信号,但他在海湾民航班次时刻表上却漏看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对战友约翰.里奇说,雷达预测的讯号可能是伊朗的美制F-14战斗机。这话被他的上司佐契尔上尉听到,佐契尔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情况。
当伊朗飞机距离“文森斯”号巡洋舰约11海里时,舰长罗杰斯伸手按了发射“标准-2”型导弹的指示按钮。于是,从“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射的两枚“标准-2”型导弹相继向目标射去。30秒钟以后,第一枚导弹击中了飞机,290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出一片欢呼声的同时,附近的“蒙哥马利”号护卫舰的水兵却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什么F-14战斗机,而是民航机庞大的机翼掉进了海里。
“文森斯”号巡洋舰此时也察觉情况不妙,官兵们一个个都惊呆了。舰上死一般沉寂。罗杰斯只好下令巡洋舰驶离伊朗水域。
那么,对这次误击事件,美国方面有什么样的解释?他们的解释又是否站得住脚呢?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当天下午1时30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威廉.克劳告诉记者,发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据“文森斯”号巡洋舰舰长罗杰斯向他报告,伊朗民航班机偏离商业航线,无视“文森斯”号巡洋舰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号巡洋舰飞去。罗杰斯是为保护军舰才向飞机开火的。
随后,克劳任命中央司令部负责中东作战行动的海军少将威廉.福格蒂调查此事。一段时间后,福格蒂提交了调查报告。
报告中说,文森斯号尝试联络正在接近中的飞机但失败,他们四次使用了军用航空紧急频道,三次使用了民用紧急频道。但这个说法很难说得通,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民航飞机一般都使用空中交通管制频道,是不会使用紧急频道的。
这份报告还声称,文森斯号错误地把伊朗客机当成了一架攻击战机,是因为客机起飞的阿巴斯港机场,除了服务商用民航机外,也用作伊朗F-14战机的基地。而空客A300的飞行剖面类似于F-14雄猫式战斗机,于是,文森斯巡洋舰上的雷达操控员把民航客机当成了战斗机。
但是,这一说法显然难以令人信服。A300型客机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大型宽体客机,翼展44米,机长54米,机高16.62米;而F-14则是一种双座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最大翼展不到20米,机长只有19米,机高不到5米。从外形和体积上来说,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A300与F-14相比是一个庞然大物,怎么会弄错?
再从速度上来说,A300虽然是喷气式客机,但其飞行速度最大在每小时640公里左右,而F-14是美国研制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其最大平飞速度可达每小时2490公里。因此,对于拥有宙斯盾系统的美国现代化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来说,“误认为”的说法显然太牵强了。
最关键的是,威廉.福格蒂的调查报告还掩盖了一个事实真相,他在地图上把当时“文森斯”号巡洋舰的位置标在远离伊朗水域的地方。而事实上,当时该舰已经侵入了伊朗领海。
灾难发生后,伊朗人民在等待美国的道歉。但令人诧异的是,伊朗人民没有等来道歉和赔偿,等来的仅仅是一句“遗憾”!
时至今日,美国对于当年击落伊朗客机仍旧拒绝认错、拒绝负责、拒绝道歉。
美国政府在伊朗航空公司655号班机空难后发出照会,对人命损失表示遗憾;却从来不认错、不负责、不道歉。美国政府官方甚至继续指责伊朗的敌意行动造成这次事件。
面对全世界的指责和质疑,里根决定派当时的副总统乔治.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为美国辩解。7月14日,老布什在联大的讲话中辩解说,击落事件属战时事故,“文森斯”号巡洋舰当时是赶去保护受到伊朗袭击的一艘商船的。而在1988年8月2日老布什向共和党领导人发言时提到“我绝不会为美国道歉,永远都不会!我不管美国干了什么,我不理会什么事件真相!”
因为美国的这一态度,美国政府饱受指责。《新闻周刊》记者约翰?巴里和罗杰?查尔斯在1992年7月13日的报导中写道,舰长罗杰斯行动时无视后果,缺少应有的谨慎。同时他还指责美国政府掩盖事件真相。
就连美国海军自己都在自我嘲讽。文森斯号船员和其他美国海军船员为文森斯号起了个绰号“机械战舰”,这个名字来自科幻电影《机械战警》,除了因为文森斯号巡洋舰配备宙斯盾系统,也因为舰长罗杰斯被视为具有攻击倾向。
那么,这起误击事件真的是由罗杰斯的个人攻击倾向导致的吗?
事发当天在附近海域的美国赛茨号护卫舰是由大卫?卡尔森舰长指挥的。卡尔森指责说,摧毁客机“标志着文森斯号舰长罗杰斯有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种倾向在四个星期前就已经显露出来”。
卡尔森指的是6月2日发生的事件,那天罗杰斯指挥文森斯号过度抵近一艘伊朗军舰,而这艘舰艇正在合法执行搜寻散装货轮的任务。
而在击落民航客机当天,罗杰斯派出一架直升机飞到一只小型伊朗船只的2至3英里范围内,不理会交战规则中要求保持4英里距离的规定,并向数只小型伊朗炮舰开火。
卡尔森评论这些事件说“为什么要一艘宙斯盾舰出去射击小艇?这不是聪明的做法。”当罗杰斯向上级指挥官报告说,他将要把飞机击落时,卡尔森当时像受雷击般惊呆了,他跟旁边的人说:“为什么?他究竟要干什么?”
在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春季制作的“文森斯号事件”投影片报告中,认为罗杰斯舰长出于自己的意思把文森斯号向东北前进50英里。当时,美军水面战斗指挥官麦肯纳上校指令罗杰斯退回去,但文森斯号直升机机师马克?科利尔一直跟随向北撤的伊朗快艇,终于交火。
文森斯号随即加入到混战中,他驶向伊朗多艘炮艇,但找不到一个清晰目标。而且伊朗炮艇当时不过是在本国水域内缓慢绕圈。虽然各种信息表明文森斯号已经犯了错,但罗杰斯仍然报告美军指挥部,说:伊朗炮艇在加速并且怀有敌意,并最终,向民航客机发射了导弹。
事件发生后3年,威廉?克劳海军上将在美国一档电视节目中承认,文森斯号发射导弹时在伊朗水域内,与之前的海军声明相反。
1996年2月22日,美国答应支付6180万美元,作为对248名遇难伊朗人的赔偿,但美国没有为被击落客机支付任何赔偿。这是双方同意的和解,以撤消伊朗1989年在国际法院向美国提出的起诉。美国明确标明这笔赔偿为特惠金,不肯承认要对事件负责或负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