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伊朗通过苏伊士运河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我说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1888年有一个《君士坦丁堡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任何国家都有权通过苏伊士运河,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伊朗作为联合国一个成员国,它随时可以通过,没有问题。现在问题是它在过去的30多年当中,它没有向埃及政府提出过它的船要过,尤其它的军舰,它上那去干什么,所以它没有提出过,你不能赖埃及,说人家不批。它为什么不提出来,因为1979年它就发生了伊朗伊斯兰革命,而且埃及那边也是1979年,它就跟以色列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你们两家好,以色列是伊朗的敌人,你们两家好,结果我就跟你没有外交关系,断绝外交关系,等于30多年来,埃及和伊朗之间没有外交关系。这个事没,没有外交关系,我的舰艇也不通过,它30多年……
断交了,也不影响你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
其实没有问题,它要申请也可以,就是没有现在埃及这个事,以前要提出来也可以通过的。但是现在这个当口提出来,为什么大家现在作为一个新闻热点,就是怀疑它在测试埃及是不是要废除原来跟以色列签订的那个和平条约。如果你不废除,也可以测试埃及和伊朗会不会恢复一种新的关系,为以后伊朗它常态性的通过奠定一个基础,这是问题的所在。
实际在埃及情况变化以后,它的外交出现土耳激化的倾向,什么叫土耳激化?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两年,本来土耳其和以色列是盟友关系,它实际上是土耳其是以色列在中东唯一的盟友,可以称得上盟国了。大家可以想得见,以往就是两三年来,以色列的空军是飞到土耳其上空去进行训练,它实际上是一个盟国关系。
但是最近两年,双方关系出现了变化,土耳其明显的东向,就是所谓的东向政策,也就是说和以色列拉开了关系。特别是在去年加沙救援船发生争吵之后,双方渐行渐远,实际上土以关系出现了危机,现在在埃及变化之后,实际上过去埃及和以色列在共同应对伊朗的威胁,在共同遏制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发展方面,他们有相当的共识的。但是现在变化以后,埃及现在的政策出现了很微妙的变化。
以色列也担心埃及也会像土耳其那样渐行渐远。
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所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伊朗你说趁火打劫也好,或者是趁热打铁也好,现在把军舰开到红海,而且提出来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埃及实际上军方已经同意了,至少是公开同意了,虽然现在还没有通过。但是不出意外,它应该是通过了。
如果埃及和伊朗的关系要是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对以色列是一种战略上的威胁
Ⅱ 伊朗里海运河能实现吗
很难实现,周边国家多,情况复杂。
Ⅲ 马六甲海峡、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分别属于哪个海域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又译做麻六甲海峡(英语:Strait of Malacca;马来语: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
http://ke..com/view/15939.html?wtp=tt
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峡区属地中海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滩礁亦少,航运条件优越,故海上航运十分繁忙,年通过船舶约4万艘、军舰几百艘,总吨位达4亿吨左右(不包括军舰)。
http://ke..com/view/319239.htm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海峡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峡的南岸是阿曼,海峡中间偏近伊朗的一边有一个大岛叫做格什姆岛,隶属于伊朗。现时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http://ke..com/view/56151.htm
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http://ke..com/view/15672.htm
巴拿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
http://ke..com/view/15686.htm
Ⅳ 为什么说里海是最长的深水运河
内陆湖,就是在陆地上面不与海洋相通的湖泊。
亚洲西部的里海,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几百万年前,曾与黑海、地中海相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后退,与黑海分离,形成湖泊。
里海
里海位于干旱地区,气候干燥,蒸发剧烈。1930年,里海面积42.2万平方千米,1952年减为39.3万平方千米,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
里海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海的东北为哈萨克,东南为土库曼,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西面为高加索山脉。整个海域狭长,南北长约1200千米,东西平均宽度320千米。面积约386400平方千米,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千米)的14%,比着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千米)还大出51%。里海湖岸线长7000千米。有130多条河注入里海,其中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和捷列克河从北面注入,3条河的水量占全部注入水量的88%。里海中的岛屿多达50个,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体上为北、中、南三个部分。
最浅的为北部平坦的沉积平原,平均深度4~6米。中部是不规则的海盆,西坡陡峻,东坡平缓,水深约170~788米。南部凹陷,最深处达1024米,整个里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积量达7.6万立方千米。海面年蒸发量达1000毫米。数百年间,里海的面积和深度曾多次发生变化。里海为沿岸各国提供了优越的水运条件,沿岸有许多港口,有些港口与铁路相连,火车可以直接开到船上渡轮到对岸。里海在这一地区交通运输网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中也具有重大意义,其优良的海滨沙滩日益被用作疗养和娱乐场所。
里海通常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然而这一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科学研究表明,里海经由亚速海、黑海和地中海与世界大洋沟通。这一因素对于其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里海具有特别的科学研究意义,因为其历史、尤其是其面积和深度的变化,为这一地区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演变提供了线索。人为变化,特别是广阔的窝瓦河系堤坝、水库与运河造成的变化,对于当代水文平衡也有影响。
Ⅳ 卡拉库姆运河的概述
卡拉库姆运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运河之一,总长1 4 0 0 千米,在土库曼斯坦南部。起自阿姆河中游左岸博萨加镇,向西经穆尔加布和捷詹绿洲,沿科佩特山脉北麓平原经格奥克捷佩抵卡赞吉克。1954年始建,到1981年已建成1,100公里。1973年始建第四期工程。从阿姆河引水,流量为503立方米/秒。从阿姆河到穆尔加布河段可通航。富灌溉之利,1980年灌溉面积已增至60多万公顷。两岸为土库曼斯坦的主要产棉区。卡拉库姆即土耳其突厥语“黑色沙漠”之意,因大漠岩石为棕黑色,岩层沙化后也是黑褐色,故有黑色沙漠之称。这片世界第七大沙漠介于里海和阿姆河之间,面积35万平方公里,广布龟裂土和盐沼,昼夜温差可从零下20摄氏度上升到零 上36摄氏度,年雨量不到150毫米,即使下雨也是干打雷不落雨滴,被沙暴吸净刮走。然而,点点绿洲成了土库曼人的乐园,南部靠伊朗边界山麓有大片草原牧场,300多万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这里的沙地相当肥沃,地下还蕴藏着石油、天然气,人们渴望得到足够的水,让沙原变成良田和牧场。
这里并不是没有水,一条全长2540公里的阿姆河发源于阿富汗高原,流经卡拉库姆沙漠北端,拐进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注入咸海。平均秒流量1520立方米,略少于黄河而超过淮河,足够浇灌沙漠。列宁生前曾提出发展土库曼灌溉系 统的蓝图后经几十年的勘察设计,1964年付诸实施。它命名“列宁运河”,通称卡拉库姆运河。规划全长1400公里,东起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山区,引来阿姆河上游的水,向西穿过卡拉库姆沙漠的南部;最后一段沿着靠近伊朗的科佩特山脉的北坡,通过土库曼干旱的棉产区,流入里海。
Ⅵ 苏伊士运河是怎么样的
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运河的历史是血泪斑斑的。运河
工程动工是1859年4月,直到1869年11月才完工。数千万埃及工人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动,有12万埃及人死亡;纳赛尔总统曾指出,即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血汗和尸骨换来的!运河建成后,经营权一直掌握在总公司设立在巴黎的苏伊士运河公司丰中。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驻军10万人,直接控制苏伊士运河。、英雄的埃及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收回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埃及政府从1976年开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期工程已于1980年底完成,现已能通行吃水深度16米、满载15万吨或空载30万吨的巨轮,通过的时间已短到11小时。埃及政府和人民出于经济上和战略上考虑,1978年10月从运河南端的苏伊士城北17千米处开凿一条从运河河底通过的隧道。1982年3月29日,这条河底隧道全部通车。现今,埃及政府和人民还在继续加深加宽运河,要让25万吨全载或30万吨船都能通过,届时,苏伊士运河将在国际航道上取得更加显着的战略意义和经泰价值。苏伊士运河,像雄伟壮丽的金字塔一样,是埃及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公里(105海里),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Ⅶ 从英国划水到伊朗要经过那些运河、海、海峡
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
Ⅷ 中东的运河之争和其原因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地峡上,北起塞得港,南到陶菲克港。1859年由苏伊士运河公司破土动工,1868年8月18日修成,11月17日正式通航。刚修成的运河全长162.5千米,水面宽52米,水底宽22米,河床深7.5米。1882年因英国入侵埃及,运河被迫关闭。英国占领运河区后,企图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因该运河是重要的国际航道,关系着各国的切身利益,所以,英国的企图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反对,英国独占运河的目的未能达到。但英国占领埃及后,在运河区驻军10万,严重损害了埃及的主权。英国占领的74年间,每年攫取了运河收入的97%,埃及人民却没有从运河得到什么利益。埃及人民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收回运河,经过长期斗争,1956年,埃及宣布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法为此发动侵略战争,运河又遭关闭;1967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埃及西奈半岛,兵临城下,苏伊士运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又恢复航运。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 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为迫使埃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胁制裁。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的基金。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干涉,遭到拒绝。1 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府内外交困,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Ⅸ 西亚有什么河什么河
西亚地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多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七国是无流国。
该地区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补给,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着。较着名河流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组成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以及苏伊士运河。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Tigris-Euphrates river system),西南亚最大的河流体系,包含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的源头在土耳其东部山间,相距不到80公里,沿东南方向流经叙利亚北部和伊拉克,注入波斯湾。其界定的这一地区的下游以美索不达米亚知名,为文明摇篮之一。
幼发拉底河全长约2,800公里,底格里斯河全长约1,900公里。两河于库尔纳(Al-Qurnah)汇合形成阿拉伯河。
Ⅹ 全球着名的海峡运河是什么(8个)
世界重要海峡及运河1、马六甲海峡 在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
2、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 印度洋西北部边缘海,又名阿拉伯湾,通称海湾。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长约990公里,宽56~338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水深:伊朗一侧大部深于80米,阿拉伯半岛一侧一般浅于35米,湾口处最深达110米。湾内有众多岛屿,大都为珊瑚岛。湾底与沿岸为世界上石油蕴藏最多的地区之一。淡水绝大部分来自西北面的阿拉伯河与卡仑河。因蒸发量超过注入量,故西北部盐度(38-41‰)仍比东南海口(37-38‰)高。西北部水温 16-32℃,东南部24-32℃。自古为海上交通要道。沿海居民从事航海、商业、渔业与采珍珠业者较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的石油主要经波斯湾外运,海湾地区为世界最大石油产地和供应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产石油,经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宝库”之称。) "世界油库的阀门"。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源出波斯语,意即"光明之神")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形似人字型,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48.3公里;南北宽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西接波斯湾,东连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特别在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宝库之后,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所以霍尔木兹海峡被人们称为"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库的阀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
3、直布罗陀海峡 "西方海上的生命线"。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大陆西北角之间,北岸为西班牙的直布罗陀(现被英国占领),南岸为摩洛哥,直布罗陀海峡全长约90公里。两岸山势雄伟,景色优美。海峡西宽东窄,最窄处的西班牙的马罗基罗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仅13公里,海峡东端介于直布罗陀市和阿尔霍山之间;中段介于马基罗和锡雷斯之间,宽22公里;其西面入峡处最宽,介于特拉法尔加角和斯帕特尔之间,宽43公里。东深西浅,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约375米。直布罗陀海峡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西欧、北欧各国进口的原油、原料及出口的工业品绝大部分要通过这里。因此,人们将其称作"西方海上的生命线"。 4、土耳其海峡因其位于土耳其境内,故称为土耳其海峡;又因其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故又称为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位于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与欧洲部分的领士之间,故又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黑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土耳其内海)以及位于爱琴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 5、白令海峡 位于亚洲东北部楚科奇半岛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半岛之间(白令海峡是位于亚洲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之间的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水上通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北连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南接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白令海峡长约60千米,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的狭窄和水浅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间深层水的交换。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6、曼德海峡 "世界战略的心脏"。曼德海峡和亚丁湾相连,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是红海的南大门。海峡长50千米,宽26~32千米,水深30~323米,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曼德海峡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称之为"世界战略的心脏"。
苏伊士运河着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全长约163公里。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 7、英吉利海峡英吉利海峡是隔离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海峡。其最狭窄的地域为多佛尔海峡,多佛尔隔海与法国加莱相望。 在英国和法国之间,“拉芒什海峡”属于“英吉利海峡”的一部分。长560km,平均宽为180km。西通大西洋,东北经多佛尔海峡连北海,是国际航运要道。潮差较大,有丰富的潮汐动力资源,也是重要的渔场,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西南最宽达240公里﹔东北最窄处直线距离33.8公里,即从英国的多佛尔到达法国的加来,多佛尔到加来这部分海峡是英国海峡协会认可的横渡区域。多佛尔到加来的距离虽然不到渤海海峡的1/3,然而,其难度并不是单纯以距离衡量的。英吉利海峡的平均水温13.6摄氏度。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国际航运量很大,目前每年通过该海峡的船舶达12万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峡之冠。历史上由于它对西、北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这两个海峡的水道称为“银色的航道”。 8、朝鲜海峡 沟通日本海和东海、黄海的重要航道。位于北太平洋西缘,朝鲜半岛东南与日本-九州岛、本州岛之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0千米,宽约180千米。峡底地形缓倾,水深大多为50~150米,最大水深228米。海峡中对马岛把水域分为东西两大水道,西水道即狭义的朝鲜海峡,宽约67千米,平均水深95米。东水道宽约98千米,平均水深约50米。海峡两端开敞,航路通畅。两岸为沉降型海岸,岸线曲折、岛屿林立、多良港海湾。朝鲜海峡有对马暖流从西南向东北通过流入日本海,也是东海海水输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海峡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干冷的西北和西风,风力大、海浪高,气温较低,降水稀少,成为干季;夏季多西南和南风,不仅带来丰富的降雨(年雨量1400~2200毫米,集中在6~9月),而且利于海雾生成(3~7月是雾季,5~7月雾最多)。海峡表面水温冬季10~15℃,夏季23~28℃。盐度冬季34.0~34.6,夏季31.5~32.5。渔产丰富,釜山、长崎、福冈为渔港。其交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9、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以1578年首先到此的英国人名字命名,位于南美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公里,宽900~95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海峡两侧气压差12毫巴,促使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表层水温冬季为0.5~3.0°C,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为3.0~5.5°C,无浮冰。表层水富含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自北向南递增。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营养盐丰富,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 10、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克拉伦斯岛、圣伊内斯岛之间。由地壳断裂下陷而成,长约563km,宽3.3~32km,海峡内寒冷多雾,并多大风暴,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巴拿马运河通航前,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520年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先通过,因此而得名。东连:大西洋,西通太平洋,东西长580千米,南北宽3.3~33千米。海峡被中部的弗罗厄得角分成东西两段。西段海峡曲折狭窄,入口处宽度 48千米,最窄处仅 3.3 千米,水深较深,最深处达1170米。两侧岩岸陡峭、高耸入云,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悬挂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壮观,每逢崩落的冰块掉入海中,会发出雷鸣般巨响并威胁船只航行。东段开阔水浅,主航道最浅处只有20米,两岸是绿草如茵的草原景观,海峡处于南纬50多度的西风带,强劲而饱含水汽的西风不仅给海峡地区带来低温、多雨和浓雾,而且造成大风、急浪,是世界闻名的猛烈风浪海峡,不利于航运发展,但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间的重要航道。 巴拿马运河 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横穿巴拿马地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国际运河和海上交通捷径,它比绕行南美洲缩短了一万多公里的航程,对美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被美国视为"地峡生命线"。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