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谈判什么时候结束第五轮

伊朗谈判什么时候结束第五轮

发布时间:2022-04-30 04:44:27

㈠ 伊朗朝鲜核问题产生原因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中东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地区,同时富含石油、天然气的等矿产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的目标。世界能源输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都在中东,美国目前已经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还没有控制。美国已经在海湾战争是趁机大举驻军中东,并扩大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围:它下辖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5个分支司令部,还有3个综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国武装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联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联合作战司令部。美国在这些地区总共部署有25万军队。海军第五舰队归中央司令部所辖,其司令部设在中东的巴林。美国可能再次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家将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响。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资料,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才。当时,朝鲜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应堆,使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此后,宁边成为朝鲜核工业重地。宁边核设施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130公里处,是朝鲜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反应堆,于1980年动工,1987年建成。这种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南部及其临近地区部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美国还为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 尽管前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 这种态势导致以下后果。第一,朝鲜在安全上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苏联或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其次,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在安全上给朝鲜的承诺不包括核领域,因此,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注朝鲜的核项目,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这是当时东西方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它在事实上大体满足了朝鲜要求美国撤出驻韩国核武器的呼吁,客观上推动了朝鲜核问题的积极转变。 1991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朝鲜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朝鲜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国和朝鲜进行了副部长级的谈判,并于1993年6月11日达成一个联合声明。原则上,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实际上,双方仍有很多争执。 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此一协议是朝鲜核危机的直接渊源。按照《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的要求,朝鲜必须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统,禁止一切关闭项目的重启。 因担心朝鲜发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国与朝鲜在日内瓦签署了一项关于朝核问题的《朝美核框架协议》,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此后,宁边5兆瓦反应堆中8000根废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韩三国协助朝鲜拆卸石墨反应堆并帮助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的承诺一拖再拖。这两座反应堆的发电能力约为2千兆瓦。 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后,美国对朝政策变为强硬,并于2002年初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媒体披露的美国《核态势审议报告》也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朝鲜则表示,朝鲜“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朝鲜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朝鲜核危机正式爆发。 地下核试验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 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2005年11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最终达成《主席声明》,各方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2007年2月8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2月13日,六方达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韩国运送的第一批6200吨重油抵达朝鲜先锋港后,朝方关闭宁边核设施。同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时隔5年后重返朝鲜,前往宁边地区监督和验证关闭核设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鲜应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 2008年1月1日,因双方就申报问题存在分歧,朝鲜错过原定申报核计划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鲜向当天抵达平壤访问的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递交共有1.8万多页的朝鲜核计划文件。美国政府称此举为核查朝鲜核计划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拒绝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考虑采取按原状重新恢复宁边核设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所谓“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朝鲜12日宣布,重新开始去功能化进程。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人员随后获许进入宁边核设施。 2009年4月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朝鲜于当地时间4月5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10时20分)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 2009年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声明说,发射活动违背安理会2006年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对此表示“谴责”,要求朝鲜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发射活动。 2009年4月25日,朝鲜外务省宣布,朝鲜已开始对从试验核反应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进行再处理。 2009年4月29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说,如果联合国安理会不就侵犯朝鲜自主权的行动“赔礼道歉”,朝鲜将再次进行核试验和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实施核试验,称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当量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核威慑能力。

㈡ 海弯战争俩伊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

(1)、两伊战争的原因:
边界争端和宗教纠纷;

(2)、经过:
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

(3)、结果:
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㈢ 伊核协议主要是说的什么求科普

伊朗同意不提炼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停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

初步协议内容包括,伊朗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核查,有关六国将不追加对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核协议。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2019年5月8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向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其他签字方递交了关于伊朗对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反制措施的信函。

当地时间2020年1月6日晚,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第五阶段为最后一步。




㈣ 伊核谈判是什么,内容具体是什么伊朗想达到什么目的

伊核谈判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遭到伊朗的强烈反对。

伊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六国与伊朗自2008年7月以来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核问题谈判出现了新的契机。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和德)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11月上旬,各相关方再度在日内瓦举行谈判。11月24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
内容
伊朗铀浓缩活动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不安。为避免伊朗将来制造出武器级的“高浓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范。从此,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与是否取消对伊制裁,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较量的关键。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促成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对伊制裁决议。然而,面对西方的制裁,伊朗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反而加速了浓缩铀生产进程。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职以来,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并与国际社会达成和解。伊核谈判峰回路转。与此同时,伊朗明确表示,运出浓缩铀、停止铀浓缩活动都是伊朗的“红线”。伊朗不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伊朗达到目的
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的设限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草案等关键方面的内容。

㈤ 请介绍一下《伊核协议》的主要内容,谢谢!

初步协议内容包括,伊朗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核查,有关六国将不追加对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炼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停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协议,尽管美国退出,伊朗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中,继续维持该协议框架。

(5)伊朗谈判什么时候结束第五轮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外交部一直就关于伊朗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尽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够满足各方关切的方案,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耿爽表示,中方一贯强调,冲突对抗不是解决办法,对话协商才是正确途径。在伊核问题上,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沟通缓解当前紧张局势,也为挽救伊核全面协议作出了大量努力。

㈥ 伊朗核问题协议的谈判历程

2005年8月,伊朗强硬派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后不久,就在联合国演讲强调,伊朗有权研发核能。
2006年2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之后,宣布恢复铀浓缩活动。
2006年6月,中美俄英法这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伊朗的重要贸易伙伴德国开始就解决伊朗核问题展开磋商,并从此形成机制。
2006年-2010年一个月后,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第一份决议,之后四年间,安理会一共通过六份决议,并逐渐加大针对伊朗的制裁压力。
2009年9月,在艾哈迈迪内贾德赢得连任后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伊朗拥有地下铀浓缩设施。美国和以色列正认真考虑采取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消息随后外泄。
2013年3月-6月四年后,艾哈迈德内贾德任满前夕美伊关系出现缓和,两国官员展开秘密会谈。
2013年9月,而就在被视为更加务实的温和派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的三个月后奥巴马就致电鲁哈尼,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领导人的首度接触,被视为两国由对抗转向合作的新开端。
2013年11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之后的谈判似乎顺利起来,双方两个月后在日内瓦达成一份被称为“联合行动计划”的临时性协议。
2014年7月,却未能按要求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之后谈判的最后期限两度延期。
2015年3月,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在瑞士洛桑举行外长会,为协议文本定稿。
2015年4月,伊朗与六国宣布达成框架协议,并将双方达成全面协议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与六国在维也纳展开最后一轮密集磋商,并在两次延期加时磋商后,于7月中旬完成这场,长达9年的长跑谈判。

㈦ 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异同

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朝鲜是中国近邻,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2月朝鲜宣称“已经拥有用于自卫的核力量”。伊朗核问题方面,伊朗虽声称“没有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却有意“向阿拉伯国家输出核技术”。朝核问题六方第四轮会谈取得的成就、各方观点及其差异、中方在会谈中的积极作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义、伊朗核问题的深刻背景等都可能作为考试命题的知识点。�
2月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已经拥有基于自卫目的的核力量。

明表示,由于美国继续对朝鲜采取敌视政策,朝鲜将无限期中止参加六方会谈。“美国政府已经暴露了其不惜一切代价颠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企图,并用核大棒加以威胁。这迫使我们采取措施加强核武库,以保卫朝鲜人民选择的意识形态、体制、自由和民主。”“我们已经采取果断行动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已经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布什政府一贯公然孤立和打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声明说,“我们的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是只用于自卫的核威慑力量。目前的现实表明,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保卫正义和真理。”�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一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随后在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和6月30日至25日分别举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7月26日至8月7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本阶段会谈的成果包括:一、各方凸显了以对话求和平的愿望,显示出比以往更大的诚心和耐心;二、各方找出了影响会谈进程的症结所在,即朝鲜要求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美国坚持朝鲜必须放弃包括和平目的在内的所有核计划。

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并同意就此发表一个共同文件。朝鲜弃核,涉及事关朝美核心利益的四方面内容:一是弃核的定义和范围;二是朝方的责权;三是美方的责权;四是核查落实朝鲜弃核。六方主要分歧包括:先弃核,还是先承诺对朝鲜的安全保障与经济援助?是单纯解决朝鲜的核问题,还是承认朝鲜的有核国家地位从而转入核军控谈判?如何界定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界限?朝鲜有无权利从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活动?美国提出朝鲜的导弹和人权问题,日本则提出被绑架人质问题。这些分歧,条条都关系到主要当事国的核心利益,既复杂又棘手。�

美方坚决要求朝鲜全面放弃任何形式的核计划。从朝美之间缺乏信任的角度来讲,美方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核有两用性,发展民用核能的同时,必然为发展军用核能力储备了人力和技术资源。但作为主权国家,朝鲜在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具有发展民用核能技术的权利,这是由国际法赋予的,美国无法剥夺美国和欧盟同样无法剥夺伊朗发展民用核能事业的正当权利)。朝鲜不能放弃其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可能有三方面考虑:一、显示主权国家的权利;二、为其核计划未来可能的民转军预留伏笔;三、增加与美国讨价的砝码。因此,朝鲜将发展民用核能技术的权利作为其在弃核谈判中的核心利益,决不放弃。�

第四轮会谈与前三轮会谈的最大差别,是谈判的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在美国置朝鲜获得核武器紧迫压力于不顾,一再拒绝与朝直接沟通之后,朝鲜已宣布拥有核武器。此外,第四轮六方会谈与前三轮谈判不同的特点还包括:一是所有各方不对会谈时间设限。二是双边会谈成主要形式。此番会谈,在简短的开幕式以后便直接进入双边会谈阶段,并且是以封闭形式进行。三是实质性问题大量增加。四是首次出台共同文件,反映各方的基本立场及主要观点。

9月13日至19日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谈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与会各方达成六点共识,这标志着六方会谈进入一个新阶段。

六方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在前三轮六方会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务实的会谈,达成如下共识:�

一、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依据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方和美方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韩方重申2005年7月20日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五、六方同意,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上述共识。�

六、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具体时间另行商定。

必背考点:六方会谈过程中,中国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国家,是一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国家,是一个在新世纪初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身体力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和平发展国家。

无论是前三轮六方会谈,抑或是本轮六方会谈,中方都以其坦诚认真、积极进取、坚韧努力、辛勤工作、良好素质乃至周到服务赢得了赞誉。在会谈过程中,中方以各种形式、在各个层次同其他各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磋商与接触,进行了沟通、协调。中方把各方提出的立场和主张归纳整理,凝聚共识;在尚存分歧的问题上,与各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中方作为东道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积极推动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把会谈引向深入;二、反复劝说各方要相互尊重,认真对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三、在出现僵局时,及时提出折中方案,积极居中协调。中国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重大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其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最后,能够为中国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必背考点:伊朗总统哈塔米2月23日在德黑兰重申,伊朗决心继续铀浓缩活动,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9月14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联合国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批评美国阻碍一些国家的官员参加此次首脑会议,并抨击少数强权国家奉行单边主义政策、生产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9月15日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准备根据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需要向它们转让核技术。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60届联大发言中重申伊朗有权发展核能源,但无意制造核武,并愿意考虑引进外国企业参与伊朗核计划。�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核电站的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2003年初,当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便对伊朗进行制裁。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法德英三国的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2004年6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理事会成员国提交一份秘密报告,认为伊朗在当年4月前没有向该机构申报进口了用于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零件及其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理事会11月25日举行会议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避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其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不利局面。

9月1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敦促联合国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并敦促德黑兰尽快重开与欧盟之间的“核谈”,否则联合国安理会将会介入其中。

之后,伊朗又多次强调,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将在适当的时候恢复。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伊朗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扩张中志在必夺的一环。“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军事上对伊朗形成夹击之势。一旦拿下伊朗,美国就可以自西向东,把这三个伊斯兰国家连成一片。从“大棋盘”上看,美国第一步可以渗透南亚;往北可与北约东扩呼应,并配合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天鹅绒革命”;往东可与其新的亚太战略呼应,牵制它想象中的“潜在对手”中国。�

第二,伊朗是美国推行其意识形态的一块绊脚石。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必须征服伊朗。否则,美国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进程”就可能泡汤,推翻了一个“暴政”,很可能又迎来一个“神权”,而且还可能明里暗里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选中获胜的什叶派联盟和库尔德政党,还有中东反美势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国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继续存在。�

第三,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也必须征服伊朗。美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希望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与欧结成对伊统一战线,避免欧美为伊朗离间,并借此弥合大西洋两岸关系。二是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三是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

有关媒体分析认为,近来美国对伊朗政策已经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美国政府对伊朗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对伊政策选择面非常狭窄,制裁或打击都不能放到台面上来。首先,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未发现伊违规的确凿证据。其次,伊朗国力较强,地广人众,民族凝聚力强,拥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湾军事基地的弹道导弹,绝非伊拉克可比。再次,伊核设施分散、隐秘,即使对伊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也难以成功。最后,除以色列外,对伊朗动武在国际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难组建新的“意愿者同盟”。

必背考点:9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表示,美国和俄罗斯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的目标一致,即美俄都不希望伊朗和朝鲜拥有核武器。

【布什表示,俄罗斯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强大盟友,两国关系正在不断深化发展。普京说,他与布什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接近,俄罗斯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且今后也将坚持这一立场。普京强调,解决伊朗和朝鲜核问题的外交手段还远未用尽。因此决不能采取可能使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恶化的举措,希望俄美能经常协调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立场。�

在伊朗核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俄美两国的政治较量。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莫斯科认为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借口打压伊朗,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坏俄伊核合作,将俄排挤出这一地区,夺回伊斯兰革命后在伊朗失去的地位。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此外,与伊朗在开发利用核能方面将给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俄不会容忍其他国家用非市场手段损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㈧ 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妥协

伊朗14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全面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的书面承诺。这是伊朗又一次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即将举行会议讨论伊朗核问题的关键时刻作出妥协。
去年11月10日,伊朗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举行会议的前10天向该机构递交了准备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书面声明,今年5月21日,伊朗又在距理事会开会讨论伊朗核问题还有24天时提交了长达1000多页的核计划文件。本月25日,理事会将再次开会讨论伊朗核问题。伊朗在这次会议前作出妥协,显然是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动。
自去年6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针对伊朗核问题通过了多项决议,要求伊朗与该机构合作,尽快澄清与其核计划有关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国际原子能机构迄今没有发现伊朗发展核武器计划的证据,而伊朗又始终坚持维护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美国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执意要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欧盟则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在欧盟提供核技术、核原料以及加强双边贸易关系的前提下,伊朗能够主动放弃铀浓缩活动,以打消美国的顾虑。有消息说,如果伊朗不接受欧盟建议,欧盟将转而支持美国。但伊朗表示担心,如果接受欧盟的条件,其核电站原料供应将会掌握在别人手中。伊朗此次提交全面放弃铀浓缩活动的声明,应该是在欧盟“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作出的重大让步。
伊朗的举措显然是为了在国际社会努力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进程中争取主动。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最终解决,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坚持敌视伊朗的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遂成为伊美两国外交斗争的舞台。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伊朗核查中相继发现高浓缩铀痕迹以及“进口、制造和使用”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证据,这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指责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把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多次决议对伊朗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伊朗试图以作出妥协的方式换取理事会多数成员的同情。前几次理事会会议结果证明,尽管理事会一些成员对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感到不尽如人意,但伊朗在关键时刻以妥协赢得理事会成员支持的外交策略取得了相对成功。
伊朗不希望其核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理事会定于本月25日举行的下一次会议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驻维也纳外交人士认为,这是理事会为伊朗规定的最后期限。如果伊朗在此日期前不履行理事会的决议,理事会有可能通过表决方式,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考虑对伊朗实施制裁。由此看来,25日将要举行的理事会会议不同寻常。所有理事会成员都明白,伊朗因其核问题受到联合国制裁,除了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高兴外,其后果对伊朗和欧盟都没有益处。前一次理事会会议结束后,伊朗与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就伊核问题相继举行了多轮会谈。双方6日晚在法国巴黎结束的第三轮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会谈最终促使伊朗声明全面放弃铀浓缩计划。
到14日晚,国际原子能机构尚未对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的书面声明做出反应。伊朗是否履行承诺,还要看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伊朗的实地验证结果。但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见,一直期待伊朗与欧盟三国会谈结果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将在他15日提交理事会成员的关于伊朗核问题核查报告中提及此次会谈成果,并对伊朗的妥协姿态做出积极评价。同时,伊朗的这个适时妥协也令美国的强硬立场严重受挫。

㈨ 请问今年国际上发生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大事

2005国际十大新闻:
①航天科技
空间探索屡传捷报 神舟六号高奏凯歌
1月14日,“惠更斯”号探测器顺利登陆土卫六,并获得大量珍贵数据。以后,“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金星快车”发射升空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10月1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宇航员在太空完成了多项实验。飞船在绕地球飞行77圈后于17日安全着陆。
②伊拉克局势
硝烟未散重建艰难 庭审萨氏遭到质疑
1月底,伊拉克举行伊战结束后首次多党参加的大选,产生过渡国民议会,4月伊过渡政府成立;8月28日,伊新宪法艰难面世。12月15日,伊按照新宪法再次举行大选。伊各地爆炸、枪杀和绑架等恶性事件仍此起彼伏,造成众多平民死于非命。截至12月12日,美军在伊死亡人数达2140人,美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
从8月以来,伊拉克特别法庭对前总统萨达姆及前政府7名高官进行审判。但不少人对审判的合法性及公正性提出质疑。
③联合国改革
安理会扩大成焦点 四国争常案遇挫折
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公布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建议报告。由日本、印度、巴西和德国组成的“四国联盟”想以此为契机成为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但多数国家认为,安理会改革涉及各国利益,应该充分协商,而不应设定时限或强行表决。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仍未就安理会扩大问题达成共识,四国争常受挫。
④纪念二战
五洲同庆珍爱和平 小泉拜鬼惹怒众邻
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聚集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盛大庆典。9月3日,中国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许多国家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意在展示人类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意志和信念。
与上述气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执意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激起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愤慨和谴责,也使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⑤欧宪条约
公决连否批准暂缓 欧洲一统好梦难圆
5月底和6月初,《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和荷兰举行的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6月6日,英国宣布搁置公决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6月15日宣布,欧盟暂缓批准程序。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表明民众对欧洲建设存在诸多疑虑。图为5月29日,反对《欧盟宪法条约》的法国民众在举行庆祝活动。
⑥反恐形势
连环爆炸袭击伦敦 国际社会强化防范
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连环爆炸袭击事件,57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在此前后,阿富汗、黎巴嫩、埃及、约旦、伊朗、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俄罗斯等国也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各国纷纷加强防范措施。图为7月9日,大批民众在伦敦举行集会,悼念伦敦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
⑦防核扩散
六方会谈取得成果 伊核问题再陷僵局
7月26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经过两个阶段的磋商,于9月19日结束。与会各方通过了六方会谈进程启动以来的首份共同声明,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之后,又举行了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
8月8日,伊朗重新启动位于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伊朗与欧盟的核问题谈判中断。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敦促伊朗中止铀转化活动的决议。美国担心伊朗核计划可能用于军事目的,一再表示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⑧和谐世界
理念提出评价积极 中国发展备受关注
9月14日至16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中国领导人广泛参与国际多边活动,全面阐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12月,《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发表。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高,中国因素在国际格局中的分量加重,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的发展更加受到世界关注。
⑨南亚地震
山崩地裂损失惨重 灾害频发祸及人类
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8.6万人死亡。地震还殃及邻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月22日,伊朗中南部扎兰德地区发生里氏6.5级地震,死伤2000余人。8月下旬,“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6个州,致使逾千人死亡,灾后重建估计至少需要2000亿美元。图为10月8日,救援人员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一座在地震中倒塌的10层高楼的废墟上搜寻幸存者。
⑩禽流感疫情
迅速蔓延全球告急 各国携手共谋应对
10月24日至25日,“全球流感预防部长会议”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建立联合行动机制,密切监控禽流感疫情。11月7日至9日,在日内瓦又召开“禽流感问题国际会议”。今年1月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迄今全球已有120多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超过一半人死亡。(以时间先后为序)

㈩ 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是表达某个国家或组织在某个特定议题上的立场概要的文件.
作用:
对本国:了解别国立场;正式发言的主要参照材料;

对别国:使他们了解你代表的国家立场;

对各国:确定国家间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等等,是否有可能进行协商和合作 。

立场文件的内容

开头

代表姓名(delegates)
代表来自的学校名(school)
国家名(country)
所在委员会(committee)
议题(topic)
正文

背景介绍:基本历史、现状和趋势,篇幅不多,简单概括,重要性,不要照搬;
过去的行动:联合国或本国,行动和决议,重要发言
本国情况:立场,政策,措施,理由,事例
注意事项

不需过于详细的信息(人口,资源,GDP……)
官方正式,精炼简明(不多于2页)
结构明晰,条理分明
必要时候提供数据
举出实例,而不是空讲政策和态度
用脚注或尾注来标明所引用的资料
使用决议条款的格式来写作(序言性,行动性)
不要太依赖立场文件,重在调研分析

比如:如果安理会不能就制裁伊朗达成一致,美国将“单干”,绕过联合国,联合自己的铁杆盟友,组成特定的“制裁联盟”,对伊朗实施制裁。 但美国暂时还不会考虑对伊朗实施全面经济制裁,特别是石油禁运。因为如果伊朗每天约300万桶的原油出口被停止,国际油价就会大幅度攀升。这既会伤及美国经济,也会殃及其他国家,影响其参与制裁的积极性。 其三,美国、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等主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布什政府一直没有排除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在美国许多鹰派看来,除了军事手段外,美国没有其他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有效途径,参议员麦卡恩声称,“只有一件事比采取军事行动更糟,那就是出现面负责“伊朗战线”的司令官。 制裁阻力重重 通过制裁来削弱和孤立伊朗,是美国现阶段的既定政策。美国试图以伊朗拒绝暂停铀浓缩为借口建立反伊联盟,推动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制裁。由于伊朗是主要能源出口国斯外长拉夫罗夫9月15日重申,俄对伊核问题的立场是,既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制裁,也不排除否决该制裁的可能。俄处理伊朗核问题的惯用手法是,先用模棱两可的态度压伊朗做出妥协,在西方动真格时再拉伊朗一把。美国要制裁伊朗,必须先过俄罗斯这一关。 欧盟一直认为,制裁只能将伊朗推向更为强烈的对抗境地。欧洲国家在经贸上与伊朗保持密切联系。德国、法国、意大利分别是伊朗第二、第三、第四大贸易伙伴。欧洲的几大石油公司都在伊朗有大宗业务。如果伊朗受到制裁,欧盟利益将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此外,欧盟还认为,西方不仅需要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同伊朗合作,而且也需要在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等问题上同它合作。制裁会使伊朗在上述问题上同西方捣乱。 发展中国家历来不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核不扩散问题上所持的双重标准。布什最近冒出的“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提法,又引起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反感。 美国要劝说安理会中的发展中国家表态支持制裁伊朗,也不容易。在哈瓦那刚刚结束的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首脑们发表联合声明,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相信伊核问题能通过和平对话得到解决。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更明确表示:“伊朗现在面临威胁”……“我们会与你们站在一起”。深受感动的内贾德干脆称自己和查氏是与美国战斗的“难兄难弟”。 想说动武不容易 伊朗不同于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其经济力量、军事实力均不可小觑,再加上伊朗地形复杂、核设施分散等原因,美国、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伊朗对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什叶派及激进势力有重要影响。美国全力支持的以色列在黎以冲突中遭遇挫折,证明中东地区什叶派反美武装实力不能小视。从能源上看,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伊朗还控制着波斯湾石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一旦战火燃起,伊朗中断石油输出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都将对国际油价带来致命的打击。 最近有报道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对解决伊朗核计划的“军事方案”提出尖锐反对意见。根据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伊朗的核技术发展仍处于研究阶段,要成功制造核武器,仍需5~10年时间。美以等仍有充分时间为军事打击做好外交等准备。特别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伊拉克战争给共和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布什在选举前不会轻举妄动。从美方的军事能力来看,对伊朗采取外科手术式打击绝对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军事打击后出现的动荡局面。有分析认为,国会中期选举之后,美国有可能伙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这种可能虽然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 和谈仍是惟一最好选择 对美国和伊朗而言,选择对抗并非明智之举,无论是动武,还是实施全面经济制裁,结果都将是两败俱伤。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最符合各方利益。 目前,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仍有希望。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外长图奥米奥亚明确表示,现在还不是对伊朗实行制裁的时候,欧盟主张继续同伊朗进行严肃对话,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近日,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与伊朗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拉里贾尼举行了会谈并取得一定进展。 美国也没有把和谈之门完全关上。国务卿赖斯9月11日在加拿大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伊朗需要在谈判开始之前停止铀浓缩活动,即使是暂时性停止也可以接受。美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代表则提出一边实施制裁,一边进行外交谈判的建议。上述表态为和谈预留了一定空间。 中国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核扩散,主张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扩散问题,坚决反对对伊朗实施制裁。9月13日,中国代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审议伊朗核问题时表示,中方希望伊方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决议,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合作,为复谈创造条件。同时,中方也希望其他有关各方继续保持冷静和克制,坚持和平解决方向。看来伊核问题仍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
If the Security Council can not reach agreement on sanctions against Ira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go it alone", bypassing the United Nations, Joint their loyal allies, and the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the "Union sanctions," to impose sanctions on Iran. However, the United States temporarily to Iran will not consider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anctions, especially the oil embargo. If Iran daily about 3 million barrels of crude oil exports had been suspende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will be rising dramatically. This will not only hurt the U.S. economy, also affected other countries, the sanctions affec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in addition to military ]reasons, Israel than the United States is worried that Iran's nuclear program. even in 2-3 years Iran could proce nuclear weapons. Therefore, Israel has been in Iran for the right to take military operations. It has already been purchas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attack underground bunkers target smart bombs, and bought two from Germany to launch a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s advanced. According to Western media reports, Israeli Air Force Commander Eliezer Shakaidi recent appointment 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ran front," the commander. A lot of resistance through sanctions to weaken the sanctions and isolation of Iran, is the established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is stage. The United States has attempted to Iran refuses to suspend uranium enrichment as an excuse to build an anti-Iraq alliance, and get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impose sanctions on Iran. Because Iran is a major energy exporter, with many large state-owne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EU, Russia, India, among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did not want sanctions against Iran. Furthermore,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has found that Iran does not develop nuclear weapons evidence that the imposition of severe sanctions against Iraq less than legal.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i Lavrov on September 15 reiterated that the nuclear issue of Iraq and Russia's position is that neither ruled out the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on Iran, does not rule out veto the sanctions are possible. Russia deal with the issue of Iran's nuclear trick, first with ambiguous attitude pressure Iran o compromise put into action in the West when Layilang one. United States sanctions against Iran, Russia must cross this hurdle. The EU believed that sanctions would only push Iran more strongly against the state.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with Iran in close contact. Germany, France, Iran, Italy were second, third, fourth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Europe has several big oil companies in Iran bulk business. If Iran sanctions, the EU interests will be the first to suffer from combat. In addition, the EU also believes that the West need not only on the issue of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 with Iran, but also in Lebanon, Iraq, Palestine and other issues with it. Iran sanctions will on the issue with the Western disturbanc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traditionally dissatisfi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particularly in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issues, the double standard. Bush has recently cropped up an "Islamic fascism" wants to persuade the Council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ressed support for sanctions against statement, support for Iran's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I believe that the Iranian Minister Erkki Tuomioja said explicitly that it is not the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on Iran when EU calls for Iran to engage in serious dialogue, through diplomatic means to resolve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Recently, EU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Javier Solana, 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chief negotiator at the talks Editorials and have made certain progress.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consider the peace talks door ajar. 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za Rice on September 11 in Canada with a reporter's question, said, Iran needs prior to the start of negotiations to stop its uranium enrichment activities, even a temporary halt would be acceptable. U.S. ambassador to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representatives suggested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side, the side of the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These stand for peace talks set aside a certain space. China has always been opposed to all forms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advocates a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means to solve the proliferation problem. resolutely opposed to the imposition of sanctions on Iran. September 13, the Chinese representative to the IAEA Board of Governors to consider the Iran nuclear issue, said China hopes Iraq to implemen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and the relevant resolu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ontinue to cooperate ful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resumption of talks. Meanwhile, the Chinese side also hopes other parties concerned to continue to remain calm and exercise restraint, uphold peace settlement. It seems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is still hope for a peaceful settlement.

阅读全文

与伊朗谈判什么时候结束第五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原油宝穿仓中国兜底亏多少 浏览:672
印度到底有多少种动植物 浏览:317
伊朗核原料什么时候能恢复 浏览:684
意大利扎扎现在在哪里踢球 浏览:876
印尼巴士怎么快速赚钱 浏览:914
意大利的牌子有哪些牌子好 浏览:554
印度尼币价格多少钱 浏览:381
临汾哪个超市有意大利面 浏览:766
英国买鞋为什么便宜 浏览:215
sabbia意大利文什么意思 浏览:293
2021年英国冬天冷到多少度 浏览:705
美国为什么暗杀伊朗名将 浏览:668
印度的1000磅等于多少美元 浏览:33
为什么伊朗军舰被击落 浏览:725
伊朗高原为什么叫伊朗高原 浏览:29
印度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36
印度小叶紫檀龙龟多少克 浏览:186
活着就是奋斗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91
印尼半年签证是什么签证 浏览:763
去伊朗买什么机票最好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