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废除美国和西方的武力, 及武力侵略能力, 如果伊朗拥有核武, 美国和西方在常规武力和战略武力将失去优势, 各文明将和平相处或相互毁灭, 世界秩序将重新定位.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强盗拿枪抢劫,它敢抢劫有刀的人, 但敢抢有枪的人吗? 因此, 美国和西方一定会武力攻打伊朗. 中国应在安理会坚决否决任何可能让美国攻击伊朗的议案.
现在的世界极不公平。虽然相关国际法字面上也说各国主权平等,但实际上许多不发达国家的主权问题,却要由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由美国)来决定。美英法帝国主义国家,既有强大的核武装,又有庞大的民用核设施。他们的核武装如何发展,他们的民用核设施如何发展,其他国家没有决定权,连发言权都没有。他们却要来决定不发达国家是否应搞民用核设施,搞哪一部分(例如他们不准伊朗搞民用核燃料发展),搞什么类型(例如他们只准朝鲜搞轻水反应堆型)。他们硬要把朝核、伊核等拿出来“讨论”,以逼迫朝鲜、伊朗等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但不发达国家能提出将帝国主义的核武装问题或民用核设施问题拿来交国际社会讨论吗?不行!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提出应在全球彻底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希望这种泛指方式做到全球无核(武器)化,以彻底消除核武器对全人类的威胁。但美国这个最大核武器国坚决不同意,以保持自己对其他国家的巨大核领先和核威胁。因此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只能后退,不断要求各拥有核武器国家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对此,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以动用核武器相威胁;但美国、法国根本不作承诺,反而大肆宣称他们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即有核威胁、以及率先核打击的权力(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都曾叫嚣要使用核武器,以威胁中朝人民和越南人民)。例如2005年5月的第七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以马来西亚和阿尔及利亚为代表的广大无核国家要求有核国家作出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无条件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这一建议遭到美国的拒绝”。(许辉《“不扩散”效力减弱》,《世界知识》2005年第12期)“广大无核国家要求有核国家作出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无条件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一正义的、强烈的呼声, “遭到美国的拒绝”,也遭到垄断全球国际问题信息传播的美英法媒体的拒绝。它们对这一正义的、强烈的呼声,以及美国对这一呼声的拒绝,几乎未作报道。仿佛世界上没有这一正义的、强烈的呼声, 以及没有美国对这一呼声的拒绝一样。这样,美国无视全球广大国家和人民的呼声,美国为维护自己优势的、首先实施的核打击力,无视全世界人民的安全的丑恶被“自由”媒体用闭口不谈掩盖了。
2. 伊核协议是什么意思通俗一点
伊核协议通俗讲到底是什么呢?美国极盛时期认为二战体系下的利益分配都不满足自己,想要单边主义统治全球,在这种情况下,中东是美国构建全球霸权的最后据点。当时俄罗斯实力严重受损,欧元又被美国打垮,中国尚未构建起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借着911事件,美国蛙跳进入中东,拳打伊拉克脚踢阿富汗,唯一没有沦陷的就只有伊朗了。如果伊朗沦陷,美国的中东计划就再无阻隔,全球利益分配就会彻底掌控在美国一家手中,其他国家再想发展崛起就没有机会了。这种极其险峻的形势下,中俄欧三家联手支持伊朗拥核对抗美国。所以,有些观点非常谬误,伊朗核协议不是伊朗和以色列的问题,也不是伊朗和沙特等周边国家的问题,更不是伊朗和美国人的问题,而是内嵌了全球秩序构建的问题。
庆幸的是,中俄欧虽然各家实力都弱,好在三家当时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明面上各种抗议,暗地里各种绊子,把美国死死拖在中东泥潭里没有前进一步,把如日中天的美国几乎拖垮,白白耗费人力物力,还欠了一屁股债。逼不得已,签订了伊核协议,对抗由此告一段落,美国也由攻势变为守势。
核协议本质是什么?他只是一个平台而已,内容上其实就那么点东西,伊朗不发展核武器换取美国的解禁制裁。就是让美国放弃遏制伊朗,遏制不住伊朗,中东就无法拿下,中东是世界能源中心,战略要冲,拿不下中东的美国就只能是联合国框架下的世界大国,永远不能做到世界绝对规则制定者。
在美国角度看,中东战略是有成功机会的,只要战略得当。虽然有失败的风险,但一旦成功,收益巨大,而且是不能用数字衡量的巨幅收益,粗略估计至少能让美国称霸世界的历史在延续一百年以上。
3. 美国过去有“伊朗门”事件,“拉链门”事件,这个“门”是什么意思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4. 女朋友问你怎么看待伊朗问题,啥意思
朋友问你怎么看待伊朗问题,啥意思?想问问你政治性的问题呗。
5. 伊核谈判是什么,内容具体是什么伊朗想达到什么目的
伊核谈判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遭到伊朗的强烈反对。
伊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六国与伊朗自2008年7月以来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核问题谈判出现了新的契机。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和德)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11月上旬,各相关方再度在日内瓦举行谈判。11月24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
内容
伊朗铀浓缩活动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不安。为避免伊朗将来制造出武器级的“高浓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范。从此,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与是否取消对伊制裁,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较量的关键。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促成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对伊制裁决议。然而,面对西方的制裁,伊朗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反而加速了浓缩铀生产进程。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职以来,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并与国际社会达成和解。伊核谈判峰回路转。与此同时,伊朗明确表示,运出浓缩铀、停止铀浓缩活动都是伊朗的“红线”。伊朗不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伊朗达到目的
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的设限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草案等关键方面的内容。
6. 俄罗斯和伊朗的铀浓缩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请详细叙述
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20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散发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使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伊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活动,并曾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与美国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朗的核能开发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2004年6月底,伊朗在未能说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结束对其核设施核查的情况下,宣布在暂停提炼浓缩铀活动的同时,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1月25日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但伊朗明确表态不会终止铀浓缩活动,并于9月21日宣布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为了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2004年11月初双方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3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伊朗一直坚持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
为了磋商有关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伊朗与德法英3国从2004年12月以来进行过多轮谈判,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今年5月底,双方达成协议,欧盟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提出一个综合计划,以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解决伊朗核问题。
自从7月底以来,伊朗一直敦促欧盟按期递交提议,并多次威胁将重启铀转化活动。8月5日,德、英、法三国代表欧盟向伊朗递交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但伊朗称这一提议“是无法接受的”。8月8日伊朗恢复了在伊斯法罕的铀转化活动。为此,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8月9日举行紧急会议,并以协商一致方式于11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一切核活动,与欧盟继续就其核问题进行谈判,但遭伊朗拒绝。伊朗与欧盟之间有关核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参加第6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重申了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贯立场,并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邀请外国公司参加该国的铀浓缩计划,以最大限度确保该计划的透明性。德法英三国立即作出反应,对伊朗的立场表示失望,并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8日,德法英三国开始起草有关决议草案
7. XXX门事件是什么意思
英语中的这个gate的确源于水门事件(watergate), 水门事件的大体情况就如二楼的高人所言。 这起事件引起了美国民众对美国领导阶层的普遍不信任, 政府信誉扫地。 此后凡是涉及到政治圈内的一些丑闻时间都在这起事件后加一个后缀 gate(意即政治丑闻),比如后来事关克林顿的莫尼卡门( monikagate), 就是指莫尼卡莱温斯基与克林顿的婚外情时间,白水门事件( whitewatergate)据美国《每日新闻》报道,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卷入其中的白水案20日终于结案。 该案件的调查前后持续七年,耗资7000万美元, 使阿肯色州一位州长罢官,在克林顿总统任期内甚至一度被称为“ 白水门”丑闻。 美国最高法院当天拒绝接受阿肯色州前州长吉姆·塔克的申诉。 塔克曾被指控在销售有线电视系统的时候非法逃税, 他请求法庭听其无罪辩护, 因为他认为对他的指控是建立在过期的法律上的。 塔克在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后继任阿肯色州州长。 1996年,因为在另外一桩设计小额商业贷款的案件中被判有罪— —该案件也是由白水案检控方处理的,他被迫辞职。 因为其健康状况很差,塔克从未在监狱中服刑, 而是被判在家拘留18个月。塔克周一称:“在法庭上, 从来没有一个关于律师是如何用一个过期的法律来控诉一个公民是有 罪的报告,这是非常令人失望的。” 塔克的申诉是克林顿时代白水案调查的最后一个遗留物。 尽管塔克的有线电视案与阿肯色州土地发展没有任何关系—— 正是因为该地方所以本案被称作白水案, 但是因为当时塔克在因为商业贷款案被指控, 于是也被卷入其中接受调查。 伊朗门(irangate) 伊朗门事件是和水门事件类似的一个丑闻, 新闻记者把它等同于水门事件,称呼为伊朗门事件。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所谓“圣战” 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国王巴列维于同年10月22日赴美治病之后, 愤怒的伊朗学生要求美国引渡前国王,结果遭到拒绝。 当年11月4日,霍梅尼的军队冲进美国大使馆, 扣压了69名美国外交官,目的是以此为要挟, 换取巴列维回国受审,并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 卡特总统营救人质失败。 但当选总统里根却通过秘密关系与伊朗达成“以军火换人质” 的协议;于是,在他宣誓就职当天,就有52名人质被释放。 1986年11月,里根政府违反国会法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 换回了其余人质。 同时又将出售军火所得款项的一部分暗地里用于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 军。 这一丑闻揭露后,舆论哗然, 新闻记者立即将这一事件比为又一个水门事件,称之为“ 伊朗门事件”。等
8. 伊朗问题具体是什么
核问题,伊朗立足于和平利用核能,但西方国家和受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怀疑伊朗已经具备研发核武器的能力或正在研制可武器,西方就制裁伊朗并威胁军事打击。如果西方对伊朗不产生威胁,伊朗也没有必要发展核武,和平利用核能是世界各国的权利;如果西方对伊朗威胁或要军事打击伊朗,伊朗研发核武也是应该的,西方是只需自己放火,不许伊朗点灯。
9. 最近伊朗和以色列掐了起来,台的知道想了解下这是什么梗,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吗
一方面穆斯林什叶派在中东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壮大起来,威胁到了“世仇”以色列。另一方面,以色列受美国之命带头牵制伊朗俄罗斯,使美国得闲处理朝韩、台湾等东北亚问题。西太平洋东北亚、中东等热点地区,美国都会搅乱,乱中寻找制敌的机会。美国主攻目标是中俄、伊朗,每一步都针对这些被欧美命名为“邪恶轴心”的国家。
10. 伊朗被制裁是怎么回事
美国因为伊朗核问题制裁伊朗。
伊朗核问题于2006年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通过了4份制裁决议,不断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力度。
美国于1980年与伊朗断交后一直对伊实施经济制裁。1995年,美国以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及致力于发展核武器为由宣布对伊朗实施贸易禁运。
但是,伊朗被美国制裁,影响到了中国。因为美国主导的全面制裁空前严厉,更由于伊朗官方为应对外汇短缺的严峻形势,于2018年6月下旬出台覆盖10大类、1339种商品的禁止进口清单,理由是在列商品“非必需且有国内竞争者”。
这些产品大到机器设备,中到纺织轻工,小到瓜子零食,几乎无所不包。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沿岸的伊朗主要港口阿巴斯港滞留约14万吨货物等待清关,其中的大多数在上述清单之列,只有被伊朗工业部门认定为“必需且不妨碍国内竞争者”后,才可被海关放行,这影响到数以千计的中国中小企业。
(10)伊朗问题是什么梗扩展阅读:
一、美国制裁伊朗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作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在中国最大合作代理,融商物流伊朗办事处负责人郭雍表示,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大型跨国船运企业由于需要平衡全球市场这个大盘子,不可能因伊朗一家而丢掉西方市场。但它们留下的市场空白总需要被填补,这对融商物流一类民企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郭雍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现在撤了,而不久之后伊朗局势真的好转了,届时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因其体量和运营管理经验,依旧会是伊朗市场的座上宾,我们民企只能再度白手起家。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坚守,至少这意味着局势再度好转后的先发优势。”
二、美国制裁伊朗包括:
1、对伊朗多家国有和私营银行实施制裁,冻结这些银行在美国的账户和其他金融资产,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同这些银行进行商务往来;
2、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将受到制裁,与伊朗革命卫队或某些伊朗银行有往来的外国银行也将受到制裁;
3、对在伊朗石油或天然气部门工作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4、对参与伊朗铀矿开采、向伊朗出售油轮或向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废止伊朗在美国境内的资金流转许可,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同伊朗有关的资金流转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