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在家伊朗养马怎么养

在家伊朗养马怎么养

发布时间:2022-04-26 10:41:49

❶ 养马需要注意什么

马的视觉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因此,在接近和运用马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然接近马时,不要认为它已经看清楚你是谁
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可达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因此,马能够感觉有什么东西接近它。但马眼球呈扁椭圆形,由于眼轴的长度不良,物象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看物体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马是认识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马时,它分辨不清你是谁。因此,需要以声音向马打招呼,不要以为它已经看清楚了。
2.马容易受到惊吓,就是因为它的视觉很差
马对静态物的视觉感受不如动态物,马对周边静态的动物如蛇、兔等常常发现不了,当这些小动物突然出现时,经常引起马的惊吓感,特别是公马,有时出现突然应激行为,如小躲、惊群,有时会造成人员伤害。马因视觉不良,有时形成较强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马炸群、役马惊车和乘马失控。当马在异地、地况复杂和夜间行动时,要不断地用声音予以安定。
3. 视觉很差也使马的距离感比较弱
马眼位于头部两侧,视野在中央的重叠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动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马所见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弱。在跳跃壕沟或跨越障碍常发生惧怕障碍物,出现惧跳的现象。因此,跨越障碍调教需要时间长,而且要经常重复强化。跨越障碍调教时最好骑手给予适当的其他辅助,帮助它判断距离。优秀的障碍用马,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骑手及时、准确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马后退时,对距离毫无判断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马时,对后肢应当特别警惕。
4. 马虽然视觉差,但夜间视觉可比人类强
马眼底的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人没有照膜),可将透过视网膜多余的光线再返回视网膜感受器,因而视神经的感受量可大于原光的两倍以上。在弱光情况下,由于照膜的反射,使物体清晰度明显提高。因此,马在夜间能清楚地辨别夜路和夜出的动物。夜间骑乘马时马常常打“响鼻”,表示它先发现了夜游的动物或异物,用“响鼻”预以警示。
5. 光的色调和强度,马是能够感受的
强光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经常引起马的不安。因此,运输过程不要有强光。马对红色光的刺激反应强烈,调教、使役中应注意红色物体,防止马惊恐;马对毛色有一定的好恶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一起。马对常见的颜色还会产生条件反射,如对身穿白衣的兽医或采精员出现时会发生相应的反映。
总之,马视觉感受不很发达,远不如嗅觉和听觉。在接近和调教马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声音通知马,不能贸然接近后躯,以防发生危险,特别是蹲下工作,马往往辨认不出人的形象而发生踢人、咬人事故。

❷ 怎样养马

  1. 马匹是素食动物,每日的食量约为体重的3%,它们每天大约吃15公斤食物,25公升水。除了饲草之外,它们还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包括燕麦、玉米片、麦糠等。

  2. 养马过程中,马具是不可少的东西,给马梳理毛发是建立人马关系的良好方式,所以梳子是必备用具。

  3. 缰绳,龙头,在清理粪便需要铁锹,耙子,手推车等也是养马必需品。因为马每天饮水量在20-70L之间,所以准备一个20L 的水桶。

❸ 怎么养马

精饲料

包括农作物的籽实,糠类和各种饼懪类。精饲料含能量高,蛋白质丰富,粗纤维少,容易消化,适口性好,马喜欢吃。常用以下几种:

玉米:玉米含淀粉很多是最好的能量饲料之一。玉米含蛋白质和钙较少,因此在以玉米为主的精饲料中必须补充足够的矿物质。由于玉米中含高浓度的能量和很少的纤维素过多的饲喂容易在胃中黏结,变酸,引起马的消化不良。甚至腹痛。在马的精料中采用等量玉米和燕麦是最好的.

高粱:营养价值接近玉米,可以替代部分玉米,但高梁含有少量鞣酸,略有涩味,适口性较差。单纯喂给高粱,马容易便秘最好与鼓皮豆类混喂。喂碎粒比整粒效果好。

燕麦:粗纤维含量高于玉米和大麦,蛋白质含量比较多( 13% )。燕麦质地疏松,适口性好,长期饲喂不会引起消化不良和便秘,是喂马的好饲料。燕麦最好碾碎饲喂。由于燕麦对马有兴奋刺激作用,因此大量用于赛马。

大麦:营养价值虽低于玉米,但相对燕麦来说它含有较高的脂肪和淀粉,以及含有较高的脂肪和淀粉以及含氮物质,喂时必须碾碎常用来做青年赛马的日粮。

麸皮:麸皮是小麦的一种副产品,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在日粮中皮疏松、体积大、可增加饲料的体积。喂湿皮具有轻度缓泻性,对预防便秘有一定作用,而喂干皮则可使太松软的粪便变正常。

豆饼:豆饼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蛋白质饲料,它含蛋白质40%以上,且品质优良营养全面味道芳香,在日粮中都要加一定量的豆饼,作为蛋白质补充料豆饼还有轻度缓泻作用,多喂会引起腹泻,一般可占精料总量的1 /3

花生饼:花生饼在南方使用较多,它的饲用价值仅次于豆饼、蛋白质和能量都较高。在日粮中可充分利用花生饼作为蛋白质饲料。但花生饼难储存,容易发霉变质,应储存于干燥通风处。

青绿饲料

各种禾本科,豆科青草等都适合喂马,其特点是含水量多(60%以上),富含维生素,容易消化和利用。马都喜欢吃,因此在暖季可适当放牧或补喂一些青绿饲料,但也不能全部喂青绿饲料,以防马匹腹泻。马喜欢吃胡萝卜和苹果在日常饲喂中可适当补充,也可在调教或训练时作为奖励给予尤其是胡萝卜,对运动用马必不可少。

矿物质饲料

对马匹来说,主要是食盐和含钙矿物质。食盐有粒状和块状2 种,块状食盐可放于马厩内一定的位置(如饲槽内或固定于墙壁上等)供马匹自由舔食,粒状盐可拌于精料中。喂给食盐不仅可以补充马对钠的需要,而且可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使马多喝水有助于消化并可预防便秘。食盐量可占精料的1 %。对运动用马来说特别是在高温出汗清况下每天每匹马应添加50-100克食盐。能自由舔食块盐的马一般不会缺盐。含钙矿物质主要有贝壳粉、骨粉等,它们含钙、磷比较多,而且钙磷比例也适当。

饲料的储存、

饲料要存放在饲料间内,并要防雨水、防虫、防鼠、防潮湿等,特别是精饲料必须安全保存。干草应整齐垛好,并用木板或石条等垫离地面,使空气在下面流通以防受潮。精料要储存在储料池(缸)内,或装入袋中整齐堆放在干燥地方,并要经常检查以防受潮发霉变质。

马的日粮配合

根据不同体重、年龄、运动量和不同生理阶段马的营养需要量,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饲料加以合理搭配,配制成马匹--昼夜所需要的各种精粗饲料的总量就叫日粮,这种选择,搭配的过程即日粮配合。凡能全面满足马匹生活生长运动等,营养需要的日粮就叫全价日粮。只有配合出合理的日粮,才能做到科学饲养,提高马匹的竞赛能力。

在配合日粮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饲料,以降低成本;饲料要多样化尽量利用粗饲料和青绿饲料,而精饲料要尽量搭配开以使营养成分互相补充提高利用率,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合理加工调制使日粮新鲜可口.季节不同马匹运动量不同时要适当调整日粮,运动量大时多给精料运动量小时少给精料,最好根据马的不同年龄、不同用途、不同生理状况等,设计配制几种型号的精料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按照配合的日粮饲喂马匹时,要细心观察马的营养状况,粪便颜色及软硬程度消化情况等,还要看马爱不爱吃,是否剩草料过多,如经一段时间饲喂后马的膘情下降,体重减轻,运动时很容易疲劳,就要调整日粮增减不同种类的饲料。尤其是要增加能量和蛋白质多的饲料。运动用马常年舍饲在暖季最好每日每匹马给2 一3 千克新鲜青草或适当放牧,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饲养方法

放牧是马的一种自然饲养方法,草是自然食物。运动用马普遍实行舍饲饲养,舍饲马需要人工饲养来保持健康,故马的健康和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饲养。对于运动用马来说要求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胖,否则都会影响马的运动能力,因此在运动用马的饲养实践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万面。

饲喂品质良好的饲料

运动用马对饲料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草的质量好,粗纤维含量少,无发霉没有被雨水淋泡,喂前要筛净泥土,精料要保持干净、无杂质、无发霉、变质。有霉变和满是灰尘的饲料对马的健康有害特别是被寄生虫或有害物质等污染的饲料。因此切忌饲喂发霉变质和被寄生虫或有害物质等污染的饲料。粉状饲料饲喂时要拌入适量的水。

定时定量少喂勤添

马是单胃草食动物,其胃的容积比较小,食物在胃蠕动和胃液的作用下形成食糜后,在胃内停留时间很短,约4 小时后,胃内容物可全部转移到肠道,当胃处于2 /3 满的时候,对食物的消化最彻底,若食物太多就不能被充分消化而浪费掉了。因为马不能呕吐,采食过多的饲料,易造成胃扩张,严重者有胃破裂的危险。因此马最适于定时定量少。

关于饲喂次数,每昼夜饲喂2 一5 次不限,只要马匹食入营养量足够,同时又适应了所采用的方法即可。通常日喂3 ——4次(包括喂夜草1 次)比较合理。关键在于每次喂量不要过多。要定量饲喂各次饲喂的间隔时间要均匀。且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匹马不能超过8 小时呆在厩内没有东西吃、因此。晚上在厩舍内的马必须有足够的干草吃。每天干草量的一半可在晚上饲喂。这样马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每日的精料在白天分2 一3 次喂给,每次饲喂时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把精料分发到每匹马,勿使马急不可耐地烦燥等待。每天要固定在同一时间喂马,即定时饲喂,不得随意更改饲喂时间,以免破坏马的饮食规律而导致消化紊乱。

依据马匹个体特点进行饲喂

由于马匹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受马的休格大小,体况,运动量,品种,年龄,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马匹个体之间对饲料的采食,消化特胜存在较大差异。没有2 匹对饲养要求完全相同的马。每匹马在采食量、采食快漫、对饲料成分和对某种饲料的偏爱等万面都不相同。因此饲养人员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每匹马的特点,在营养师所设计的平均日供应招的基础上,具体饲喂时应依据每匹马的特点加以调整。经常检查采食情况,了解马对饲料的偏好和习惯从而投其所好满足每匹马的特殊需要,这就是在饲养中常说的所谓个体饲养。对干运动用马来说要依据每匹马的特性和运动强度等采取个体饲养,比如运动强度加大了,日粮也必须随之调整以满足所需能量,运动员减少了或马匹受伤和疾病休息,应适当减少精饲料用增加相饲料来补偿,经常喂燕麦马易兴奋对反应迟钝的马可多喂燕麦等,高能量饲料以促进其活动如果马太瘦需多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太胖则需少的营养,老马消化功能减弱身体状况容易下降需要增加容易消化的饲料;马的品种不同所需营养也不同,纯血马要求精心饲养和可口的饲料来维持其体质,而本地马适应能力较强其生长需大量的粗饲料即可,如果营养太丰富则易患蹄叶炎;马的食物大部分是用以维持其体温,如果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需要增加食物来维持身体所需能量。

饲喂标准

在运动用马的日粮中,精料的饲喂量应随着马匹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大,粗饲料的采食相应减少。一匹成年马每大自由采食的干饲料量(包括相饲料和精饲料)一般为其体重的2.5%左右,如一匹体重600千克的马每天需吃约15千克干饲料(60025%=15千克)才可维持其生命和活动能力。若马匹消瘦可在正常喂量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而过胖的马可适当减少一些。运动用马通常实行的是精料型饲养,以高营养浓度的精料为主要营养来源,再给一定量的粗饲料加以平衡其中所给精饲料量,即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应根据每天马匹调教训练的强度或运动量而定。对休息不运动的马匹可只给粗饲料不给或少给精伺料。

不运动:马匹不运动每天仅喂给优质干草,不给精饲料就可维持马匹的正常状态。

轻度运动:每日有1 小时的运动,主要是慢步和快步,通常日粮的15%为精料。

中度运动:每日平均有1.5小时的运动,包括越障跑步或袭步等,日粮的30%为精料。重度运动:每天有2 小时的运动,包括袭步或参加比赛等,日粮的45%为精料。

极重度运动:如参加定点越野赛、三日赛、长途赛等,精料可占日粮的55%。

精料比例也不可过高,否则会导致马匹消化不良,胃扩张等胃肠道疾病。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马匹所采食的粗饲料都不能低于其体重的1 %。由此可见,粗饲料的饲喂量有一下限,而精饲料的饲喂量有一上限,具体的饲喂量则要依实际倩况而定。

饲喂程序

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日常饲养的习惯而定,有的采用先草、后水、再料、有的采用先水、后草再料。在饲喂前、中、后饮水都不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精饲料应每次平均分喂马对精饲料的采食速度比粗饲料要快得多也可先喂精饲料让马的胃获得一定程度的饱感,然后再喂粗饲料让马慢慢咀嚼,从而延长采食时间,有助于马匹对饲料的消化。若厩舍内设置有分开的料槽和饲草架也可同时添上精粗饲料,让马匹自由选择。每天干草量的一半应在晚上饲喂,这样马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干草可放于饲草架或足够大的饲槽内饲喂或装在大孔网袋里,吊于厩墙上,让马扯着吃也可以。最差的方法是把干草投在厩床上饲喂,干草遭马践踏、粪尿污染而浪费极多,并可能误食寄生虫虫卵。饲喂顺序虽可按各地习’}贯有所不同但经过长期习}贯了的饲喂顺序马匹已建立了条件反射形成一定的规律就不要轻易变动否则会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异致痒病芳牛如确需改今应让马匹逐渐习惯。

饮水

水对马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马匹缺水,会严重影响马的健康,俗话说;“草膘、料力、水精神”这也说明了水的重要性,马厩内要总保持有清洁的新鲜水让马随时可以饮水,在马厩内大多数的供水方法是使用水桶或自动饮水器(目前国内少见)或在马厩内设置固定水槽在外出训练或比赛时要利用休息时间随时给马饮水,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任何,可利用的水源,最好自带水桶避免因使用其他马的饮水用具而发生交叉感染。马匹饮水后不能立即急驱快跑。剧烈运动后的马不要立即饮水,可慢步牵迢待呼吸平稳后再逐渐饮水,此即俗话所说“热马不饮水”无论何时都不要让马匆忙地一口气饮大量的水,要设法使马一口一口地饮。马饮水的温度不能低于6 ,一般以9一1 1为宜,切勿饮带冰的水。

饲喂后不能立即剧烈运动

马匹在采食后,各种消化器官和腺体活动量加大,分泌的消化液增多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以适应消化吸收食物的需要。这时如果立即剧烈运动,大量血液被补充到马体的其他部位就会相对造成消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胃肠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时间延长,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长期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胃扩张等疾病。因此必须在运动前半小时把马喂好,使马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所吃食物,另外饲喂后充满食物的胃在剧烈运动时会压迫隔和肺而影响马匹呼吸。

不能突然更换饲料

因某种原因需要更换饲料时,要掌握逐渐更换的原则,以使马匹消化系统适应新的饲料。大部分饲料和干草都要在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有大量助于消化的微生物,如果突然改变饲料大肠内没有足够的消化新饲料的微生物,饲料就不能被充分消化可能会引起腹痛因此更换饲料时要经过数日逐渐改变,使马的消化系统能逐渐适应新的饲料切忌突然更换。

适当饲喂青绿多汁饲料

运动用马常年舍饲,以喂干草为王。在暖季最好每日饲喂2 一3 千克新鲜青草,有条件也可每天牵马放牧10分钟或给适量胡萝卜和苹果等。

选择优秀饲养员。

马匹良好的饲养还取决于饲养员,靠他们的具体操作和践经验饲养马匹。实践经验是马匹饲养中不可代替的要素。诚实可靠、热爱马匹、有责任心、努力工作是饲养员最可贵的品质只有热爱马匹善待马匹,才能得到马匹的信任。优秀饲养员善于仔细观察每匹马的行为特点和习惯,以此合理调整和改善饲养管理.饲养员的优劣对饲养效果好坏有明显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优秀饲养员要比营养师更重要。一个养马机构可以没有营养师但绝不能没有好的饲养员。不负责任不守纪律的人不能让他们饲养高等级的马。

❹ 马的正确喂养方法是

马的体型不同,营养需求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马每天的采食量都不尽相同。根据它的需要进行喂养,以保证马的健康和匀称。确定马每天采食那些东西,先征求一下兽医的意见,测定它的理想体重。

一养马的注意事项

(1)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可达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因此,马能够感觉有什么东西接近它。但马眼球呈扁椭圆形,由于眼轴的长度不良,物象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看物体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

(2)马对静态物的视觉感受不如动态物,马对周边静态的动物如蛇、兔等常常发现不了,当这些小动物突然出现时,经常引起马的惊吓感,特别是公马,有时出现突然应激行为,如小躲、惊群,有时会造成人员伤害。


二养马的好处

(1)马术业是重点围绕马术运动提供观赏、健身服务的马业发展类型,典型代表国家主要有德国、荷兰等。休闲骑乘业主要是以为户外休闲健身、娱乐骑乘等需求提供服务为重点的马业发展类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2)马被人类驯化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马的用途经历了肉用、乳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和运动娱乐等多个阶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过程。

❺ 谁知道怎么养马吗具体步骤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着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山丹马 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38.5,体长142.3,胸围169.3,管围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连山区,平均驮重100千克时行程200公里,历时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骑乘测验记录1600米为2分11秒;5000米为8分13秒。对侧步1000米为2分11秒最大挽力达455千克,相当于体重的91%。单马驾两轮胶车载重500千克,时速15公里。遗传性稳定。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柏布马 Barb or Berber 柏布马的家乡在古时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吉利亚、利比亚、突尼西亚。现今在阿尔吉利亚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与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场。当地边远山区与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应该还有饲养许多柏布马类型的马。 柏布马是另一种古老的东方马品种,几世纪以来对各种马的品种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许多成功品种。和阿拉伯马(Arab)一样,它在马的品种培育上占有不容否认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却较不为人知,不像阿拉伯马那么出名。柏布马最初被带到欧洲时,常常被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马,因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说阿拉伯语。 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国纯血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实它是一匹柏布马。它是摩洛哥苏丹送给法国国王的礼物,但是法国人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当有名的育种专家葛多芬大公(Load Godolphin)发现它、将他带到英国之前,它在巴黎被当做拉车的马。在比较新的文献中,已将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 Barb”。这个故事已被玛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写成小说“风之王”,并荣获194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金牌奖,好莱坞也拍成同名电影。 特质 柏布马以强壮、耐力超强、速度快、反应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来培育与改善其它品种时,这些特质更显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活泼、漂亮,动作也不够轻快、流畅。有些动物学家认为柏布马起源于史前的欧洲血统,而不是亚洲血统,大家还在辩论它算不算东方马类别。人们总是拿它和阿拉伯马比较,认为他不像阿拉伯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温柔亲切。一样的是强壮,能吃苦耐劳,使得照顾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征 柏布马的外型算是轻型的沙漠马。颈部长度中等,弓弯、强壮。腿精致但强壮且长。跟所有的沙漠马一样,蹄子非常硬。鬃毛与尾毛比阿拉伯马浓密。 头 头长而狭窄,耳朵长度中等,鼻梁有点凸起,眼睛看起来很英勇的样子,鼻孔的位置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马为灰色、黑色、栗色、骝色、与深骝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马血统的才有其它颜色。

❻ 养马要花多少钱和需要什么条件啊

1、必须到非疫区引进马匹,经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检疫,无疫病(并发给检疫合格证、运输证、非疫区证明),方可承运。
2、养马场应符合卫生要求,距生活区200米以上。有粪便、污水处理场所;有染病马隔离室;领取《动物防疫合格证》。
3、符合动物卫生防疫要求:做好卫生、消毒事宜,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做好疫苗注射工作。

❼ 如何养马才能养好

一、怎么养马

1、建造马棚

对于马来说,马棚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他可以在里面休息。建马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冬天的保暖的工作。冬天的时候,马就不需要去户外吃东西了,因为户外太冷了。所以我们从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就开始给马准备干粮了。在冬天也是蛮容易生病的一个季节。我们要注意把自身的变化,出现疾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的发现,并且去帮助他们治疗。

2、分群饲养

种马与肥育马分群饲养,雄雌分开饲养,待发情配种时再放在一起,雄雌种马的血缘关系要远,不断改良、后代品质才会优良,严防近亲交配。

3、喂食

泡过的豆饼、豆粕、玉米面水拌料,夏季一定要看槽喂,掌握好饲喂量,要净槽,以免吃不了剩下的变质。冬季剩余了易解冻。

4、喂水

马每一天需要喝两次水。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在马槽里。放入水之后,有时候马喝不完会结冰。我们要注意把这些结冰的水给清理出去。冬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来给它喂养一些饲料,来提高它的健康。在冬天晴朗的日子,我们还是可以把马放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因为马也是需要新鲜的空气来供养的。

5、防疫

防疫是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按防疫要求适时接种疫苗(马传贫疫苗)驱2次虫,每天清晨必须清除舍内的粪便并冲洗干净,同时也要冲洗饲槽,粪便存放处要远离圈舍,并且是下风头,保持圈舍内外环境卫生,灭蝇、蚊、虻可用4%的福尔林溶液加糖再加苍蝇喜食的米饭等就可以灭蝇、虻,鼠可用鼠药,但绝对不可让马误食,发现死鼠立即烧掉,发现鼠洞立即堵死。定期彻底消毒,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❽ 关于马的驯养问题

- 注意的是马的年龄和健康状态
二马吃的饮食 有青草的季节 多放牧 中 晚 可以加拌食料 并加点补钙的骨石粉
冬季 干草 要洁净 最好能粉碎 粉碎的标准是寸草3刀 早中晚 要饮水 保持马体卫生
三 调教 马有3种步伐 第一种是慢步 就是悠闲的走 第2中是快步 就是小跑 刚学小跑 人会感觉有点颠簸 人的身体要跟随马的步伐节奏 才不会感到颠簸 第3 种是 袭步 就是马飞奔 起来的步伐 人的感觉是比较飘逸 以上是马的3种步伐

如果买会来的新马 没被人骑过 那就需要压马了 意识就是驯马 (注意安全)
要给新马养成良好的 习惯

特别注意的是 不要叫马卧倒 看到卧倒要立即唤起 以免马 内脏 打结

❾ 马的饲养及调训

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有3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
“汗血马”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我国史书中如此称之。

我国马史专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在还奔跑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资料记载,被称为“汗血宝马”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是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一个马种,其先祖是生长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据了解,这种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阿哈尔捷金马还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它的形象被绘制在国徽中央。

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有3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

汗血马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这种马耐渴,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马耐力极好。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一种挥汗如血一般鲜红的宝马,这个消息传回长安,立刻引起轰动。此后,汉武帝连征西域大宛,从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一带)得到了这种有汗血的宝马,并作诗赞美它为“天马”。汗血宝马从此名扬中国。据说,它还是成吉思汗的坐骑。

汗血马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目前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有阿哈尔捷金马,总数量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

汗血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特有的优雅步伐、轻细优美的体形,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这种马完美的身形曲线。据专家们考证,出土于我国甘肃武威雷台的威武、慓悍的的铜奔马,就是根据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马的形象创作的。这尊被郭沫若先生定名为“马踏飞燕”的铜奔马,达到了《齐名要术》中相马的最高标准。一蹄着飞燕、三足凌空,气势夺人,轻盈翱翔,集美感、力量与速度于一身,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中亚马史专家证实,被中国称为“汗血马”的阿哈尔捷金马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最美丽的动物,其画像经常出现在中亚地区各类考古文物中,甚至在已发现的公元前的壁画和器皿上也有阿哈尔捷金马优美的身
==========================
草原"天马"--伊犁马

早在两千一百年前的西汉时期,西域乌孙(即今日的伊犁)就出产良马。据《汉书.乌孙传》记载:"天马来兮从西极"、"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乌孙养马已很有规模了。不仅如此,乌孙国还常常向汉朝的皇帝进贡良马。汉武帝非常欣赏乌孙马的优良品质,并亲笔赐名"天马"。此后,乌孙马便有了"天马"的美誉。"天马"就是今天的伊犁马。
清朝干隆年间,清政府在伊犁各地大力兴办马政。他们建立多处马场,培育良驹,以供军需。清军乘骑伊犁马之后军威大振、所向披靡、声震八方。这项事业对伊犁哈萨克马的改良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伊犁马的形成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岁月,融入了多种优良马种的遗传基因。比如,河套的蒙古马,与乌孙近邻的大宛马,还有从俄罗斯引进的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等优良的马种,都对今日伊犁马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放后,伊犁各县非常重视引进良种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适应群牧条件的乘挽两用型的伊犁马,从此伊犁马的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使其具有体格高大、身躯魁梧、外貌俊秀、体质结实、遗传性稳定、耐粗饲料、抗寒抗病能力强、力速兼备等良好的性能。

新疆地域辽阔,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可利用草原面积7.56亿亩。在历史上,这里曾是沟通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要冲地段。为了“丝绸之路”交通运输之需要,此处养马业发达。

新疆在历史上就以盛产良马着称,远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从西域得乌孙马命名为“西极马”;得大宛马命名为“天马”。据考证,以上命名的马,实际上是哈萨克马的前身,伊犁马的育成又以哈萨克马为母本,所以伊犁马含有“西极马”和“天马”的血统。目前全疆有马100万匹,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区,以哈萨克马为主,还有焉耆马,巴里坤马等。伊犁马为培育品种。马在新疆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在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马产品生产和马术运动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产区概况

伊犁马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地区,中心产区在昭苏、特克

斯、新源、尼勒克,巩留等县。马的总数约有10余万匹。

产区位于天山北坡西段的伊犁河流域。地形东、北、南三面有高山环绕,伊犁谷地向西敞开,受西来湿润气流影响较大,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草场辽阔,具有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产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差异。西部河谷平原区气候温和,降水稀少,属温和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为7.9-9.2℃,无霜期160-180天,年降水量200-350毫米。其特点是春季升温迅速,且不稳定,雨水较多。夏季谷地温度较高,但无酷暑。东部河谷丘陵区降水较多,属温凉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为5.4-7.5℃,无霜期110-160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其特点是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夏季短而温和,多阵雨。昭苏盆地,高寒多雨,属冷凉半湿润区,年平均温度2.9℃,无霜期85-110天,年降水量400-500毫米。

产区共有草场5848万余亩,优良草场占90%以上,牧草繁茂,主要草场类型有: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及低地草甸等。

伊犁马产区既是新疆的主要牧业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粮油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油料、豆类、甜菜等。产区内广阔的优质草场和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为培育伊犁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品种形成

伊犁马是用当地的哈萨克马为母本,以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顿河马等为父本进行育成杂交,培育而成的品种。早在20世纪初,尤其是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当地牧民已开始引用奥尔洛失、英顿〈布琼尼马〉等马种改良当地的哈萨克马,取得了一定的改良效果,初步形成了一个数量多,质量较好的伊犁马雏型。

新中国成立后,在整顿伊犁马育种工作的基础上,于1952-1965年,又陆续引入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马种,对昭苏种马场及其他繁育场马匹,进行有计划的杂交改良工作,制订了以乘挽兼用型为育种方向的育种计划。并且在有计划的杂交改良,获得大量杂种马的基础上,采用边杂交、边横交固定的繁育方式。1963年开始,从杂种马类群中,选取符合理想指标的优秀公母马进行低血横交固定,并加强幼驹培育,逐年增加哈萨克马血液,降低外血影响,收到了良好的育种效果。

在育种过程中,除有计划的培育、选用昭苏种马场的种马外,其他繁育场培育的优秀个体,对伊犁马的选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品种特征

(一)外貌特征

伊犁马具有良好的兼用体型,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紧凑。头秀美、高昂干燥,面部血管明显;眼大有神,额广、鼻直,鼻孔大,有悍威。颈长适中,肌肉充实,颈础高,颈肩结合良好。耆甲中等高长,发育丰满。背腰平直,腰稍长,尻宽长中等,稍斜。胸深,肋骨开张良好,胸廓发达,腹形正常。肩胛长斜,四肢干燥,筋腱明显,关节清晰,肢势端正。系中等长,蹄质结实,运步轻快。鬃、鬣、尾、距毛中等或稍长。有少部分马颈部肌肉欠丰满,前胸发育较差,四肢发育不足,有待今后在育种工作中改进。

毛色以骝色为主之,栗色和黑色次之,青色和其他毛色少见,据1980年对929匹马的调查统计,骝毛占54.7%,栗毛占24.5%,黑毛占17.1%,青毛占1.9%,其他毛色占1.8%。

(二)体尺、体重

伊犁马体尺与国内其他马相比,为我国较大的马种之一。胸围较大为其突出的优点,胸围比体高大25~35厘米,具有力速兼备得优良品质。

表1伊犁马体尺单位:厘米,千克

匹数
体高
胸围
管围
体重
体尺指数

胸围
管围

成年公马
57
148.33±0.68
171.33±0.91
19.46±0.10
412.36±4.66
115.5
13.2

成年母马
304
141.00±0.31
166.62±0.47
17.55±0.02
373.44±2.66
118.1
12.5

四、生产性能

(一)骑乘速力和持久力

伊犁马力速兼备,其工作能力可以三河马媲美。骑乘速力:1000米为1分13.6秒,1600米为2分8.7秒,3200米为4分25.3秒,50公里为1小时42分31秒。

(二)挽力性能

伊犁马两匹拉四轮槽子车,载重3000公斤,在土路和石子路面行进20公里,需1小时31分;载重1200~1500公斤,使役每日8~10小时,行30~40公里,可持续3~4天。最大挽力400公斤,约为体重的92%。

(三)产乳性能

据1980年6月底和9月底,,对11匹伊犁马母马挤乳量测定,成年马除供幼驹哺乳外,每天还可挤乳5.4公斤,按牧民习惯挤乳期120天计算,每匹可挤乳648公斤。

(四)产肉性能

据1980年11月至12月上旬在昭苏种马场,昭苏县天山牧场屠宰测定未经肥育的三岁半母马4匹,六岁半母马3匹,十岁半母马4匹,结果如表2。

表2伊犁马产肉性能测定单位:公斤

年龄
匹数
性别
屠前体重
胴体重
肉重
骨重
肉脏重
屠宰率
净肉率
骨肉比

3.5岁
4

333.50
183.93
146.62
37.31
35.99
54.50
43.44
1:3.93

6.5岁
3

361.17
195.43
160.34
35.08
38.37
54.11
44.39
1:4.57

10.5岁
4

374.10
189.45
149.64
39.83
40.99
50.64
40.06
1:3.76

据对六岁半母马肉成分分析结果:水分占48.82%,干物质占51.18%(粗蛋白16.89%,粗脂肪31.94%,灰分0.85%〉。每公斤马肉产生热能为16.59兆焦耳。马肉样取自第9-11

肋骨间除去背最长肌后的余下部分。

五、繁殖性能

公、母马3周岁时开始配种。小群配种时,用3~5岁公马,公、母比例为1:10~20,6~6.5岁公马,公、母比例为1:25~35;个别公马至20岁,尚能保持良好的配种能力。在群牧条件下,对母马进行人工授精,受胎率80%左右,母马终生产驹10~l2匹。母马发情周期为17~21 天,妊娠期323~337天。

幼驹初生时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62%以上,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56.79%,体长、脚围相当于成年马的45%以上;生后一周岁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87.98%,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82.74%,体长、胸围相当于成年马的76%以上;2周岁的体高和管围达到成年马的94%,而体长和胸围达到成年马的89%;至4~5周岁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六、适应性

伊犁马长期生活在终年放牧的饲管条件下,锻炼和保持了哈萨克马的优良特性。能适应海拔高、气候严寒的自然环境,耐粗饲,抗病力强,擅走山路,冬季能刨开40-50厘米厚的积雪采食牧草。冬春枯草季节体膘下降,但到夏秋牧草茂盛时期能迅速恢复体膜。伊犁马曾广及到全国16个省〈区〉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下,能较好地适应各地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方式,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品种。

七、评价和展望

伊犁马是在群牧饲养条件下,通过长期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数量较大的品种。它具有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的品种特征和较为稳定的遗传性。具有力、速兼备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繁殖性能。耐粗饲、抗病力强,有较广泛的适应能力。它是我国优良兼用马种之一。伊犁马能适应我国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上的需要,并已被不少省区引为种马,对我国马匹育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伊犁马的品种现状和当前在养马生产、育种及马匹销路上的实际状况,需采取适当控制数量,努力提高质量,加强保种工作等措施。伊犁马的育种工作,应向乘挽兼型的育种方向发展,适当的培育马术运动用马,积极改善放牧和补饲管理,加强幼驹培育,搞好品系繁育,扩大伊犁马的用途,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❿ 私人养马需要什么手续

私人养马需要什么手续

1、根据2010年1月4日农业部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马属于家畜。依规应当符合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3、根据l国家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办养殖证的养殖企业或个人需先填写申请表,提供与养殖规模适应的资质证明材料,包括建设方案、承包合同或者用地证明等。经当地乡村同意后,报县农业局汇同环保、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进行资料审核和现场勘查,并提出初审意见后再进行办理

养马场投资要多少

与马场的规格有关,一般一个小型马场需投资几十万倒一百多万,中型的马场约需投资几百万,大型马场约需投资几千万。、。

阅读全文

与在家伊朗养马怎么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意大利上班把东西给吐了怎么办 浏览:359
意大利男人的哪里很粗 浏览:277
在印尼怎么样能从网上买飞机票 浏览:972
到印尼奥比岛怎么走 浏览:682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移民印尼 浏览:774
伊朗为什么不能世俗化 浏览:231
中国梦酒厂原浆多少钱一瓶 浏览:939
在中国人有多少 浏览:253
在印度租赁厂房如何操作 浏览:21
印尼哪里有痛风药买 浏览:986
移动电话在伊朗怎么用 浏览:734
意大利皮埃尔蒙特属于哪个州 浏览:936
印尼这次海啸能死多少 浏览:464
印度谷螟怎么分公母 浏览:113
阿富汗四国会议为什么没有印度 浏览:658
印尼和印度尼西亚有什么区别 浏览:974
在英国打工怎么才是合法 浏览:99
什么是芭蕾意大利转 浏览:852
佛教是多久传进中国的 浏览:602
意大利vs土耳其直播哪里看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