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美国要制裁伊朗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当地时间8月7日零时起,美国正式启动对伊朗新一轮的经济制裁。这是作为今年5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回应。制裁消息一出即引起伊朗强烈反弹,伊朗拟在特殊情况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就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的演习。
② 美国准备与伊朗达成一份什么协议
特朗普:美国准备与伊朗达成一份真正的核协议。
7月25日消息, 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社交网站上“撂狠话”,警告伊朗不要威胁美国,否则“后果严重”。不过,他24日表示,认为还是有可能协商出让伊朗走向无核化的协议。
7月22日,伊朗总统鲁哈尼隔空警告特朗普“不要玩弄狮子的尾巴,这只会招致后悔”。当天晚上,特朗普在社交网站强硬回应称:“永远不要威胁美国,否则你将重蹈历史覆辙。我们将不再忍受你的任何暴力或死亡威胁。小心点!”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但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国际社会将解除对伊朗实施的制裁措施。
特朗普在今年5月8日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目前,伊朗仍留在伊朗核协议之中,而且已经多次拒绝美国提出的重谈协议的要求。
来源:中国新闻网
③ 解除所有制裁换伊朗谈判,美国为何态度转变如此迅速
这是因为现在伊朗保持着一个非常强硬的姿态,并且对于美国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必须要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状态。因为在明年要面临美国总统选举的问题,所以美国总统特朗普必须把全部心思放在总统选举上。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军事冲突的话将会使得美国政府面临非常大的舆论压力。并且军事冲突也会严重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最近这些日子伊朗一直展现出了非常强硬的姿态,非常有可能会爆发军事冲突,所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才会选择和美国进行谈判。
④ 美国总统对伊朗表示别再威胁美国,否则终结伊朗,美国真的会这样做吗
其实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伊朗表示别再威胁美国,否则将会终结伊朗。这个事情谁也不好说。只不过这一场战争,如果他有完善的考虑的话,这一场战争不会打起来。因为现代战争一旦打起来那僵尸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但是当被惹恼的时候,他也有可能怒急攻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所以这个现在没办法确定。
单独退出伊核协议,退出就退出其他国家也没有说什么,主角伊朗也没有说重新启动核子研制,人家还是愿意留在伊核协议里。可是美国又是派几个航母舰队,隐形轰炸机到人家门口封锁出口原油,断人家的生路。为了生路为了自卫人家想部分退出伊核协议,总统先生竟说别威胁美国。
⑤ 特朗普警告伊朗说了什么
特朗普9日表示,如果伊朗重启核计划,伊朗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特朗普警告伊朗不要重新启动其核计划,伊朗要么将会坐下来谈判,要么“将发生点什么”。周二,德特朗普宣布他决定退出伊核协议,并承诺将对伊朗的恢复最高级别经济制裁,以应对伊朗制定的核计划。
英法德反对美国退出(资料图)中国外交部周三对美国的决定表示遗憾,指核协议有利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中东和平稳定。外交部指中伊一直保持正常经贸往来,中方将在不违反自身国际义务的前提下,继续与伊朗的务实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则证实,伊朗有履行核协议中的承诺。
据了解,由伊朗和5+1国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以及德国)以及欧盟在2015年签署的JCPOA协议,规定逐步取消对伊朗的国际制裁,以换取德黑兰遏制其核计划并允许检查其核设施以确保该国核能被用于和平目的。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德黑兰多次遵守该协议,法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也试图阻止美国退出,但特朗普仍决定退出该协议。
⑥ “美国政府是全球头号罪犯和恐怖分子”,伊朗总统说这话到底有何凭据
美国奉行的政策一直都是霸权主义,所以美国这样的政治方式让美国的国际印象十分糟糕。首先就是美国多次发动针对主权国家的战争。其次就是美国多次发动了针对主权国家的武装颠覆活动,推翻了很多正常的政权。最后就是美国将伊朗革命卫队列为了恐怖分子,所以为了和美国针锋相对,伊朗总统才有了这样的言论。
最后就是美国总统之前曾经发表过言论,宣布伊朗的总统卫队是恐怖分子。但是伊朗是主权国家,其总统卫队属于伊朗的国防军队,怎么能被定义为恐怖分子呢?这次伊朗总统这样宣布也表达出了和美国针锋相对的意思。
⑦ 什么是美国伊朗门事件
“伊朗门”是美国里根政府的一项丑闻事件为查清事件真相,1987年5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从1987年5月5日至8月3日就“伊朗门”事件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委员会共进行了41天的听证,历时250个小时,查阅数十万份有关文件、官方证据1059件。有29人出席作证,其中包括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助手诺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前任麦克法兰和退役空军少将西科德,以及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格和司法部长米斯等。为了促使知情者提供有用的证词,委员会同意给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以有限的豁免权。
第一天作证的是西科德。这位飞将军原来拒绝作证,这回却是口若悬河,有问必答。从5月5日至7日,接连3天,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背景都说了出来。
西科德承认他和诺思共同控制了在瑞士银行秘密账户上的大约3000万美元。美国以3000万美元的要价向伊朗出售价值2000万美元的武器,美净挣1800万美元的利润。他承认这笔钱中有350万美元转交给尼加拉瓜政府军,350万美元用于向伊朗运送武器,100万美元用于其他开销,800万美元在瑞士银行账户上,另有200万美元去向不明。他说:“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国会明令禁止向尼反政府军出售武器期间进行的。”他还说他有时同前中央情报局长凯西讨论他的活动,经常同诺思接触。他认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义进行活动,并得到政府支持的。
5月8日至11日,麦克法兰作证。人们知道他曾经三缄其口,最后服用过量安眠药以求解脱,可谓“里根铁杆”。但他这次却出乎人们意料。他证明说:“在国会作出禁止向尼反政府军提供援助的决定以后,里根仍然要求政府继续提供援助;诺思虽受我领导,但他与中央情报局已故局长凯西来往密切,关系非同寻常。”他还证明,支付200万美元作为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释的赎金是里根亲自批准的。但里根对此一直坚持说他已“记不清了”。
7月15日,轮到波因德克斯特作证。他显得神情紧张、六神无主。他在回答问题时常常闪烁其词,并不时地猛吸烟斗。他说:“作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可以随时面见总统,向他汇报国内外的事情。”关于向伊朗出售武器以交换人质一事,他说:“凯西1985年11月曾送来一份备忘录,经我提交总统签署。”一年以后,“伊朗门”事件曝光,为了保护总统,使之免受牵连,他亲手将这一文件销毁。关于向尼反政府军提供援助问题,他说这是诺思出的“好主意”,但经过他批准。他相信总统也会批准这个“好主意”。不过,他深知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所以没有报告总统,以便将来曝光可让总统矢口否认。他最后强调:“我批准将款项转移给尼反政府军,是在忠实地执行里根的中美洲政策。”
在29名证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出风头的算是诺思中校了。
7月7日至13日的某一天,荧屏上的画面分为两半:右边是里根总统,微笑着缓步走过白宫南草坪挥手向人们致意,然后跨上直升飞机的舷梯,向立正致敬的陆战队士兵行了个礼。画面左边是陆战队员诺思中校,坐在参议院的证人席上,倾身向前,凝神聆听提问。那狡黠的眼睛时而充满哀怨,时而又闪出凛然的光芒。
随后,里根飞走,诺思的形象支配了整个荧屏。
电视观众瞪大眼睛注视着眼前这位“爱国英雄”。
诺思说,他曾起草了5份备忘录送给波因德克斯特,要求总统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政府军。后来他又四处活动,指挥行动。5份备忘录中有4份被他销毁,剩下的一份没有留下里根总统批的字迹。
诺思接着说,早在1984年,凯西就介绍飞将军西科德来负责向伊朗出售武器事宜,后来又是凯西要西科德管理武器交易的帐目,并将盈余款项转给了尼反政府军。凯西后来还曾交给诺思一本总账,上面记录有援助尼反政府军和其他秘密行动的资金流动情况。由于一次事故原因,凯西要诺思赶快清理文件,这本总账及一批文件被销毁了。在诺思被解职的当天,凯西又叫他销毁了一大批文件。
但是凯西生前却宣称他不知道诺思在干些什么。凯西在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从何处得到资助,中央情报局毫无知情。”这与诺思的证词大相径庭。
此外,诺思还承认他1986年11月中旬参与伪造了一份“伊朗门”行动的大事记,以“帮助”国会调查委员会的调查。麦克法兰、波因德克斯特、凯西、米斯等都知道他掩盖真相的原因。
诺思在听证会上口口声声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司批准的。”这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他的上司波因德克斯特身上。他是否把诺思的5份备忘录统统给扣押了,并以这种方式让诺思自由活动?
听证会上,诺思绘声绘色和掷地有声的证词,特别是他的“坦率”态度赢得了5000万美国电视观众的心。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了他的“真诚”,他成了“爱国者”,成了集美国人的全部价值观(责任、荣誉、国家)于一身的人物。
其他作证者不一而列。
调查委员会领导人在听证会结束时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伊朗门”事件是个“充满欺骗、口是心非和漠视法律的、使人寒心和使人沮丧的事件”。
美国人对听证会的评价则是一出前紧后松、有头无尾的电视“连续剧”。“伊朗门”事件的两位主角诺思和波因德克斯特已经把主要责任承担下来,使白宫如释重负。一些配角虽然也从不同角度补充和验证了若干细节,但都没有透露出任何带有爆炸性的内幕。“连续剧”是在没有达到高潮的气氛下收场的,在观众脑海中存在的若干悬念,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这也许将永远是一个谜。
⑧ 为何美国总统求巴西调解与伊朗矛盾
如今伊朗伊斯兰革命已经过去40年了,但美伊两国的关系仍然没有解冻的迹象。虽然经过漫长的谈判,在2015年美国和伊朗达成了《伊核协议》,美国也解除了对伊朗的部分经济制裁。但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他立即废除了《伊核协议》,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搞得双方关系依旧剑拔弩张。
其实美国最初并不敌视伊朗新政府,虽然在霍梅尼的统治下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要颠覆伊朗新政权,因为美国的盟友中有好多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例如:沙特、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巴基斯坦,其中沙特等海湾国家至今都还奉行君主专制,而今天的伊朗起码还可以选总统,比沙特民主多了,因此制度并非美国与伊朗矛盾的主因。
反而是伊朗在革命之后就一直看美国不顺眼,并一直扬言要将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这才使得美伊关系迟迟得不到修复。
⑨ 美国要解除所有制裁换伊朗谈判,特朗普翻脸为何如此快
美国要解除所有制裁换伊朗谈判,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发推文否认了鲁哈尼的这一说法,其中,特朗普强调美国是强势的一方,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与伊朗不成对等优势,让美国让步,是不可能的。
伊朗和美国对峙状态依然继续,未来的美伊冲突依然有很大可能性,胡塞武装可能还会时不时地袭击沙特的石油设施。也只能说美国和伊朗都缺乏相对的对话弹性,双方都不愿意让步,最终还是继续僵局。美国和伊朗和平对话任重而道远。
⑩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政府将加重对伊朗制裁,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三宣布,在对美国官员说伊朗可能卷入对沙特石油设施的袭击中的第一反应中,他说将对伊朗实施实质性的新制裁。
特朗普在一条推文中说:“我刚刚指示财政部长大幅增加对伊朗国家的制裁!”
美国已经实施了广泛的制裁,这些制裁已经使伊朗的经济瘫痪,包括试图关闭其主要的石油出口产业。
特朗普尚未对上周末沙特石油设施的无人驾驶飞机或导弹轰炸伊朗一事负责。美国政府在没有证据的认为伊朗有责任。这恐怕还是想打击伊朗。美国这一新制裁毋庸置疑会使局势加剧恶化。可令伊朗军民愤愤增加美伊谈判大门的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