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国“摩洛哥”差点让“一战”提前9年爆发,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一战之前的世界,那我觉得没有比“一触即发”更为贴切的词汇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在一战之中,法国德国英国俄国等国家,投入了上千万人在战场上浴血拼杀,不过这场战争的爆发却似乎很“偶然”,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地利皇储被一个塞尔维亚热血青年刺杀,然后整个世界陷入战火。听上去,很玄幻。
不过实际是,这场世界大战其实早在9年之前就可以爆发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9年之前世界陷入空前危机的原因,是一个北非小国——摩洛哥。
上图_ 德皇威廉二世 夫妇
1906年1月14日,在西班牙的阿耳黑西拉斯,英美法俄德意奥匈等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召开,这会议只有一个主题——解决摩洛哥危机。
当时德国论打仗肯定是不怕法国的,但是这个时候它猛然间发现,英美俄意都支持法国,只要奥匈支持自己,外交上过于孤立。
所以德国不得不暂时退让一步。但是这次摩洛哥危机背后折射出的是世界局势的一触即发,世界大战已经成了定局,只要有稍微改变平衡的风吹草动就足以打破表面的和平。
文:三清妙音
② 阿兹蒙为何选择退出伊朗国家队
3岁的伊朗球星阿兹蒙在INS上宣布了自己退出伊朗国家队的消息。阿兹蒙此前随队征战了俄罗斯世界杯,球队小组赛1胜1平1负遗憾出局。
摩洛哥时隔二十年重返世界杯,队中拥有多名效力于西甲,意甲和英超等超级联赛的球员,实力不可小觑。此外,在世界杯的准备方面,摩洛哥同样十分重视,自3月份开始,摩洛哥陆续与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斯洛伐克以及爱沙尼亚等5支球队进行了热身赛,取得了4胜1负的不败战绩,竞技状态相当出色。
伊朗向来是亚洲足坛的强队,他们参加了最近4届世界杯中的3届比赛,相比于连续缺席了5届世界杯的摩纳哥,伊朗显然更像一个世界杯常客。斩获荷甲金靴奖的贾汗巴赫什无疑是伊朗队中最知名的球星,但从整体实力来看,伊朗仍然有所欠缺,他们4次参加世界杯仅仅取得一场胜利。热身赛方面,伊朗在对阵立陶宛这样的弱旅时也仅是1-0险胜,要知道,立陶宛可是连中国男足都远远不如的存在。
来源:东方网
③ 摩洛哥出局原因是什么
北京时间6月20日,世界杯小组赛B组进入到第二轮的争夺。比赛仅仅进行到第4分钟,C罗就完成头球俯冲破门。经过90分钟的鏖战,葡萄牙凭借这粒金子般的进球,葡萄牙最终1-0击败对手。2场比赛包揽本队4粒进球,为球队带来4分,C罗对于就是上帝,就是救世主。
而摩洛哥2场比赛全部落败,2场积0分。由于葡萄牙目前积分来到4分,伊朗和西班牙的比赛出现任何结果,必然有一支球队的积分在4分或4分以上,因此摩洛哥遗憾成为本届世界杯第一支被淘汰出局的球队。
中场核心齐耶赫也蹲在了场地中央,这场比赛他在上半场的发挥比较出色,但还是缺乏他在荷甲助攻王时期的传球准度。比赛临近结束时,他有一次很好的助攻机会,但由于力量太轻,他的传球被破坏。这位年仅25岁的摩洛哥中场核心,依然有机会在下一个4年发光发热。
④ 为什么和伊朗断交
1、沙特等几个国家是美国的小弟
2、沙特是逊尼派的伊朗是什叶派
3、沙特支持伊斯兰国伊朗自持叙利亚政府
请采纳
⑤ 沙特 巴林和伊朗断交我能理解,苏丹又是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民族和语言等的差异: 阿拉伯人指以阿拉伯语作为他们的母语的人民。阿拉伯人形成阿尔及利亚, 巴林, 埃及, 伊拉克, 乔丹,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亚, 摩洛哥, 阿曼,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苏丹, 叙利亚, 突尼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和也门的人口的大多数。阿拉伯世界包括北非和大多数中东(除了土耳其, 以色列 , 和伊朗)国家。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公元前2000年后出现印欧血统的伊朗人。总人口6390万(2000年4月估计),波斯人约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还有阿拉伯人及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⑥ 摩洛哥伊朗因为什么断交
4月的最后一天,多米尼加共和国闪电宣布与台湾“断交”。当地时间5月1日,摩洛哥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
原来,在被摩洛哥视为关乎国家“最高利益”的西撒哈拉地区独立问题上,伊朗被指责踩了红线。
5月1日,摩洛哥外交部长纳赛尔•布里达宣布与伊朗断交时,指责后者通过其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向致力于争取西撒哈拉地区独立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组织运送武器。他还特别强调,断交的决定与当前的国际或地区事态发展并无关系。
众所周知,西撒哈拉地区是一个争议地区。它地处非洲西北海岸,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接壤,面积约为26.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小。
就在一个月前,摩洛哥政府向联合国报告,“西撒人阵”武装人员进入由摩方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违反受联合国监督的停火协议,希望联合国叫停这些挑衅行为。
类似这样,双方的关系依然剑拔弩张。这个时候,摩洛哥拉黑支持自己“敌对势力”的伊朗,也不难理解。
再看“被断交”的伊朗方面。目前伊方还未对摩洛哥本次宣布断交做出回应。
说句不厚道的话,摩洛哥宣布断交对伊朗而言,应该不属于特别坏的情况。毕竟,伊朗之前遇到过更糟的情况。
来源:北京青年报
⑦ 摩洛哥队和伊朗队有哪些历史对战
摩洛哥队和伊朗队在历史上仅交战过1场,在一场友谊赛中互交白卷以0比0的比分战平。
伊朗:
世界杯参赛次数:4
世界杯最好成绩:进入世界杯32强
参赛时间:1978、1998、2006、2014
FIFA排名:32
2017年6月12日,伊朗以亚洲区12强赛A组第一,获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摩洛哥:
世界杯参赛次数:4
世界杯最好成绩:1986年进入十六强
参赛时间:1970、1986、1994、1998
FIFA排名:40
2017年11月11日,摩洛哥国家男子足球队以非洲区最终阶段C组第一,获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7)为什么摩洛哥要与伊朗断交扩展阅读:
伊朗队成立于1920年,1948年加入国际足联,是伊朗的国际大赛足球代表队,由伊朗足球协会管理。伊朗是亚洲的顶级强队之一,他们的主场是于1970年代兴建的阿萨迪体育场,容量超过10万个。伊朗队的球衣赞助商是adidas。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伊朗同处B组,伊朗最终积4分位列小组第三无缘出线。
摩洛哥队(阿拉伯语:منتخب المغرب لكرة القدم),别号“亚特拉斯雄狮”(Lions de l'Atlas),是非洲国家摩洛哥男子足球国家代表队,由摩洛哥皇家足球协会负责管辖。
2018年世界杯B组首轮,摩洛哥0比1负于伊朗。第二轮小组赛,摩洛哥0:1不敌葡萄牙后,两战积0分的摩洛哥成为俄罗斯世界杯第一支出局的球队。小组赛末轮摩洛哥2-2战平西班牙。
⑧ 请问有知道关于伊朗与美国为什么断交的吗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西方文明与宗教专制的斗争,从1979年伊朗发生所谓的“伊斯兰革命”起,到现在,越演越烈。
伊斯兰革命
25年前的这个时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国家,赢得了伊斯兰革命胜利的穆斯林们最终选择并在伊朗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国家政权、法制法律以及社会生活三方面彻底伊斯兰化的共和国时代。
由亲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25年后,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⑨ 摩洛哥和伊朗断交,是因为双方领土问题出现分歧了吗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争议从何而来?
我们需要把时间转到1973年5月,为了彻底结束欧洲在西非洲的殖民统治,西非洲大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相继介入西班牙殖民地西撒哈拉的独立运动。
并成功逼迫西班牙于1975年11月14日签署了《马德里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西班牙放弃对西撒哈拉,但西撒哈拉人并没有得到跟同时期大多数殖民地一样的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机会。
因为西班牙在放弃的同时承认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对西撒哈拉的所有权。但由于这个“分治协议”并没有得到西撒哈拉人的普遍同意,所以上述两国对西撒哈拉的统治并不愉快,西撒哈拉人的反抗此起披伏。
1976年2月7日西撒哈拉人还搭建起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决定跟摩洛哥、毛里塔尼亚死磕到底,1979年毛里塔尼亚由于自身陷入政治危机,率先扛不住,退出了对西撒哈拉的争夺。
但它的退出并没有缓解任何局面,摩洛哥当即出兵将原毛里塔尼亚控制区控制,随即西撒哈拉形成摩洛哥控制四分之三对峙仅拥土四分之一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对于二者的长期对峙现象,联合国曾多次将双方拉在一起谈判,但双方态度都很坚决,摩洛哥认为西撒哈拉就该是它的,而西撒哈拉人民想独立自主。
在如此“南辕北辙”的坚持之下双方几乎完全谈不拢,因而至今双方都还在互相对峙着,且摩洛哥方面还越来越强势。前文可见为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当摩洛哥认为伊朗支援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时,当即果断表态“断交”,毫不畏惧伊朗地区大国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