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情报组织的名称叫什么
伊朗情报组织拥有一套庞大而复杂的情报机构,国家情报与安全部(萨瓦克)为其情报组织的一个机构,为最高机构;其他情报机构有有革命卫队情报分析部,伊朗革命委员会情报鉴定中心,国防军的情报部门等等不下十个相对独立而又互不统属的情报分支机构名称。政府,伊朗革命委员会,国防军,革命卫队都有相对独立的情报分支,互不统属,各自向特定领域朱,国家情报与安全部,革命卫队的情报分析部,伊革会的情报鉴定中心,国防军的国防情报部门等等不下十个单位则从事其特定方面的情报工作。伊朗很重视情报工作,其各情报机构公开的人员多达2万多人,国家情报与安全部(萨瓦克)较公开有一万多人的公开勤务人员和数不清的隐蔽服务成员。
㈡ 人民圣战者组织的组织目标
“人民圣战者组织”,原本是伊朗反对巴列维王朝统治、反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入侵的一支政治力量。然而在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不久,该组织与霍梅尼领导的政治派别很快便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由于力量处于弱势,其领导人与部分成员被迫在1981年逃亡法国,而留在国内的成员则惨遭霍梅尼政权的镇压。从那时起,“人民圣战者组织”便以推翻霍梅尼政权为其目标,成为伊朗最主要的反政府派别。
1986年,法国为了与伊朗发展关系,以换取伊朗帮助解救9名被黎巴嫩真主党扣押的法国人质,将“人民圣战者组织”领导人马苏德·拉扎维驱逐出境。当时“两伊战争”打得正酣,于是拉扎维一头扎进了伊拉克的怀抱,心甘情愿地当起了萨达姆的一个马前卒。换得的回报,是伊拉克成为了“人民圣战者组织”的大本营。而与此同时,该组织的一些成员则继续留在了巴黎,悄悄地发展其政治势力。
自此,在萨达姆的庇护下,“人民圣战者组织”开始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并频频越过两伊边境对伊朗发动偷袭行动。据伊朗政府统计,过去十几年来,该组织在伊朗境内制造了500多起谋杀事件。
作为心头大患,伊朗政府不仅将“人民圣战者组织”视作反政府武装,而且早就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而“9·11”事件后,随着全球反恐斗争的不断高涨,本来就声名狼藉的“人民圣战者组织”由于和萨达姆搅在一起,在2002年也先后被美国和欧盟扣上了国际恐怖组织的帽子。
㈢ 全球的恐怖分子,有哪些组织。名称分别是什么
阿布-尼达尔组织:巴勒斯坦的一个恐怖组织。
哈马斯运动:亦称伊斯兰抵抗运动,属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
真主党:黎巴嫩的亲伊朗派恐怖组织。
人民圣战者组织:伊朗的反对派。
伊斯兰组织:埃及的圣战者组织。
北非
伊斯兰武装组织: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组织。
亚洲
奥姆真理教:日本的邪教组织。1995年策划并制造了东京地铁毒气事件。
哈拉卡特-安萨尔组织:争取让克什米尔并入巴基斯坦的一个伊斯兰组织。
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为争取泰米尔人独立而建立的一个以爆炸和枪杀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民族解放组织。
欧洲
民族和自由组织:西班牙巴斯克的分裂组织。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土耳其的库尔德分裂组织,其头目奥贾兰被捕。
拉美
图帕克-阿巴鲁革命运动:1997年突然闯入日本驻秘大使馆,劫持参加使馆为庆祝日本天皇寿辰而举行的晚宴上的人质。
㈣ 美军驻伊基地遭火箭弹袭击致3死,发动本次袭击究竟是什么武装组织
美国在伊拉克的基地又遭到袭击了,这已经是美国军队不知道第几次遭到袭击。而且换句话来说,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越来越多,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也开始经常遭受到袭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美国军队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能够解决如何和伊拉克人和平共处这个问题。其次就是伊拉克境内还有非常多的反政府武装和反美武装,这些武装经常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对美国军队的驻地进行袭击。最后就是这些反政府武装开始越来越多的得到伊拉克当地人民的支持。
最后就是这些反政府武装开始越来越多的得到伊拉克当地人民的支持。毕竟由于美国军队对于伊拉克当地人的一些暴力行径,导致许多伊拉克人开始出现了非常多的反美情绪。所以最终许多伊拉克人民开始暗中支持反美武装,提供情报或者是提供帮助。
㈤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
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伊朗伊斯兰议会是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军事制度:
伊朗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两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军队总司令、卫队总司令、国家计划和预算组织主席及外交、内务、国防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宪法规定政教统一,宗教领袖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是领袖领导下的军事决策机构,成员有总统、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及领袖指定的两名顾问。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㈥ 伊朗革命卫队和伊朗常备军有什么区别
1979年伊斯兰革命结束后,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并不信任曾经效忠巴列维王朝的正规军。他当时下令对军队进行“大清洗”,强调军队应该是“伊斯兰和人民的军队”。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伊斯兰政权,霍梅尼于1979年6月下令成立一支具有宗教属性的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革命卫队因在战争中冲锋陷阵,而从“准军事”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具有“海陆空三军”力量的精锐部队。与此同时,革命卫队因其具体执行霍梅尼“革命输出”的政策,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据美国媒体报道,黎巴嫩真主党是由革命卫队情报机构与黎什叶派联手创立的,并长期接受革命卫队的训练。革命卫队还向别国30多个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军事组织提供指导,其中包括“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在内的组织。 伊朗正规军负责保卫国家,革命卫队则负责保卫伊斯兰政权。因此,伊朗政府更倚重于革命卫队。目前,伊朗正规军的人数大约有50万人,革命卫队约12万人,虽然人数不如正规军,但据说革命卫队还领导着上百万人的非正规军“巴斯基”,即民兵。记者发现所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伊朗官员以及工作人员均为“巴斯基”。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政府人员都在革命卫队的领导之下。从军事力量上看,革命卫队控制了伊朗大部分精良导弹,还设有特种部队。因此,革命卫队在伊朗具有很大的能量。 伊朗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两年。在伊朗一些年轻人和大学生,他们按照义务都要去参军,但大多都在正规军服役。只有那些家庭出身良好(譬如烈士家属、宗教家庭)、对伊斯兰教极度虔诚或是政府相信其忠心耿耿的人才能进入革命卫队,革命卫队对队员的审查非常严格。参考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10/content_5313070_1.htm
㈦ 两伊战争伊朗为什么死人多
伊朗刚刚经历过伊斯兰革命国内局势仍然不稳定,例如伊朗左翼组织“伊朗人民圣战者”1981年六月与革命卫队在首都爆发了冲突,并于28日发动了恐怖袭击造成包括司法总监贝赫什提,总统拉贾伊以及6名内阁部长和70名伊朗议会议员死亡。同时支持前国王的军官仍未死心,在中部哈马丹省的军事基地发动叛乱,并从两伊对峙前线(胡齐斯坦)抽调了数十辆装甲车返回伊朗内陆,造成防线出现漏洞给伊拉克方面可乘之机。
边境地区的叛乱,伊朗地区的库尔德人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后发现自己并未获得自治权,也发动了叛乱,由于两伊的敌对关系,伊拉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伊朗库尔德人的武装活动,伊朗部分兵力被迫转入北方。
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的政治活动削弱了伊朗的军力。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开始对伊朗军队进行“整肃”,大量军官被清洗,刚成立的军队内部组织结构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作战素质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不得不采取大规模动员的人海战术进行迅速抵抗阻止伊拉克方面的推进。
因为国内局势的影响,伊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国内事务,并未注意到伊拉克方面的动作,在伊拉克方面短暂而迅速的行动面前伊朗方面猝不及防。
出现了所谓“叛徒”。“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在国内斗争中失败,被迫以政治难民的身份进入伊拉克领土,在萨达姆看来这是一个值得利用的好机会,二者一拍即合,由后者提供支持前者组成了所谓“伊朗解放军”与本国军队作战,并以前者掌权后将阿拉伯河主航道划归伊拉克为条件。这支“志愿军”在中路多次突入伊朗境内达数十公里。
最后一点是中后期的伊朗反攻。中后期伊朗开始重新启用一些巴列维前军官为前线提供支持,当伊朗试图夺回领土并突入伊拉克境内,但伊拉克方面却设置了大量静态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大多为苏式,虽然简陋但十分有效。其中地雷十分让人头疼,前国王能购买各种先进武器,但唯独没想到扫雷车,对伊朗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伊朗大多为山地地形,大规模坦克战也只能在胡齐斯坦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不得不采取“人工爆破”(踩地雷)的办法而造成了大量额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