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核谈判历经12年 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舆论普遍不相信伊朗声称的“和平利用核能”,认为这只是用来制造核武器的“阴谋诡计”,美国国会不少人认为谈判是伊朗为自己赢得时间的缓兵之计,共和党控制的参众两院随时可能通过追加对伊朗制裁的决议案,白宫方面受到来自国会和舆论的强大压力,美国的精英集团和舆论还没有做好与伊朗妥协的准备。
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3日就伊朗关于伊核谈判的条件发表讲话,称“一旦达成协议之后,如果西方国家违反约定,那么伊朗将立即重启已经暂停的核计划,核设施被冻结10年或15年是不可接受的”,并要求在伊核协议达成同一天解除所有对伊经济和金融制裁。伊朗不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国军事设施的核查,或是对其它设施的“非常规核查”,政府必须保护国家的核权益和核成就,意即保留浓缩铀能力,并保持核设施运转,伊朗履行核谈判中规定的义务之时,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必须解除。
奥巴马政府很清楚,谈判可避免美国在中东再次卷入一场战争,缓和与伊朗关系又可为美在中东减负解困,与伊朗联手打击“伊斯兰国,鲁哈尼政府也很明白,缓和对美关系是伊朗经济摆脱困境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唯一出路,核谈判破裂也意味着鲁哈尼退出伊朗的政治舞台。奥巴马和鲁哈尼政府为此已投下巨大的政治资本,因此尽管谈判艰难,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的势头已难以逆转。
举步维艰的伊核谈判历时12年,今年4月在瑞士洛桑达成框架性方案后,伊核谈判“走上正轨”。美伊双方的博弈聚焦点包括:伊朗在多大程度上向联合国观察员开放核设施和军事设施、对伊朗的制裁应在何时解除,以及伊朗未来核研究范围问题上。其实谈判的困难点不在于谈判桌上的外交官,而是来自华盛顿和德黑兰。
伊核谈判这种胶着的状态不知会维持多久,因为美国不会放弃中东的主导权,更不可能退出中东,但必须减负解困,为此,美伊关系已经打开的大门很难再关上,今后不管谁在伊朗执政,民生和经济问题将是伊朗未来的首要问题,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伊朗在地缘政治上已经崛起,经济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两种趋势必将对中东未来的地缘政治带来历史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