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结朿前在伊朗签了什么协定
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三日在德黑兰宣布《 德黑兰宣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И.B.斯大林、F.D.罗斯福和W.L.S.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
德黑兰会议在发表《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的同时,还签订了对德作战的《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这个当时保密的协定实际上是《德黑兰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
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㈡ 二战时期的伊朗是不是也亲近纳粹德国当时的巴列维王
二战时期的伊朗与英美和苏联的关系都不错,要知道伊朗的前身波斯曾是英国和沙俄的势力范围。当时,英美和苏联在中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伊朗作为邻国自然成为三国共同关注的对象。
据史料记载,斯大林曾要求伊朗靠近苏联,这主要是因为苏联认为伊朗地理位置重要,可以作为其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屏障。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伊朗成为了苏联的重要盟友。
此外,伊朗远离二战战场,这里举行会议比较安全。在二战期间,伊朗作为中立国,远离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这使得伊朗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会议地点。
当时,举行会议的国家往往会选择中立国作为会议地点,而伊朗作为一个中立国,且远离战场,成为了当时各国的首选。
综上所述,二战时期的伊朗之所以能与英美和苏联保持良好关系,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以及伊朗作为一个中立国的特殊地位,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理想的会议地点。
㈢ 伊朗在二战以前是哪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伊朗一直是一个独立国家。历史上,波斯曾是其古代名称。尽管在历史上,波斯确实曾被阿拉伯帝国完全占领过一段时间,但这并未使其成为殖民地。在其他时期,波斯始终保持着独立地位。
进入近代,伊朗的领土被欧洲列强划分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其中,南部地区主要受英国影响,北部则主要受到俄罗斯的影响。这种划分使得伊朗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并没有将其变为一个正式的殖民地。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独立性和完整性始终未被完全改变。尽管在某些时期面临外部势力的影响,但伊朗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国家主权,维护着国家的独立。
历史上的波斯帝国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拥有广袤的领土和辉煌的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波斯帝国逐渐衰落,最终被阿拉伯帝国所征服。然而,即便如此,波斯并未成为殖民地。相反,它在历史长河中依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身份。
在近代,尽管伊朗面临英国和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划分,但这种划分并未改变伊朗的独立国家地位。伊朗人民始终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㈣ 在二战时期,伊朗在做什么
1939年二战爆发后,伊朗虽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维王朝开国皇帝礼萨汗其人非常亲德。为了避免后患,1941年7月12日,苏联和英国大臣共同占领伊朗的协议。8月5日苏军进入伊朗北部,同时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混合部队在阿拉伯河登陆,占领伊朗南部。礼萨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传位给长子巴列维。17日,苏英两国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苏英两国签署三国同盟条约,伊朗同意盟军驻扎伊朗,并盟军运输提供方便。而英苏则宣布尊重伊朗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承诺在战争结束6个月内从伊朗撤军。
1943年1月,美军也在伊朗登陆,美国宣布也将遵守三国同盟条约。
1943年1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军队开始从伊朗南部撤军。苏军却拒不撤军。9月26日,苏军扶持阿萨拜疆民主党“起义”,成立以赛尔德贾法尔皮谢瓦里为总统的阿萨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苏军支持下,库尔德民主党在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为总统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军停止撤军,后开始大举增兵,中东美英军队进入临战状态。
在美英军队压力下,1946年3月25日,苏联被迫宣布将在2个月内从伊朗撤军。5月25日,苏军从伊朗撤出。12月,伊朗军队攻入大不里士,阿塞拜疆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领导人逃入苏联。
1947年2月,伊朗军队进入库尔德斯坦,库尔德斯坦民主党退入苏联。
伊朗重新获得独立和统一。
㈤ 什么是伊朗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8月25日,苏英联合决定,由苏军占领伊朗北部,英国占领伊朗南部。苏联方面声称此举系依据1921年苏伊条约第六条所采取的行动,即如果第三国企图把伊朗变成反苏军事基地,则苏军为了自卫可进驻伊朗境内。而实际上苏英双方所遵循的仍是1907年英俄协议对双方在伊朗势力范围的划定。1942年1月,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规定苏英两国军队应在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军。同年10月,美国成立“波斯湾后勤司令部”,也派遣后勤供应部队进驻伊朗。
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违背条约,制造伊朗内部分裂。苏联代表则辩解称,撤军问题可以谈判,而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的分离活动则纯属伊朗内政,与苏联无关。同时在苏联的压力下,伊朗也不再坚持其对联合国提出的申诉。美英方面自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如有必要,美国将动用军事手段。杜鲁门则致函斯大林,措词强硬地表达了美国的态度。美国政府还声称,美国在一旦需要的情况下,将到联合国去提出苏军撤出伊朗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苏联才终于退却。1946年4月4日,苏伊双方经过私下谈判,达成了苏军撤离的协议,条件是伊朗允诺将其北部的石油开采权长期租让给苏联。5月6日,苏军全部撤离后,伊朗政府在美英的支持下,完全控制了北部的局势。1947年,新选出的伊朗议会又否决了苏伊联合开采伊朗北部油田的协议。于是美国顾问和美国公司携带着武器与设备堂而皇之地开进伊朗,此时苏联除了表示抗议和警告外,已经无可奈何。
在伊朗危机中,苏联遭到了失败,英国也没捞到多大的好处,只有美国后来居上,是最大的赢家。 美国首次动用核威胁 美国首次试图动用核武器是1946年伊朗危机期间。按照二战中美苏的战时协议,伊朗应由美国和苏联联合占领,战争结束后,苏联可以与英国共享伊朗的石油资源。然而,二战结束后,苏军没有按战时协议撤出伊朗北部地区,反而向伊苏边境调集大量的坦克,同时在与伊朗接壤的阿塞拜疆地区推行革命,这自然引起了美国和英国的极度不满。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召见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科,发出最后通牒说,苏军必须在48小时之内,也就是1946年3月2日之前撤出伊朗北部地区。杜鲁门对葛罗米科的原话是:“(否则)我们是会向你们投原子弹的!”杜鲁门的要挟得逞了,苏军在48小时之内撤出了伊朗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