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有什么党派
执政党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党
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执政党。1979年2月奉霍梅尼指示,由伊斯兰教活动家拉夫桑贾尼、巴霍拉尔、贝赫什提,哈梅内伊和阿尔德比利等在德黑兰创建。该党在议会中占有大多数席位,执掌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该党推行伊斯兰教什叶派教义和推行“百分之百的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对内主张政教合一,实行伊斯兰教法,由教法学家执政(Wilayat al-Faqih),坚持把“伊斯兰革命”进行到底。对外主张“不要东方,不要西方,要伊斯兰共和国”和“输出伊斯兰革命”。
还有一些在野党。不过这个党的势力最大,控制着伊朗革命卫队,美国指责伊朗革命卫队是独裁的恐怖组织。
‘贰’ 伊朗三大盟友国是谁
现如今,有三个国家是外界普遍认为是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最铁三大盟友,它们分别是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这些国家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时,反而背道而驰选择与伊朗展开各种合作。相关人士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的确很强,然而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伊朗曾对这些国家有过恩惠。而关于伊朗三大盟友的经济实力如何,也是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一大话题。目前来说,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这三个国家里,伊拉克的经济实力是最强的,它也是一个富产石油的国家,目前其原油储量排在全球第四位,此外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经济实力同样不错,它们均排在中东国家的中上游。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阿拉伯语:?????????? ???????? ??????????;英语: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语: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简称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国土总面积(包括戈兰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马士革。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 ?????????;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
1943年11月22日独立。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近期黎巴嫩多发党派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和以色列,叙利亚两国关系紧张。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着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 ????????,库尔德语:?????? ?????;英语:Republic Of Iraq),简称“伊拉克”(Iraq),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
‘叁’ 为什么伊朗最高权力不是总统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最高权力的不一定是总统,如德国有总统,但只是象征出席一些国际活动,签一些字,没多大实权,实权是总理。
因为德国二战战败后,总统是一种象征,没权力的。
如日本的天皇,英国的女王也是一样,现在欧洲的皇室,所谓的王子,公主也一样,只是国家发放津贴照顾一下。
言规正传,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
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有270个席位,绝大多数议员属伊斯兰教什叶派,少数为伊斯兰教逊尼派以及基督教和犹太教徒。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第五届议会于1996年6月组成,议长为阿里·阿克巴尔·纳泰格·努里(Ali Akabar Nataq Nuri),1996年6月6日当选。1998年6月,努里再次当选为议长,任期一年。2000年2月18日,伊朗举行第六届议会选举,本届议会议席增至290位,目前已选出225名议员,支持哈塔米的党派获得170个议席,另有65个议席将在一个月后的第二轮选举中产生。
领袖是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征。总统是继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以前的欧洲大多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如古罗马,法兰西,英吉利等等王国就是这样,以前的中世纪,不是有一些大科学,被神权处死吗?如哥白尼。
现在世界上,政教合一的不多了。主要分布在阿拉伯世界。
‘肆’ 中东地区矛盾的实质
(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六派之间也矛盾重重。在伊拉克,萨达姆统治以逊尼派为基础,其被推翻后什叶派获得参政和平等权利,两者今后的争端还将继续发展。多数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信徒为主,所以1979年以来海湾和其它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教义输出抱有警惕态度。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组织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黎巴嫩的教派冲突一度相对典型,黎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全国只有1.04万平方公里面积、300多万人口,最多时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有众多优点——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中东尤其是波斯湾,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油井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分别为12-14%、80%和60%。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从1998年到2005年,中东石油供应量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份额将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44%,2020年达55%。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的2004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扬,冲破每桶50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关。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殖民主义者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该地区留下严重隐患,这在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等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莫不与殖民统治有关。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之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由前殖民者一手制造的。 超级大国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明争暗斗。二战后该地区发生五次中东战争都与超级大国争夺和幕后操纵密切相关。冷战后,美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为所欲为,长期制裁伊朗、利比亚、苏丹,轰炸并最终出兵伊拉克,对海湾国家软硬兼施,同时偏袒以色列,拉拢土耳其和其他盟国。目前美又在极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声称要在中东推进“民主自由”、根除恐怖土壤,引发地区国家的暗中抵制,致使地区局势充满着不稳定因素。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如约旦、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如阿联酋)等。从总体上看,该地区的政治制度发育相对不成熟,容易引发局势动荡。另外,不少国家腐败严重,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势力趁机迎合群众的不满心态,煽动宗教狂热,不断采取暴力恐怖活动,导致国内政局不稳。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两河均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地,流经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四国,四国关系一直微妙。非洲的尼罗河流经9个国家,埃及和欲与其共享该河水资源的上游国家之间矛盾丛生,其中与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之间的矛盾一度比较突出。约旦河的水量虽然只有尼罗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区唯一的水源,也是阿以冲突的焦点之一,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同以色列围绕该河水源利用问题进行过殊死斗争和艰苦谈判。叙以谈判最为棘手的问题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资源争执。
‘伍’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领导权是不是都属于最高领袖
国家的领导权确实是属于最高领袖的,但是他们的民族党派里面也有非常厉害的领导人,这些水平都很高。
‘陆’ 内贾德是哪个党派
没有明确的资料显示他是那一个党派的,但是根据他和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及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的领袖哈梅内伊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受到的极大的支持来判定的话,内贾德应该是伊斯兰教什叶派。
‘柒’ 伊朗国内的强硬派,为何一直受到伊朗最高领导人的打压
伊朗国内目前的状况堪忧,所谓的伊朗最高领导人打压强硬派无非是两个党派之争,伊朗总统代表的是伊朗国内的温和派而伊朗的精神领袖则代表着伊朗的强硬派,两个派别之间的想法一直都不一致,主张也不一样,而现在由于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并在之前主动单方面撕毁了乙核协议,所以现在强硬派在伊朗国内重新崛起,此时作为温和派的代表,伊朗总统鲁哈尼不得不在各个方面上打压强硬派。
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之下,伊朗本来就不稳定的政权开始发生了更大的动荡,产生了严重的内讧,而国家在内忧外患之际还自己搞内讧无疑是很危险的,伊朗总统作为温和派的代表,既是为了打压强硬派,也是为了让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渡过难关,所以才这么打压强硬派。
‘捌’ 伊拉克大使馆被围攻,美国为什么拿苏莱曼尼开刀呢
因为在伊朗苏莱曼尼的影响势力庞大,如果将苏莱曼尼成功刺杀,将会对伊朗的影响非常的大,所以说这是美国对于伊朗拒绝向美国出售石油的警告。在世界上如果刺杀别国的总统或者是其他的理事大臣,在国际法上是不允许的。所以说特朗普,也是害怕被世界的舆论所压迫,于是就选择了刺杀名声并不是特别大的苏莱曼尼。
苏莱曼尼因为在伊朗的名气并不是特别的高,他并不像伊朗总统那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那么大,所以说特朗普为了堵住国际上的悠悠众口,所以说就选择刺杀苏莱曼尼。美国的野心在于世界,他想要成为世界的霸主,这样肯定会得到许许多多的人反对,而苏莱曼尼就是伊朗反对美国霸权的代表,所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肯定是先将他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