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肃的者来寨的情况
甘肃省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村原本是一个古老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土城堡。到了20世纪后,城堡渐渐成了断壁残垣。但不管怎么变迁,者来寨的人们却一直保持着他们固有的民俗:吃着类似欧洲人做的比萨饼,保持着一种对牛的传统崇拜,每到节日总要做一些类似牛头的面食做祭祀用品,村民们经常手执红布进行斗牛表演。这里的每一代人中总有一些相貌酷似欧洲人:身材高大,高鼻梁,深眼窝,头发棕黄并弯曲,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
20世纪九十年代,一名叫关意权的历史学家踏进了者来寨。者来寨人的身世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关意权,194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1975年,一直从事中亚史、罗马帝国东迁研究的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00多年前一支罗马军团在征战中突然消失,时间与中国设立骊靬县的时间大致相同,而“骊靬”则是过去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关意权决心进行深入探究。
公元前54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出兵4万,由克拉苏统帅军队进行征战,在安息(今伊朗)获取了大片的土地并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一年后却陷入重围,遭惨败,剩余部队退向亚美尼亚,但就在这里,波斯的军队又出其不意地将他们包围起来。经过激战,克拉苏的长子所指挥的第一军团的6000人侥幸逃脱灭顶之灾。几年之后罗马帝国与安息签订了和约,开始相互遣返战俘。遣返之后,罗马人大失所望:当年突围出来的第一军团竟然没有一丝踪影。
第一军团的消失成了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西方史学界。
关意权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这桩悬案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史学解释:2000年前这支突围出去的罗马帝国第一军团有近千名官兵被西汉军队所俘虏,遣送到了中国西部腹地。据中国史籍《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4万精兵走出西域,讨伐郅支单于,在征战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单于手下的一支很奇特的雇佣军。有史学家认为,当年陈汤等看到的这支队伍一定是曾被单于降服的罗马军队。依此而推断,这一时期所出现的罗马军队,定是在此前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的残军!
史书上记载,甘延寿、陈汤等将士把这些罗马战俘带回了中国,并让他们定居下来。这时,汉朝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县,即“骊靬”县,同时修起了骊靬城。可见,以国名定为县名,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里定居的是罗马人。
只有找到骊靬古城,才能找到这座古城与古罗马人的联系。
20世纪八十年代,关意权从兰州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向西行进,按史书上介绍的汉代甘延寿军队的活动路线,实地考察当年罗马人的可能落脚之处。
1989年,关意权的长子关亨也和父亲一起加入了解开罗马军团消失之谜的行列。
1996年,在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正义的支持和帮助下,关意权和他的长子关亨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史志,整理了5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对中国西部戈壁滩上的70多座古城遗址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他们查到甘延寿安置这批罗马战俘的落脚点就是在今天的甘肃永昌县。一件件出土文物证实,甘肃永昌县的者来寨古城遗址,正是关氏父子寻找多年的骊靬古城遗址,也正是罗马战俘的聚居地。
者来寨的村民们讲汉语,族系也为汉族,共有400多人,其中200多人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者来寨300多人进行了DNA分析,认为这里的村民们确实有欧洲人血统。
摘自《今日女报》非可文
2. 甘肃人和古罗马人有关系吗
据央视—10套节目《走进科学》节目播出过,甘肃人有少部分可能是古代罗马人与当地民族融合的后裔。
而且还有一则新闻可供楼主参考:
中国西部甘肃省永昌县的郊外生活着一群深眼窝、高鼻梁、皮肤略带红色的人。据说他们是2000年前远征中亚的罗马士兵的后代。而今,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罗马村”,当地的旅游业也因此兴旺起来。
从甘肃省省会兰州驱车5小时就到达了永昌县。该县约有人口25万,县城中央矗立着古罗马人和中国人石像。
当地的导游自豪地介绍说:“这是为了纪念罗马人来这里而于1994年修建的,现在已经成为永昌的标志。”据说把古罗马人和中国人石像摆放在一起,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包容力,即使是与外族的军人也能和平共处。
从石像所在的广场沿北部郊外的石子路开车3 0分钟,就是西汉时期赐予罗马人的“骊轩城”遗址,现在只剩下了一部分城墙。据说是1989年兰州大学的陈正义教授等研究人员发现的。
“骊轩”的名称曾多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史料当中,据说是古罗马的别名。后来的研究发现,汉语中“骊轩”的发音来自拉丁语“legion”,是罗马军团的意思。
据古罗马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罗马执政官克拉苏亲率约4万大军远征帕提亚(在今伊朗一带),不幸战死。其部下约6000人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向东逃跑后杳无音信。
据中国的《汉书·陈汤传》记载,17年后的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戍边军队在征讨少数民族的过程中,遭遇了罗马军队。陈正义教授等人结合中国和罗马方面的史料,判定逃跑的罗马军人后来在中国居住了下来。据说这支军队后来归顺汉朝,作为雇佣军在中国承担起了戍边的任务。西汉王朝赐予他们骊轩城。
起初,中国考古学家对这种观点多持否定看法。然而,2003年骊轩城遗址附近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墓群,从墓中发现了大约100具类似欧洲人的骨骼,身高在180厘米左右,从而证实了陈教授等人的看法。
能够证明陈教授学说的另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当地人的长相。据说罗马人后代最集中的是距骊轩城最近的者来寨村。大约居住着300人,他们多数长着一副欧洲人的面孔。有的孩子父母亲是亚洲人,但却长着一双蓝眼睛。
他们的生活习惯也与周围的村子有些不同。在埋葬死者时,周围的村子都是头朝北,而这里却是朝西。有人推测这是表达对欧洲故乡的思念之情。据说他们正月还吃一种像比萨饼一样的食物,令人想起意大利料理。
最近,在国内外的媒体报道后,该村的知名度急剧提高。当地的居民也以“罗马人”自居,大力发展旅游业振兴经济。村子中央建起了仿古的罗马宫殿式建筑。当有游客参观或媒体前来采访时,村里的男人们就会穿起罗马军人的服装,供客人拍照留念。
3. 中国和伊朗关系怎么样和巴基斯坦比起来,哪个关系好
中国和伊朗关系一般吧,1971年8月16日,中伊两国建交。能源上合作比较广泛,伊朗的石油多数出口到中国,两国关系比较稳定!
和中国关系好的当然是巴基斯坦,可以说世界各国中巴基斯坦是和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
巴基斯坦和中国领导人都把两国关系称为“中巴全天候友谊”
中巴友好:
巴基斯坦参与救援汶川地震
巴基斯坦共有4架运输机,其中两架用于日常飞行,另外两架作为紧急备用。目前有两架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仍在中国,巴政府经过紧急磋商后决定:动用剩下的两架备用飞机。5月27日,一支由2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巴基斯坦医疗队飞赴中国甘肃地震灾区。为此,巴方专门动用了最后两架战备运输机。
巴基斯坦婚礼上的新郎对于巴基斯坦的首批医疗队赴甘肃地震灾区进行救援,中国有关接待部门非常重视,也希望能为他们做好生活方面的安排。为此,国内专门向中国驻巴使馆询问巴基斯坦医疗队的饮食安排问题。
巴外交部东亚司司长马丁·汗告诉中国驻巴使馆政务参赞姚敬,巴基斯坦医疗队自己会带一些简单的食品,尽量不给灾区增加麻烦和负担。
“不要谈钱”
急灾区之所急。巴基斯坦在中国地震发生后共提供了两万多顶帐篷。中国驻巴使馆非常清楚,这些帐篷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巴基斯坦来说是笔很大的开销,所以希望以中方购买的方式送给灾区。但是经过几次询问,巴基斯坦国家减灾局主席法鲁克和其他巴方官员都拒绝透露帐篷的价格。
“这些帐篷是救灾用的,是我们心意的表达,”法鲁克说。
“巴方说:‘这些援助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中国兄弟以前帮助我们的时候,跟我们要过钱吗?’听到这里我眼泪都出来了,”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动情地说。
姚敬介绍说,根据市面价格,一顶帐篷一般约在200美元左右。光是帐篷一项,巴基斯坦的捐赠价值就达到了400多万美元。
搬光战备帐篷
巴基斯坦是全球向中国灾区捐赠帐篷最多的国家之一。两万多顶帐篷不是个小数目。
巴政府在提出捐赠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而是把救灾放在了第一位,举全国之力为中国地震灾区抽调帐篷。这些承载着巴基斯坦人民深情厚谊的帐篷源源不断地从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等城市运往中国灾区。
在伊斯兰堡装运帐篷时,竟然把战略储备仓库里的帐篷全部搬光了。
喀喇昆仑公路上的爱心传递
巴基斯坦提供救灾帐篷后,运输又成为了问题。毕竟,巴方运输机每架次只能运送不过二三百顶帐篷。为此,使馆和巴方经过协商决定,大部分帐篷通过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友谊公路运输。
喀喇昆仑公路平均海拔高,路况复杂。5月21日,16辆集装箱卡车从伊斯兰堡启运。由于在巴方境内距红其拉甫口岸50公里处的冰川融化,中巴友谊公路被冲毁,淹没路段达一公里,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无法通行。
经过中国新疆路桥公司和巴方工程人员的连夜紧急抢修,道路最终恢复了通车。历时4天跋涉,这支车队终于抵达中国的红其拉甫口岸,在大雪中和等候在那里的中方人员举行了交接仪式。
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有巴方运送帐篷的车队行进在泥石流多发的中巴友谊公路上,进行着千里爱心传递。
患难与共
2008年9月29日凌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当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他个人名义,向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胡主席是第一位向巴总统表示慰问的外国领导人。30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罗照辉将中国政府捐赠的100万美元的支票递到扎尔达里总统的手中。中国是地震发生后第一个向巴基斯坦提供援款的国家。这两个“第一”,正如扎尔达里所说,再次表明了巴中两国“比海深、比山高”的兄弟情谊。
4. 甘肃“罗马村”在哪里,为何会被称为“罗马村”
在今天的甘肃永昌县,有三座高大的人形雕塑坐立在县中心区域。与我们一般见到的中国历史人物雕塑不一样,这三座二男一女的雕塑刻画的却是外国人形象:卷发、高鼻、眼窝凹陷、身材高大。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会有外国人的雕塑存在呢?答案记载在雕塑后面的花岗石上,原来此二男一女皆为罗马人。
永昌县者来寨常被人们称之为“罗马村”,这里不仅有一座完整的以古罗马建筑风格建成的方亭——骊靬亭记录着古罗马士兵来华的历史,还有一座残破的骊靬古城遗址在无声地讲述着骊靬县的千年历史。而在离者来寨不远的河滩村尚还有20多户古罗马士兵后裔存活在世。
而除了血统长相上还有所不同之外,经历了数千年汉族文明的影响甚至同化,这伙古罗马后裔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上与当地汉族人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