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
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
美国海军装备的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伊朗击落1架美国“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击落“全球鹰”的伊朗导弹则显得更加神秘。
拦截导弹
由于伊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布拦截导弹的型号,因此外界首先猜测的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S-300PMU2型导弹。因为该型导弹性能优越,而且部分环节有俄罗斯顾问指导,加之该型导弹在2018年曾多次放过以色列的F-35A,并导致伊朗空军司令被撤,因此伊朗很可能为证明该型导弹性能而率先使用。
其次,外界猜测可能是伊朗曾公布的仿制S-300的“信仰”373型中高空导弹,这也是西方较为忌惮的武器之一。但似乎是为了证明伊朗自身国防实力,或者有意澄清俄制武器和人员卷入击落“全球鹰”的纠纷,伊朗很快公布了拦截的导弹型号和视频。
从伊方公布的情况看,此次拦截用的是伊朗自行研制(仿制)的“雷声”(Taer)防空系统及“霍尔达德”3(Khordad-3,意指伊朗历的3月)型导弹。该系统是伊朗于2012年9月部署的国产中程公路机动型防空系统,与“信仰” 373远程防空系统形成梯次搭配。
基本性能
“雷声”导弹系统实际是苏联1979年研发成功的9K37(SA-11)“布克”(山毛榉)导弹系统。“布克”的前身是苏联的SA-6系统,最大拦截距离为35千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末段雷达半主动制导方式,导弹采用正例程“X”气动布局、边条式弹翼、破片式杀爆弹头、4联装倾斜发射,发射车采用履带式底盘。
但从此前伊朗阅兵的图片看,“雷声”系统的发射车上集成了相控阵雷达系统,因此更接近俄装备的更先进的“布克”2。“布克”2曾是俄乌边境冲突中击落马航17的重大嫌疑对象,西方也对其调查多年。
伊朗媒体曾透露,“雷声”系统配备了1部相控阵雷达,发射车没有采用俄式履带底盘,而是改用更适合伊朗地形、机动速度更快的轮式发射车,也许载重因此而下降,故而将原先俄式的4联装设计改为2或3联装。“雷声”系统可以跟踪和打击5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最大射高20~25千米,与俄罗斯现役“布克”2性能接近。伊朗可能还在发展海军型“雷声”系统用于舰载使用。
俄罗斯“布克”2防空导弹系统采用履带式底盘和4联装发射架;伊朗“雷声”防空导弹系统的早期发展型。
拦截情况
从伊方公布的美军飞机航线看,“全球鹰”在霍尔木兹海峡较长时间沿伊朗边境飞行,并很可能在深入伊海岸线后被击落。虽然美方单方面宣称距离伊海岸线18海里,处于国际海域,但伊方几乎第一时间打捞了飞机残骸,并公布了在伊海域境内的打捞点位置。
首先,“全球鹰”活动规律较为固定单一,早已被伊方掌握。从事后伊方公布的“全球鹰”活动路线来看,伊方此次行动并不是“偶然”拦截,而是早有策划的。“全球鹰”的飞机长度仅为13.5米,但是翼展却达到了35.4米,是唯一一款翼展比波音737飞机还要大的无人侦察机。
为了能够有效替代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的飞行高度在1.8万~2万米之间。而为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巡航,该型机飞行速度也较慢,最高速度只有650千米/小时(约0.5马赫)。
美军亟需具备对伊朗海上高速攻击船只关注的能力,这也是美国在阿曼海油轮遭袭事件后急需取证的内容,因此“全球鹰”很可能长时间频繁在该地区巡弋,导致其活动规律被伊方掌握。虽然其在起飞后即违反国际惯例关闭了自动导航系统,避免暴露行踪,但由于其长期不变的航线和与P-8A反潜巡逻机的固定战术运用方式,使其失去了行动的隐蔽。
其次,伊方对“全球鹰”这样的目标具备多种拦截手段。从伊方实力来看,“全球鹰”被拦截只是时间问题。伊朗拥有多型防空导弹具备拦截“全球鹰”的能力。其不仅有仿制俄罗斯S-300的“信仰”373防空导弹,还有仿制美国“标准”1/2的“萨意德”3(Sayyad-3)防空导弹,这两款导弹的射程在50~100千米,射高2万米左右。
而且伊朗还于2015年获得了4套S-300PMU2,其48N6E2防空导弹,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射高大于2.4万米。此外,伊朗还拥有大量的“萨姆”2改进型及S-200等远程高空拦截导弹。这些导弹即使是老式的,作战高度也普遍在2.4万米左右,最大飞行速度在3.5~6马赫,要击落“全球鹰”这样的目标并不难,可以在海岸线形成绵密的多层梯次拦截。
伊朗“雷声”导弹系统采用了3联装发射架实际上,伊朗在以往军事演习中曾多次使用“雷声”导弹系统的“霍尔达德”3和“埋伏”系统的“萨拉姆切赫”防空导弹,进行过无人机的拦截演;练。
2014年5月,伊朗“埋伏”导弹系统进行了首次作战试验。试验中,发射的“萨拉姆切赫”导弹,成功拦截了“克拉尔”无人机。同年12月,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开展的代号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军事演习中,在未通报要拦截目标的情况下用“埋伏”导弹系统,击中3架雷达截面较小的无人机。
应该说,伊朗无论是在对目标的掌握上,还是在导弹技术上,以及部署实力和部队训练上都具备拦截“全球鹰”这样的高空、小信号的低速大型目标的能力,此次击落“全球鹰”并非偶然。
2. 马航客机失联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1.据《IBTimes中文网》报道:斯蒂夫·皮克曾尼克是曾经帮助5届美国政府处理国际危机的高级顾问。近期他在个人博客中称,马航MH370客机失踪前,美国正从阿富汗撤兵,塔利班劫持和伏击了美军一支无人机控制部队,并抓住了指挥官和重约20吨的无人机控制系统,并打包在六个箱子中。
2.塔利班本身不具有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员和技术,因此计划把美国的控制系统卖给俄罗斯和中国。但俄罗斯正忙于出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危机,几乎无暇顾及,中国抓住机会就取得这批控制系统同塔利班进行商谈。该系统可以让所有美国无人飞机失效,或者可以轻易接过美军最先进无人机的控制权,这对于中国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不过,为了检验这批设备的真假以及是否具有上述神奇的功能,中国在付款之前派出8名科学家检查该系统,并得到了确认。
3.在达成协议后,这8名科学家和6个箱子被塔利班由印度转送到了马来西亚,并把货物转移到了中国大使馆。为了安全运送货物到中国,他们透过民用飞机MH370运送,认为美国CIA不会对民航怎么样。CIA则要求以色列情报部门协助夺回货物,然后派出5名美国人和2名以色列人搭乘了这架飞机。
4.之前官方也曾公布,在MH370客机上有2名使用偷盗的护照登机的伊朗人,其实这里面也大有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搜索:大国博弈(第一个) MH370即将飞离马来西亚航空时,向越南空管报告,美国AWAC(战斗和空中预警控制系统)阻截了该机的信号,使驾驶员控制系统失灵,并切换到远程控制模式,使这架飞机的海拔高度立刻下降,且进入早就预定的航线。此后,美军屏蔽了整架飞机上的电子设备,不论是乘客的手机还是其他通讯设备,都再也无法对外发出任何信息。
5.随即,美国和以色列特工控制了这架飞机,美国以色列特工这时关掉了应答器和其它通讯系统,其中的特级飞行员驾驶该机改变航向,向西飞去。飞机飞过苏门答腊北部、安达曼群岛、印度南部,之后在马尔代夫降落,有一些当地居民看到了飞机降落,在补充燃料后,再次起飞继续飞往印度洋中部由美军控制的迪哥加西亚岛。
6.在该岛降落后,飞机上的货物和黑盒子被卸载下来,然后美军在该机上装上特殊的控制装置,以便其在到达预定海域上空时可以“按需坠毁”。此外,参与该计划的美国特工和以色列特工不再搭机,而所有的知情乘客在美军威逼下也只有继续起飞。
3. 马航客机失联真正的原因
8日凌晨,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越南胡志明管制区同管制部门失去通信联络,
机上共搭乘239人,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一个由中国书画家组成的民间艺术交流团结束在吉隆坡活动
后返京,目前确认其中13人出现在失联客机乘客名单上。其余乘客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
马来西亚飞往北京航班失去联系牵动人心,腾讯科技连线两位航空公司机长,就可能遭遇的情况进行分析。
解读马航客机为何会突然并长时间失去信号?飞机有可能遭遇哪些情况?
波音777机型成熟 突然失踪有四种可能
第一,因飞机老旧造成的“金属疲劳”
第二,因飞机上爆炸物引爆导致飞机突然解体,一般与乘客以及托运的行李有关,这种情况也与恐怖袭击有关;
第三,气流颠簸等特殊自然条件引起的突然解体;
第四,两飞机相撞导致飞机解体。
或因发生事故
1、飞机长时间失去联系有可能是机组失能。比如由于飞机慢释压机组故障未察觉而导致飞机全员缺氧休克,
但是一般情况下乘务组要求要定时进入驾驶舱关注机组状况,所以这个可能性不大;
另一个可能是通讯系统失效,但机组有相应的程序可以应对。
2、飞机单纯失去信号的话,如果按照民航组织标准程序来处理,比如应答机设置7600,地面管制可以识别。
而此次很有可能是机械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飞机状态急剧变化,机组根本无暇顾及标准程序。
因此不太可能是因为以上两种情况导致飞机失去雷达信号。
加之777飞机的续航约为10小时。因此,飞机或已“发生事故”导致信息丧失。
发生事故的可能分析
1、如果是飞机高空解体的话,就几乎没有生还几率了。
2、如果在公海离海岸线比较远的情况下,飞机急剧状态入海,跟飞机掉到地面上是一样的效果,这样生还可能性非常小。
3、如果飞机主操作系统有效,机长能控制住姿态,则有可能迫降成功。
此外,飞机在低空操作着陆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有时甚至比陆地迫降安全。
因为地面除非是专门设计过的场地,类似波音777这种大型飞机一接地很可能就导致起落架陷入地面折断,并摩擦起火。
此前也有过成功案例。2009年,美航US1549次航班在起飞后不幸撞到一群飞鸟,
在返航途中成功迫降在哈德逊河中,机上的146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全部获救。
因此,在水上迫降如果飞行员经验丰富着陆比陆地安全。
坠海逃生希望较大
1、如果机组将飞机成功迫降到水面上,并做好了相应应急程序,机体没有巨大损伤,
人员都有救生设备条件下,生还几率非常大。飞机上用于紧急撤离的充气滑梯可以用作救生筏,飞机自身还给旅客配备了救生衣。
2、现代民航飞机上配备了ELT(应急定位发射机,也称为应急电台)。
在飞机出事后,机上人员通过ELT与救援力量联系。
救援力量也可以通过失事飞机的ELT信号来定位其所在位置。
ELT应急电台有固定式的,也有安装在客舱内的便携式。
最后,最佳准则就是在机舱里一定要遵守民航规则,出现任何情况都应听从空乘人员指挥。
由于飞机失去联系的原因和可能遭遇到的气象环境等因素都非常复杂,
因此学理分析并不代表是这次飞机失去联系的原因,具体原因需要官方详尽调查后做出。
目前各国均派出军舰飞机搜寻失联客机,越南军方发现的油污地带,
但要证明是失联客机的失事产生的油污有待进一步调查,并经马来西亚政府公布,截止目前。
马来西亚政府,失联客机时间,媒体发布会将开始,事故处置组抵京!查看马航失联客机最新消息
4. 如果是导弹 那一瞬会发生什么
如果是导弹 那一瞬会发生什么
民航专家认为,如果民航飞行员看到了导弹,最佳的方法就是迅速下降,变更飞行方向,但一架普通民航客机很难这样灵活机动,飞行员也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避开导弹变得几乎不可能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17日在乌克兰坠毁,29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坠机原因众说纷纭,有待调查。
乌克兰政府指认东部民间武装使用苏联时期研制的“山毛榉”、即北约所称SA—11型“牛虻”式防空导弹击落马航客机,民间武装则指认乌克兰军方击落客机。
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法新社记者,情报分析师正调阅来自一颗军用卫星以及其他消息源的数据,以确认导弹是由乌东部民间武装、俄罗斯军队还是由乌克兰政府军发射,但客机“几乎无疑”是被地对空导弹击落。
按照美国副总统乔·拜登的说法,客机显然是被人“故意”击落,“不是事故”。
如果MH17航班系遭导弹击落,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形?美国恩布里—里德尔航空大学教授蒂莫西·霍尔特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在生命最后一刻,MH17航班遇难乘客恐怕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说,视频资料显示,这架波音777型大型客机是在坠落地面的一刹那才发生爆炸,“这种情况说明,机身是因为受到地面的冲击而解体”。
霍尔特说,导弹击中飞机的瞬间会发生什么,完全取决于它击中飞机哪个部位。如果导弹穿过存储着燃料的机翼,那么飞机将在空中爆炸。但鉴于MH17是在接触地面后爆炸,“大部分燃料应该还在油箱中”,“空中没有出现火球,撞击地面后才有火光,才冒出黑色的烟”。
霍尔特说,像MH17这样的民航客机没有安装侦测导弹的设备。飞行员要发现有导弹打来,唯一可能就是亲眼看到了导弹。
“如果接到预警,或者是看到了导弹,最佳的方法就是迅速下降,变更飞行方向,”霍尔特说,但一架普通民航客机很难这样灵活机动,“飞行员几乎没有可能避开导弹,他们也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
眼下无法确定乘客们是在导弹击中飞机的刹那还是飞机坠毁时死亡,霍尔特说:“这取决于导弹的类型以及它击中的部位。”
1、
当地时间17日12时15分,马航MH17航班从荷兰阿姆斯特丹近郊的斯希普霍尔机场起飞,载有298人,飞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2、
马航MH17航班(波音777-200)途经德国和波兰的空域,进入乌克兰领空。
3、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18日下午发表声明说,MH17航班向乌空管当局提交飞行计划时,要求在1.1万米左右高度飞行,但空管方面要求其减低飞行高度,在1万米左右的高度飞行。
4、
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坠毁时所经过的空域并非管制区,但多家航空运营商曾获提醒,那片空域可能有危险。另据了解,MH17机组人员了解所在空域状况,知道覆盖克里米亚上空禁飞区的具体方位。
5、
格林威治时间13时25分,这架客机在乌东部大约1万米上空遭到击落,在还有50公里就将进入俄罗斯领空时“开始坠落,而后被发现在乌克兰境内的地面燃烧”。飞机坠毁地点处于乌克兰民间武装控制之下。
MH17是被“山毛榉”击落的吗?
美国媒体称MH17是被地对空“山毛榉”导弹击落。据报道,乌克兰政府和民间武装以及俄罗斯均有山毛榉导弹,民间武装控制了原乌克兰政府军的两个防空分队,里面就有“山毛榉”。而前苏联部队离开时又在乌克兰留下大量武器,不但政府军,民间武装也得到这些武器。一时间,这让究竟是谁发射了导弹扑朔迷离。
是被什么导弹击中的?
美方认为击落飞机的就是山毛榉导弹,对于是否可能被其他型号导弹击落,军事问题专家、着名评论员岳刚对记者表示,除了“山毛榉”,民间武装和政府军还装备了肩扛式导弹,但这种肩扛式导弹能力有限只能射高4000米,但是民航客机一般要在8000米以上飞行,因此不太可能是肩扛式,肩扛式只能击落武装直升机和一些运输机。在他看来,若不是“山毛榉”导弹,可能击中万米高空目标的导弹应该是“山毛榉”导弹改进型。
是谁击落的?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是谁击落飞机,因为俄乌以及民间武装三方均持有“山毛榉”。岳刚表示,虽然三方都有“山毛榉”,但是俄罗斯方面不可能,“山毛榉”射程无法抵达乌克兰境内的顿涅茨克。
一些欧美媒体比较倾向亲俄的民间武装,岳刚表示,也不能排除乌克兰政府军误击的可能性,因为发射“山毛榉”技术含量不低,该导弹发射需要发射群配合,不是一个导弹车就能完成的,需要装填发射车、带搜索雷达的指挥车,以及火控雷达,一个车上装四枚导弹,还需要运输车补充。因此发射“山毛榉”需要各部分配合好,这样才能准确发射。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研究员则对记者表示,从“山毛榉”发射技术角度上看,这不太可能是误击,可能是有针对性行为,另外,飞机航线是报备的,何时经过是提前预知的。
“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
前苏联开发的防空导弹,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
用于领空防御作战,可用来击落巡航导弹、无人机、直升机和其他飞行器。
“山毛榉”-M1-2由指挥车、雷达车和自行式导弹装填发射车等几部分组成。每部发射架都能同时制导4枚导弹对付不同目标。
飞行速度约3马赫,最大有效射程25公里,飞行高度15~14020米,有效射程3~45公里,最小作战高度约为10米,最大有效射高2.5万米。
“山毛榉”导弹由地面雷达导引寻的。
●各方表态
俄总统普京:乌克兰应承担责任
普京17日晚说,乌克兰对当天发生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坠毁承担责任,“毫无疑问,这起可怕悲剧发生领域的国家要承担责任。”普京已要求俄军队领导人对这起罪行的曝光提供所有必要的帮助。
乌总统波罗申科:展开国际调查
波罗申科称这起事件是恐怖袭击,呼吁立刻展开国际调查。他同时强调乌克兰政府军没有击落客机。
乌民间武装领导人:政府军所为
普尔金说,确信是乌克兰政府军击落了客机。不过他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或证据。
奥巴马:所有证据必须原样保留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与乌总统波罗申科通电话时再次强调坠机现场所有证据必须原样保留在乌克兰境内,直到国际调查人员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奥巴马同时表示,美国专家将立即为相关调查提供所有可能的援助。
潘基文:进行全面、透明、国际性的调查
潘基文说,需要对这起事件进行“全面、透明、国际性的调查”。他同时向遇难者亲友以及马来西亚人民表示深切慰问。
●调查问答
如何得出飞机被导弹击落的结论?
美国通过雷达数据得出这一结论。一名美国高官说,就在航班坠毁前,一套美国雷达系统监测到地对空导弹系统开启并追踪一架飞机。另一套系统在航班被击中时监测到热度信号,这表明一枚导弹从地面发射升空。
俄新社18日援引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报道,航班坠毁时,俄军方无线电设备探测和记录到,乌克兰军方“山毛榉”导弹雷达系统和发射系统有过数据交换。
可能是谁干的?
乌克兰政府指认是东部民间武装所为,民间武装则反指乌克兰政府军发射导弹。俄罗斯否认卷入其中,但国防部的表态暗示,是乌克兰军方用“山毛榉”导弹击落航班。
美将扮演何种角色?
如果确定航班上有美国乘客,美国肯定会参与其中。同时,因这架失事的波音777-200型客机是在美国制造,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可能派出小组,提供帮助。美国联邦调查局也会派人。
但由于乌克兰东部局势动荡,美国可能不会派人前往这一地区。美国情报部门将分析数据,以确认是导弹由谁发射。另外,美国国务院也会对俄乌之间的外交磋商提供帮助。
●专家分析
民间武装误击概率高
客机坠毁是任何人都未曾预料到的。如果MH17航班系遭击落,相信这不是任何一方的最初目的,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希望发生这种悲剧。从这一角度看,这起空难应该是偶然事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玉荣
从现阶段信息看,客机遭地对空导弹击落的可能性很高,而且乌克兰政府军、乌东部民间武装以及俄罗斯都可能在事发地附近部署能够击落民航客机的防空导弹,从技术水平和军事能力看,民间武装对航空器的识别能力相对最差,因此误击客机的概率较高。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孙力舟
乌克兰危机的延宕,导致这一地区持续动荡,俄乌关系紧张,当地形成军事对峙。所谓因乱生祸,如此严峻的安全局势下,出现类似灾难也是难以避免,因此,这次空难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必然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
专家认为,空难会对乌克兰局势产生影响,查明客机坠毁的真相面临困难。
民间武装误击客机概率高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孙力舟分析,客机遭地对空导弹击落的可能性很高,而且乌克兰政府军、乌东部民间武装以及俄罗斯都可能在事发地附近部署能够击落民航客机的防空导弹,从技术水平和军事能力看,民间武装对航空器的识别能力相对最差,因此误击客机的概率较高。
影响乌克兰局势走向
孙力舟认为,如果事件调查结果认定乌东部民间武装为肇事者,则乌克兰在东部地区的军事行动将可能得到西方国家进一步支持,而俄罗斯与乌民间武装在国际舆论上将陷于被动;若证实为乌克兰军方所为,那么西方国家在继续支持乌克兰政府在东部“反恐”时会有所顾忌,乌克兰现政权原本不稳的执政基础可能发生动摇,俄罗斯甚至有机会在乌克兰东部复制“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模式。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分别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长期对抗。2008年格俄冲突后,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格俄断交。
不排除黑匣子遭人为破坏
回顾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几次误击民航客机的重大事件,如1983年大韩航空客机被苏联空军误击事件,1988年伊朗民航客机被美军击落事件,都发生在敌对国家之间。马来西亚与乌克兰危机冲突各方毫无瓜葛,马航客机如果系遭击落,则十分罕见,因此事件原因的调查可能更加复杂。孙力舟认为,客机坠落地点在乌东部冲突地区,无论客机黑匣子最后被哪一方控制,不排除黑匣子数据可能被人为破坏、造成发现时就已损坏的假象,形成无法破解的谜团。
即便成立独立调查机构调查事件发生原因,由于调查机构成立受各方影响以及组成人员立场不同,事实真相能否被还原尚未可知。
俄国防部“计算”出可击落客机的范围
据俄国防部新闻中心消息,俄国防部记下了乌克兰雷达在马航失事当天的工作,并算出可以击落马航客机的范围。
俄国防部表示,客机路线及失事地点在乌克兰两个连的远程导弹系统,以及三个连的中程导弹系统“山毛榉-M1”的作战区域内。消息中写道,“俄罗斯无线电设备7月17日记下了部署在顿涅茨克南部30公里处居民点区域内的"山毛榉-M1"远程导弹营雷达站的工作”。俄国防部表示,“与此同时,"山毛榉-M1"的技术特点允许在一个营的连队之间交换有关空中目标的信息。因此,火箭可能发射自部署在顿涅茨克北部8公里处或者顿涅茨克东部25公里处的居民点的所有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