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直在旅行的人,钱从哪里来
我来讲一个我亲眼看见的整年旅行的人的旅行生活吧。
我在伊朗旅行的时候,遇见一个日本人,已经在路上13年了,看起来大约35岁多,皮肤棕黑粗糙,浑身灰绿色的冲锋衣裤,里面的抓绒衣从领口看,已经磨的光滑了。两个80升的大山包,塞得满满当当,密度极高,前面背一个,后面背一个,背上的时候我只能看见他的头。由于他的行程几乎跟我一样,而我们又都是穷游,所以每一站都正好碰见他,旅舍也经常订到同一家,也聊了不少。
穷游到什么地步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伊朗有多便宜呢,12年,我们住四星级酒店标准间,只需要300左右人民币,而青旅,古典老宅改的那种级别,标间18美元。这位日本先生,从来都是坐夜班大巴,晚上12点左右上车,早上4点到目的地也行,能少住店就少住店,我有次在公园看见他在长椅上补眠。伊朗的大巴我从德黑兰坐到卡尚,好像也要5,6小时,两个人居然是70块钱人民币,还包一顿饭。
实在要住店,他都是订最大的混住间,好像才十几块一晚,有时候干脆就借宿青旅大厅打地铺,不要钱。我在设拉子车站碰到日本先生,发现订的同一家青旅,于是拼的士去旅舍,总共合12元人民币,他到了旅舍以后就再也没提过要给我车钱的事啦。
伊朗景点门票经常是,自己人才2块钱,外宾得30块,日本先生,每次都要讲价,按伊朗人的价格买票,伊朗人随性,经常会通过,要么甚至不收门票就放人进去了,说实话,我也干过,两个人,他们可以只收一个人的门票钱。就算只要2块钱门票,这个日本先生也有成套的逃票攻略,他曾经很热心给我们传授过,某清真寺的祷室有一个侧门,尽量不要带相机之类一看就像游客的行头,把鞋脱掉,拎着进去,没有人看着,从里面进大厅的门以后再穿上,就可以随意玩了。
还有伊朗有很多给传统手艺店拉客的野导游,跟着去可以看到手工做地毯,印花布等,可以随意购买,他从来都是只看不买的,这种地方卖的贵,不过就算不是穷,也不会买,他根本没有空间放旅行纪念品了。
由于长年在外,他理发也是自己来,随身有一个手动推子,所以虽然行头看起来很旧,但还是体面的。大山包里有睡袋帐篷,如果在环境气候温和的旅行地,他就直接扎营过夜。
据我所知,12年当年,他已经旅行第13年了,专业是搞金融的,他说,他每年要回国干1到2个月,具体怎么工作不太清楚,这2个月赚的钱,够他穷游至少10个月。他说,在日本有很多他这样的旅行者,常年在外旅行,没有家庭,也不具体工作。
很多人误会他是流浪汉形象,特意补一张照片。可以看的出来,虽然很旧很朴素,但是还是很得体,普通的一套徒步装。为人也开朗,正在跟来自日本的老乡打招呼呢。
后来我在南美洲也碰到很多常年在外旅行的人,其中大多数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嬉皮士,一头脏辫,傍晚就在各种广场卖艺,有弹琴的,有表演杂技的,有倒卖纪念品的,有卖自己做的手工的,有在街头给人有偿编辫子的,比较让我吃惊的一个男生,居然自己带着一只鸡,估计是下蛋吃,那个鸡就站在他肩膀上,然后衣服上还挂着鸡屎……这些人,各个都想尽办法挣钱,但是依旧只能住最便宜的旅舍,最便宜的床铺。
我不得不提我在一家超便宜旅舍见到的一位男士,那个旅舍一个标间,只要30一晚,可以想象吗,标间里墙皮脱落严重,床看起来……大概半拉月没洗,我看了以后没想订,走之前,发现一堆行李居然是绑在一个轮椅上的,我忍不住回头在旅舍里找了找,发现一个,只有一条腿的矮矮的胖男生,驻双拐,看行李量,也是长时间旅行的。要知道,南美洲可是山城为主,每个城市都在不停的上坡下坡,这种旅行对他来说,何其艰难。我一直很遗憾,没有去跟他聊几句,没有了解他多一点点。
纯粹穷游才是正常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旅行体验师,给杂志写稿,供图,对吧。连那个独腿的男生都能做到,其实旅行也是一件,只要吃的了苦,就能达成的事情。但是想整年旅行,还奢华惬意,那……反正我是做不到。
最后补一点,评论里看到不少知友觉得这属于流浪,辛苦,无谓。但是我所接触过的这些穷游客,苦行旅人吧,其实是很快乐的,相谈的时候只感觉到他们的自在愉悦。
也许他们虽然在事业上不求上进,又不愿组成家庭,旅行得又累又辛苦,但是这种流浪的生活才让他们觉得舒适呢?
不过呢,相对来讲,我挺庆幸没有常年流浪在我们国家的嬉皮士,个人还是有点影响市容和工作气氛的。
‘贰’ 郑州网友丢失手机根据定位调查发现在伊朗,这是什么情况
可能是倒卖手机的把偷来的手机卖给了外国人,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叁’ 伊朗40年首次允许女性进足球场看球赛,还有哪些国家男子独大
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伊朗和西班牙在赛场上激烈的角逐,一番操作之后西班牙非常不容易的以微小差距拿到了胜利。但比起比赛结果,有一件事情更能引起波澜和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第一次在足球赛场上,看到了伊朗女性的身影。
所以我们常常都能听见类似“咱们的小伙花钱娶缅甸新娘”,当然买卖人口是犯法并且是应该遭受严厉谴责的,但是在缅甸,很多女性都希望能够嫁到咱们这儿,至于原因非常简单粗暴:咱们有钱,环境较为平等。
‘肆’ 《小鞋子》中有哪些隐喻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早期的伊朗儿童电影,导演是被誉为伊朗天才导演的马基·马吉迪。也是比较经典的一部电影。
它的经典程度,无需多言。伊朗首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豆瓣10万+的评价,9.1的高分。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我仍然记得电影落幕时带给我的感动,回忆如潮水般涌起,内心却独得一份宁静。哪怕最坚硬的心,也能唤起柔软。
阿里和妹妹虽然只能共同拥有一双破6旧的鞋子,可是他们一起洗鞋子,吹泡泡时的那份快乐,无可替代。童年的我们也曾一样欢快过,现在我们渴望这样快乐,却不能。 哎
阿里和妹妹的烦恼是想要一双新鞋而不能。那我们呢?我们想要的是什么?童年时的我们,只要有好玩的,好吃的,就能快乐。可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却不快乐。阿里和妹妹那天真无邪的笑,多么让人怀念我们年幼时的美好和小幸福啊!
尽管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但是阿里和妹妹莎拉从不缺乏爱和温暖。爸爸对妈妈的爱,妈妈对爸爸的尊重,使得两个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感受到家的温暖气息。很温馨,不会觉得穷就会自卑。
影片中两个孩子不停奔跑地姿态,不仅充满着童趣,也感动着我们生生不息的去克服困难,努力前行。
结合整部电影而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清新、质朴还有真诚。虽然阿里一家人生活窘迫,但无论是他的爸爸,妈妈,还是妹妹,阿里自己,他们一家人所体现出的人性之美,如春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阿里和莎拉对父母顺从的心,夫妻间的彼此尊重,爸爸妈妈待人接物的真诚友好,无不让人感慨人性的真善美。即使生活窘迫,他们从没想过从他人那里索取一分一毫。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爸爸帮寺庙将糖捣碎,病重的母亲叫莎拉给父亲倒一杯糖水。
莎拉拿了一杯水递给爸爸。
爸爸问:“为什么不加糖?”
妹妹问:“爸爸那里不是有糖么,干嘛拿家里的?”
父亲生气地回答道:“它们是清真寺的,只是暂由我们保管。”
或许年幼的莎拉并没听懂爸爸话语里的意思,但是当时,爸爸说了什么,她愿意全都照做。年幼时的我们,其实和莎拉是一样的,爸妈说什么,我们便会做什么。可如今呢?父母的话似乎变成了唠叨,究竟是他们老糊涂了,还是我们变傻了,大概连我们自己都辨不清了吧。只是后来,我们会常常感慨,当初,还是应该听爸妈的啊。当时还是不太理解
妹妹鞋子丢了,阿里害怕让爸爸知道,所以选择隐瞒。他不是害怕爸爸责备,而是担心爸爸根本没有钱给妹妹买鞋子。恰逢学校要选人去县里参加跑步比赛。看到比赛奖品上有一双球鞋,阿里选择再次欺骗老师,对老师承诺一定在跑步比赛中拿第一名。可他内心所想的,是拿第三名,因为只有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
电影的主旨始终是让人心存希望,让孩子不断的奔跑,不断的超越,虽说最终并没有达到那个微不足道的心愿,但也没有让孩子被贫穷击垮。电影中看到的既不是肤浅的励志,也不是廉价的同情,而是闪烁着生命最初的光芒、朴素又美好的力量看着是部电影其实告诉人们的是 一种力量
“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电影的主人公都是有信仰的人,贫穷从来不曾改变他们,也从不曾磨灭儿童世界的纯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东西都已经被弄丢了,小姐姐想,不妨来这部电影里找一找。你会收获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