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为什么要蒙面纱

伊朗为什么要蒙面纱

发布时间:2025-08-25 19:41:26

① 越来越多的伊朗人,为何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

三、巴列维时代人们,生活相对优越。

巴列维时代的伊朗,社会虽然贫富差距较大,但主要体现在德黑兰等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域差异上。和现在财富集中在教士阶层相比,还是更让人容易接受。

当时,伊朗中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当优越。边远地域的居民,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民众没有过重的工作压力。中心城市的居民工作之余,还会前往世界各地,休闲度假旅游。

但是,巴列维王朝的改革,极大地触动了伊朗教士阶层的利益。教士们大肆渲染巴列维王室奢靡腐化的生活,抓住在打破封建农业结构过程中,出现的改革漏洞,放大被西方资产阶级压榨工人阶级的仇富情绪。

伊斯兰精神领袖霍梅尼,极力煽动民众推翻巴列维统治,进一步激化政府及民众矛盾。最终,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由于当时伊朗人民被宗教教义的表象所迷惑,有着伊斯兰信仰的民众,基本是支持伊斯兰革命的。

但是,霍梅尼教士阶层上台后,守着仍然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的伊朗,却将整个国家变得思想十分自闭,经济大幅衰落,人民生活更加艰难,贫富差距达到极致。

② 中东妇女从哪一个历史时期开始戴面纱,因为据我所知,她们似乎在早期是非常自由的,地位也较高。

伊斯兰复兴的因素。在十九世纪以前,伊斯兰国家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穆斯林妇女戴面纱,穆斯林妇女着装因地制宜,戴面纱的现象也不普遍,也没有引起社会争论。面纱问题的升温,源于二十世纪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和沙特瓦哈比派的崛起。瓦哈比教派有着强烈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对宗教仪规和着装的要求较为严格,其成为沙特国教后,导致境内穆斯林妇女普遍戴面纱。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上台后全面推行政教合一和伊斯兰化,妇女戴面纱成为社会伊斯兰化的重要标志。伊朗、沙特和利比亚等国政府还搞伊斯兰对外输出,强调穆斯林妇女戴“面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要求,是穆斯林妇女的义务,是跨国界和跨民族的。一些国家的宗教人士和原教旨主义信徒受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将戴面纱视为实现纯粹伊斯兰国家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些极端分子还对不戴面纱的穆斯林妇女及家属进行宗教歧视甚至人身威胁,迫使她们改装易服。80年代以来,中东、东南亚和中亚伊斯兰国家妇女戴蒙面面纱和穿长袍的情况明显增多,并蔓延到一些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群体。

③ 伊朗女人都用那些饰品

: 伊朗是天主教国家。 穆斯稿并差林妇女蒙面纱并不是歧视妇女。‘面纱’或伊斯兰服饰被西方人引证为是伊斯兰法律压迫妇女的‘最键皮好证据’。每个民族都有蔽稿自己的穿着...

④ 伊朗巴列维是如何覆灭的霍梅尼为何要革命

说起伊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东世界的大国。而且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兴的巴列维王朝也是发展的风生水起的,非常的富饶,比沙特还要富裕,算是伊朗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个王朝了。

而现在的伊朗整体社会倒退,宗教重新掌权,经济发展倒退。而这一切都开始于霍梅尼,在1978年,伊朗国内爆发反抗巴列维的游行示威后,其秘密回到了伊朗,领导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革命胜利后,霍梅尼走上了与美国对抗的道路,同时实行政教合一,恢复伊斯兰教法,重新禁锢百姓。

白色革命,巴列维家族腐败

伊朗巴列维国王只注意经济改革的白色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伊朗社会贪污盛行,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颓败;贫富悬殊与日加剧。但国王拒绝政治体制改革,最后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巴列维王朝的专制现代化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政治专制、触目惊心的腐败和惊人的经济两极分化,老百姓对白色革命的失望和不满是显而易见的。霍梅尼把握住了机会,教士集团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众结成了联盟。在伊斯兰革命中,以霍梅尼为领袖的教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终于引发黑色革命,巴列维王朝自此终结。1979年巴列维被迫出走,流亡在外的什叶派领袖霍梅尼返回国内执政。

儿子被残杀

霍梅尼有个长子叫做穆斯塔法,是霍梅尼最喜欢的儿子,也是当时伊朗着名的宗教专家,导师,是霍梅尼最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是,这个儿子却被巴列维政府给杀了,这仇恨是杀子之痛,苦大仇深,所以霍梅尼为了私仇那也是要革命的。

千年地位的失去

从古代历史来说,旧势力被新势力取代,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伊朗那是几千年的伊斯兰教传统,也就是宗教领袖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可惜的是霍梅尼时代,在巴列维的改革中,彻底的在世俗化,教士阶层整体的在退出国家权力中心。所以对于霍梅尼这个领袖来说,绝对不甘心失去权力,这是从公仇来说的。

因此公仇私恨,共同引起了霍梅尼在1977年指挥几百位国内教士阶层游行示威反抗,而这几百位教士,不断煽动社会情绪,不断跟社会的那些无业游民,失去工作的不满人群合流,还有政府裁员中失去工作的人一起,使得整个的游行队伍不断的扩大。最终在1988年达到几十万人,几百万人,这个声势巴列维政府再也压制不住了。

倒退是全面的。首先是对人性的全面禁锢。1983年伊朗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恢复了伊斯兰传统刑法,多妻制重新合法化;婚姻年龄由男女18岁改为男性十五岁,女性九岁;妇女被要求严格遵从的中世纪的伊斯兰教规,妇女重新又黑纱蒙面。此外,舞厅和酒吧被禁,音乐和影视方面也不得违背伊斯兰价值标准,等等。其次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983年伊朗议会还通过一项法案,强调经济国有化、价格实施国家管制、限制自由贸易等。此外,霍梅尼为了在教育系统的伊斯兰化旨在保障整个社会伊斯兰化及其延续,教士取代了世俗知识分子教师,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则以伊斯兰主义取代了所谓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为此,教会和激进伊斯兰学生组织在大学搞文化革命,1980年5月,霍梅尼下令成立文化革命委员会领导运动,该委员会在高校大规模清洗非伊斯兰分子,甚至一度关闭了所有大专院校。

恢复伊斯兰教法切切实实让伊朗社会发展倒退,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女子可以随意抛头露面,但是现在反而还要面带黑纱,重新禁锢起来。而且在西方长期的封锁下,伊朗经济长期困难,百姓长期过苦日子,这也是罪过。霍梅尼唯一的贡献是至少让伊朗独立自主,不再是美国的小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能进行研制核武器,这些当然也是进步。

⑤ 埃及、伊拉克、印度服饰区别

印度的传统服饰是比较的华丽,可以看到她头顶上有很多的镶嵌的珠子,看起来琳琅满目的样子很漂亮,而且她的脖子上,也戴着非常华丽的项圈,五颜六色的。
埃及人的服饰种类、式样繁多,男子服饰尤其引人注目。有人穿东方敞袍和长袖长衫,戴缠头巾;有人穿长袖长衫、敞袍,头戴土耳其式带黑穗的红毡帽;也有人穿长衫戴便帽;还有人穿西装。妇女服饰也多种多样:缠身黑纱、斗篷式长袍、长裤长裙、牛仔裤、超短裙等等。妇女的服饰变化很快,现在除了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外,很少再蒙面纱。
伊拉克游牧民族贝都印人头上戴着四角形的头巾,并用骆驼毛编成的束带扎起来;内穿直筒长袍,外面罩上黑色、褐色或白色骆驼毛织成的码首配斗篷;脚上穿着凉鞋。
库尔德人穿着宽大的裤子和夹脚型鞋子;腰上缠着布制迟指的带子,这种布带可用来装钱及插短刀。
若在山区,衣服里还塞满保暖的布,并穿上厚的上衣及色彩鲜艳的长斗篷。
一般说来,住在伊拉克北部的各民族的穿着颇似伊朗服装。非常宽大的裤子以黑色厚重的布料制成,长度大约到达足踝。衬衫的长度及膝,在腰部系上带子,有时还加上小棉袄,脚上穿着凉芹巧鞋。
女性用一种叫做亨内的染料将手脚及眼眶染色,并将头发编成辫子。

阅读全文

与伊朗为什么要蒙面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超市什么时候关闭 浏览:178
去越南六天大概多少钱 浏览:605
美国打伊朗能打多少天 浏览:884
东莞市到越南发货多少一吨 浏览:961
伊朗和韩国朝鲜哪个强一点 浏览:204
印尼加班工资怎么给 浏览:819
手机在伊朗找到了什么 浏览:124
意大利瑞士哪个厉害 浏览:498
英国人口有多少亿人2019 浏览:461
印尼3月30日是什么节日 浏览:294
中国的火箭发射处于什么水平 浏览:107
伊朗拥核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吗 浏览:716
飞英国需要坐多久飞机 浏览:424
印度榕上面的橡胶怎么处理 浏览:563
印度人均有多少个厕所 浏览:119
印尼海参干怎么吃 浏览:156
越南米粉汤底怎么调 浏览:644
印尼签证在哪里打印 浏览:252
伊朗本国用什么钱 浏览:484
土耳其伊朗是什么民族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