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距遥远的伊朗与英国为啥有仇
从地理位置上看,伊朗与英国相距甚远,直线距离也要在5000公里以上。那么,这两个根本就不搭界的国家是怎么结下的仇?而且给人的感觉它们之间的仇恨是乎不亚于美国。
此后伊朗和英国几乎再无往来。但1979年伊朗巴列维王室被推翻,并与美国断交后,伊朗成为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众矢之的。所以,在很多国际问题上,英国对伊朗品头品足、说三道四,大国情结溢于言表,对此,伊朗当然十分愤怒,新仇老恨涌上心头,所以常常是以牙还牙,使两国事端不断。
B. 什么是伊朗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8月25日,苏英联合决定,由苏军占领伊朗北部,英国占领伊朗南部。苏联方面声称此举系依据1921年苏伊条约第六条所采取的行动,即如果第三国企图把伊朗变成反苏军事基地,则苏军为了自卫可进驻伊朗境内。而实际上苏英双方所遵循的仍是1907年英俄协议对双方在伊朗势力范围的划定。1942年1月,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规定苏英两国军队应在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军。同年10月,美国成立“波斯湾后勤司令部”,也派遣后勤供应部队进驻伊朗。
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违背条约,制造伊朗内部分裂。苏联代表则辩解称,撤军问题可以谈判,而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的分离活动则纯属伊朗内政,与苏联无关。同时在苏联的压力下,伊朗也不再坚持其对联合国提出的申诉。美英方面自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如有必要,美国将动用军事手段。杜鲁门则致函斯大林,措词强硬地表达了美国的态度。美国政府还声称,美国在一旦需要的情况下,将到联合国去提出苏军撤出伊朗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苏联才终于退却。1946年4月4日,苏伊双方经过私下谈判,达成了苏军撤离的协议,条件是伊朗允诺将其北部的石油开采权长期租让给苏联。5月6日,苏军全部撤离后,伊朗政府在美英的支持下,完全控制了北部的局势。1947年,新选出的伊朗议会又否决了苏伊联合开采伊朗北部油田的协议。于是美国顾问和美国公司携带着武器与设备堂而皇之地开进伊朗,此时苏联除了表示抗议和警告外,已经无可奈何。
在伊朗危机中,苏联遭到了失败,英国也没捞到多大的好处,只有美国后来居上,是最大的赢家。 美国首次动用核威胁 美国首次试图动用核武器是1946年伊朗危机期间。按照二战中美苏的战时协议,伊朗应由美国和苏联联合占领,战争结束后,苏联可以与英国共享伊朗的石油资源。然而,二战结束后,苏军没有按战时协议撤出伊朗北部地区,反而向伊苏边境调集大量的坦克,同时在与伊朗接壤的阿塞拜疆地区推行革命,这自然引起了美国和英国的极度不满。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召见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科,发出最后通牒说,苏军必须在48小时之内,也就是1946年3月2日之前撤出伊朗北部地区。杜鲁门对葛罗米科的原话是:“(否则)我们是会向你们投原子弹的!”杜鲁门的要挟得逞了,苏军在48小时之内撤出了伊朗北部地区!
C. 相距遥远的伊朗与英国为啥有仇
1. 伊朗与英国相距遥远,但两国之间的历史纠葛却颇为复杂。
2. 地理上,两国直线距离超过5000公里,然而它们之间的历史纷争却似乎不断。
3. 2007年,伊朗以涉嫌越界为名扣留了英国的海军士兵,这成为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事件。
4. 2011年11月,伊朗国内抗议者冲击了英国大使馆,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5. 2019年7月,伊朗扣押了英国油轮,这是近年来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冲突点。
6. 英国方面指控伊朗黑客窃取新冠病毒研发数据,这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
7. 在“伊核”问题上,英国一直与美国保持一致立场,这对伊朗来说是一个挑战。
8. 伊朗与英国之间的冲突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伊朗因沙俄的侵略而向英国求援。
9. 1801年,英国与伊朗签订条约,承诺保护伊朗不被其他国家攻击,换取伊朗不允许其他国家通过其领土攻击英国。
10.然而,在1804年俄伊战争中,英国并未履行其保护伊朗的承诺,这在伊朗国内引起了不满。
11. 19世纪末,英国和俄国在伊朗的利益争夺中,伊朗成为了牺牲品。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俄国曾达成协议,意在战后瓜分伊朗,但这一计划并未实现。
13. 1921年,英国支持的伊朗政变导致亲英的首相上台,伊朗的独立和主权受到了挑战。
14. 礼萨·汗在伊朗掌权后,试图摆脱英国的的控制,这使得英国开始支持伊朗南部的分裂势力。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伊朗,迫使伊朗国王退位。
16. 二战后,英国试图继续在伊朗施加影响,但伊朗逐渐向美国靠拢。
17. 1951年,伊朗实施石油国有化,英国失去了在伊朗的石油利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18.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英国与伊朗的关系进一步紧张,两国之间的冲突持续至今。
D. 谁能介绍下二战时中东(叙利亚,约旦一带)战区的交战
1.伊拉克
伊拉克虽然在二战时已经是独立国家,但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曾经想协助纳粹德国以摆脱英国人的控制。由拉希德·阿里·艾格拉领导伊拉克军队于1941年4月3日在巴格达郊区的哈巴尼亚发动兵变,想和德军配合将驻伊英军赶走。后被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将其镇压,来援的德国空军也被英军消灭,史称第二次不列颠战役,避免了德国控制中东石油的糟糕情况的发生。后来伊拉克政府对德宣战,但未派兵参战。
2.伊朗
伊朗同样是表面中立暗中支持德国。伊朗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北边与苏联接壤,而南边的中东国家又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伊朗长期受到苏联和英国的双重压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伊朗国王礼萨汗想借德国人之手帮助自己摆脱英国和苏联的控制。自1941年5月伊拉克反英兵变被镇压以后,礼萨汗知道英国人下一个肯定要动他,加上一个月后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也担心伊朗变成德军的南方基地。因此伊朗成了英国和苏联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1年8月英国和苏联军队分南北两路进攻伊朗,并要求伊朗驱逐在伊全部德国人,关闭德国驻伊使馆。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的相当忠诚,拒不接受英国和苏联的要求。9月17日联军进入德黑兰,抓捕了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在伊德国人,一半被苏联送往西伯利亚流放至死,另一半被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
3.埃及
埃及虽然在1936年已经独立但作为英联邦国家为英国出了不少力,着名的阿拉曼战役就是在埃及打的。埃及为英国军队提供了不少优质兵员,埃及国父纳赛尔就曾在二战时在英军中服役。
4.叙利亚
叙利亚原先为法国殖民地,后法国投降后被纳粹德国与维希法国控制,直到1943年趁轴心国与同盟国皆无暇顾及中东时叙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叙利亚本国军队并未以国家的形式参与二战。
5.以色列
以色列虽然是1948年5月14日才成立的,但自从希特勒在欧洲推行反犹政策以后大批犹太人开始流浪。有许多犹太人来到了约旦河边他们起源的地方。虽然这里是他们的故乡但他们已经离开千年之久,所以无依无靠,幸好他们得到了当地阿拉伯人的接济才安顿下来。但占据中东的英国人始终认为在中东的犹太人是祸水,对犹太人百般刁难,煽动阿拉伯人一起镇压犹太复国运动,而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越发兴旺,另一方面,苏联也开始对中东产生了兴趣。第一次中东战争在大国利益的穿插下不可避免地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