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为什么不把国家名重新叫波斯呢为何要叫伊朗呢
1. 波斯帝国,以其阿契美尼德王朝最为人熟知,是历史上一个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庞大帝国。
2. 该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曾征服过包括古希腊、古印度以及两河流域在内的多个文明古国,展现了其强大的国力。
3. 1935年,处于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的波斯,决定将国名改为伊朗。此后的国际社会便开始称呼这个国家为伊朗。
4. 这次更名的动因有三点:首先,与波斯人的起源有关。波斯人被称为雅利安人,这是一个擅长作战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利安人内部开始分化,形成印度雅利安人、伊朗雅利安人等。实际上,波斯的统治者是伊朗雅利安人,他们在掌握波斯主导权后选择了更名。
5. 其次,伊朗这个名字代表了雅利安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波斯帝国在19世纪时已经失去了国家的主导权,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版图不断缩小。人们怀念过去的辉煌,并对未来抱有强烈的期望,希望伊朗雅利安人能够团结起来,助力国家振兴。
6. 最后,更名的目的是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当时欧洲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一部分欧洲人声称自己是伊朗雅利安人的后代,为了更好地迎合欧洲对伊朗雅利安人的崇拜,波斯选择更改国名为伊朗。
7. 对于我们来说,波斯这个名字更具历史感。然而,伊朗选择更改名字的重要因素还是因为其国力的不断下降。
㈡ 伊朗人不承认自己是阿拉伯人 而是波斯人 为何
伊朗位于西亚地区,波斯湾沿岸,
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而我们一提到西亚,首先想到的是阿拉伯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西亚就是阿拉伯的世界。
确实,西亚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
与西亚紧邻的北非,也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
阿拉伯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如今的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西亚与北非地区。
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我们称之为阿拉伯国家,而西亚与北非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作“阿拉伯世界”。
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北非还是西亚,都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
就比如西亚的以色列与伊朗,他们虽然都是西亚的重要国家,但他们都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信仰的是犹太教,使用的是希伯来语。
而伊朗,虽然也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他们的主体民族却并不是阿拉伯人。
而是波斯人,使用的语言也是波斯语,与阿拉伯语是不同语种的语言。
伊朗处在两个流域附近,也是一个闻名古国。
伊朗人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横跨亚非欧的国家——波斯帝国。
后来,波斯帝国覆灭,但波斯人却还是在原来的土地上扎根并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
不过,在文化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虽然波斯语被他们保留了下来,但是信仰却被改变了。
波斯人原本信仰波斯教(对,就是金庸小说里的那个拥有圣火令的西域波斯教),但被强行改变成了伊斯兰教。
如今伊朗人是一个严肃的伊斯兰国家,尽管他们的主体民族波斯人不属于阿拉伯人,不使用阿拉伯语。
那么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民族起源不同。
波斯人起源于波斯湾东岸的伊朗高原,是典型的塞种雅利安人。而阿拉伯人则起源于北非地区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
第二,民族语言不同,波斯人使用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与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语言更亲近。
阿拉伯人则使用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也就是说,伊朗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民族。
第三,宗教信仰有差异。
没错,虽然阿拉伯人与伊朗人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但他们却分属于不同的派系。
由于对伊斯兰教义的不同理解,穆斯林分为什叶派与逊尼派两大派系。
伊朗是什叶派穆斯林的主要代表国家,
而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人都是逊尼派穆斯林。
最后,两个民族长相也有一定差异。
虽然同属白色人种,但波斯人相对阿拉伯人来说。
更高大粗壮一些,皮肤也更白一些。
另外两者最大的区别特点就是波斯人眼睛呈淡蓝色,阿拉伯眼睛呈黑褐色。
㈢ 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9年级世界历史)
波斯,这是一个被人熟知的名称。
古波斯的统治范围与今伊朗近于一致。实际上,波斯只是古代伊朗西南部的一个强盛部落,当波斯部落统治了伊朗的其他部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后,遂被邻国称之为“波斯帝国”,其后“波斯”也常被作为整个伊朗的代称,因而古代伊朗的文明也称为波斯文明。不过,伊朗人更习惯自称雅利安人。“伊朗”的字面意思,即“雅利安人的国家”,这一称呼比“波斯”更能反映出伊朗多民族、多文化的历史。
㈣ 波斯帝国为什么是伊朗人的辉煌历史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作为印欧人一支的波斯人就从中亚细亚迁移到这里定居。
波斯人曾被西亚强国米堤亚统治,公元前6世纪中期,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随后,波斯帝国开始了它的扩张之路。公元前546—539年之间,居鲁士先后征服了东部伊朗和中亚的许多地区:巴克特里亚(大夏)、马尔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亚那、格德罗西亚、萨塔吉地亚、阿拉霍西亚、德兰吉安那、萨克人的地区、阿富汗等地,其统治范围在东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亚强国吕底亚王国发生战争。吕底亚是一个十分富庶的国家,在其强盛时,曾控制了希腊世界和东方之间的海上和陆上贸易。米堤亚王国灭亡后,它于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细亚(原属米堤亚,后归波斯人统治),从而引发了与波斯人之间的战争。居鲁士率军还击,打败了吕底亚,俘虏了它的国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镇压吕底亚人起义之机,征服了小亚细亚西海岸各希腊人城邦。消灭吕底亚后,居鲁士乘着巴比伦国内政局不稳之时挥军向其进攻。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陷落,居鲁士入城,并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势力扩至埃及边界。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任王位。冈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国都孟菲斯,更将法老掳至苏萨。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波斯帝国,其版图比埃及新王国和亚述帝国大得多。此后,他还曾出兵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不过均不顺利。
波斯帝国的衰亡,也是源于一场战争。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是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貌似强大的波斯帝国被英勇捍卫自己独立的希腊城邦所击败。在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曾多次爆发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波斯的军事力量。
在伊斯兰教出现后和6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的最后遗迹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