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为何从美国的坚定盟友,变成了头号公敌
2000年的第二个十年刚刚过去,波斯湾上空战云密布。1月3日,美国无人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动空袭,打死伊朗革命卫队精英“圣城部队”指挥官、伊朗强大派系第二号人物卡西姆·苏莱马尼少将。西方媒体对此事评论说:“这不意味着战争,不导致战争,不制造战争风险。这就是战争本身。” 从西方国家的后花园到美国眼中的邪恶轴心 说起伊朗,美丽富饶的德黑兰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征服了欧、亚、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此发表了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德黑兰宣言》。
同年10月,伊朗国王流亡美国。德黑兰的穆斯林群众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并拘留了使馆人员。历史称之为“伊朗人质危机”,两国正式断交。 然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实行孤立和敌对的政策。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苏联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推翻伊朗向伊拉克提供了大规模援助。911事件后,华盛顿说伊朗是“邪恶轴心”。
B. 美国打伊朗,会出现全世界都去拖美国后腿的状况吗
美国若是与伊朗开战,它的国际盟友大多数可能会去助攻。美国在国际上的盟友多数是发达国家,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层面都属于高级层,美国作为它们的盟友,一旦与伊朗开战,他们是不会故意拖美国的后腿,因为同为盟友的利益是相关的。
美国在现有战争中一般使用的是高科技武器,时间较短,且火力猛攻较大。所以战争并不会拖延的时间较长。即使出现自己的盟友拖后腿的情况,也可以及时调转精力来收拾国内情况,美国的大多数盟友只会“抱紧”美国大腿,不存在故意拖后腿的情况。
C. 美国会向伊朗开战吗
美国是否会向伊朗开战存在不确定性。
从美国方面看,有开战的可能性。2025年6月,特朗普宣称对伊朗进行空袭,后美国联合参谋长称实施“午夜之锤”行动打击伊朗核设施。且美媒报道,美军已将所有具备作战能力的B - 2轰炸机前沿部署至关岛和迪戈加西亚基地,特朗普也持续威胁伊朗,若不妥协将继续打击,甚至号召推翻伊朗现政权,显示出美国有进一步军事行动的姿态。
然而,美国也面临诸多限制。美国的空袭未达成“以炸促谈”的目的,反而加强了伊朗国内凝聚力,伊朗官方放话“绝不妥协”。并且,美国实力今非昔比,已无力支撑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如打击胡塞武装和伊朗已使美军亚太航母和海空力量弹药库存几乎抽干。同时,若开战可能使美国陷入像伊拉克战争那样的长期泥潭,空耗国力并加速霸权崩溃。
从伊朗方面看,其反制能力不可小觑。伊朗拥有完整军工体系,可对美国进行报复。例如,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还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将严重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冲击美国经济;也可能使用脏弹打击以色列,造成毁灭性结果,让美国难以承受。所以,伊朗的强硬态度和反制手段对美国开战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D. 美伊战争简介
背景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这场战争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产生2003年3月遭遇空袭的巴格达被烟雾笼罩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和思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许多方面。研究这场战争,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看待当今世界的视角,而且,也会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现实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战争威胁,这对于我们解决纷纭复杂的各种问题和谋求发展不无意义。推动美国对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政府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同盟;还可以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控制了伊拉克,还可以摆脱严重依赖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主动权都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
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政府构划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
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政府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西方国家主要通过国际能源组织和节能技术消极地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反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配额生产机制。而此次“倒萨”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主动权。伊拉克石油资源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于世界第二,是世界石油市场举足轻重的供应者。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7月革命后)至70年代初,伊拉克对该国石油资源进行国有化,西方石油公司基本上退出了对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的控制与开发。伊拉克在此后积极参与“制造”了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多次通过对石油的限产、提价和禁运企图实现政治目的。直至2002年还通过停止石油出口一个月声援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的斗争。此次美国“倒萨”战争的胜利无疑使伊拉克的石油资源重新回到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控制之下。掌握伊拉克的石油权必将对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甚至对OPEC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也将产生重要抑制作用。
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4.5%。而这一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占了OPEC成员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特阿拉伯一国就占OPEC日产量的1/2左右。海湾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是美国指控的“邪恶轴心”成员(还包括反美的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美国担心自己与整个世界严重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将是相当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对于摆脱严重依赖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主动权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此人被美国国防部推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担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对德国《明镜》杂志发表的谈话充分地反映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伍尔西说:“……但是这(指对伊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还关系到全世界对石油的依赖。从短期看,我们的最根本的薄弱之处在于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减或提高石油的开采量……沙特人对油价的升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注:[美]詹姆斯·伍尔西:《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伊拉克战争对美国从中东人手中抢过“石油武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亲美的新伊拉克政权,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亚将失去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重要能力。美国如果能进一步遏制伊朗(这将是美国在这次“倒萨”战争后要解决的问题),世界石油将重新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时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国具有单独的控制权。这对另外的世界产油大国如委内瑞拉、俄罗斯也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制约,这种制约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可能产生制衡作用。委内瑞拉的查韦斯被认为是拉美的第二个卡斯特罗,有着强烈的反美和平民主义的倾向,美国能控制世界石油市场,至少查韦斯政权的作用将被进一步削弱;而俄罗斯尽管在近年来与美国拉近了关系,但美国如能在石油上有效地制约俄罗斯,这对今后迫使俄在重要国际问题上支持美国将增加了筹码。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油价对世界其他经济体仍具有重要影响,其他经济体不稳定也会波及美国经济。如果美国能控制世界原油的供应,不仅可以减少美国经济受石油影响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在这种控制下从世界政治经济中获得巨大的权力与租金,有助于控制未来的竞争者。2002年下半年,美国以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作为理由,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称美国掌握了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并随之大量陈兵海湾。2003年3月20日上午,北京时间10:35,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侵略伊拉克,4月9日,美军入侵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战后的伊拉克虽然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美军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已经初见雏形。
战争代价美方
■4471名军
2010.8.29部分驻伊美军战斗部队返回华盛顿
人死亡
■3.2万名军人受伤
■7630亿美元战争开支
■500亿美元重建伊方■8000名士兵死亡
■10-100万平民死亡
■480万难民
E. 伊朗和美国之间最大的军事冲突是什么
1. 美国和伊朗之间最大的军事冲突之一是2020年1月3日,美军在伊拉克的一次空袭中击毙了伊朗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作为回应,伊朗在1月8日对驻伊拉克的美国军事基地发动了导弹袭击。
2.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在中东地区的冲突中持续对抗了超过四十年。
3. 美国的中东政策受到了损害,因为伊朗努力建立和扩大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包括在伊拉克。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超出了美国的控制范围。
4. 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并重新实施对伊朗的制裁,试图通过经济压力和军事高压来阻止伊朗的核计划和地区影响力扩张。
5. 尽管面临美国的严格制裁,伊朗并未屈服。伊朗重启了铀浓缩计划,并在2019年6月击落了美国无人机,这被视为对美国在中东行动的直接挑战。
6. 2020年1月,美军在伊拉克的一次行动导致苏莱曼尼被杀,伊朗随后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两个军事基地发动导弹袭击,这标志着美伊紧张关系的高潮。
7. 美国在评估了报复行动的后果后,选择了不进一步升级冲突,而是寻求和平解决方案。然而,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这对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如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构成了挑战。
8. 伊朗的外交政策,包括支持黎巴嫩的真主党、也门的胡塞武装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等什叶派组织,进一步加剧了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9. 尽管存在紧张关系,美国仍然寻求解决伊朗核问题,并阻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美国对伊朗的政策目标是迫使伊朗改变其行为,并确保其核计划不会威胁到地区安全。
10. 展望未来,美伊之间的军事冲突可能不会结束,而是以更低级别的对抗和外交努力继续进行。美国可能会继续对其在中东的策略进行调整,以应对伊朗的挑战。
F. 伊朗发射导弹的原因是什么
伊朗发射导弹主要有以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