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的总统哈梅内伊为什么30几年都不出国门
1. 伊朗领袖哈梅内伊长期未出国门的原因主要出于安全考虑。鉴于美国情报机构历史上试图暗杀伊朗高级官员,包括前最高领袖霍梅尼和现任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哈梅内伊很可能对个人安全保持高度警惕。
2. 哈梅内伊不仅是伊朗的精神领袖,也是什叶派穆斯林世界的重要人物。他不需要出国,因为外国领导人若想与他会晤,通常会选择访问伊朗。
3. 哈梅内伊在国内面临的威胁同样不可忽视。他在与美国等国的长期政治和军事对抗中深知,离开国内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因此,他必须保持警惕,确保国内政治稳定。
4. 哈梅内伊在伊朗国内的政治地位至关重要。他是伊朗对外政策的象征,对外代表伊朗的抵抗意志。
5. 伊朗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动乱表明,外部势力如美国可能试图在伊朗内部制造分歧。在这种背景下,哈梅内伊不太可能离开国家,以免加剧国内不稳定。
6. 苏莱曼尼被刺杀事件显示了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哈梅内伊可能对此类安全漏洞保持高度警觉,从而避免亲自面临类似风险。
7. 尽管伊朗对美国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反击,但哈梅内伊在事件中的态度表明他对内部可能的背叛持怀疑态度。这可能是他不愿离境的一个原因。
8. 哈梅内伊在国内的策略可能旨在为可能的外交或军事对抗做好准备。他在国内加强控制,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强硬立场。
9. 国际环境的变化,如美国在联合国试图延长对伊朗的制裁,可能影响哈梅内伊的外交策略。不过,目前看来,他出国的可能性依然不高。
10. 尽管哈梅内伊的出行受到安全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限制,但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伊朗的外交关系和国内政治动态将决定他是否会在将来某个时刻出国。
Ⅱ 为何全世界都想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究竟多有钱
伊朗的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不仅是国家的政治领袖,也是伊斯兰教什叶派8000万信徒的精神领袖。伊朗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伊朗宪法将最高领袖定位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伊朗总统需向最高领袖负责。
哈梅内伊是现任伊朗最高领袖,他的地位在伊朗几乎等同于神。关于他的财富,外界有诸多猜测。历史资料显示,霍梅尼作为伊朗革命后的首任最高领袖,生活简朴,被视为苦行僧,严格自律,不享有特权,其去世后家中并无余财。
哈梅内伊继承霍梅尼的位置,也努力维持这种简朴形象,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然而,据英国媒体报道,哈梅内伊及其家族实际上控制着伊朗的巨额财富。通过一个名为Setad的组织,哈梅内伊秘密地积累了巨大的财富。Setad意为“执行伊玛目命令”,负责执行哈梅内伊的命令,通过查封民众房产等方式建立商业帝国,涉足金融、石油、电信等多个行业,实际上掌握了伊朗的经济命脉。
据报道,Setad利用特权大量敛财,一个月内拍卖的房产就高达300套,价值数百万美元。哈梅内伊的家族拥有大量庄园、房产和土地,他的生活也极其奢靡,拥有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马场。此外,他的家族在海外也有大量存款。
据估计,哈梅内伊掌握的伊朗最有钱的基金资产高达2000亿美元,每年基金收益巨大。英国媒体甚至估计,哈梅内伊控制的商业帝国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然而,这些数字可能仍然低估了哈梅内伊的实际财富。在伊朗的教士寡头政治体系中,缺乏对最高领袖的监督,这为哈梅内伊积累财富提供了机会。
Ⅲ 伊朗对以色列恨之入骨,为何要从一只虫说起呢
1. 伊朗对以色列的敌意深植心中,这背后有一个与计算机蠕虫病毒相关的故事。
2. 2010年,伊朗纳坦兹核设施遭遇不明原因的离心机故障,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却显示一切正常,这让伊朗人感到不解。
3. 同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暂停了纳坦兹核设施的运营,伊朗总统穆罕默德·艾哈迈迪内贾德随后承认了这一泄露的消息,并声称问题已经得到控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4. 纳坦兹的近9000台离心机中,有1000台因故障而报废,这一事件显示了网络攻击的破坏力,无需物理打击即可对伊朗的核计划造成重大损害。
5. 这次事件背后是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密切合作,尽管以色列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后还未完全恢复,美国则在努力缓解以色列对伊朗的担忧。
6. 网络武器联合研发项目的目的之一是延缓以色列对伊朗的潜在空袭,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值得的投资。
7. 蠕虫病毒,也就是后来所知的恶意软件,专门针对纳坦兹的西门子工业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是控制离心机速度的关键。
8. 蠕虫病毒通过改变控制电动机变频器的频率,使离心机加速然后减速,导致电机过热损坏。
9. 最初,伊朗人不认为核设施的问题与计算机病毒有关,因为他们的计算机未连接到互联网。但后来他们发现,病毒是通过可移动存储介质传播的。
10. 为了成功执行这一操作,攻击者不仅需要传播蠕虫,还需要详细了解伊朗计算机系统的布局和数据传输路径。
11. 伊朗总统内贾德后来透露,这次破坏活动的影响比最初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12. 蠕虫病毒不仅是计算机病毒,它还标志着现代战争形式的新变化,其中以色列因有阻止伊朗核计划的最强烈动机而被怀疑为制造者。
Ⅳ 中国的微信被哪些国家“拉黑”
微信在伊朗已经被“拉黑”。在越南和印度险些被“拉黑”,但在非洲国家,微信收获了几乎一边倒的“点赞”。
“我到了,怎么不见游行?”“收到,候选人鲁哈尼在不在场?”2013年年中,伊朗大选最为白热化时,本地新闻摄影师们这样用微信对讲功能互通有无。最近,在这个手机拥有率与中国差不多的国家。人家发现微信再也上不去了。
伊朗历来就是社交软件的墓地——几乎所有像Twitter、facebook这样的海外社交软件,都无法在伊朗境内正常登录,因为它们被视为西方的象征。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前500家网站,有一半在伊朗被屏蔽。
做出这些屏蔽裁决的是一个高级别的政府部门:据非盈利性博客组织“全球之声”称,伊朗政府自2013年12月20日起,禁止了微信的运营。做出封杀决定的是伊朗“认定犯罪网络内容委员会”,这个机构成立于2009年,由伊朗总检察长领导,其中六人是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的内阁部长。
伊朗对微信下手并不算早。越南政府早在2013年8月,就开始商谈禁用微信的可能性。
有关越南考虑“拉黑”微信,至少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2013年4月越南民间爆发抵制微信的呼声。新华社国际新闻报道说,越南用户发现只要将微信的操作语言换成中文,“微信地图就会将争议岛屿归为中国领土。”新华社驻河内记者透露,越南人还在互联网上攻击两位推荐微信的女星,“背叛自己的祖国”。
另一个重要背景是,据越南某通信公司高管预测,如果有4000万用户使用类似微信这样的手机软件,这家公司的短信息业务营收就会减半。媒体猜测,越南考虑“拉黑”微信,也有出于保护本国移动运营商利益的动机。
2013年5月,微信进军印度市场。为了避免与印度本土运营商利益冲突,早在2008年,腾讯就购买了印度MIH环球网络公司部分股份,现在,微信在印度的合作伙伴Ibibo,也是MIH附属公司。
虽然微信在印度与本土运营商合作愉快,但是,微信还是在登陆印度一个月后险遭封杀,理由是威胁印度“网络安全”。
如果说伊朗和越南封杀微信,是对国外软件的“一视同仁”,那么印度的做法就显得动机不纯。印度对中国电信企业的戒备已久,早在2010年,印度曾以网络安全为由禁止进口来自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的电信设备。而来自西方的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却通过了安全检查。在网络基础建设的全球招标中,印度通常更倾向于欧美公司,虽然中国报价更低。
相比之下,微信在非洲不仅没被“拉黑”,而是收获了几乎一边倒的“点赞”。2013年9月,微信进入南非,一直高居黑莓和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榜榜首。除了南非,微信占领的非洲市场还包括尼日尔爾利亚、加纳、肯尼亚等国,几乎囊括了大半个非洲。今年微信在海外的用户增长了500%,其中非洲占了大部分,到2013年年底,中国外交部非洲司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公共账号“直通阿非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