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有多少次被解职

伊朗有多少次被解职

发布时间:2025-08-09 02:48:52

Ⅰ 伊朗是伊斯兰政权的国家吗

是啊。伊朗是一个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制国家。伊斯兰教在伊朗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权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准则。伊朗的建国领袖即明确拒绝西方民主体制,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体中,国家权力应该由阿訇执掌,议会仅有有限的权力。伊朗的穆斯林激进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本国归入“意识形态指导型”国家(Ideological state),同苏联并列。 然而,和多数极权政体不同的是,伊朗自称是中东(或者是西亚地区)最民主的国家。伊朗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有着较为发达的选举制度,选举结果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真实民意。类似威权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内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权。这种将神权统治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伊斯兰共和制”迄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 和其他中东国家不同,伊朗有着较为开放的媒体政策。出版检查制度在1989年后逐渐放松。尽管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舆论政策一度从紧,但若公正而言,仍较其他阿拉伯国家(如美国的盟友沙特)宽松。 伊朗与伊拉克有着长期的边界、教派、民族争端。1980年9月更爆发了两伊战争。经国际多方调解,1988年8月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翌日专家会议推举总统阿里·哈梅内伊为最高精神领袖。7月28日,拉夫桑贾尼当选为总统。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继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新一届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已于公元2005年8月6日宣誓就任总统一职。艾哈迈迪-内贾德根据伊拉克战争的结局认为伊拉克“西化、腐败”的结局就是遭到美国的“侵略”,于是大力提倡遵从伊斯兰教旨的生活。 伊朗政教合一,缺乏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侵犯人权的情况严重,并多将此解释为伊朗长期与西方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然而,正如美国前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指出的,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其实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有很大关联。 谢谢采纳

Ⅱ 伊朗有2位国家元首,最高大权是在总统手里,还是最高领袖手

伊朗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有两位国家元首,分别是最高精神领袖和国家总统。实权主要掌握在最高精神领袖手中。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被推举为伊朗国家领袖,由于其为宗教人士,对于国家施政经验有限。在这种背景下,伊朗在实施伊斯兰体制的同时,也确立了共和制度,但并非传统的议会制,而是总统制。

伊朗的总统地位在最高精神领袖之下,总统虽然由选举产生,但候选人的资格由最高精神领袖决定。比如前总统内贾德在两次宣布参选后,由于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阻止,最终无缘总统大位。在总统选举后,胜选总统必须获得最高精神领袖的委任函,才能正式就职。由此可见,伊朗总统实际上由最高精神领袖控制。

尽管如此,伊朗的总统并非没有实权。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内阁成员任免权。例如,内贾德总统曾任命自己的亲家公马沙伊为副总统,但由于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反对,最终解除了亲家公的副总统职务。此外,总统负责参与国际会议、出访他国等外事活动,这些活动通常由总统出面,最高精神领袖则从不外访。

然而,尽管总统拥有行政权,但最高军事指挥权却掌握在最高精神领袖手中。在伊朗,无论是伊斯兰革命卫队还是普通武装力量,都必须听从哈梅内伊的指挥。比如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就是由哈梅内伊任命,而非伊朗总统任命。在疫情期间,哈梅内伊直接向伊朗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盖里下达命令,要求成立“医疗卫生总部”,伊朗总统对此无权做出决策指示。

综上所述,伊朗总统的实权相对较小,受到最高精神领袖的严格制约。尽管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一定的行政权,但关键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大权却在最高精神领袖手中。

Ⅲ 伊朗现任总统是

伊朗现任总统是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他出生于1956年10月28日的德黑兰市东南部加姆萨尔,其父亲是一名铁匠。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工业科技大学完成了土木工程学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两伊战争期间,他服务于伊朗革命卫队。
艾哈迈迪-内贾德早年步入政坛,担任过库尔德市市长顾问和阿尔达比勒省省长。在2003年4月,他被选为德黑兰市市长,并在2005年6月当选为伊朗总统,同年8月就职。凭借62.63%的选票,他在2009年连任成功。
艾哈迈迪-内贾德以其低调、亲民和勤俭廉政的风格受到广泛支持。在德黑兰市长的任内,他改善了交通并稳定了物价。在政治上,他坚持维护伊斯兰价值观。经济上,他强调资源应交给人民用于国家发展,并提倡社会公正。
对外政策上,艾哈迈迪-内贾德倡导公正的国际关系,愿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尤其是周边和伊斯兰国家。在核问题上,他强调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并无研制核武器的企图。
尽管面临一些反对声音,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9年总统选举中以62.63%的得票率获胜。内政部长马赫苏利宣布这一结果时,指出投票率高达85%,反映了伊朗民族的团结。然而,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对选举结果提出抗议,称选举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操作。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回应时表示,选举在严密监督下进行,并无舞弊报告。他鼓励穆萨维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疑问。伊朗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可连任一届。

Ⅳ 什么是美国伊朗门事件

“伊朗门”是美国里根政府的一项丑闻事件为查清事件真相,1987年5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从1987年5月5日至8月3日就“伊朗门”事件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委员会共进行了41天的听证,历时250个小时,查阅数十万份有关文件、官方证据1059件。有29人出席作证,其中包括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助手诺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前任麦克法兰和退役空军少将西科德,以及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格和司法部长米斯等。为了促使知情者提供有用的证词,委员会同意给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以有限的豁免权。

第一天作证的是西科德。这位飞将军原来拒绝作证,这回却是口若悬河,有问必答。从5月5日至7日,接连3天,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背景都说了出来。

西科德承认他和诺思共同控制了在瑞士银行秘密账户上的大约3000万美元。美国以3000万美元的要价向伊朗出售价值2000万美元的武器,美净挣1800万美元的利润。他承认这笔钱中有350万美元转交给尼加拉瓜政府军,350万美元用于向伊朗运送武器,100万美元用于其他开销,800万美元在瑞士银行账户上,另有200万美元去向不明。他说:“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国会明令禁止向尼反政府军出售武器期间进行的。”他还说他有时同前中央情报局长凯西讨论他的活动,经常同诺思接触。他认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义进行活动,并得到政府支持的。

5月8日至11日,麦克法兰作证。人们知道他曾经三缄其口,最后服用过量安眠药以求解脱,可谓“里根铁杆”。但他这次却出乎人们意料。他证明说:“在国会作出禁止向尼反政府军提供援助的决定以后,里根仍然要求政府继续提供援助;诺思虽受我领导,但他与中央情报局已故局长凯西来往密切,关系非同寻常。”他还证明,支付200万美元作为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释的赎金是里根亲自批准的。但里根对此一直坚持说他已“记不清了”。

7月15日,轮到波因德克斯特作证。他显得神情紧张、六神无主。他在回答问题时常常闪烁其词,并不时地猛吸烟斗。他说:“作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可以随时面见总统,向他汇报国内外的事情。”关于向伊朗出售武器以交换人质一事,他说:“凯西1985年11月曾送来一份备忘录,经我提交总统签署。”一年以后,“伊朗门”事件曝光,为了保护总统,使之免受牵连,他亲手将这一文件销毁。关于向尼反政府军提供援助问题,他说这是诺思出的“好主意”,但经过他批准。他相信总统也会批准这个“好主意”。不过,他深知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所以没有报告总统,以便将来曝光可让总统矢口否认。他最后强调:“我批准将款项转移给尼反政府军,是在忠实地执行里根的中美洲政策。”

在29名证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出风头的算是诺思中校了。

7月7日至13日的某一天,荧屏上的画面分为两半:右边是里根总统,微笑着缓步走过白宫南草坪挥手向人们致意,然后跨上直升飞机的舷梯,向立正致敬的陆战队士兵行了个礼。画面左边是陆战队员诺思中校,坐在参议院的证人席上,倾身向前,凝神聆听提问。那狡黠的眼睛时而充满哀怨,时而又闪出凛然的光芒。

随后,里根飞走,诺思的形象支配了整个荧屏。

电视观众瞪大眼睛注视着眼前这位“爱国英雄”。

诺思说,他曾起草了5份备忘录送给波因德克斯特,要求总统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政府军。后来他又四处活动,指挥行动。5份备忘录中有4份被他销毁,剩下的一份没有留下里根总统批的字迹。

诺思接着说,早在1984年,凯西就介绍飞将军西科德来负责向伊朗出售武器事宜,后来又是凯西要西科德管理武器交易的帐目,并将盈余款项转给了尼反政府军。凯西后来还曾交给诺思一本总账,上面记录有援助尼反政府军和其他秘密行动的资金流动情况。由于一次事故原因,凯西要诺思赶快清理文件,这本总账及一批文件被销毁了。在诺思被解职的当天,凯西又叫他销毁了一大批文件。

但是凯西生前却宣称他不知道诺思在干些什么。凯西在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从何处得到资助,中央情报局毫无知情。”这与诺思的证词大相径庭。

此外,诺思还承认他1986年11月中旬参与伪造了一份“伊朗门”行动的大事记,以“帮助”国会调查委员会的调查。麦克法兰、波因德克斯特、凯西、米斯等都知道他掩盖真相的原因。

诺思在听证会上口口声声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司批准的。”这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他的上司波因德克斯特身上。他是否把诺思的5份备忘录统统给扣押了,并以这种方式让诺思自由活动?

听证会上,诺思绘声绘色和掷地有声的证词,特别是他的“坦率”态度赢得了5000万美国电视观众的心。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了他的“真诚”,他成了“爱国者”,成了集美国人的全部价值观(责任、荣誉、国家)于一身的人物。

其他作证者不一而列。

调查委员会领导人在听证会结束时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伊朗门”事件是个“充满欺骗、口是心非和漠视法律的、使人寒心和使人沮丧的事件”。

美国人对听证会的评价则是一出前紧后松、有头无尾的电视“连续剧”。“伊朗门”事件的两位主角诺思和波因德克斯特已经把主要责任承担下来,使白宫如释重负。一些配角虽然也从不同角度补充和验证了若干细节,但都没有透露出任何带有爆炸性的内幕。“连续剧”是在没有达到高潮的气氛下收场的,在观众脑海中存在的若干悬念,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这也许将永远是一个谜。

Ⅳ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5)伊朗有多少次被解职扩展阅读:

伊朗人质危机历史背景: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Ⅵ 伊朗门事件处理结果

11月25日,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揭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违规行为,他们违反国会禁令,将销售给伊朗武器的部分收益秘密用于支持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诺斯上校,他在听证会上证实了资金流向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里根总统最初否认了解此事,这一事件导致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辞职,并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级官员、政治军事处副处长诺思中校解职。随后,总统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了三个月的深入调查,参众两院也进行了联合听证会。里根的态度逐渐转变,承认这是一个错误,并不再坚持不知情,还更换了白宫办公厅主任,撤销了与事件有关的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盖茨的任命。尽管危机得以缓解,但11月18日,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的“伊朗门事件”报告认定总统应对该事件负最终责任。


1989年3月16日,独立调查员在历经15个月的调查后,对诺思提出了12项罪名的起诉,包括私自篡改、转移和销毁文件,以及妨碍国会调查。审判过程于2月21日启动,经过证人证词和证据展示,于4月21日结束。随后,由12名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审议了12天,最终于5月4日宣布,诺思被判定犯有阻挠国会调查、私自销毁文件和接受贿赂三项罪名,其他九项指控则被认定无罪。


1989年7月5日,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宣布判决,判处诺思三年徒刑,缓期执行,并罚款15万美元。诺斯还需完成1200小时的无偿公共服务,参与青少年吸毒预防计划,并被禁止担任公职。同年6月,波因德克斯特也因相关罪名被判有罪。




(6)伊朗有多少次被解职扩展阅读

伊朗门事件是,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从而造成里根政府严重政治危机的事件,因人们把它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门事件。

Ⅶ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为什么被推翻

礼萨·巴列维(1941~1978在位)执政后,国内局势动荡,北方的阿塞拜疆和北库尔德斯坦宣布自治,后被镇压。1951~1953年,民族阵线领导任命穆罕默德·摩萨台出任首相时,宣布实行石油国有化,反对英国对石油的垄断地位,并要求掌握绝对权力,同国王发生冲突。1953年8月,国王试图解除摩萨台职务未成,被迫出走。不久在美国的支持下亲国王的军队势力逮捕了摩萨台,国王回国。1954年8月,国王同外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国王重新上台后,实行亲美政策。此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国家安全局(即萨瓦克),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特务肆意横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对派和宗教上层人士,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严加限制宗教界的权力,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接管宗教基金、关闭宗教学校代以世俗教育,实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使伊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礼萨·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在经济上,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1963年1月,他提出“六点社会改革方案”(称为“白色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改革(规定地主占有的限额,多余的土地由国家赎买,分给少地、无地的农民,寺院土地收归国有)、工人在企业中入股分红、给妇女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城乡实行现代教育替代传统宗教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等。因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价,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同时未能彻底实行土改政策,使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各阶层人民及社会集团暂时联合起来,而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反国王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国外领导反国王的斗争。从1977年起,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到1978年下半年,各地动乱不断升级,达到高潮,国王任命艾资哈里为首相,组成以军人为主的临时政府,以挽回残局。1979年1月,国王被迫出国,委任沙普尔·巴赫齐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流亡国外的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2月11日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总理接管政权,组织临时政府,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Ⅷ 伊朗人质危机如何解决的

1980年,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的伊朗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伊朗同意释放人质。1079年伊朗人质事件就此解决。
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国王逝世,9月两伊战争爆发。此后,伊朗变得越来越希望能够解决人质危机。
而在美国方面,卡特在11月的总统竞选中败给罗纳德·里根,大部分分析家认为其在人质危机中表现出的无能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未经证实的传言说正是伊朗政府与里根的参谋团之间的非法交易,导致了人质释放时间的推迟。

因为后者非常不像见到“十月惊喜”,也就是在大选开始前出现会导致选票大量流向卡特的事件出现,例如人质被释放。(不过,奇怪的是现在“十月惊喜”这个词却是指防止人质释放的非法交易。)

大选后不久,即将离任的卡特政府在阿尔及利亚外交官阿布杜尔卡利姆·弗莱伯(Ablkarim Ghuraib)等中间人的帮助下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1981年1月20日,就在里根的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的人质被释放并交给美方。至此他们已被扣444天。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分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Ⅸ 伊朗人质危机结局

在大选结束后不久,美国卡特政府借助阿尔及利亚外交官阿布杜尔卡利姆·弗莱伯等人的斡旋,与伊朗展开了紧张的谈判。这场谈判的核心是释放被扣留的人质,美国承诺作为交换,将解冻伊朗被冻结的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对伊朗就该事件采取法律行动。这一决定在1981年1月20日,里根总统宣誓就职的几分钟后生效,人质们终于结束长达444天的囚禁,被释放并转交给美方。


他们随即被紧急送往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特使身份在那里迎接他们。经过身体检查和事件详情的报告后,他们搭乘飞机返回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次回归象征着对新总统就职典礼的喜悦庆祝,同时也为国家的氛围增添了一丝久违的希望与团结。


(9)伊朗有多少次被解职扩展阅读

伊朗人质危机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大使馆被占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的一次危机。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认为,这场人质危机导致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连选失败。

阅读全文

与伊朗有多少次被解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非洲人怎么看中国功夫 浏览:950
印尼地名怎么说 浏览:929
意大利的手袋有哪些 浏览:167
15世纪意大利航海家有哪些 浏览:841
意大利有哪些被禁的电影 浏览:93
印度东京奥运会多少个金牌 浏览:220
伊朗为什么要称霸 浏览:417
英国二战死多少军人 浏览:828
中国的代称是什么 浏览:446
英国什么时候安的电表 浏览:194
中国医疗跟美国医疗差多少年 浏览:830
我的唯一意大利语怎么写 浏览:415
怎么永久居住印度 浏览:351
防城港哪里买越南产品好 浏览:393
英国人饭前都会说些什么 浏览:373
去印度做老婆怎么样 浏览:74
越南人最喜欢中国人是哪里人 浏览:529
越南人饮食如何 浏览:691
本科留学英国学校怎么选 浏览:979
中国的公证机关有哪些 浏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