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霍梅尼革命的原因,经过,主要人物
伊朗巴列维国王只注意经济改革的“白色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伊朗社会贪污盛行,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颓败;贫富悬殊与日加剧。但国王拒绝政治体制改革,最后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巴列维王朝的专制现代化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政治专制、触目惊心的腐败和惊人的经济两极分化,老百姓对“白色革命”的失望和不满是显而易见的。霍梅尼把握住了机会,教士集团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众结成了联盟。在伊斯兰革命中,以霍梅尼为领袖的教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终于引发“黑色革命”,巴列维王朝自此终结。1979年巴列维被迫出走,流亡在外的什叶派领袖霍梅尼返回国内执政。
在推翻巴列维国王的改良运动的过程中,霍梅尼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从一个抽象的神学意识转变为一场使伊斯兰在政治、文化上具有新生力量的生气勃勃的运动。伊斯兰教这种从游牧部落诞生出来的宗教,以"安拉崇拜"的信仰虔诚为特点,提倡善行,把真主的恩惠施之于众生。然而,与其它大宗教不同的是,这个宗教从不隐瞒它的政治意图和对权力的浓厚兴趣。当初,为了推翻巴列维国王,霍梅尼宣称,“伊朗的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社会不公与道德失序,都是受西化毒害的结果;唯有回归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才能建成一个更美好,更高尚,更和谐的伟大社会。”可以想见,在充满着失望和危机四伏的伊朗,这种诉诸自身光荣传统并唤起憧憬理想美好社会的呼吁会产生多么大的感召力。霍梅尼在伊朗上台后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用伊斯兰的思想和知识‘教育人民’”。的口号,以显示其对真主和教义的无上尊崇。巴列维王朝垮台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伊朗粉墨登场了
Ⅱ 巴列维的白色革命措施为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当时的局势下,巴列维提出了"白色革命"的设想,这是一系列旨在推动伊朗现代化的12条原则,于1963年提交并经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具体措施包括:1. 废除封建佃农制,将大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赋予他们土地所有权。2. 所有森林归国家所有,保护自然资源。3. 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将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利润由劳资双方共享,促进私有经济的发展。4. 改革选举法,实行普选,特别是女性享有平等参政权,加强民主建设。5、6. 培养知识和卫生专业人才,如中学毕业生担任教师,医生深入农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7. 致力于农业发展,组建专业团队。8. 实施公正司法,农村设立公平法庭。9. 水利资源国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0. 改组政府机构,权力下放,强化国民教育。
这些改革举措是巴列维宏大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摆脱伊朗的中世纪落后状态,迈向现代化。然而,执行过程中却面临挑战。如土地改革虽然得到广泛支持,但封建地主的权益受损,他们对改革的阻力巨大。尽管巴列维在短短几年内将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3万多户农民,但农民们发现,土地改革实质上是将他们变为合作社的雇员,而非真正土地所有者。这导致农民们的期望落空,许多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工作,农业产量并未达到预期增长。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Ⅲ 白色革命的介绍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Ⅳ 伊朗1979年革命发生了什么事情
1979年伊朗革命,又称伊朗伊斯兰革命,是一场推翻巴列维王朝统治、建立政教合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革命。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确立了法基赫政治体系,以伊斯兰教法为国家法律基础。
事件影响Ⅳ 巴列维的“白色革命”与伊朗伊斯兰革命
伊朗的"白色革命"与伊斯兰革命交织着国家发展的挑战与变革。始于1955年的第二个七年发展计划,通过石油收入增长和美国援助,投资12亿美元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农业、交通和教育等领域革新,显着改变了伊朗的面貌。巴列维国王随后在1963年提出“白色革命”,旨在通过土地改革、工业改革、社会福利和文化改革,构建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防止政治革命的发生。
然而,这一系列改革虽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增加灌溉、教育普及、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腐败问题。王室和政府的奢华生活以及经济合同中的利益输送,引发了广大民众的不满。伊朗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了政治体制的专制,通货膨胀、电力危机和粮食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面对社会矛盾的激化,巴列维采取的“反腐”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霍梅尼领导的宗教反对力量借机崛起,最终在1977年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和示威。国王的专制统治和美国的支持逐渐失去人心,1979年1月,巴列维被迫逊位,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伊朗进入一个新的伊斯兰教政权时代。
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不仅在社会生活上实施严格伊斯兰教义,如妇女面纱和音乐限制,还通过全民公决确定了以伊斯兰教义为核心的宪法,标志着伊朗历史上的重要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