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的最高领导人,总统权利分配如何/
根据伊朗宪法,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政治体制。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一言九鼎的一把手,其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之上。而总统则是表面上的二号人物,他也必须按照最高领袖的意见行事。
最高领袖才是三军统帅
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获胜后,以霍梅尼为首的什叶派宗教领袖,在伊朗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共和制”。其中,必须解释一下以下几个关键词:
◆最高领袖——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政教合一的象征。最高领袖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有宣战和停战的权力;可任免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宗教成员、司法总监、音像组织主席、武装部队参谋长、革命卫队司令以及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队的司令;协调国家三权机构领导人之间的关系;罢免总统等。
◆总统——是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负责实施宪法、协调三权关系并领导除直接由最高领袖负责的那部分事务之外的行政事务”。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专家会议——选举最高领袖的最高权力机构。专家会议共有成员86人,只有什叶派教士才能成为成员。专家会议可在最高领袖不称职或失去最高领袖的必要条件时废黜领袖。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会议中有为数不少的阿亚图拉。“阿亚图拉”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高级职衔,获得阿亚图拉称号的教士对伊朗民众的影响力比总统要大。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实际上凌驾于行政和立法的权力之上。为了保证伊斯兰议会决议不违背伊斯兰教义和宪法原则,宪法规定成立了宪监会,议会通过的任何议案必须得到宪监会的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是为了裁决议会和宪法监护委员会的分歧而设立的。目前,该委员会凌驾于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权力之上,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是其主席。
由此可见,伊朗的政治体系分为两大系统:宗教领袖系统和政府系统。宗教领袖系统是监护系统,由宗教统治集团内部指派产生,拥有绝对的权力,凌驾于政府系统之上。据估计,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在各种机构的代表达到2000人之多。
宗教领袖很有权力
阿亚图拉·哈梅内伊,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创始人、首任最高领袖霍梅尼的学生,也是参加过伊斯兰革命的元老人物。他在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被专家会议选举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出生在宗教世家,在政治上坚持神权至上,而且作为霍梅尼的继承人倾向于保守派,但他也认为伊斯兰政权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一些变革。
阿亚图拉·拉夫桑贾尼,是伊朗政坛的重量级人物。他曾经当过议长和两届总统,目前是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实际拥有的势力比表面看来更加强大,因为他本人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宗教领袖,此外,拉氏家族是一个权势很大的商业家族。他曾经说服霍梅尼结束了两伊战争,并通过贸易开放打破了伊朗在国际上的孤立。
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被西方媒体称为伊朗政坛的“新保守主义者”,坚决主张回归伊斯兰革命传统与价值观,反对与西方妥协。有西方观察家指出,哈梅内伊对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精神导师、被誉为原教旨主义“精神之父”的阿亚图拉雅兹迪也存在戒心。不过目前,哈梅内伊仍坚决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
伊朗的传统主义势力是以什叶派宗教领袖和巴扎(集市)商人的联盟为基础的,它们(两者曾是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主力军)是伊朗一支强大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力量。复杂的政治架构导致了伊朗决策机制的复杂性。由于机构和权力的重叠,往往会有不同的人物发挥着影响,导致伊朗的政策呈现反复的状态。但在对待核问题上,伊朗领导人还是采取基本一致的立场。
②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的权力比总统还大
伊朗的政体特殊,采用政教合一模式,由什叶派教士掌控国家核心权力,教士首领即最高精神领袖掌握军权和决策权,民选总统仅作为决策执行者。这一模式在现代世界独一无二。
这种模式在伊朗历史上有着复杂背景。在伊斯兰革命爆发前的伊朗是一个世俗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西方文化影响广泛。然而,革命后伊朗急速转向政教合一体制,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政教合一国家。
伊朗政体的逆转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压力、社会矛盾激化以及对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的转变。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伊朗转向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面对的外部压力,包括与苏联的紧张关系、阿拉伯国家的攻击和美国的制裁。两伊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伊朗的危机。为应对这些挑战,伊朗内部资源被集中利用,通过思想动员,激发民众对国家的支持。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转向政教合一的体制,通过宗教手段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资源,以增强国家实力和应对外部威胁。这一模式在伊朗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伊朗政体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地缘政治背景和战略考量上。在与阿拉伯国家的博弈中,伊朗利用宗教认同作为政治工具,以争取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支持。政教合一的体制有助于在中东地区构建什叶派联盟,对抗逊尼派国家。
在未来,政教合一的体制预计将继续存在。伊朗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和战略需求将推动其保持这种体制,以应对与美国、阿拉伯势力的矛盾,同时增进与什叶派国家的关系。通过伊斯兰复兴概念,伊朗也可能寻求与逊尼派国家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③ 伊朗 伊拉克 是阿拉伯国家吗
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但伊朗不是!
“阿拉伯国家”一般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所组成的国家,它们使用同一种语言——阿拉伯语,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目前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埃及等6个北非国家;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
④ 如何读懂中东国家关系
伊朗::亲俄、亲华、反美、反以色列、反沙特、与土耳其相对和平共处,与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政府是同盟关系。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时亲美,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政治较为独立(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傀儡政权,故伊朗现政权天生反美),当时是反美不亲苏,伊斯兰革命后第二年就开始打仗,和伊拉克打了8年两伊战争(美国授意萨达姆)。进入21世纪后,伊朗因为美国的中东政策开始逐渐亲俄。
伊朗亲华,主要三个原因:一是中国需要石油;二是中国是大国,在伊核问题上可以为伊朗提供支撑;三是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还能为伊朗提供多方面的支撑,中国和伊朗天生就合作空间大、矛盾少。
伊朗反以色列的理由很简单,任何中东伊斯兰国家都反以色列,包括土耳其这个和以色列有很多共同盟友的国家都反以。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以色列是个“外来者”,在伊斯兰世界被认为是入侵者。为了将以色列赶出中东,该地区二战后曾爆发五次中东战争。
伊朗反沙特也是有历史的,这主要是伊斯兰内部的派别执政,逊尼派和什叶派争斗一千多年,至今未熄,两者同样水火不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口号就是要在中东推行整个“伊朗式”的伊斯兰革命,沙特自然也会与其为敌。
伊朗与土耳其之间,一个是什叶派伊斯兰国家,一个是世俗的伊斯兰国家,两国虽然主张不同,所在阵营也不同,但互相并不反感,有时候还有合作。很显然那,双方暂时都不会敌视对方,主要是因为两国实力基本相当,都不想增加一个强大邻国对手。
由于都是什叶派主导政府,所以伊朗与伊拉克政府、叙利亚政府关系较好,彼此属于实际上的同盟关系,特别是伊朗与叙利亚,关系尤为密切,彼此都认为互为唇齿。
什叶派主要分布图
沙特:沙特亲美、亲华、惧俄、反伊朗、反叙利亚、反以色列,亲其他逊尼派国家。
沙特亲美,源于五次中东战争证明,有强大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在中东不可战胜,同时也表明苏联在中东不堪依靠。再加上,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中东一些国家惧怕苏联就都投入了美国怀抱。而且,就利益而言,美元石油捆绑对沙特也是现实好处极大,所以无论是基于现实利益还是基于政治利益,最终沙特都选择了亲美。
沙特亲华,则完全是因为中国是大国,沙特这种国家是大国都是想亲近的,何况中国还是“人畜无害”的大国。而且,中国还破天荒地将战略导弹卖给沙特,价格还极其公道,这让沙特感激。最近十多年,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大增,中国又成了沙特的大客户。所以,沙特亲华是必然的,双方共同利益多。
沙特惧怕俄罗斯也是因为俄罗斯是大国,对沙特来说,俄罗斯这种国家得罪不起。不过,沙特并不亲俄,原因是俄罗斯支持沙特的敌人——伊朗。俄罗斯与沙特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双方在原油“业务”上还是竞争关系。
沙特反伊朗是没得说的,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有很强的号召力,沙特是王室当权,两者绝对死敌。反叙利亚的理由也差不多,一方面是宗教派别原因,但主要是因为叙利亚和伊朗是盟友,而且叙利亚还是信仰逊尼派的人口占大多数,所以沙特作为逊尼派国家也想促使叙利亚建立亲沙特的逊尼派政权,现在的叙利亚反对派和IS,多是和沙特信仰一样的逊尼派的瓦哈比派。
反以色列则是作为阿拉伯国家首领之一的沙特的“天职”,连土耳其都反以色列,沙特如果不反以色列在伊斯兰世界还怎么混?中东只要是伊斯兰国家,必反以色列,巴以问题使得以色列和伊斯兰世界水火不容。
土耳其:土耳其亲美、亲西方、反叙利亚、反以色列、与中俄保持合作,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关系微妙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是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做梦都想加入欧盟,所以土耳其亲美、亲西方,但由于是伊斯兰国家,一直未能被西方真正接受。土耳其反叙利亚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想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向中东方向继续延伸自己的影响力,做奥斯曼帝国的梦;另一方面,则是以此来保持和西方的一致;此两者互为表里。
土耳其反以色列,同样是基于自身想在伊斯兰世界扩大影响力的需求,土耳其只有仇视以色列,才能更加亲近阿拉伯国家。土耳其有野心,但与中国和俄罗斯总体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彼此都未真正交恶,中俄也需要这种想在中东做大的中东地区国家。
耳其与中东逊尼派国家关系微妙,原因是逊尼派国家多是王室执政,而土耳其是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相比伊朗什叶派对逊尼派国家的威胁,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对沙特等国的威胁一点也不小。所以,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对土耳其也抱有很大的戒心。
埃及:亲美、亲俄、亲华、亲沙特、反以色列。
埃及这个国家比较特殊,其虽然大部分地区处于非洲,但其却扼守地中海与印度洋的咽喉,掌控者苏伊士运河。埃及是地区大国,其在中东、北非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整体和沙特一样,是亲美政权。埃及也是逊尼派国家,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反伊朗、反叙利亚,只是相比沙特,埃及地处非洲,距离伊朗更远,所以埃及相对较为克制。埃及当然也反以色列。当然,埃及除了亲美,与中国和俄罗斯关系也很好,特别是
⑤ 什叶派联盟是什么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伊拉克内部有什叶派联盟,伊朗也主导了一个跨国家的什叶派联盟。
2010年中新网5月5日电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拉克议会选举两个最大的什叶派竞选阵营4日宣布组成联盟,从而获得更大的机会成立新政府。不过新一任总理究竟由谁出任仍悬而未决。这两个什叶派阵营为现任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和保守什叶派阵营“伊拉克全国联盟”,他们合并后,仅差4个席位就达到了组件政府所需席位。初步统计显示,“法治国家联盟”在此次选举中获得89个席位,“伊拉克全国联盟”赢得70个席位。他们结合后即为159个席位,而组建政府需要163席。据悉,新联盟将巩固什叶派在伊拉克政府中的统治地位。新联盟将提名总理人选,推动伊拉克政治进程。
2012年“一场足以定义新中东的地缘政治扑克”,以色列《国土报》以此为题的文章说,叙利亚正在上演的是阿拉维派政权与各方势力混杂的反对派之间的斗争,但也是伊朗什叶派联盟(伊朗、叙利亚阿拉维派、黎巴嫩真主党)与日益强硬的逊尼派联盟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同时又是美国及其盟友与俄、中、伊朗之间“有限冷战”般的对抗。文章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如卡塔尔变得越来越强硬,哈马斯放弃成为伊朗“抵抗轴心”的一员,越来越倾向逊尼派同盟。文章认为,叙利亚战局最糟糕的结果是阿拉维派政权被迫退守某个据点,进而建立起国中之国。
全世界大约有10-15%的穆斯林属于这个教派,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约有8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