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色列为何怼上伊朗,两国到底有多大的仇恨
以色列伊朗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他们成为死敌,完全是以色列的问题。
以色列有一个奇葩至极的理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以色列是不会犯错的。最初,中东——以色列的所有问题都是伊拉克的错,伊拉克老萨完蛋后;中东——以色列的问题都是阿拉法特的错,都是亚新的错,他们都完蛋后。以色列安全局势依然没有改善,甚至更差了,但是以色列是不会犯错的,以色列安全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这个敌人就是伊朗。
所有的问题都是伊朗的错。
但是,伊朗距离以色列隔着若干个国家,伊朗是波斯人,跟阿拉伯人有世仇;而且伊朗是什叶派,阿拉伯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这个与阿拉伯世界迥然不同的国家,被以色列逼成了敌对国家。
㈡ 伊朗与以色列有什么世仇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世界政治舞台上风云激荡,中东更是引人眼球。波斯硬汉伊朗总统内贾德频出惊人之语,公开置疑二战期间纳粹屠犹的真实性,威胁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不甘示弱地要求把伊朗驱逐出联合国,坚决反对伊朗的核计划,威胁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以色列与伊朗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相隔千里的以色列与伊朗到底有何纠葛?
犹太人的“解放者”——波斯帝国与犹太民族
以色列与伊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以色列的犹太民族和伊朗的波斯民族很早就生活在中东地区,也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所罗门王时期达到鼎盛。后来,希伯莱王国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分裂造成国势衰落,也直接造成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公元前77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王国所灭,民众被驱离故土,湮没于历史之中。犹太王国虽逃过亚述一劫,但厄运难免。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贾尼撒攻克犹太王国都城耶路撒冷,城中财富被洗劫一空,圣殿被付之一炬,全城荡然无存。尼布贾尼撒将耶路撒冷全城的居民,包括贫民、工匠、贵族和被挖去双眼的犹太王押往巴比伦为奴,史称“巴比伦之囚”。成为亡国奴的犹太人,在异乡历经50余年的磨难,念念不忘故国,思乡之心越来越重。他们渴望耶和华派救世主降临来拯救他们,让他们重返家园,复兴国家。
波斯人属于中亚雅利安人的一支,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了今天的伊朗境内。公元前550年波斯部族首领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居鲁士志向远大,终生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公元前538年居鲁士兵不血刃攻占了千年名城巴比伦。犹太人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开明的居鲁士大帝比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他发布文告,释放“巴比伦之囚”,让他们回归故国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据说当时共有42000多犹太人扶老携幼返回耶路撒冷。更让犹太人感激涕零的是,居鲁士还把尼布贾尼撒掠夺的5400余件耶和华圣殿圣物交给了犹太人。居鲁士对犹太人的“解放”正好与犹太人的救世主传说巧合,这一事件促进了犹太教的形成。居鲁士大帝因而被犹太人尊称为“涂圣油的王”。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第一圣殿的废墟上重建了圣殿,恢复了国家,并持续了400余年的自治。可以说波斯帝国是“巴比伦之囚”的解放者,也甚至可以说没有居鲁士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犹太人,也就没有今天的以色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公元前330年,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伊朗先后遭到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的入侵和统治。近代伊朗又沦为英国和沙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第一次复国后的犹太国家也历经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公元前65年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公元1至2世纪,犹太人不堪罗马帝国奴役,先后两次大规模起义反抗,但惨遭镇压,数十万人被杀,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遗址翻耕成田。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于是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长期民族飘泊史。
亲密的准同盟——巴列维王朝与以色列
历史再次使两个民族的命运两千年后相连。流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备受歧视与迫害,虽然犹太人在经济、教育与科技领域成绩斐然,但欧洲反犹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犹太人便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19世纪末,作为一种犹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移居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纳粹兴起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屠杀。民族的悲惨命运使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犹太人曾经的故土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进入自己的家园。犹太移民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双方冲突不断。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者”——英国面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压力左右为难,干脆把这个难题丢给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两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拒绝承认这个犹太国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国的次日,阿拉伯联军就发动军事进攻要把这个国家扼杀在摇篮中。以色列军民浴血奋战终于站稳脚跟。伊朗作为中东的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则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虽然出于同阿拉伯国家搞好关系的考虑,在联合国投票反对以色列进入联合国,但同时也表示不愿介入阿以冲突。摩萨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认以色列。摩萨台倒台后,巴列维国王逐渐掌握了伊朗的实权。巴列维想实现伊朗的现代化,梦想恢复波斯帝国的光荣。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国王,认为以色列的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他实现“白色革命”。美国犹太社团对国会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伊朗与以色列搞好关系,可以借助美国强大的犹太社团的力量敲开美国国会的大门,帮助伊朗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借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纳赛尔革命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维护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与伊朗搞好关系,摆脱在中东的政治孤立,从伊朗获得必需的石油。这一时期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密切,双方人员来往络绎不绝,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佩雷斯和拉宾等都曾访问过伊朗。双方的合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也开花结果。政治上,双方共同致力于遏制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在也门对抗纳赛尔,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游击队,并通过伊朗把伊拉克境内的犹太人转往以色列。在军事上,以色列帮助伊朗建立和训练特务机构“萨瓦克”,并进行军事和情报合作。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曾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计划,但是伊朗国王巴列维认为伊朗没有必要开发核武器,甚至认为拥有核武器对伊朗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拒绝了以色列的提议,并批评以色列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提倡建立“中东无核区”。两国虽在核武器问题上观点不一,但却签署了代号为“鲜花工程”的联合开发可以携带核弹头导弹的秘密计划,该计划因伊朗发生革命而中止。在经济方面,以色列帮助伊朗在农业、军工等方面进行建设,而伊朗则在阿拉伯对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经济贸易禁运时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从伊朗进口,到1976年伊朗则提供了大约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对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帮了大忙。面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与以色列关系的指责,伊朗声称“我们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朗巴列维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对以色列军队在“六·五战争”中的成就表示钦佩。在十月战争后,埃以和平进程中,巴列维也尽了绵薄之力。
冰河时代——以色列与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必然发生逆转。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讲中,呼吁伊斯兰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反对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义在中东的工具,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认为“殖民主义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企图消灭伊斯兰民族和伊斯兰国家,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包围伊斯兰各民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自然资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殖民主义建立以色列政权的目的是镇压和殖民伊斯兰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对伊朗国王与以色列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巴列维时期,霍梅尼通过演讲、发表声明和撰写文章向穆斯林阐述以色列政权对伊斯兰世界构成的威胁,认为以色列政权是伊斯兰世界心脏的毒瘤,如果不铲除,其后患无穷。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两国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驻伊朗的机构、专家全部撤出,伊朗驻以色列的机构也关门闭市,许多合作项目半途而废,其中包括“鲜花工程”。革命后的伊朗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政策,号召伊斯兰世界铲除以色列这个“毒瘤”,把每年的斋月最后一个周五主麻日定为“古都斯日”,旨在唤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灭以色列政权。自此后,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政权。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他不是个反犹主义者。在伊斯兰革命时期,他曾许诺保护伊朗的犹太社团,不许伤害生活在伊朗的犹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许愿意离开伊朗的犹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目前,在伊朗还生活着数万犹太人。伊朗宪法保护他们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并在议会留有一个席位。
革命后的伊朗虽然激烈反对以色列,但是两国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国际上极其孤立,武器弹药缺乏。这时,被伊朗视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动拉了死对头伊朗一把,向伊朗输送了大量军火。一来,以色列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东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极端主义是暂时的现象,会很快退烧,两国可以重温旧好。1987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前总理伊扎克·拉宾总结以色列政府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策时说,“伊朗现在从其奉行的哲学上来说是以色列的危险的敌人。……但同时,伊朗28年或者37年后将会是以色列的朋友。”两伊战争时期,以色列不仅自己卖军火给伊朗,而且还在美伊之间穿针搭线,帮助伊朗借助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得美国军火。霍梅尼时期,伊朗虽然购买以色列的军火,但其反以思想并未软化,积极支持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反以行动,并与叙利亚在反以问题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强烈谴责伊朗的反以言论和行为。
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基本摆平了阿拉伯国家,老对头巴解组织也逐渐软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国以来所处的艰险环境。面对现实,一种新的和平主义之风吹拂阿以政坛。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伊朗却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当时的和平进程是公正的,认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谈判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旗帜鲜明地要求“公正”——解决1948年以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权利、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问题。伊朗表示原则上接受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不接受《奥斯陆协议》,因为这个协议是“不公正的、傲慢的,归根结底是荒谬的”。在人们对巴以和谈寄予厚望,憧憬中东和平美景之际,伊朗的特立独行显得与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态度十分恼怒,认为伊朗是“最危险的敌人”,但对伊朗也无可奈何。
继巴以和谈之后,伊朗核计划又成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严重问题。两伊战争后,伊朗重新启动巴列维时期的核计划。这时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对巴列维核计划的支持,强烈反对伊朗重启核计划,指责伊朗寻求核武器,并力促美国、欧盟等国家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核问题成为核危机,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也进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强硬保守派内贾德当选总统。内贾德上台不久就语出惊人,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还牙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内贾德还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表示置疑,以色列则指责内贾德犯了反人类罪,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战不休。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内贾德的言论无非是要转移阿拉伯对伊朗的核计划的担心,并借反以言论,凝聚国内共识,获得政治支持。内贾德严辞反以但他并不是反犹太主义者,2006年12月,他本人还向德黑兰一犹太医院捐款。伊朗的犹太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内贾德言论的影响。
总起来看,以色列与伊朗之争并非出于直接的国家利益之争,而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伊朗反以无非是把以色列视为西方代理人,认为以色列建国是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阴谋。可以说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响,维护伊斯兰利益的表象,其实质是反以色列后面的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其实,以色列也不愿与伊朗为敌,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转意重修旧好。
㈢ 伊朗叙利亚什么关系
截止2019年2月, 是盟友关系。
信息出处:
阿萨德2018年05月10日在接受希腊《每日报》(KATHIMERINI)采访时称:“如果您问我,从总统的角度看谁是我的盟友,我会说我最重要的盟友是叙利亚人民。
如果您问我谁是叙利亚的盟友,我会说这是伊朗和俄罗斯,当然,在安理会给予我们政治支持的中国也是我们的盟友。至于他们将来会在叙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要说这些国家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国家层面的决策制定。”
(3)伊朗有多少仇家扩展阅读
叙利亚是美伊角力的焦点。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演变、发酵至今,使叙利亚和伊朗成为矛盾的中心,面临着现实的战争威胁。这两个具有不同民族、不同政体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是因为首先两国在国际问题上,都反对美国强权政治、对以色列持强硬立场,
叙利亚更与以色列有着领土之争。长期以来,大马士革—德黑兰—贝鲁特(真主党)构成的轴心是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一座堡垒,大马士革是这一轴心的中枢。在利比亚政局发生变化之后,中东地区最坚定的反美堡垒就是叙利亚和伊朗,而且两国关系紧密,互为倚靠。
此外,伊斯兰教的教派矛盾是一个主要原因,叙利亚是伊斯兰世界惟一什叶派占少数但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伊朗是惟一什叶派占绝对多数,宗教神职人员掌握实际权力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伊朗、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叙利亚连成一片形成的新月地带。
伊朗一直谋求向阿拉伯世界输出革命,推翻海湾各君主国,与之争夺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而叙利亚是伊朗统治中东地区的桥头堡,是伊朗向中东地区投送力量的主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和讯网-伊朗、叙利亚局势走向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阿萨德将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称为叙利亚的盟友
㈣ 为什么伊朗就不能有核武器
伊朗不能制造核武器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与以色列等国家强烈反对。
由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维护者以及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在掌握了核武器之后,便开始致力阻止核武器的扩散。1970年3月,旨在约束非核国家发展核武器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美国、苏联和英国等59个国家首先签署。
在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眼里,伊朗的核武器是“邪恶势力”的核武器,必将给世界带来灾难;
在以色列人眼里,伊朗的核武器就是犹太国家的灾星和克星;
在阿拉伯人眼里,伊朗的核武器是波斯人的核武器,是什叶派的核武器,并声称如果波斯人有了核武器,阿拉伯人也必须拥有核武器;
在石油进口国眼里,伊朗坚持发展核武器,必将给海湾地区带来不稳定,甚至带来战争;在整个国际社会的眼里,伊朗的核计划必须纳入和平利用轨道。
为了让中东免于灾难,也为了让伊朗人民免于灾难,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
㈤ 伊朗有7位总统,为何只有内贾德进了牢房
自从上世纪伊朗爆发了革命之后就推翻了伊朗国王开启了伊斯兰治国,重建历至今伊朗一共出现了七位总统,除了第二位被谋杀之外基本上还算过得不错,然而除了内贾德总统进了牢房,那么为何只有他进去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过于强硬。
所有人都知道伊朗的总统只是精神领袖的打工仔,做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看哈梅内伊的脸色。然而内贾德的完全就不同了,在下台之后居然还提出了很多打击权贵的政策。于是乎,最高精神领袖就取消了他的参选资格。在这个时候作为聪明人也应当知道这是警告,如果能够及时收手回家以养天年那么就处于安全,可是对于内贾德来说就算是在打压也必须要发表自己的政见,甚至还要偏执参加总统选举,他的这种做法就是在藐视神权藐视最高精神领袖,被抓进监狱送入牢房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㈥ 以色列和伊朗哪个厉害
都挺厉害,中东战争伊朗没参加,两国没交过手。但分析一下,最近两国关系一直是水火不容,假设两国打起来了,别国全部中立,坐看两国单掐,以色列科技发达,武器先进,众志成城,如果打局部战争,世上没几个国家是以色列的对手。如果爆发旷日持久的全民战争,以色列绝非伊朗的对手。
第一,以色列人口太少,以色列只有八百多万人,而伊朗有八千万人,打到山穷水尽,兵源紧张的时候,以色列可能要指望雇佣军来打仗了。
第二,以色列国土面积太小,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及我国的一个县大,而伊朗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中原十八省的整体面积,就是玩导弹互投,先玩完的也肯定是以色列。伊朗的国土面积广袤,德黑兰打没了,波斯人能迁都再战,耶路撒冷要是打没了,犹太人就只能跑到国外去建立流亡政府了。
考虑的是两国单挑,实际上以色列的综合实力比伊朗强很多,伊朗已经被西方制裁多年,穷的很,以色列钱多。还有,以色列的朋友多,是美欧美各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一旦开战,美国以及北约定会鼎力相助,而伊朗的国际地位比较孤立,连阿拉伯国家的老邻居们也基本都是他的仇家,美英法等西方强国也早就和伊朗结了仇,伊朗的朋友只有朝鲜等几个又穷又硬的国家,他的唯一大哥就是仇家比他还多的俄罗斯。
㈦ 伊朗为什么和美国那么有仇呀
1、伊朗前政权——巴列维国王掌权时期,是美国人最最忠诚的走狗。关系比现在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还铁。美国最好的武器只优惠卖给伊朗。比如F-14高档战斗机,目前也只有美国、伊朗两国装备过。两国交恶多年,伊朗军队中还保有大量几十年前美制武器:F14战斗机、AH-1武装直升机、陶式反坦克导弹、霍克防空导弹,M60坦克,可见在当时这些武器有多么顶尖
2、美国人大力扶持的巴列维被霍梅尼武装推翻了,于是两国敌对。期间还发生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绑架美国外交官事件。美国人派出特种部队计划营救,终因计划不周流产;
3、倍受巴列维压迫的霍梅尼上台后极度反美,两伊战争中美国支持伊朗宿敌伊拉克,伊朗封锁海湾,向美国油轮发射导弹,部署水雷,炸伤美舰及商船。美国军舰击沉伊朗护卫舰、导弹快艇。发射防空导弹击毁伊朗客机,杀伤数百伊朗无辜民众。
4、外交舞台上两国频频作对,隔海相骂,仇恨一步步加深。
㈧ 如何简单概括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有史以来的恩怨
沙特建国于一战之后,是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和瓦哈比思想合流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当然,英国起初更支持哈希姆家族,但后者被沙特家族赶出了圣城,逃到外约旦和伊拉克苟延残喘了。不过沙特家族很快镇压了赖以起家的伊赫瓦尼僧兵组织,继续对英国事大,因此得以生存。二战后,沙特又投靠了美国。
近代伊朗则是经历了卡扎尔王朝被列强开国,立宪运动失败国家被英俄瓜分等一系列大事件,直到巴列维王朝在二战后投靠美国才基本统一了全国实现了内部稳定。这个时期,伊朗主要的敌人除了列强以外,最初是土耳其,之后是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共和制国家。
因此,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沙特和伊朗虽然在海湾问题上也小有摩擦,但总体上是盟友,都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支柱。其中,伊朗是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重镇,扮演美国打手的角色;沙特则是美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的搅屎棍以及中东石油美元的定海神针。
㈨ 俄罗斯和土耳其、伊朗的历史纠葛和现状
俄罗斯自建国以来,一直四处寻找出海口,土耳其是俄在黑海方向的主要对手。俄罗斯不仅试图控制黑海,甚至希望消灭土耳其直接进入地中海,围绕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的控制权战争不断,二战后土耳其更是投靠美国,允许美在其国土建导弹发射井。两国可以说是生死仇家,从古至今从未处于真正的友好状态。
政变上台的伊朗巴列维王朝原在美国扶持之下,是反苏的前哨阵地,197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与美国转为敌对状态,转而投靠苏联,至今与俄关系密切。
㈩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
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那是美国的铁杆盟友,连美国自己也是刚装备F14雄猫战斗机,伊朗就配上了,而且卖给伊朗的基德级驱逐舰,现在还在台湾地区服役,不落伍!
后来伊朗革 命,亲美的政权垮了,反 美政权上台,两者一直博弈至今!恨之入骨的原因:
1、从70年代末就是仇家,而且有三 角 洲折戟沉沙德黑兰之恨!
2、以色列一直针对伊朗,尤其是针对伊朗核 武 器,而以色列美国关系非常默契
3、沙特最大仇 家就是伊朗,伊朗跟沙特在也门博弈,而沙特美国关系
4、美国是石油页岩气出口国,而伊朗完蛋,油价上涨,对美国是利好
5、伊朗是什 叶 派国家,而美国盟友基本都是逊 尼 派,而且伊朗跟俄罗斯很近,伊朗想买俄罗斯S300导弹
6、伊朗导弹能威胁霍尔木兹海峡,而这个海峡能威胁美国——石油美元的定价权!